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94章 政變伏誅——岑羲
岑羲,字伯華,南陽郡棘陽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令岑文本之孫,雍州長史岑曼倩之子。進士出身,歷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參軍、金壇令、汜水令、天官員外郎、中書舍人、秘書少監、吏部侍郎等職,岑羲拜相,授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不久罷相,外放為陝州刺史,後回朝先後擔任刑部、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等重要職務,因保護睿宗的功勞進拜侍中,封南陽郡公。李隆基受禪登基之後,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圖謀作亂,李隆基發動政變,將太平公主一黨誅殺,岑羲坐罪伏誅。

岑羲,年輕時考中進士,累遷至太常博士,宰相岑長倩被誣謀反,下獄而死,岑羲因是岑長倩的侄子,也受到牽連,貶為郴州司法參軍。在擔任金壇縣令期間,岑羲因政績突出,與弟弟長洲縣令岑仲翔、溧水縣令岑仲休並稱江東三岑,受到宰相宗楚客的讚譽,又被江南道巡察禦史薦為汜水縣令。

武則天命宰相舉薦官員,鳳閣侍郎韋嗣立便推舉岑羲,並道:「只可惜他被伯父岑長倩所連累。」武則天道:「只要他有才幹,就不會受到連累。」於是,任命岑羲為天官員外郎。此後,劉守悌、裴惓等受到親屬牽連的官員相繼獲得擢升。

唐中宗複位,岑羲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不久,侍中敬暉打算上表朝廷,請求降封武氏諸王,請人起草奏疏,岑羲執筆而書,言辭懇切,因此惹怒武三思,被貶為秘書少監。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失敗被殺,侍禦史冉祖雍趁機誣陷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曾與太子同謀,請求中宗審問調查,岑羲與中書侍郎蕭至忠上表勸諫皇帝,力保李旦與太平公主。後來,岑羲監修《中宗實錄》,將此事記述下來。岑羲改任吏部侍郎。當時,一同負責選官的吏部侍郎崔湜、太常少卿鄭愔、大理少卿李元恭都大肆受賄,以貪腐著稱,只有岑羲恪守正道,受到輿論的稱讚。

唐中宗駕崩,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殤帝,岑羲被擢升為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不久又持節巡撫河南道。岑羲拜相後,兄長岑獻擔任國子監司業,弟弟岑仲翔、岑仲休擔任州刺史,岑氏兄弟子侄數十人都官居要職,岑羲感嘆道:「物極必反,我得有所戒懼啊。」但卻並未因此有所黜退。

不久,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殺死韋皇后,廢黜唐殤帝,擁立相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岑羲出任陝州刺史,後歷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岑羲再次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因此前保護睿宗的功勞,進拜侍中,封爵南陽郡公。

睿宗禪位於皇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岑羲與竇懷貞、崔湜全都依附於她,日夜謀劃作亂,宰相劉幽求和禁軍將領張暐計劃除掉他們,但是事情泄露,都被流放嶺南。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李晉等人密謀,打算廢黜唐玄宗,另立皇帝。

太平公主起兵作亂,命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率軍闖入武德殿,又命岑羲與竇懷貞、蕭至忠在南衙舉兵響應,結果尚未行動,消息便已泄露。唐玄宗與岐王李范、薛王李業、宰相郭元振商議後,命龍武將軍王毛仲率軍由武德殿進入虔化門,斬殺常元楷、李慈,並闖入朝堂,擒斬岑羲、蕭至忠,岑羲死後,家產也被抄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