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秦:子嬰的逆襲》第一百六十九章 科舉
「要是我當真敗給了大秦呢?」

「那大王至少會有我陪著。」

看著自己面前明眸皓齒,眼睛裏依舊閃爍著星星的虞姬,項羽艱難的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因為虞姬幾句話就能燃燒出火花的少年了,但是面對這樣的虞姬,項羽的心裏依舊重新燃燒起了一些火焰。

「夫人說的是,戰爭這玩意,哪能有人預測到它的結果呢?不過你放心,不管楚國最終的結果如何,你的結果一定會是好的!」

虞姬看向項羽,之間他的眼裏好像又有了一些之前的光彩,臉上這才多了一些笑意。

她知道,只有自己才可能會讓項羽的眼睛裏燃燒出這樣的光彩,這是自己和項羽之間感情的印證。

「大王明日還是把親信找召集起來,不論如何,讓他們重拾信心才行。」

「好!就聽夫人的,今夜咱們就早些去歇息吧!」

說道這,項羽一把把坐在自己身邊的虞姬抱了起來,之後大踏步的往床榻上走去。

虞姬的臉色當時就紅潤了起來,她當然知道接下來自己是身上會發生點啥,而且是相當的期盼。

次日清晨,項羽就精神百倍的起了床,並且徑直到了彭城外的兵營之中,親自檢查了將士們的訓練,英布等人把這些看在心裏,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終於落了地。

雖然他們都知道範增的死一定是對楚國多少都有點影響的,但他們的主心骨可不是范增,而是項羽,要是項羽真的這麼消沉下去的,對於楚國將士們的士氣那一定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英布等人都明白,楚國將士和大秦將士不一樣,他們打仗依靠的大都是對項羽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陰謀詭計這些事在楚國將士這起到的作用相對還是少那麼一點點的。

果然,項羽這麼一出現,本來有點茫然的楚國將士有來了勁頭了,就好像明天就算讓他們去攻打函谷關,他們也是會悍不畏死的衝鋒一樣。

檢查完了兵營之後,項羽破天荒的把楚國的文臣武將都集中在了一起,幾乎用了一整天的時間來處理楚國的政務,楚國文武們原本懸著的心也才算是從范增死去的陰影中稍微走出來了一點,又有了跟大秦抗衡的信心了。

項羽這邊是振作起來了,

但他在楚國所實行的這一系列的制度卻還依舊是之前戰國時期的那一套,換句話說,除了麾下的將士們的確具備著一些戰鬥力之外,項羽並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張良埋頭苦幹幾乎是不眠不休幾天之後,大秦科舉制度的雛形已經出現了。

其實大秦在戰國時期,想要做官的方法也相對簡單不少,那就是軍功就與勞考相結合。入仕靠軍功,而升遷則靠勞績。

在子嬰看來,在戰爭時期這樣的方式是無可厚非的,而對軍功的推崇也的確讓大秦的軍力在短期內就提升到了凌駕於其他六國的地步。

但是到了呂不韋為相前到為相初期,大秦則開始採用官吏世襲製,只有少數情況是一些貴族和官吏薦舉提拔人才。

這樣的選官方式在子嬰看來就有點扯淡了,大秦的官場在他登基的時候就幾乎已經變成了世襲製和過家家一樣的存在了,所以他登基以來除了自己選擇的官吏之外沒有給大秦的朝堂上添置任何一個關係戶,被他踢出去的人卻是不少。

子嬰之所以讓大秦的朝堂上留著這麼多的空閑位置,就是方便他通過科舉這樣相對公平的方式引進一些年輕的人才。

這樣的空閑也顯然不會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就被填補完全,子嬰對於大秦朝堂的改造是個漫長的過程,雖然他對於大秦的改造有著急切的心情,但真正操作起來卻顯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按照秦律上的官方說法,大秦都入仕之途分為六個途徑,即保舉、軍功、客、吏道、通法、徵士。

要是從字面上看,倒是給了不少人機會,但是子嬰和張良這樣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機會顯然都是給貴族的,這六個途徑除了軍功是拿命換來的,平民百姓稍微有點機會之外,其他的五個顯然是跟黔首無緣的。

而子嬰深知一旦自己真的統一了中原,戰爭跟之前七雄爭霸的時候相比會減少很多,這就進一步減小了黔首成為大秦官吏的可能性。

所以對於子嬰來說,科舉的實施迫在眉睫。

要說子嬰說自己原創了科舉,最被他冒犯的應該就是前世的隋煬帝楊廣了。

其實對於僅僅存在了兩世說起來比大秦還要短暫的隋朝,子嬰還是感覺十分可惜,對於在自己手裏斷送了隋朝基業的楊廣,子嬰更是有著不少自己的想法。

現在子嬰跟張良侃侃而談的科舉正是由楊廣創立的,除此之外,他還不惜耗費財力民力在大隋境內開挖了大運河。

雖說大隋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系列在後來看起來相當有高瞻遠矚的策略冒犯了大的門閥世家的利益而滅亡,但在子嬰看來,楊廣這個人無疑也是相當具備穿越者思維的強者,只不過他低估了自己當時面臨的情況,最終功敗垂成。

按照前世的史書上所寫,當初的楊廣是因為喜好文學辭賦,這才在隋大業二年創建了進士科,讓士人「投牒自進」。

楊廣首創以文辭考試來選士的進士科,雖然尚處於科舉制度的雛形,規製並不完備,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也不固定,但是「開科取士」、「自由報考」的形製,卻是從楊廣首開的。

形式上科舉雖然算是子嬰抄襲的大隋,但是子嬰卻知道現在大秦科舉實施的背景跟大隋卻是截然不同的。

在當初的大隋,由於推行「均田製」和輕徭薄役的政策,大隋得到了繁榮發展,百姓的生活算是富足。

在當初大隋的社會階層中,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的數量激增,產生了新的利益集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