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頑帝》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李檸被發配去的地方,正是甘州,大明的九邊重鎮之一,距離京城最遠的一處。

他原本所在的解州,本是大明重要的產鹽區,也是三國名將關羽故裡,自唐代開始,就供應二十餘個州府,佔據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鹽產量。

有鹽就有人,故而解州的繁華,完全不亞於太原等地,大量的鹽商來來往往,每日流動的錢幣數不可計量,而官府的監控管理主要在收稅和鹽商身上,那些大額交易依然採用金銀和寶鈔,百姓和往來行商們的日常開銷才是銅幣的主要用處,官府管不到,百姓認不出□□,故而才會成為那些造□□選擇出貨的地點之一。

朱厚照感覺,那些人斷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簍子裏,解州固然是選擇之一,其他那些商業發達人口密集的州縣也會成為他們的目標。先在這些州縣散發□□,等流通到府城和京城時,已經很難再追溯錢幣最早的出處來源。

就像前世一樣,李檸沒能成功送上聚寶盆,半道就被人舉告處斬,結果直到四年後弘治帝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而現在,他派了唐寅去解州,李檸被發配到甘州的原因之一,是王守仁要代表朝廷,去甘州為威寧伯王越督辦葬禮。

前世王守仁是以觀政庶吉士的身份代表朝廷前去治喪,而這一次他是以今科狀元、翰林院修撰,太子侍講的身份前去,其意義大為不同。

一來是因為去年王越率軍連戰告捷,將韃靼人逐出賀蘭山脈,雖然未能收復河套地區,卻也是近十多年來難得的大捷。

二來是因為王越原本與李廣交好,當初弘治帝任命他為三邊總製,有馬文升的提名推舉,也有李廣在背後說了不少好話,後來在抄李廣家財時,還有王越送去的禮單,數目之大,便是在李廣的帳簿上,也屬名列前茅。

李廣死後,便有禦史彈劾王越,直指他為李廣同黨,又追溯他當年與汪直交好,屢屢結交宦官,賄賂貪腐……弘治帝雖然壓下了彈劾的奏摺,並未對他進行申斥,但王越本就已年過七十,歷經宦海浮沉,至此憂慮疑懼,年前便於甘州過世。

弘治帝並未再予追究,反而為他輟朝一日,追封為太傅,蔭其子孫,命狀元王守仁負責為其治喪,也算極盡死後哀榮了。

王守仁之行是朱厚照提名建議的,一則這原本就是前世王守仁的必經之路,二則王守仁曾與王越有一段淵源。王守仁曾夢見獲贈王越隨身佩劍,後來為他治喪督辦造墓後,王越之子便將其佩劍贈予王守仁。

大明文臣以武功封爵者僅有三人,其中王越和王守仁便佔了兩席,還用的同一把劍戰勝立功,如此玄妙的聯繫,朱厚照自然不想因為這次殿試的最終結果將其改變。

更何況,他還等著看王守仁這次出差歸來所寫的那篇《論西北邊疆防備八事疏》呢!

王守仁乍一聽要出差時,還有些不情願,剛到手的顯微鏡,他還沒研究出成果,這一去西北邊疆來回就得至少小半年,可後來一聽是為威寧伯王越治喪,他便又立刻點頭應允下來。

早年他在塞外觀察邊疆戰局時,就曾經見過王越,對他的用兵之道也頗為推崇,所以才會有那樣的夢。

哪怕最終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可在他的心底,依然有著「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

李檸作為被赦免的死囚,發配甘州,能跟著王守仁的車隊同行,等於保住了他的大半條性命。否則以尋常流放囚犯,在半道上因為傷病和惡劣的環境行程等問題就死了的大有人在。

王守仁倒是不在乎自己的車隊是不是還順道捎了幾個流放犯去甘州,對他來說,只要路上能繼續「格物觀心」,什麼辛苦艱難,都可以完全忽略。

他從小就習武,後來還曾經一度癡迷練劍,上過山尋過道士,打坐練氣仗劍遊俠的事都做過,雖然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道」,可身體練得倍棒,不說以一敵十,一個打三五個是一點問題都沒。

帶著這些流囚,頂多拖慢行程,完全沒有其他影響。

至於那些膽大包天想攔路打劫的蟊賊,他也沒要人性命,就是打敗之後,讓手下也都綁起來拴在馬車後面,跟著流囚一起去甘州。還特地給當地的州縣去了封公函,表示你這邊的山賊被我剿了,順便幫你判了流刑,帶去甘州了,替你節省人力物力,也不用致謝,給送信的打賞一下就行。

當地的縣令表示十分懵逼,別說民不報官不究,這種案子,他平時藏都藏不過來,恨不得壓根當不存在的,省得年終考評時被這些夭壽的拖累了自己的考評分,又得在這個窮鄉僻壤的鬼地方再待三年。

誰知道他都不去主動剿匪的,這過路的欽差大人居然還會替他剿匪判決流放一條龍搞定,搞得他還得寫報告說明為何自己轄區內有匪未剿,以致冒犯「天使」遭到慘痛打擊,結果還被捎帶著流放去甘州,這報告交上去,恐怕不止他得頭疼,連上面的州府長官們,都得跟著頭疼。

畢竟,大明奉行的是「天子守國門」,京城距離九邊重鎮本就不遠,韃靼常年威脅的,不僅僅是邊關百姓,稍有不慎便會直抵京城。

正統年間英宗被俘,哪怕回京後再度登基,也沒有遷都南京,而是堅守北京。

因此從京城一路向西,遠不如江南富庶繁華,很多從關外逃回來的難民居無定所,就變成了流民,一旦遇到災荒,便聚嘯山林,成為山賊盜匪。若是風調雨順,則下山租地當個佃戶,吃飽喝足也能混個日子。

現在,都被一鍋端去了甘州。

大明欽差的隊伍,從離京時的五十餘人加十多個流囚,一路西行,過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寧夏……最終抵達甘肅境內時,已經變成了一支近千人的隊伍。

就連負責保護王守仁的錦衣衛百戶史文儀都怎舌不已,尋了個空子便勸王守仁:「狀元郎雖然文武雙全,可咱們帶著這人越來越多,糧草只剩下不足三五日的量,這還是沿途補給過的,只怕再抓人下去,不到甘州,咱們的乾糧就不夠吃的了!」

畢竟這些盜匪們之所以落草為寇,也是因為吃不上飯沒地種或者遭了飢荒,就算把山寨地皮刮乾淨也搜不出糧食來。還是路上那些軍鎮裡的守將,看在王守仁這位今科狀元,皇帝面前的紅人份上,才「賣」給了他們一部分糧草,讓他們能帶著這些人一路走到甘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