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201章 第 201 章
衛國公不願放棄東安關,可要是再抗下去,只會全軍覆沒,東邊七郡之地將面臨滅頂之災。可是東安關的兵力已經撐不起防守,底戰事再起開始,每天都在破關的邊緣徘徊。

守城大軍的傷亡每天都在增加,一個個早已疲累不堪,再看一直沒有援軍,臉上的表情已然浮現出絕望之色,軍心都快崩潰了。

衛國公讓底下的兵,無論如何再守一個月。一個月後,如果京城的援軍還沒到,撤往清郡。

清郡佔據一半東陵呂國之地,地盤大,可以借來估緩衝,以此爭取時間。

這一個月時間裏,衛國公安排世子嵐樟帶人去將尚郡、清郡的百姓撤往楚郡。

這二郡之地因為之前遷民撤走了許多,再加上連年戰事導致人口銳減,地都荒了一半。可剩下的人,能撤的都要撤,不撤的就只能去做奴隸了。

撤往楚郡則是做兩手準備。

衛國公瞧柴緒那不動如山的樣子,很懷疑如果糧草不到,哪怕東安關破,他都未必會來援。如果沒有援軍,清郡也得丟,東邊將再無抵禦之力,他們唯一的生路就是沐瑾那裏。

如果柴緒來了,以清郡郡城為據點,進可攻,退可守,還能再卡他們一道。對方的大軍最多就是擄掠個尚郡、清郡大半地盤。如果東陵齊國的兵不攻清郡,直接繞去後方攻城,容易遭到郡兵、縣兵及清郡兵力的夾擊,若是京城的援軍到,足可打圍殲。

衛國公等到七月,依然沒有等來柴緒,而這時東安關的守軍已經不足三萬,對方還有二十萬人,城門、城牆都已是殘破不堪,破關在即。他不得不下令連夜撤離!

從東安關到清郡,幾乎是橫穿曾經的東陵呂國之地,還經再往前走。

東安關的地全荒了,除了守軍幾乎看不到百姓,可清郡的地還有人種,莊稼都結穗了,一些早熟的都能收了。可為了躲避戰禍,清郡的百姓根本等不到秋收,只能匆匆撤離。

衛國公帶著底下的殘兵,一路急行趕到清郡,跟郡城裏的三千郡兵會合,加固防禦的同時,分派部份兵力搶收周圍地裡的糧食,又把保平郡的郡兵、縣兵都調來湊大軍。

清郡的地是顧不上了,對方的大軍隨時會趕來,但在郡城後方的地,得保秋收!要是再把保平郡的秋糧丟了,都不用撐到明年,冬天就能餓死人。

東安關破的消息早就傳了出去,世子嵐樟也派往西邊。

東陵齊國攻入東安關的第二天,便直接去了尚郡。它往尚郡去,同樣要橫穿當初的東陵呂國之地,並且在尚郡跟東陵呂國之間隔著一座山,要繞行山路,路途更遠。以往從東安關攻過來的軍隊都是率先攻更近、地勢更平的清郡。

清郡郡城遠比尚郡郡城堅固,尚郡已經撤空了,清郡還有守軍。

東陵齊國只要佔住尚郡,就算是穩住了根腳,哪怕京城的援軍到,想要再像上次那樣重奪東安關,難了!

東陵齊帝入關後,自然是以站穩根腳為要。他到尚郡郡城時,比衛國公到清郡郡城還晚了好幾天,都已經八月初。地裡的莊稼都熟了。

打仗打糧!地裡現成的糧食。

東陵齊帝思量過後,留下一些人搶收糧食,再調派十萬大軍直奔清郡。

從尚郡郡城到清郡郡城只需要七天路程,穿過去再往前不遠,就是保平郡了。

東陵齊帝瞧見對方的勢頭已然看明白,衛國公是打定主意要死守到秋收結束。在這之前,他若硬攻清郡郡城,會造成極大的傷亡,且幾乎沒有一舉拿下的可能。

他志在取京城,那邊還有柴老賊二十多萬大軍,沒必要將兵力耗損在唾手可得的清郡上。衛國公這樣的猛將難得,幾個兒子瞧著也都是能征善戰的,且招下了他,就等於是收服了另外幾郡之地,不至於拿出個百姓都遷光的荒廢之地。

衛國公直接回絕了東陵齊帝。

他若是投降,治下百姓都將淪為奴隸。作為投降敵國的降臣,日子不會好過,且想到這些年戰死的守軍、倒在東安關的將領,他寧肯戰死於此、自刎於城樓之上,也絕不會降!他不會降,他的兒孫、部下,若是想降,必取其性命!

中秋過後,秋糧也收完了,只剩下極少數晚熟的糧食還在地裡。

天氣漸漸轉涼。

東陵齊帝通過周圍地裡搶收的糧食推算,清郡郡城中的存糧足夠撐過冬天。柴緒再囉嗦,柴老賊還沒死,衛國公要是死守,還是能撐到援軍到的。只不過,等他撐到援軍到的時候,郡城裏的兵怕是剩不下幾個,他也會傷亡慘重,不僅會便宜姍姍來遲的柴緒,甚至有可能讓其一股作氣都把清、尚二郡打回來。不劃算。

轉眼間,雙方耗到天氣轉涼,保平郡的人都撤空了。

東陵齊帝下令後退百裡,給衛國公撤軍挪地兒。

有將領看衛國公成為孤軍,想要圍城,把衛國公堵死在這裏。

東陵齊帝道:「困死他,至少要耗到明年,會將戰事拖在清郡不得寸進。放他走,現在就能拿城。只要拿下清郡,便可全力直取京城!」

衛國公撐到九月,柴緒都還沒來。

他再無任何話可說,派出探報,確定東陵齊帝退地百裡,即刻安排底下的兵,分批撤離,好前後照應,以防東陵齊帝派兵追擊。

衛國公撤兵的時候,為防遭到追擊,隻帶了行軍糧。將當初沐瑾支援他的那些投石機全拆了,重要零部件投進融爐化成鐵水。之後,軍隊全速趕路,直奔楚郡。..

撐了這麼長時間,保平郡都已經撤空了,幾郡之地的人全部聚在楚郡。

他們要往西邊去,京城難過,必須整合四郡兵力,以防止柴緒出兵阻攔。

衛國公想到柴緒,恨得牙齒都快咬碎。東陵齊國都進了東安關,那廝仍舊按兵不動,截他,倒是真能下得去手。畢竟,軟柿子嘛,好捏!

柴緒見完英國公,剛出宮,就收到急報,清郡丟了!東陵齊帝大軍追在衛國公的軍隊後面,直奔保平郡,而保平郡已經撤空了。

他匆匆調頭回宮,見到英國公便道:「父皇,衛國公從清郡撤兵了。」

英國公看了眼柴緒,只剩下深深的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揮手示意柴緒退下。大好的局勢,生生讓他耗沒了,這時候再說什麼都沒用了。

他把留在京城的兩個庶子叫來,安排他們去做好準備,該張羅起來的,得張羅起來了。

他有八個庶子,可妾室玩意兒生的東西,要是給他們臉面地位,那就是亂家之源。可眼下柴緒這樣子,未必撐得住基業,總還是要做些打算的。

衛國公趕到楚郡後,幾郡郡守早已等候多時。

楚郡郡守叫楚茂,跟長嶺關步兵將軍楚尚是同族兄弟,兩人的曾祖父是親兄弟。

原本隨著楚郡十萬兒郎死在草澤,又遭到蕭赫打壓,他家已經沒落了,就守著幾十畝地過活。隨著楚尚靠著沐瑾的幫襯重新起勢,帶著族人做起買賣貿易,憑藉馬匹、鹽茶之利,讓他們迅速富庶,招兵買馬,再加上隔壁衛國公伸了把手,順利地把原來的郡守給撬下位,讓楚茂得了郡守之位。

楚茂只有二十多歲,深知衛國公的能耐,再加上西遷之事又是由他張羅的,冒死留在後面斷後的也是他,對衛國公深為折服,請他主持大局。

對此,其他各郡的郡守、大豪族自是沒有意見。

後面幾個郡不用守邊,只有郡兵、縣兵和各豪族的家兵。豪族們的財產多、人也多,得靠家兵護著,能動用的不太多,可他們作為各地地頭蛇,底下的地痞流氓敢在他們頭上生事的不多。

衛國公把維持秩序的事情安排給各個豪族,以防有人趁亂劫掠偷搶生事。這是逃命,要是再自己亂起來,後有追兵,前在截擊,那是真沒活路了。

縣兵留給縣令,護好各縣撤離的人。

衛國公把各郡的郡兵跟他手下的兵整合到一起,湊成六人的軍隊,率先進入京城開路。

長嶺山早就收到消息,賴瑤把騎兵派出來接應支援,給他們清掃路障。

撤離的人太多,又都是拖家帶口的。特別是從清郡、尚郡、保平三郡撤出來的,全都是老弱婦孺,十二三歲的孩子都拿起武器從了軍,底下幾歲大的孩子母親帶著,走上一兩個時辰就腿酸走不動了,難受得哇哇哭。九月底的天氣已經很冷了,再加上連年征戰,窮得叮噹響,很多孩子凍得直流大鼻涕。一些體質弱的,當場病倒。

衛國公府將自家莊子裏的牛車全部挪出來,自家商隊的馬車、各家族郡的商隊馬車,能調來的都調來了,用來安置那些走不動的孩子老人。

清郡、尚郡很多人家連糧食都來不及收割便被迫逃命,走的時候只能帶上去年僅剩的一點餘糧,哪怕一省再省,也只夠勉強吃到秋收。窮徒四壁窮得只剩下自己的,連能賣錢的東西都沒有,這時候想賣身都沒有人要。

衛國公夫人調糧設粥棚救濟。

屠嬌娘劫了南邊運來的糧食,送了批過來,算了解了他們缺糧的燃眉之急。

從楚郡出來,如果直接往長嶺關去,得經過京城的腹地,跟自投羅網沒區別。柴緒的大軍從銅縣往長嶺山,只需要七天路程。這麼長的遷移隊伍,女眷帶著娃娃趕路,跟由青壯組成的軍隊完全沒得比,給他們半個月時間過關入城,都還得有大批走得慢的、路上生病的掉在後面,隨時能遭到阻截。

因此,衛國公選擇的路線是繞路南邊,從平野縣旁邊的關口進去。說是關口,原先只是條山路,要翻山越嶺,但隨著騎兵來回踏,再加上派了駐防的軍隊,又有軍工部修整過,因此也過得人。可那是為了方便騎兵進出和禦敵用的,路極窄,窄的地方隻容一輛馬車通過,長的也只夠容納兩輛馬車並列,沿途兩側全是陷阱,山上架滿了投石機、落石滾木。

關口窄,一腳踏錯就能要命,過關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可柴緒的大軍要是想從平野縣過來,得路過十幾個長滿牧草的荒廢縣城,有屠嬌娘帶著騎兵對他不斷進行騷擾。他要是帶著輜重糧草上路,必然拉慢速度。他要是想趕速度,把輜重糧草留在後面,沒萬大軍,哪怕有鈎鐮槍,也休想擋住騎兵毀他糧食輜重。

鈎鐮槍再是能鈎刀腿、把騎兵從馬上拽下來,那也得先挨得著人家才行。

屠嬌娘帶的騎兵,以出奇不意聞名,從來不從正面沖陣。

因為繞路,和走得慢,以至於他們從九月初走到十月底,他們還才到半道上。

衛國公和賴瑤都收到消息,南邊諸郡調動大軍、糧食,出動數千艘大船往京城方向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