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73章 第 73 章
玉嬤嬤見到蕭灼華提著劍出來,原本沒有在意,待跟著蕭灼華坐上馬車後,一眼看到劍格是玉製的,上面雕著飛鷹圖案,頓時一愣。

這樣的劍,賴瑗和賴琬各有一把,劍格一面雕的飛鷹,另一面雕的是她們的名字。

玉嬤嬤沒敢去翻劍看劍格的另一面刻的是不是瑾字。這劍,成國公府的七位公子公女每人一把,見到這劍就等於是見到他們本人。瑗公女和琬公女的劍不可能給公主,且公主是從將軍的帳篷裡出來。她喚道:「殿下,這劍是將軍的?」

蕭灼華輕嘆口氣,說:「怕我受欺負,把他的劍拿給我斬人的。」

玉嬤嬤愕然地微微張了張嘴:怕公主受欺負?在將軍的地盤?誰敢啊。

她隨即一想,正是將軍這麼護著,才沒有人敢。她感慨道:「將軍待公主真好。」

蕭灼華瞧賴瑾把所有瑣碎雜事都扔給她的樣子,不知道賴瑾是不是真的待她好,但得說,是挺信任她的。她拔劍出鞘,看向上面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形成的鋼紋,手指輕輕撫過劍身,道:「倒也值得。」瀟灑利落地還劍歸鞘,坐著馬車回大營。

賴瑾扔給她的事情太多,她如果親力親為,累死都乾不過來,只能是按照賴瑾教的,通過考試和考評制度選拔人才,把活都安排下去。各項事情安排完,她帳下的管事的人,比賴瑾帳篷裡的千總還多,挺有發號施令的快樂。

蕭灼華回去之後,便按照賴瑾說的,擴招女兵,選拔縣令、縣尉、縣監。

考試選才、考評選拔都已經用得很順手了,選縣官也是參照這標準來。

蕭灼華將招考告示貼出去,同時註明縣令、縣尉、縣監的權責,以及,只要是邊郡戶籍者皆可報考,且不限男女。

她按照賴瑾之前教她的,增設了吏部、兵部、刑部。

縣令屬官,歸屬吏部管。縣尉屬兵,主緝盜查案維護地方治安之事,歸兵部管。縣監,掌刑法,主監察、斷案、審案,沒有緝拿、管錢的權利,屬刑部管。

這三部還沒有設,但賴瑾提過六部制度,還說要把農和商單獨列成兩個部,增加成八個。他既然有這構想,又特意跟她提過,如今就正好安排上。她也覺得挺好,以免縣令壓得縣尉、縣監形同虛設,連朝廷的都不聽。

她估計,賴瑾劃了野溝子縣,遲遲未設縣衙,估計是考慮到吏部、刑部、兵部跟朝廷的九卿衙門的權職有些像,暫時不好安排。

如今戰事即起,便沒那些顧慮了,反正一切都靠刀兵說話。

縣令、縣尉、縣監,事關重大,蕭灼華根據賴瑾制定的重重策略、軍規制度,又參考了些朝廷、律法制度,親自出考題。她出完考題後,拿去給賴瑾看。

賴瑾看完,加加減減了些條目,便將考試項目定下來,讓蕭灼華在軍中也貼一份。他加了條,同等成績下,有軍籍者優先。

賴瑾忙著招新兵、把新兵編入各營、訓練、發兵械等,為大軍出征做準備,忙得根本顧不上縣令、縣尉、縣監選拔的事,全部交給蕭灼華去辦。反正挑上來的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再換就是了。他手握大軍,還怕一個縣裏的官翻浪不成?況且,大概率的是出自軍中。

孫潛押回來,賴瑾百忙之中擠時間,特意安排人給他搭了個枱子,當著全軍的面,借他的人頭正了一波軍威,掛到轅門上。因為他配合追繳錢財態度好,沒懸屍,隻掛了腦袋。

鐵匠作坊的爐子日夜不歇,還從軍中調派了人去幫忙,打鐵的活全停了,全部用來鑄銅矛。他幾萬大軍,每人帶來好幾十斤銅錢,鑄銅矛,管夠!矛桿、矛尖一體鑄成。銅的融點比鐵低,煉起來比鐵方便多了。

賴瑾剛把召來的九萬新兵安排入營、發上銅矛,老賈帶著人回來了。

老賈告訴賴瑾:「中郎將跟博英郡侯一起出的兵。中郎將在青山郡歇了一夜就走了,博英郡侯緊跟著就開始調人召集兵馬,約見了隔壁的青陽郡守,又派出幕僚去往平川、廣庭等幾個郡當說客。博英郡侯開出的條件是,打下鎮邊大軍,他隻取三成,其餘七層,由各郡分。」

賴瑾問:「出兵理由是什麼?」

老賈說:「最開始是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後來又傳出斬殺傳詔的中郎將之事,意圖造反,打出平叛的名頭。我回來的時候,沿途各郡都在動兵了。」

賴瑾說:「造反的名頭,我才不背。」

他立即寫了篇討伐檄文:中郎將和以博英郡侯為首的七郡之地,為了貪圖先太子的遺產,欺負我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合謀構陷我。你們這些人,欺負一個被發配到邊郡的未及束髮之年的少年郎,不要臉。我家為大盛朝廷拋頭顱灑熱血,以兩郡之地去抵抗東陵十國傾盡舉國之力的進攻,你們為了搶我的錢,竟然汙衊我造反,無恥,不要臉!我就算是死,也不讓你們得逞。成國公府出來的孩子,哪怕只有十三歲,那也是有血性的漢子。我寧肯戰死,也不叫你們如此欺辱我,我已經將所有金子都發出去了,所有銅錢都融了,我就算是死,也不叫你們吞掉我先太子姐夫和表姐留給我的遺產,絕不叫你們得逞。你們這幫趁著我家為大盛朝拚命,在背後捅刀子的奸賊,你們是東陵國的姦細,反賊!

大白話,念出來,文盲都能聽懂。他寫完,就叫宣傳兵背下來,傳出去。

他現在要打仗了,庫裡堆了大量布帛絹布,找會寫字的人來,抄!

布帛多貴啊,可以當錢用的,哪怕寫了字,那也不能扔啊,只要拿來用,就能看到字。總是有認字的,一念,傳得沸沸揚揚。

賴瑾要在陳郡招兵,讓宣傳兵發的是打仗招兵的。討伐檄文,先派人發到淮郡去,再從淮郡一路發出去。

兵貴神速,事不宜遲。

趁著博英郡侯還在路上,賴瑾帶著剛收編好拿上銅矛的大軍,隻帶了趕路的糧,直奔淮郡。

他要打的就是博英郡侯過六郡之地的時間差。秋收時節到了,野溝子縣的地裡一粒糧都沒有,但是出了野溝子縣,沿途遍地的糧,全在地裡。

實在不行,一邊派人攻著城,一邊派兵去地裡現割都成,況且,十三萬大軍,打幾個豪族塢堡搶糧,跟玩似的,用人堆,都能把塢堡給埋了。

賴瑾手裏有十四萬兵馬,留了一萬在野溝子縣,交給老賈,又把老賈派給了蕭灼華。

蕭灼華嬌滴滴的,她手底下都是女郎,旁邊的野溝子山上有二萬多人,其中有不少山匪出身的,難免會有些惡習難改的,要是瞅著空子,很可能會趁機鬧事。老賈手北衛營出來的精銳,加新兵,再有蕭灼華手底下的一萬女兵,足夠形成震懾。

賴瑾可不想,自己在前面打仗,後院叫底下的人造反給掀了。

他的金子是都發下去了,庫裡的布帛也用了很多,但宮裏那些不好拿出去花的,還有兵卒子不喜歡的寶石、玉料什麼的還是有不少的。他娶蕭灼華時下的聘禮、自己的小金庫可都在蕭灼華那裏。如果摳出來全部折現,都夠大軍發俸錢了。夫人和最後的家底都在那,不留老賈,他連睡覺都睡不著。

陳郡郡守謝有文送走沐耀後,立即派出眼線去盯野溝子縣的動靜。

野溝子縣的縣口有駐兵防守,有可能摸進去的山林草叢中還經常蹲有探哨,村裏全是民兵,出現一張生面孔,立即就給逮了。探哨進去,有去無回。

他們從陳郡郡城出發,路上走了幾天,到野溝子縣外面又蹲了不到十天,便見到浩浩蕩蕩的大軍,連糧食輜重都沒帶,隻每個人背著一個大包袱裝路上吃的糧食,一路急行軍,朝著陳郡方向去。

探哨立即回去報信,便沒出多遠,叫鎮邊大軍的斥侯逮住,送到了賴瑾那裏。

賴瑾問清楚他們的來路,把人給放了。

探哨一路馬不停蹄地回去報信。

十幾萬大軍出去,不帶輜重糧食,這是幹什麼去?山匪下山!

謝有文嚇出一身冷汗,心道:「幸好答應借路了。」他借了路,賴瑾去搶淮郡了。他要是不借路,這會兒十幾萬大軍就得沖他來了。

可還沒等他那口氣喘均勻,周溫來了。要在陳郡招兵,六萬人!

周溫把軍功晉陞制度、軍紀制度拿給謝有文看,問他可否有興趣讓府中的公子投軍。他的兩位公子,文才武藝想必都是不差的,去到軍中,只要稍微立點功就能升得飛快。

謝有文想說,你們好大的臉,叫我兒子去給你們打仗。可他想到淮郡,以一郡之力擋不住十三萬大軍,不等博英郡侯到,它就得沒了。

賴瑾的十幾萬大軍全是他一個人的,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博英郡侯底下的人馬可是湊起來的,一旦淮郡沒了,其他的郡,特別是緊鄰淮郡的郡,可有得受了,鬧不好內部會先鬧起來。

富貴險中求嘛。陳郡遲早也是保不住的,如果叫兒子去軍中混個前程,也是不錯的。

這形勢變化快到讓謝有文都有點回不過神來,告訴周溫:「容我想想。」

周溫說:「那我先在陳郡郡城和各縣招兵了。」

謝有文的額頭突突直跳,真想罵娘。可他要是不同意,賴瑾能打得他同意。他隻得點點頭,然後叫管家送走了周溫,又去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來,問他們願不願去鎮邊大軍。

謝馴和謝駟都很樂意。

大盛朝的東邊和西邊都開打了,正是出豪傑建功立業之時,他倆才不想窩在家。謝馴想到在青山郡受的折辱就很氣,誓要做出一番功績,再不叫人小瞧。謝駟作為次子,在繼承家業上要矮哥哥一截,就更想自己掙個前程出來。

在他倆看來,賴瑾現在就有十幾萬大軍,這可是國公府級別的兵力,甩出郡侯一大截。他才十三歲就有如此作為,只要這仗打贏,將來保底是個國公。他倆趁著現在剛起事就投過去,將來混成個郡守、將軍,不難吧,可比待在這兒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受氣強。

謝有文把鎮邊大軍的軍紀和晉陞制度給了他倆。

他二人拿回去看完後,第二天就去找周溫投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