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41章 茶聖——陸羽
陸羽,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禦史」,唐代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生性詼諧,與女詩人李季蘭、詩僧皎然交厚,一生嗜茶,精於茶道,隱居苕溪,撰《茶經》三卷,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採製、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陸羽,因其相貌醜陋而成為棄兒,不知其父母是何許人,後被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竟陵西門外西湖之濱拾得,並收養。陸羽以《易》自佔,得《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意為鴻雁飛於天上,四方皆是通途,兩羽翩翩而動,動作整齊有序,可供效法,為吉兆。按此卦義,當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這彷彿諭示著:本為凡賤,實為天驕;來自父母,竟如天降。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雖處佛門凈土,日聞」梵音「,但陸羽並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

眨眼三年,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度,到了一個戲班子裏學演戲,作了優伶,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醜角極為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裏學習。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國輔與陸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

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堼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陸羽來到升州,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旅居丹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

懷素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親自為懷素寫下了《僧懷素傳》,對研究懷素晚年創作的「天下第一小草」的《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有重大意義,探索懷素「二王」筆法的傳承淵源,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研究懷素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陸羽隨誠州難民北上,遍歷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葉產製資料,並積累了豐富的品泉鑒水的經驗,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傳。但同代文人張又新在《煎茶水記》裏,曾詳細地開列出一張陸羽品評過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單。曾任過衢州刺史的趙磷,其外祖與陸羽交契至深,在《因話錄》裏說:『陸羽性嗜茶,始創煎茶法。鬻茶之家,陶其像置於錫器之間,雲宜茶足利。』」

陸羽初到江南,結識了時任無錫縣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狀元出身當世名士,為陸羽的茶事活動提供了許多幫助。但對陸羽茶事活動幫助最大而且情誼最深的,還是詩僧皎然。皎然俗姓謝,是南朝謝靈運的十世孫,皎陸相識之後,竟能結為忘年之交,結誼凡四十餘年,直至相繼去世,其情誼經《唐才子傳》的鋪排渲染,為後人所深深欽佩。皎然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時的名僧高士、權貴顯要有著廣泛的聯繫,這自然拓展了陸羽的交友範圍和視野思路。陸羽在妙喜寺內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資料,後又是在皎然的幫助下,「結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開始了《茶經》的寫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