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93章 兩擔宰相——竇懷貞
竇懷貞,又名竇從一,扶風平陵人,唐朝宰相,隋朝西平太守竇彥之孫,左相竇德玄之子。門蔭入仕,起家清河縣令,歷任越州都督、揚州長史,清廉幹練,頗有政績,擔任禦史大夫。依附於韋皇后,改名為竇從一,迎娶韋皇后乳母,時人譏諷為」國赩」。唐隆政變結束後,面對韋皇后垮台,殺妻請罪,外放為濠州司馬,後遷益州長史,恢復本名。李旦複位後,依附於鎮國太平公主,歷任殿中監、左禦史大夫,累遷侍中、右僕射、同平章事,冊封中山縣公。唐玄宗繼位後,遷左僕射,冊封魏國公,暗中圖謀不軌,意欲推翻唐玄宗,唐玄宗發動先天政變,剷除太平公主集團,竇懷貞畏罪自殺。

竇懷貞,年輕時很有聲譽,衣服儉素,不好玩樂,曾擔任清河縣令,政績顯著。後來,他歷任越州都督、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以清廉幹練著稱。竇懷貞升任禦史大夫,兼檢校雍州長史。當時,韋皇后及安樂公主幹預朝政,竇懷貞卻諂媚逢迎,還改名從一,以避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的名諱,自此名聲漸損,竇懷貞又娶韋皇后的乳母王氏為妻,並以國赩自居。

當時,宦官勢大,竇懷貞對宦官尤其敬畏,每遇審案,見到沒有長鬍須的,便懷疑是宦官。監察禦史魏傳弓欲彈劾內常侍輔信義,竇懷貞道:「輔常侍深受安樂公主信任,你怎敢彈劾他?」魏傳弓道:「這些人敗壞王綱,若能殺了他,死也無恨。」竇懷貞雖無言以對,但仍極力勸阻。

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竇懷貞聞變,親手將妻子殺死,持首級向相王李旦請罪。不久,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竇懷貞被貶為濠州司馬,後又改任益州長史,並恢復原名。竇懷貞被召回朝中,任殿中監,後升任左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中山縣公,又改任侍中。

當時,太平公主幹涉政務,竇懷貞便依附於她,每次退朝都要到公主府中請安。後來,唐睿宗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營建道觀,耗費數萬,群臣為此勸諫不止,惟有竇懷貞極力贊成,還親自監督造作。族弟竇維鍌勸道:「您身為宰輔,應該考慮怎麼輔佐天子,怎能整日做這些事情?」竇懷貞不答,仍舊監督工事。唐睿宗登上承天門,道:「如今朝廷政教存在很多缺陷,各地水旱成災,國庫日趨枯竭,官吏日益增多,這雖是朕德行淺薄所致,也和諸位宰相不稱職有關。」於是,將韋安石、郭元振、竇懷貞、李日知、張說五人同時罷相,竇懷貞被貶為左禦史大夫。

竇懷貞再次拜相,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詹事,並監修國史。相士對竇懷貞道:「你將有災難。」竇懷貞大懼,請求解除官職,入安國寺為奴,唐睿宗雖同意,但不久又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兼禦史大夫,平章軍國重事。

唐睿宗禪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竇懷貞升任尚書左僕射,並進爵魏國公。當時,太平公主權傾朝野,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朝中文武大臣也大都依附於她,由此萌生野心,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李晉等人密謀廢立。太平公主起兵作亂,命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率軍闖入武德殿,又命竇懷貞與蕭至忠、岑羲在南衙舉兵響應,結果尚未行動,消息便已泄露。

唐玄宗聞變,命龍武將軍王毛仲率軍由武德殿進入虔化門,斬殺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也在朝堂中被擒獲、斬殺,竇懷貞逃入溝中,自縊而死,唐玄宗命人將竇懷貞的首級斬下,又將他改為毒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