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三十四、聖諭廣訓
掩蓋不住的才華,這豈是易於之事?

「芝蘭寶樹多經歷風吹雨打,才能成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這幾個內侄,還是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朱先生不漏聲色的委婉拒絕道。

他的意思是說,我這幾個內侄還需要磋磨才能成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語出《詩經·衛風·淇奧》。這句話很有意思,本意是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打造成器物,引申的意思是,君子的修養就像是加工骨器,切了之後還要再不斷的磨磋,就像是加工玉器,琢了之後還得細細的打磨。

他們才學不夠,那麼就等下次。

我對他們的看待是,有如君子一樣,需要多經歷打磨。

古縣令神色不變,朱先生說的很巧妙,給他留了台階,他打了個哈哈,將這件事揭了過去。

有些事情不是明言拒絕就能推辭的,他直接讓這幾個少年通過縣試,這事實已經落下來了。成為事實之後,不幫也得幫……除非四人的考卷無可挑剔,否則就是敗壞自己名聲。

更何況朱先生可是沒有明言拒絕,而是和他在打著機鋒。

旁邊被衙役官銜牌隔離的普通百姓哪裏能明白讀書人交流的內容,不知不覺間,青天大老爺就已經和朱先生談完了暗中的齷齪交易……

……

文廟,也稱作孔廟。

在文廟門前,則是數人高的石製欞星門和門旁的下馬石。欞星門是帝王陵墓裝飾所用之門,因唐玄宗時加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孔廟也沿用帝王規格。

下馬石上刻著「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入戟門,取「刀槍劍戟不入此門」之意。等穿過門和照壁,入眼處是一半月形的池塘,此為泮池,根據周禮,諸侯曰泮宮,不能高於天子的辟雍(太學),所以孔廟只有半面水,其上有石製拱橋一座。

正廟前,台階上,有一簡陋蒲團。

朱先生盤腿坐在了蒲團之上,台階下廣場上分別站滿了縣裏的士紳、百姓,前三排是士紳所在,綺綉鮮衣,整齊有序。後面則是普通百姓,衣著寒酸,單調,多是髒兮兮的,雜亂無章,驚異的是啞然無聲,因為旁邊有衙役維持會場紀律,所以不敢出聲。

「一、敦孝弟以重人倫,我聖祖仁皇帝臨禦六十一年,法祖尊親,孝思不匱,欽定《孝經衍義》一書,衍釋經文,義理詳貫,無非孝治天下之意。故聖諭十六條,首孝弟開其端。」

「朕丕成鴻業,追維往訓、推廣立教之思……」

朱先生代天子教化,因此廣場上的眾人皆是肅穆,前排的士紳津津有味的聽著,而後排的百姓則不明其意。

隨著接下來朱先生翻譯成白話文,臨場的聽眾也恍然大悟。

這句話是雍正皇帝說的。

聖祖仁皇帝,則為清聖祖康熙。

白貴他們四人和白鹿書院的學生是坐在一起的,白鹿書院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秀才,罕見有沒有功名的人。

清朝的秀才過的可沒有明朝的舒服。

為了方便管理數量龐大的生員,六等黜陟法在明朝的六等試諸生優劣的基礎上應運而生。按照每年歲試的對生員成績的考核,將各府、州、縣的生員分為六等黜陟,文理平通者位列一等,文理亦通者列為二等,文理略通者三等,文理有疵者四等,文理荒謬者五等,文理不通者六等。一等、二等與三等前列者皆有賞賜,而四等以下者有罰和黜革。

因此相較於前朝,清朝秀才的整體水平是比較高些的。

有年長者的生員聽到朱先生講釋聖諭廣訓,而旁邊的幾個少年則有些難以聽懂,於是就以目光示意,讓相近的生員將《聖諭廣訓》的書冊遞了過去。

都是在無聲進行。

雖然現在清朝已經日暮西山,但在基層,尤其是內地的統治力量還是很強的,南方因為有各地的通常口岸和租界難以管轄,可在內地卻是滲透到方方面面……

例如武昌首義,也是因為武昌是通商口岸。

聖諭廣訓的內容雖然不乏有雍正的口吻告誡眾人,但裏面還是摻雜了不少四書五經和朱子的註釋,以此闡明經義,這也是官方最正統對四書五經的解釋。

看似聖諭廣訓只是墨義題,但裏面都是門道。

白貴手上拿著的書冊,是本舊書,上面用蠅頭小楷寫著各種註解,他頓時來了興趣,這可是這些秀才生員的見解和心得,於是心中打算這些日子找這些秀才生員多借借書,學一下他們的經驗。

前世高考題的學霸筆記、狀元筆記之類賣的那麼火,難道是這些學霸比老師講的還要好嗎,那還有一些真的是,以另一種思路破題,更快,也更簡單!

朱先生講的聖諭廣訓雖然解釋的很通白,但手上沒有手冊對照,也記不住什麼。

例行的教化,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時辰。

暖日正熏。

也有一些後排的百姓站不穩倒在地面上,應該是缺血糖。

但沒人動,儘管再憐憫,可在宣講聖諭廣訓的時候,這可是如同念聖旨一樣,必須恭恭敬敬的聽著,誰敢輕易動身幫助鄰人,那是不要命的舉動!

看到有人暈倒,朱先生心裏也有些著急,宣講的語速快了些。

等到語罷之時。

在旁早就察覺到動靜的古縣令立刻指揮衙役,將準備好的糖水灌在後排昏倒百姓的嘴裏,這是一個大瓷罐,裏面裝著紅糖水。

「這能昏倒,肯定是肚子裏缺油水,餓的受不住了。」

「這時正是冬天的尾巴巴,冬糧吃光了,沒啥吃,也只能挨餓受凍了。」

「……」

寂靜許久的文廟中,剎那間像喧嚷的菜市場一樣。

有幾個親近的秀才生員,白貴看到,就是遞給他們書的那位,上前扶著朱先生從台階上走了下來,宣講教化這也是個苦活,一時一刻都像著莊嚴寶相的神像。

朱先生腿有些僵硬,走下台階,緩和了不少。

「縣尊,這得開廣濟倉,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百姓。」

朱先生對著古縣令輕聲建議道,「等再過幾天,山上的雪化了,就能到山上就食,也能充些飢餓。」

雖然去年滋水縣沒有災情,但窮苦人家到年頭忙活一年也攢不下糧食。每年開春時節都是最難敞的時候。

「夢周兄說的是。」

令人意外的是,古縣令沒有推拒,而是滿臉愁苦中帶著一分歡喜,點頭稱是。

接下來的幾天,古縣令藉著這個機會,讓縣裏的大戶捐糧納粟,又讓縣裏的衙役去鄉下徵收糧食,借口是賑濟救災。

一通舉措下來,瘦了大戶,肥了古縣令,但也給貧苦百姓家裏多了半袋糧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