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357章 興許,過於野蠻,也不是好事
不知多少年沒有過這般陣仗了……

夏州城下,無定河邊,營寨綿延,狄詠向來穩紮穩打,建寨子,而且不建一處,建兩處,相隔三四裡地,互為犄角。

一來,寨子小一點,好防守,也好管理。

二來,就算敵人來襲,襲擊一邊,必然受另一邊圍攻。

乾大工程,彷彿是中原漢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從修長城到修運河……

步步為營,是狄詠此番的主要戰略。

人到哪,營寨就修到哪,壕溝就挖到哪!

無定河這個名字,實在太不好,總是讓狄詠想起那句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總是扯起狄詠那最後一絲對於戰爭殘酷的悲傷。

幾十萬人,包括黨項人,人人都是某一個她的深閨夢裏人。

就是不知這回,那些做夢的她,還等不等得到夢裏人歸家的那一刻……

圍城!

狄詠在中軍大帳裡,下了戰時第一道命令:「諸位,此番圍城,夏州城內,不得留一個活口!」

眾人聞言皆驚……

最驚的莫過於苗繼宣、王韶、劉幾、梁彥昌這些文官……

苗繼宣開口問道:「小狄相公,這般,怕是不利於戰局……若是夏州一破,滿城皆屠,往後城池,必是眾志一心,奮勇守城……」

苗繼宣說得有道理。

但狄詠也有自己的道理:「開得此戰,便要教黨項皆知,要麼開城來降,要麼城破皆亡!」

「這……」苗繼宣打心底裡不認同。

也沒什麼這不這的,蒙古西征中亞西亞東歐,就是這個套路,沒啥大不了的,這般的蒙古,一路西去,威勢能到什麼地步?

蒙古人打破一個城池,留一個蒙古人駐守,竟無一人敢反抗!

狄詠所想,是時候徹底解決西邊的問題了,用酷烈之法,永絕後患,黨項之事,還真不是在宋朝忽然如此,在唐之時就多有反覆,一直延續下來的,宋就從來沒有真正掌控過這裏。

狄詠,不想以後還得花時間精力又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回,一次打服,徹底服服帖帖。

所以狄詠擺著手說道:「苗知府不必多慮,諸位隻管把軍令傳下去,這夏州城內,唯女子可留……」

種愕等人起身得令。

王韶與劉幾梁彥昌,便是面面相覷……

苗繼宣皺了皺眉,終究沒有再說這事,隻問道:「小狄相公準備何時攻城?」

這倒真是個問題……

狄詠慢慢說來:「早攻……不妥,一旦早早城破,黨項人必無救兵前來,難以真正削弱黨項之兵力,來日黨項各處兵馬一合,決戰艱難。晚破城池,亦是不可,太晚,便是黨項當真大兵聚齊而來,反倒喪失了戰機……」

狄詠顯然在想圍點打援之策,就是要想盡辦法先多消滅一些黨項有生力量,就必須要等一等黨項援軍。

但也不能多等,一旦等到黨項大軍聚齊而來,那也得不償失。

「小狄相公之意,幾日攻城?」苗繼宣又問。

狄詠粗略算了算,答道:「八日,快馬輪換,軍令來去,與黨項人八日時間,差不多了,八日之後,若是有援軍來,便是等到了,若是無援軍來,那便不必多等。這八日裏,也正好把營寨與壕溝都建得穩固。」

「好,依小狄相公軍令!」苗繼宣答著。

一旁王韶,竟然拿出紙筆記錄,他裝訂了一本空白書冊,上面已然寫了許多頁,倒是今日狄詠才見到,原來王韶,把狄詠在軍中一應命令與調度,乃至下達各般命令的道理都做了記錄,是真在學用兵打仗之事。

狄詠還抬手一招,讓王韶把他的記錄拿來看看,看得片刻,狄詠開口:「不錯不錯,孺子可教,待得合適的時候,可領一部兵馬!」

王韶顯得有幾分激動,面色通紅,拱手來禮:「拜謝老師。」

狄詠在軍事上,其實並沒有指望過劉幾與梁彥昌有何建樹,只是帶著他們來長長見識,但對王韶,狄詠是真有期盼的。

甚至,狄詠也想過把王韶留在西北領政軍要職。前提是王韶真能在軍事上有所建樹。

宋軍兩寨,人,人山人海的人,各自忙碌,井井有條,這些細微安排,皆是苗繼宣在操辦,他也是組織調度上的一把好手,奈何苗繼宣老了,真的老了。

若是沒有接手之人,狄詠還真怕一年半載之後,這西北軍政,後繼無人。

狄詠便也囑咐苗繼宣一語:「苗知府,往後啊,就讓子純跟在你身邊做個副手,多多學習一二,苗知府多多費心。」

「應該應該,這是應該,小狄相公放心,子純有這般的智慧,學起來不難。」苗繼宣顯然也明白狄詠之意。

也是這大宋,文人裡,真能知兵事者,擅此道者,太少。

狄詠倒也放心了,他這個軍事集團,必須要有一批忠良砥柱。

夏州城內沒藏榮仁的求援信再次飛奔往興慶府……

沒藏訛龐看著信,也寫著信,信中內容也簡單,命宥州米擒真野,無論如何也要與夏州成犄角之勢,牽製宋軍攻城……確保前線穩固。

也是無法,若是夏州有失,宥州成了前線,那這「幾」字就真成了個巨大的豁口,前線就不止是宥州了,靈州等地就成了前線,那前線離興慶府就只有百多裡地,徹底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發完信,沒藏訛龐便要親往前線領兵……

如此大戰,他不可能遠在幾百裏外指揮調度,唯有親臨軍中,隨軍而動,除非他能派個人去領兵。

但派個人去領兵,沒藏訛龐不敢這麼做!因為他沒藏一族,在黨項之中,本是小門小戶!他知道,這權柄,一旦輕易與人,不論勝敗之後,沒藏一族,十有八九便是事到臨頭。

西夏不比宋,權力鬥爭,向來就是這麼直白,這麼刺刀見血……殺人奪權,這是傳統,乃至兒子殺老爹都是正常……

但是沒藏訛龐還不能立馬走,他還有麻煩……

他走了,也有麻煩。就是朝中局勢脫離了他的掌控,黨項各部,每一部都比沒藏一族勢大。

一旦有人在朝中動手,殺沒藏而挾天子,遠在軍中的沒藏訛龐,那也是無力回天,甚至連領兵造反的能力都沒有,因為他麾下人馬,也是其他諸部之人……

所以,沒藏訛龐走之前,還得把各族各部的主要頭領都帶走,讓每一個能做主的人都上前線。

美其名曰,上下一心,背水一戰!

所以,沒藏訛龐還得再開個大朝會,逼著朝堂所有高官跟他一起出征。

如此,才能萬無一失!

這,就是黨項人哪怕外患如此,也不得不面對的內憂之難……

興許,沒藏訛龐還算少了一人,就是那才十歲多的皇帝!兒子殺爹正常,外甥殺舅舅,更是傳統。

大概,興許,過於野蠻,也不是好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