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9章 第 9 章
成國公府戰死的八百餘人安葬在城北三十餘裡的成國公府旁的山上。

這山叫秀嶺山,只有幾個山頭,算不得什麼大山,但勝在風景秀美。墓址選在半山腰,能將下方的萬畝良田盡攬眼中,放眼遠眺,還能隱約看到北衛營的大營。

古抱粗的樹木筆直蒼勁,鳥雀在枝頭喳喳叫喚,也算是青山為伴的長眠好地。

賴瑭走在送葬隊伍的前面,來到已經掘好墓坑的半山腰,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涼亭。

亭子上有三個字「英烈亭」,亭中有一塊比一人還高的大碑,上面寫著,「大盛武德十六年四月,陳王聯合城門禁軍於十三日子夜起兵,攻入皇宮,血洗太子府。成國公府八百府兵為突圍報信求援,與陳王叛軍激戰,戰死府兵七百三十一人,武仆一百零九人,小廝二十七人,婆子四人,侍,丫鬟兩人,安葬此處,建此英烈亭,以奠忠魂。」

在之下,便是戰死者的名字、年齡、籍貫。

越成,什長,二十一歲,清郡文河縣溝子鄉甲子裡保亭。

周栓子,兵卒,十九歲,清郡文河縣大河鄉牛馬裡太安亭。

錢二虎,兵卒,,尚郡高糧縣桃花鄉三裡小坡亭。

賴大牛,武仆,十七歲,戰亂中孤兒,籍貫不詳。

那一排排名字印在人的眼裡,不再是含糊的數百人的戰亡人數,而是一條條鮮活的年輕生命。

賴瑭目不轉睛地盯著碑文,胸間血氣激蕩,有著說不出的悲壯情緒充斥在心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轉身對賴瑾說道:「有心了。」

賴瑾說,「將來他們的同袍、家人想要來祭奠,能找到地方,都是人生父母養……」話到這裡,他止住了。大盛朝沒有人生來平等一說,他們把人分為三六等,有些人生來就是卑賤的。

路過英烈亭的將士們也都看到了亭子和裡面的碑文,他們將戰死者安葬好,在休息的時候,許多人擠到英烈亭旁,裡三層、外三層擠了個水泄不通,很多人擠不進去,爬到樹上去看。

以前能有這待遇的都是大功臣,沒他們這些兵丁什麼事,能有人收屍就不錯了。如今他們成國公府給他們修墓立碑還用文字記錄流傳,這讓在場的許多人既動容又感慨。

因為城門禁軍跟著陳王造反,現在還羈押在城門禁軍校營中沒有任何自由,城防這一塊空虛,只能由南衛營、北衛營暫時聯合掌管。

成國公府傷亡慘重,也是防守空虛,又調從北衛營抽調人保護府邸。

今天來送葬的這些北衛營的人,最近一直都在京中,聽到了許多流言蜚語。

外面的人在講,成國公府有不臣之心,連皇帝的嫡皇子府都讓他們給滅了門,還一把火燒了精光。北衛營在放火前把陳王府洗劫一空。陳王是嫡皇子,在眾多皇子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子,陛下賞賜了無數珍寶,別的皇子、公主只有一個縣的封地,陳王有一個郡的,府中財寶不計其數,全讓北衛營搶走了。

清郡出來的人,本就因為沐弦的死生中充滿憤怒,再聽到流言,當場跟人打起來的都有,這傳出去又成了仗勢欺人無法無天。

軍中眾人憋了一肚子火,亦是流言四起,有過激言論也不少。

這會兒歇下來,看到成國公府是怎麼待他們的,再想到京中的流言,議論紛紛。

給成國公府賣命,打仗有戰鬥補助,傷了有養傷撫恤,死了有著文立碑,有撫恤金和賞賜給家人。給皇帝賣命有什麼?成國公府傷亡如此慘重,解了皇宮的圍困,皇帝連個褒獎詔令都沒有。

不少人悄悄罵,「狗皇帝,難怪親兒子都要造他的反罵他是忘恩負義的老東西……」

賴瑾坐在樹下吃乾糧,聽著旁邊灌木叢中的悄悄議論,低聲問旁邊悶頭掰著乾餅往嘴裡塞的賴瑭,悄聲問,「大哥,就任由他們叨叨叨叨,不管管?你打聽過沒有,京裡的流言哪裡來的?」

賴瑭掰了塊乾餅塞進賴瑾的嘴裡,把他手裡的肉餅搶走,大口咬下。

這肉餅,確實香。他打心底覺得七弟當個嬌氣人沒什麼不好,多會享受。嫌餅子乾,噎得慌,不好吃,親自跑廚房指使廚子浪費了一堆肉、面,搗鼓出好吃的肉餅。碎肉拌上菜做成餡,先煎再烤,外脆裡酥,一口咬下,滋滋冒油,滿嘴都是香味。哪像這軍中的餅,吃了是真的噎得慌。

軍中口糧有限,油更是金貴物,除了犒賞將士加餐,根本放不起油。

賴瑾嫌棄他哥的餅難吃,回頭塞給身後的阿福,又對賴瑭說,「你到底有沒有聽我說啊。」

賴瑭心說:「這麼乾的餅還堵不住你的嘴。」他從阿福那搶回塞給賴瑾的半塊餅,起身走出幾步便,狀似順手地把餅塞給跟在身後的一個正在長個頭天天嘀咕吃不飽的小兵卒。跟著小七這麼一個好吃又待下人好的主子,餓著誰都餓不著阿福他們幾個。

賴瑾憤憤地沖賴瑭翻個白眼,又摸出塊肉餅發泄似地狠狠嚼。

入土為安,戰亡的人埋葬了,這事就算告一段落。

府兵的空缺總得有人填上,不能一直讓北衛營的人來守成王公府。

賴瑭直接從北衛營中選拔了七百多名精銳,把府兵的缺給填上,武仆、小廝的空缺,則需要另外買人回來填上。

為了避免被安插眼線,成國公府通常都是回清郡、尚郡老家找那種家裡人口多、養活不起的人家的孩子,給筆錢財買斷。這樣,他們買來的人都是從自家地盤出來的知根知底有家小牽掛的。被買的人家,能減輕負擔,得筆錢財改善生活。跟著他們走的孩子,能學到真本事,多見些世面,又有機會立戰功,只要不戰死、病死,比起一輩子都出不了鄉隻埋頭種地更有前程。

可去老家買人再送來到訓練好需要時間,如今京中正亂著,且眼看儲位之爭又開始了,還會更亂,從成國公到幾位公子、公女,乃至幾位小公孫身邊都不敢缺人,因此直接由府兵充當了武仆的隨行保護之責。

賴瑾的待遇長了,從原來的二十個武仆,直接分到個府兵。賴瑭給他長的待遇,跟以前一樣,問也不告訴他理由,直接派人。

新換來的人,彼此不熟,需要磨合。因此哪怕爹娘還在給太子辦喪事不在家,也沒有人管他,賴瑾還是窩在後院校場,拉著新調來什的人一起搞訓練。

大家一起磨爬滾打,多相處幾天就熟悉了。

新調來的府兵聽說瑾公子闊綽待下人好,爭著想在他跟前露頭,沒兩天就起了衝突,甚至還私下搞小動作,賴瑾麻利地把他們幾個全換了。

等他把手底下個府兵理順,一周時間過去,太子出殯。

成國公賴敬義、成國公世子賴瑭帶著北衛營十萬大軍,給太子一家送葬。

皇帝由宮人摻扶著站在宮牆城樓上,一直送葬隊伍走遠,才拖著蹣跚的步伐緩緩下了城樓。

若是太子還活著,成國公府會是一把鋒利護國鋼刀,可太子沒了,這把刀有了自己的想法。皇帝又想到了梁王。梁王娶的是英國公府的嫡長女,能不能取太子而代之的呢?可梁王的才幹遠不如太子,立梁王,反而有讓英國公拿捏梁王把持朝堂的危險。

事到如今,原本該由太子繼位後來做的事,只能由他現在來做了。

安葬了太子之後,陳王造反案也已經全部調查清楚,有了判決。

先是人數最多的城門禁軍,參與了謀劃的,斬!什長以上,斬!什長以下,沒有參與謀劃,只是聽令行事者,械甲歸田,奪其軍藉,削為農藉。

陳王造反,滿門上下,連同陳王府都沒有了,皇帝痛斥其罪,奪其爵、除其宗藉,不再認他這個兒子。陳王及其滿府上下的屍首,在城外隨便找了個地方,草草掩埋了事。

陳王的外家端國公府也參與到謀反中,除爵抄家,十二歲以上的斬,未滿十二歲的罰為官奴。

鎮國公府的嫡出二公子趙卓,身為城門校尉,掌管城門禁軍,負責守衛京城,竟然帶著城門禁軍造反,跟著陳王屠了太子滿門,夷三族。

大盛朝八位開國國公,經此叛亂,一下子便沒了兩位。

城門禁軍這支軍隊直接除名,皇帝又從步兵禁軍、儀仗親衛軍、虎賁等眾軍中調派親信,擔任城門十二衛將軍,組建城門衛軍。每個城門衛將軍各掌一門,每位將軍直接聽從皇帝調令。

從京城以及附近郡縣徵召城門衛軍,補充兵力。

連徵兵帶訓練,忙碌了三個多月,城門衛軍從北衛營、南衛營手裡接過了京城防守職責,北衛營、南衛營撤回到城外的大營。

之後皇帝又連續幾道詔令下達。

第一道詔令,是成國公世子賴瑭升任太尉的正式詔書。賴瑭卸下北衛營衛將軍職務,從二品衛將軍晉陞為一品大將軍,統領南衛營、北衛營,二營兵馬。

第二道詔令,成國公三子賴琦,英勇善戰,在城門突圍戰立下卓著功勛,封北衛營衛將軍,統軍八萬。

第三道,成國公七子賴瑾,英勇戰善,在城門突圍戰立下卓著功勛,封邊郡郡守、鎮邊將軍,統軍兩萬。

賴琦從前來傳旨的中郎將手裡接過皇帝詔書,反覆地看了又看,滿臉的難以置信。他接管北衛營,北衛營十萬兵變成八萬了?那少下來人兩萬去哪?

他正在驚疑中,又聽到中郎將宣讀的封賴瑾的詔書,眼睛瞪得跟牛一樣大,扭頭朝賴瑾望去。

賴瑾整個人都無語了。他才十二歲,跟禁軍打的時候,要不是底下的奴僕拚命護住他,他早沒了。英勇善戰?皇帝沒毛病吧?邊郡在哪?大盛朝三十六郡,有這麼個地方嗎?

他接過詔書,反覆看了三遍,沒錯,就是這麼寫的!

三兄弟都接了詔書,中郎將客套了幾句,便抱拳告辭,帶著隨從走人。

成國公示意他們兄弟幾個書房說話,把世子夫人、賴瑗、賴琬也都叫上。離家遠的兩個孩子,就只能回頭寫信去告知他們。

賴瑾踏進書房,落坐,瞥見沒外人,便直說了,「大哥,你這是兵權被架空了吧?」北衛營的兵歸了三哥管,南衛營聽英國公的,才不會聽他大哥的。

老三賴琦說:「鎮國公府就是嫡長子襲爵,嫡次子掌兵,老二掌了兵又想要爵,才聽了陳王的。」皇帝居心不良,挑撥他們兄弟感情。「小七是嫡子,直接就給發配了。邊郡沒聽過,邊縣倒是有一個。」

賴瑭說:「邊縣地處邊陲,地廣人稀,雖然只有一個小縣的人口,佔地卻有數個郡之多。」

賴琦說:「得了吧,那是什麼地?那地荒得連莊稼都種不活。就算要封郡守,清郡那麼好的地兒,怎麼不封給七弟?七弟流著沐家的血脈,他去掌清郡,多穩啊。」

成國公說:「想得挺美。有得封就不錯了,輪得到你們挑肥撿瘦。你們出去打聽打聽,誰不羨慕成國公府滿門顯貴,你們四兄弟最差的都是郡守,掌一郡之地。阿瑤、阿瑗、阿琬亦都封了鄉主。陛下三十多個兒女,公主們大多也只有一鄉之地,只有是陳王因為是嫡皇子,封地是郡,其餘的皇子,即便是親王也只有一個縣。」

賴琦滿臉為難,「我哪帶得了北衛營呀。」

成國公說:「你聽你大哥的,有什麼事,兄弟倆商量著來就是。」

他扭頭看向賴瑾,「家裡七個孩子,屬你人最小,主意最大,之前一直把你拘在家裡,就是怕你出去捅出大簍子。如今邊郡遠,折騰些亦是無防,你去練練手,若是不成,再想辦法另謀出路。」

畢竟是最小的孩子,又是嫡子,名為封賞,實為發配,去那邊遠那麼偏那麼窮的地方,成國公是真的心疼。

他提點道:「那邊部族眾多,遊獵的、遊牧的都野得很,時常到周邊郡縣劫掠,但那裡的馬是好馬。過了邊縣、越過沼澤地,沃野千裡,牧草長得有一人多高,牛羊馬匹養得膘肥體壯。你有兩萬兵,只要你有能耐,足夠你起家了。」

賴瑾驚得大張著嘴發出「啊」地一聲,說:「阿爹,我才十二歲!」當郡守,還給兩萬兵,皇帝是瘋了吧。不對,這兩萬兵是自家的,皇帝在拆分他家的兵權,肯定還有後一步行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