快點來登入喔~!!
《大秦:子嬰的逆襲》第一百七十章 冒頓的異動
這些新興階層迫切要求打破豪門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而這恰恰與大隋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需求相契合,這為科舉制度的出現提供了政治上的動因,於情於理在當初的大隋整出這麼一套東西都是合理的,只不過是楊廣在關鍵的時候沒玩明白罷了。

但是在大秦,這些矛盾就算是存在,在子嬰把軍力和財力都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裏,外面還有一個楚國在對大秦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老秦人和六國的其他貴族對此顯然也是敢怒不敢言,他們想要依靠著子嬰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都是一盤散沙,想反對都找不出一個領頭的。

而反觀不管在什麼朝代都佔據著最大比例的平民階層,子嬰相信是一定能支持科舉的。

實現階級跨越不管在什麼朝代都是所有人朝思暮想的事,所以當你給黔首一個實現階級跨越的通道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珍而重之。

科舉在子嬰的心裏是相當神聖的,它就像是後世的高考一樣,雖然因為寒門和貴族的資源不同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卻也算是打開了貧寒士人進入仕途的渠道,緩解了階級對立和社會矛盾。

科舉能讓大秦最為廣大的黔首和以為自己不是秦人的六國之人樹立起「讀書致仕」的願望,長遠來看對於子嬰統治下的大秦的發展是一定能起到一定的促進和穩定作用的。

子嬰一直想要在大秦做的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他雖然也想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號,但他更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

張良給他呈遞的科舉之法跟後世歷史上大唐和大明的科舉之法相比還稍顯粗糙,但子嬰也並沒有做出過多的修改。

「先生,就按照你制定的辦法,先實施一年,看看如何!」

對於子嬰這麼快就拍板了這件事,張良心裏也是相當的詫異,但是對於子嬰對自己的信任,他也是滿心的歡喜。

「陛下就不修改一番?」

「修改是一定要修改的,但今年朕並不打算如此,若是在今年的實施過程中發現了問題,明年在修改也不遲!」

子嬰雖然沒明說,但也算是在這給張良灌輸了一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了,他相信張良會明白的。

按照子嬰的想法,現如今大秦已經到了秋季,在張良準備著科舉的時候先在百姓中散佈一番這個消息。

這樣一來已經有了一些想法的百姓肯定會早做準備,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display:inline-block;wdata-ad-client="ca-pub-12data-ad4185134""data-ad-region="cont_mid"

data-ad-slot="6246767822"data-ad-

[]).push({});

而等到明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大秦的第一次科舉就開始了。

既然是第一次,子嬰並不想把流程搞的太複雜,原則上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縣城中進行,但事所有的試卷都得運送到鹹陽來進行評價,最終晉級的榜單也是由身為郎中令的張良來公佈。

換句話說,各個縣中的官吏除了提供一個場地讓考試的文人可以就近考試之外,再沒有任何其他權利。

雖然這會明顯的體現齣子嬰對於基層官吏的不信任,不過子嬰相信這科舉第一年實行的時候他們也一定不會拿科舉當做一回事的。

而進入了第二輪的學子,按照子嬰的說法人數還得根據各地總共有多少人報考來確定,而不能一開始就把這個數字給定死了,要不然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顯然也是相當尷尬的。

到了第二輪,考試的地點就要設置在鹹陽城了,各個流程子嬰也會根據情況親自參與其中。

不光如此,經過張良和其屬官判斷能夠進入第二輪的考生,大秦都會免費將其按時接到鹹陽城來參加考試,不管是不是被選中,都會免費再把考生送回去。

這顯然要耗費子嬰不少國庫裡的財力,但針對現在大秦黔首們的經濟能力和想法,子嬰這也是無奈之舉。

要是都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來的話,估計絕大部分黔首的孩子會因為路費問題難以成行。

萬事開頭難,子嬰和張良已經從他們各自的角度把能考慮到的問題都考慮到,但這第一年的科舉會是個什麼樣子,能選擇到什麼樣的人才,子嬰的心裏還是沒有底。

雖然沒有底,但是事子嬰還是要做的,早在制定了科舉的計劃的時候,子嬰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他早已經決定了,就算是這一次的科舉一個真正的人才都選不出來,自己也會找一兩個人品好的給安排到比較重要的官職上慢慢培養,所為的就是把科舉的名頭打出去。

子嬰可不相信通過兩輪考試就能當官這樣的事就在大秦百姓的身邊擺著,他們卻不想去試一試。

另外的一件大事,就是題目的設置,子嬰把這件事交給了張良、陳平和陸賈,並且隻對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不管參與科舉的事諸子百家裏面那一個學派的人,都得能答他們出的題目。

這個要求看似簡單,但對於張良等人卻是相當的考驗,這題目出的不能有一點關於諸子百家中任何一家的思想,這對於他們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但難歸難,張良等人自然也都是腦袋在這個時代一等一好使的人,而且時間還有很多,子嬰相信他們一定能出出讓自己滿意的題目。

按照子嬰對項羽在范增死後策略的判斷,這一年半載的時間他是一定不會輕舉妄動的。

項羽不輕舉妄動,子嬰倒是也樂得清閑。

他想要用這段時間讓大秦的內政稍微發展發展,百姓們的生活稍微改善改善。

畢竟民心這個東西,想要打散了容易,但是想要再聚攏起來可就得一點點的來了。

不過事實證明子嬰還是把項羽和冒頓想的簡單了。

項羽的確是相當的穩定,所有楚國和彭城傳回來的消息都是他一直待在彭城,他麾下的將士們也都是一直在兵營裡練兵,並沒有任何異動。

但是傳來異動的不是項羽,卻是冒頓。

子嬰的確是給在上郡守著長城的李必增兵了,那裏也的確依舊是距離匈奴王庭最近的地方,匈奴人要是想要對大秦出兵,於情於理都得找準那裏,因為他們的糧草是不足以讓他們遠距離作戰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