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172章 第 172 章
二十萬人的屍體處理起來並不容易。

大軍的屍體經過火經燃燒後,還要將骨灰運到遠離水源的地方,挖坑深埋。因為屍體太多,又是露天火化,難免會出現屍體燃燒不均勻的情況,有些燒成了灰渣子,有些還剩下骨頭,為了避免出現瘟疫,在挖坑掩埋的時候,得一邊往坑裏倒骨灰一邊倒石灰。倒骨灰的大坑都挖了十幾個,分段掩埋,還得留下石碑做標記,以防回頭讓蓋宅子或打井的挖出來。

沐瑾麾下幾萬將士的屍體安葬起來就更費勁了。

他們正常安葬方式只有一種,土葬。橫斷江防線死了四萬多人,女兵營死了八千,中軍大營的援軍死了六千多人,趕過來的工程兵也死了將近一千多具屍體,全都得挖坑掩埋。

棺材根本打造不過來,只能用粗麻布裹了,再放進一米多深的坑裏,坑底鋪上石灰,等屍體放進去以後,還得再灑一層石灰多具屍體形成的英烈墓地,每具間隔只有一米,再加上屍坑寬一米,其密度是相當大的,隨著腐爛滋生細菌滲透到土壤中,不能確保會不會鬧出瘟疫來。

畢竟,旁邊還有橫斷江防線大營,相隔幾裡遠,每天跑操都能路過,萬一有問題,會很麻煩。

石灰有沙毒殺菌的作用,相對來說,成本也低,這麼覆蓋上一層再加上深埋,大概率的能避免問題。

立碑,現在是來不及的,只能從臨江郡找來石匠慢慢鑿,反正順利都是按照名單排好的,生前是哪個營的,死後也在哪個營,按照營區分片安葬,這樣將來家屬、戰友們前來祭奠,找起來也方便。

這麼多人死在這裏,要建成英烈墓園,在墓園的入口處會修建一面石牆,在牆上記載下這次戰役,以外戰死者的名字、籍貫、年輕、軍職、所屬隊伍。

沐瑾還讓他們給每個營、每個兵種立一塊雕像。

女兵營的步兵、騎兵、中軍大營、橫斷江防線大營、工程兵都有立碑,工程兵給的造型是揮著鏟子趕赴戰場,大無畏的捨生忘死精神。女兵營的騎兵,騎在馬上,作揮刀縱躍狀,英姿颯爽。

沐瑾見過太多被歷史遺忘的女英雄、女豪傑,他希望在他這裏,她們的名字、功績能夠流傳下去。

大營裡的人忙了將近十天才把戰死者安葬完,剩下的建英烈碑、英烈祠等工程已經招來石匠慢慢進行,徵調來的三萬工程兵也已經全部到齊,橫斷江防線軍功曹派人去臨江郡田間地頭買到的糧食也全部運來。

一個郡的餘糧,全在這裏了,養十萬大軍綽綽有餘。

沐瑾隻留了半年的糧食,其餘的全部派人給蕭灼華拉回去。

傷亡太慘重,他需要用戰利品去安撫人心。事實上對於他來說,留半年都嫌多,但有備無患嘛,回頭有多了再拉回去就是了。

他打仗走的是以戰養戰路線,賺的是戰爭財,既然出兵,就得讓底下的兵比山匪還凶,比老虎還惡,要越打越強,越打越富,取敵對方豪族的糧食、財物來養自己,不然的話,幾場戰爭就能把他拖垮。

戰爭,一旦打響,那就是生死之爭。

戰場上回收了大量的破甲衣、武器,這些都得運到作坊清洗、拆卸、重新加工之後才能再用,得保證它們拿出來跟新的一樣,招來的工程兵是從隔壁魏郡黑石縣軍械作坊新調的武器,至於甲衣則需要從淮郡調派。

中軍大營原本有十萬大軍,分去軍工部,甲衣、武器都留下了,用過的,經過送回作坊維修翻新送回到兵部軍械司。

坐鎮後方的是蕭灼華,負責軍械保管、調派的是許瑤,一個是親老婆,一個是親姐姐,沐瑾非常放心,雖然甲衣還沒到,先帶著大軍往廣臨縣趕。

三萬工程兵加上中軍大營和女兵營的兩萬人,又湊出大軍。

沐瑾很明確地告訴底下的將領,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兩個,第一,為了豪族手裏的糧食、財物、土地、人口,第二個就是要把西邊諸郡全佔下來。

帶兵打仗,不是搞慈善,上到戰場,他得比別人更凶更狠更惡,才能活得下來。

沐瑾坐在馬車上,想到打南邊要建戰船,想到了炮。

如果展開水戰,炮是最有利的進攻武器,並且,造起來不難。一根炮筒加上底座支架就製成了。炮彈,鐵做的空心球,往裏面塞火藥。他上輩子初中化學的時候,化學老師就教過,硝酸鉀、硫磺、木炭按照七十、比例,就是工業生產的標準火藥,農民買幾袋化肥都能配出來的東西。

可是,一旦水軍用上熱武器,必然會擴散到陸地。

在水裏使用熱武器,頂多誤傷到魚,可要是在攻城戰中用熱武器,那將是災難。

大軍見到炮過來,得往城裏街巷上撤,炮彈追著敵軍打,落到城池的街道上,而炮彈落下有誤差的,再加上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足夠把周圍的房屋全毀了。熱武器的轟擊下,城市化成廢墟或許只需要一天半天,重建卻是漫長的,而對於遭過炮擊的百姓來說,剩下的只有傷痛。

兩軍打仗,炮彈落到家門口,房子毀了,地裡的莊稼炸爛了,百姓變成屍體,這不是他想要的。

戰爭,不該波及到無辜百姓。火藥,造出來放煙花炮仗多好看。即使是鞭炮廠,也經常發生爆炸事故,一出事就是大事。

他思量過後,決定戰船上隻裝備弩和火油投擲機,靠船跟船拚,人跟人打,能把戰場的波及範圍控制到最小,對經濟、百姓的破壞能控制到最低範圍。

沐瑾拿定主意後,趁著趕路的功夫,開始繪圖紙。

帆船有現成的實物樣板,工部和軍工部的人依瓢畫葫蘆,多費點功夫照抄,怎麼都能造出來。蒸汽機、鐵船過於超前,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完全是想像中的抽象概念,他把嘴巴說破皮,他們也想像不出來的。

沐瑾只能把示意圖畫出來,再派人送回去讓工匠們照著思路研究。

大軍往廣臨縣趕,不趕時間,每天隻走八十裡,走才到,這時候已經是八月底,天氣已經變涼,但還沒到冷的時候,秋收的糧食都已經入倉,牛羊牲畜經過夏秋囤膘也都長得肥肥的,這正是一年裏最肥的時候。

沐瑾帶去大軍,跟戚榮留守廣臨關的兩萬大軍會合,帶上投石機徑直撲向郡城方向。

一萬女兵全部派出去清剿廣庭郡周邊各縣的的豪族。

女兵傷亡慘重,騎兵營幾乎全軍覆沒,步兵營還好。那些沒有傷到內臟骨頭的傷員,經過十來天修養,在沐瑾帶著大軍開拔趕往廣臨郡的時候,已經恢復得傷口都落痂了,紛紛回到各自的隊伍跟著出征。

驛站送來蕭灼華的回復,告訴沐瑾,軍械甲衣已經在運往前線的路上,由許瑤親自押送。考慮到戰事緊急,兵部這次徵招新兵,一半是十八歲的新兵,另一半則是到年齡退伍的老兵。老兵派去填補中軍大營的空缺,新兵派給沐耀訓練補充兵源。昭武堂有批學員經過考核,提前畢業,派往前線。

她另外還有封調令是給女兵營的。

活下來的騎兵,通通得到了晉陞,這既是戰功晉陞,也是因為戰亡太多,出現空缺,需要填補上。騎兵營將直為騎兵都尉,手下倖存的兩個千總都升了營將,佰長升千總,以前的兵卒、伍長都升了佰長。

蕭灼華從草原調了兩萬匹戰馬過來,一萬給女兵營,一萬給沐瑾。她給女兵營的命令是跟著沐瑾繼續出征,從各郡招人,邊戰邊練兵,把人員補上。

女兵營的步兵營中,會騎馬,能進行馬上戰鬥的,都調去了騎兵營填補空缺,至於步兵則讓她們從打下來的各郡招新兵。

蕭灼華的女兵,幾乎都是當初去邊郡時在路上買的,她們跟隨沐瑾一路打回去,正好回老家。當初是讓家人幾百錢就賣了,有些人家甚至只收到幾十錢,就把女兒賣了。

如今,她們成為了佰長、千總,甚至當上了營將,衣錦還鄉,不僅揚眉吐氣了,更能作為榜樣,讓更多女子願意從軍。在沐瑾的治下,戰功才是最好的翻身機會。哪怕曾經是個奴隸,只要有戰功就有晉陞,為官做將,甚至將來可以封爵。

蕭灼華身為女子,希望更多的女子能夠抓住這個時會,改變命運。雖然需要以性命相搏才能換取出路,可願意搏命就能搏得出路的時候,並不多。

她讓父皇作為棄子拋出去,她只需要花上幾百文錢就能買來許許多多的女子,她的命運,她們的命運,曾經都是那般的身不由己。如今沐瑾給了她,給了天下女子一條出路,她希望她們能像她一樣把握住。

沐瑾把蕭灼華寫來的信看了又看,看到她壓根兒沒跟他商量,就把女兵營的騎兵擴成一萬人,心說:「主意是越來越大了。」

他對此並沒有任何意見,因為他跟蕭灼華之間內鬥的可能性低得可憐,更傾向於強強結合。蕭灼華立得越穩,他的後方就越穩,而且蕭灼華所實施的安排都是順著他定下的方針在走。他們是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前行。

他想了想,覺得蕭灼華應該也是有心想培養出這麼一支能有戰功傍身立足的女子軍隊,給她自己傍身。她信不過他,但她信得過她的兵。有了兵,她才有底氣自己做主,真正去選擇屬於她自己的人生。

沐瑾思量過後,打定主意任由蕭灼華和她手底下的女兵發展。他想看看,不受束縛,靠自己力量奮鬥拚搏的女子,能走到哪一步。他想將來在太廟的功勛殿中,能看到有女子的身影。

九月初,女兵營的軍隊橫掃各縣,逼得各縣豪族紛紛逃往郡城,沐瑾帶著大軍直逼郡城。

博英郡侯世子喬烈派人來遞降書,願意歸降。

沐瑾親自給喬烈回信,在信中寫道:「你們跟英國公結盟,兩線夾擊我,導致我橫斷江大營幾乎全軍覆沒,你現在打不過我了,又要來投降了,你爹這會兒還在幫著英國公打我姐姐,這投降的意義在哪裏?降得虧不虧心?」

喬烈給沐瑾回信:若再打下去,必定還會增加傷亡,若能不戰便收幾郡之兵,合力攻打英國公,問鼎天下指日可待。

沐瑾懶得再回喬烈,直接下令攻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