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21章 博陵郡公——崔民乾
崔民乾,又名崔乾,字道貞,博陵郡安平縣人,隋唐時期大臣,虞部侍郎崔叔重之子。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山東門閥世家,隋朝末年,憑藉門蔭入仕,擔任醴泉縣令。投降唐國公李淵,授相府主簿,遷黃門侍郎,跟隨淮安王李神通安撫山東地區。貞觀年間,曾任宋州和幽州的刺史,冊封博陵郡公,加位上柱國。

崔民乾,出身博陵崔氏,崔民乾的曾祖父是北魏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書崔孝芬,孝芬少時博學多才,曾受到北魏孝文帝的召見與讚賞,後來承襲其父崔挺的爵位,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多次率軍擊退南梁的進攻,平定泰山太守羊侃叛亂,南征北討為北魏立下汗馬功勞,崔孝芬不僅戰功卓著,還與胡太后是親家,其女與范陽盧道約之女盧令媛、隴西李瓚之女皆為胡太后之子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妃嬪。

高歡攻滅爾朱氏,擁立傀儡皇帝元修即位,是為北魏孝武帝,自己則以大丞相的身份操控朝政,獨攬大權。元修發動兵變奪權,兵敗後逃往長安,齊獻武王高歡進入洛陽,召集百官於永寧寺,收捕崔孝芬與尚書辛雄、楊機等孝武帝身邊的重臣,將他們都殺了,崔孝芬的八個兒子中,只有長子、次子、三子活了下來,其餘五子都在晉陽遇害,他的次子崔猷離開安平故土,西入關中加入北魏孝武帝政權,不久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此後博陵崔氏家族這一支,世世代代出仕關隴諸王朝,在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個朝代都累世冠冕。

崔民乾,在隋朝末年擔任醴泉縣縣令,李淵發兵進入關中後,崔民乾向李淵獻出醴泉縣投降,被任命為相府主簿。李淵在接受禪讓建立唐朝後,將崔民乾升任黃門侍郎,詔令以右翊衛大將軍、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道安撫大使,山東各路軍隊都受到節度,以黃門侍郎崔民乾為安撫副使。

李神通在聊城進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因軍中糧食耗盡,請求投降,李神通不接受,崔民乾勸說李神通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李神通說:「士兵們長期暴露在外,如今敵人謀劃用盡糧食耗盡,我軍馬上就能取勝,正當攻下聊城,以展示國威,將其財物獎賞將士。如果他投降,用什麼來賞賜軍隊?」崔民乾說:「如今竇建德快要到了,宇文化及還沒有平定,兩方敵人夾擊,我軍必定失敗。不攻而奪取城池,功勞非常大。如今貪圖財物,我軍一定會失敗的。」李神通大怒,把崔民乾囚禁在軍中。

唐太宗即位後,為了平衡和抑製門閥氏族的勢力,下令申國公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棻、中書侍郎岑文本等人修《氏族志》,《氏族志》編修完成,既屬關隴集團又為山東名族的黃門侍郎崔民乾被定為第一等,唐太宗看後非常不滿意,下令重新編纂,以唐朝的官品為評定標準,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崔民乾被降為第三等。

崔民乾任宋州刺史,之後轉任幽州刺史、上柱國,封博陵郡開國公,在刺史任內受到屬下的懷念,崔民乾死後,朝廷贈予幽州都督、謚號為元,葬於雍州萬年縣義善鄉界少陵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