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醫李可》第六十五章 我不甘心
左季雲先生見李可呆住了,他也沒有打擾李可的思考,就顧著自己繼續整理忙碌。

李可確實被這一句話給震撼住了。

醫者的水平有高低。

最低等的就是像聯合診所裏面那個年輕的最不靠譜的小陳大夫一樣,只會最簡單的以病套方,不管陰陽虛實寒熱。

便秘,給急備丸就是了,不行就用承氣湯,總能有用的。

在他的腦海裏面只是最簡單的建立了便秘=急備丸或承氣湯的公式。

由此,他的誤治率是最高的。

稍微好一等的大夫,就是學會簡單辨證了,但仍然沒有跳脫出以病套方的範疇。

李可和劉三全都處在這個範圍內,只不過李可的辨證會更加仔細,他的思維並沒有僵化,會靈活運用方子,也能將人體看做整體,所以李可的救治率比劉三全要高。

但這樣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一些疑難症,或者隱藏特別深的假證,就會比較容易被欺騙,也容易誤治。

對於一個普通的鄉鎮大夫來說,這種水平足夠了,但想要往更高層次走,還遠不夠。

李可誤治的那個真寒假熱的老者,雖然後來及時用藥,僥倖脫險,但他的心中仍然有困惑。

而今天左季雲先生念得這一句話,竟讓他有提綱挈領之感,隻感覺眼前的種種困惑都被梳理出來了。

李可慢慢回過神,再度看向了那本書《醫理真傳》。

「鄭欽安。」李可嘴裏輕輕念了一聲。

而左季雲把鋼筆放好,說:「我先睡一下,七點的時候叫我起來,早上還要去出診。」

左季雲把身上的大褂脫下來,疲累地躺在床上,粗粗把被子拿過來蓋在身上。

李可道:「先生,七點就要出診?您哪裏還有休息的時間啊?」

左季雲揉了揉眼睛,說:「沒事,稍微睡一下就夠了。出診是少不了的,當局從來不補貼,全靠我們這些先生的出診費來維持學校的開支,我們停不下來,停下來了,學校也就沒了。」

李可嘆道:「先生,那您也應該注意身體啊,怎可這般熬夜?」

左季雲先生閉上了眼睛,臉上泛起了苦澀:「還記得那次廢止舊醫案上你說過的話嗎?是的,他們真的解決這個問題了。真如余雲岫所言,西醫搭載科學前進,已有日新月異之變化了。」

「尤其是抗生素的出現,外科和外傷手術的進步,現在部隊裡的軍醫已經鮮少有中醫了,哪怕有,也是需要重學西醫,才能繼續履職。戰場急救陣地,我們已經失去了。」

「當年,陸淵雷先生曾篤信國人信西醫,不過百分之五。但十幾年過去,在城市中,信西醫者已經十有七八了。除了仍舊看不起病的窮苦人,和一部分內科病證之外,多數人已經選擇西醫了。」

「像手術能做的,有錢人都會優先選擇西醫手術,不再選用中醫。像闌尾炎,膽囊炎等急腹症,除了窮苦人,但凡是做得起手術的,都去手術了。」

「距離那次廢止舊醫案,過去才十幾年而已。現在雖是中醫佔據大部分,但若是國家富強,人人都看得起病,還會有人選擇中醫嗎?若是再過幾十年呢,西醫該發展到何種地步啊……」

左季雲沉沉感嘆:「中醫雖然現在仍然佔據大多數,但也許要不了多少年,就會喊出來複興中醫的口號了。中醫界人人都看不見前景,連許多名醫也是心中黯淡。人心浮動,惶惶不已……」

「您……」李可心中顫了顫,又想到他的年代的中醫現狀。

左季雲嗤笑一聲,復而臉上歸於平靜,他平靜地說:「只是我……不甘心……」

…………

次日,天明。

學校裡沒課的先生都出去治病了,當局從來隻支持西醫學校,最開始還要取締中醫學校,後來經過抗爭,雖不取締,但也沒有支持。所以這十幾年來,全是學校這些先生在籌措資金。

現在時局動蕩,北平淪陷,人民生活困頓,他們籌措資金也更為困難了。每日診費,除了一家老小日常開支之外,其餘的,都投入到學校裏面了。

只是今日,學校又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是一個曰本軍官,來談投資事宜,他們願意為北平國醫學院籌款投資,以解先生們的壓力。

誰能想到,最為諷刺的一幕出現了。在當局百般嫌棄,十幾年未曾投入半分的國醫學校,竟然得到來自倭人的支持援助。

何其諷刺?

但所有的先生都表示了拒絕。

華北都淪陷了,先生們何敢成為賣國之賊?

也因為這次拒絕,北平國醫學院承受的壓力更大了。

……

而左季雲先生也更瘋狂了,上午治病,籌措診金;下午教書,培養中醫;晚上研習,整理醫著。

「李可,我翻閱古人論述,發現在漢唐之前,常出現一劑知,二劑已的說法,我不覺得這是誇張修辭。」

「李可,我又重新整理了傷寒論,還有各大名家對其的闡述和理解,但我覺得他們離著仲景本意,始終還差了一些。」

「李可,通脈四逆湯中的蔥白,你看了嗎?齊有堂論述,此方用在一線微陽未散之際,用以溫補法治之,可加入黃芪白朮,大補中氣,怎可加入蔥白耗散其陽?還說,仲景原方,絕對沒有蔥白。」

「齊氏此言,頗有些道理。我須得好好研究,不必勸我睡覺,我不困。我只是遺憾,傷寒原文不曾傳下來,乃王叔和整理所得,所以仲景原意如何,倒確實值得思索。」

「李可,我打算整理出我這些年辨證治病所得,尤其是把各個病的辨證要點都整理出來,算是對我半生從醫的經驗總結,廣而傳之,讓後人用以借鑒,少走彎路。」

「李可,你覺得這本書,應該叫什麼名字呢?《左季雲證治實驗錄》?這,似乎不好直接把我的名字放在上面,不謙虛了。也罷,本就是我的經驗所得。旁人讀了,就算要罵街,也得找的到對象啊。」

「李可,我打算重新整理《金匱要略》,釐清仲景所言。我受聘國醫學院,主要教授的課程,就是《金匱要略》,這原本是用作學校的中醫病理學課程的,但我打算將其整理成冊。」

「仲景一生著作,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金匱為雜病論,是仲景治雜病之方書,亦是仲景立法以治萬病之通例也。此書,包括診斷、病理、內科病變諸大法,實醫家之金科玉律。」

「李可,我似乎已經發現中醫的路在哪裏了。古代醫家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論述,絕對不是虛言。參悟透傷寒和金匱,足以濟度生民,起死回生。」

「李可,歷代醫家相傳之經,皆雲其方不盡出仲景。實在如此,越研究就越發現,六經八綱可統禦天下萬疾,仲景良方亦包括萬象,可勘破人體生命奧妙。」

「李可,我欲重新整理傷寒論,以類方來進行參悟。」

「李可,你說,千年中醫是到盡頭了,還是如冰山隻顯露了一角啊?」

「李可,我堅信後一種,我的全部努力都在窺探潛藏在水面下的真相。」

「李可,許是年紀大了,我時常覺得疲累,可是我停不下來,我不敢停。亦不願停。」

「李可……我……我是不是睡過頭了……哦……我是起不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