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358章 攻城
夏州城下,宋軍大營之內,壘土為台,以為瞭望。

高台之上,狄詠遠眺了許久,面色有些沉……

一旁苗繼宣開口:「小狄相公,這黨項援軍,怕是不會來了……」

狄詠點著頭:「來也是意料之中,不來,倒也是意料之中,這沒藏訛龐當真狠辣啊,兒子都不救……」

「非不救也,實不為也,黨項兵寡,分兵不如合兵,與其分兵來救,不如聚集一戰……」苗繼宣的戰略素養是真沒得說。

「他是想他這兒子能撐得住,能把這夏州城守上十天半個月……」狄詠又答。

「那,攻城嗎?」苗繼宣問著。

狄詠還未答話,沉默了片刻……

戰陣之上,從來不能去指望敵人是傻子,沒藏訛龐還真不是傻子……

沒藏訛龐雖然下令讓米擒真野一定要出兵夏州,卻從未命令過米擒真野一定要救援夏州,而是命令米擒真野出兵與夏州為犄角之勢,牽製宋軍攻城……

沒藏訛龐,指揮調度上,還真不會輕易犯錯,以小族寡力,節製黨項八部,大權在握,豈能是易於之輩?

「攻城!」狄詠也是果斷非常,軍陣之前,最怕的就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後。

已然圍城七八日了,攻城器械早已準備妥當,圍點打援不現實了,那就只能硬來。

狄詠是真想弄一點什麼高明計策,就如話本小說故事裏的,智計百出,攻一座城池如探囊取物……

奈何,終究沒什麼真的可以實行的攻城策略。

也不是沒想過其他辦法,比如掘開無定河水淹城池,或者圍堰築壩,再放水淹城……

奈何無定河不是什麼大河,水流有限,就算花費大力氣去幹這工程,就算能淹一淹夏州城池,卻也造不成大洪水,最多弄出一點小小內澇,時間精力花去,得不償失……

終究都是時不我待,再不破城,黨項大軍就真來了……

踏踏實實幹!

夏州城池不大,全力一搏,四面皆攻。

八萬步卒,一面兩萬,幾個梯隊連番上,器械之類全擺開!

狄詠自是高台穩坐,身穿重甲,戰前會議佈置好,按部就班去幹。

戰爭這件事……

小戰略上,局部細節上,每一戰都是捨命之戰。

大戰略上,指揮調度,計劃佈置,便是為了讓局部形成優勢。

這才是戰爭指揮的真正內核。

但是擺在狄詠面前的戰局,暫時而言,還真容不得多少操作的餘地,哪怕是大戰略上,狄詠也不是沒有想過騎兵奔襲之策,兩萬騎兵,往西北方向撲去,直奔靈州一線,去那離興慶府百十裡地的地方……

這種戰略,在漢打匈奴的時候,極為奏效,就是派兵奔襲深入草原,不來什麼步步為營……

奈何條件不同,匈奴是真遊牧,幾乎是沒有城池的……

黨項不同,黨項是有城池的,狄詠就算派兩萬騎兵去奔襲,面對的依舊還是地方城池,依舊還是攻堅之戰,依舊陷入苦戰,反倒把騎兵的優勢都給丟了,一旦戰事膠著,反倒危險。

要滅西夏,何其艱難……

也可見,西夏黨項,在戰局佈置上,也是極其合理高明。

狄詠思緒萬千……

鼓聲,響了,把狄詠的萬千思緒拉到了眼前……

軍指揮使,營指揮使,都頭,虞侯,旗牌……

處處都是呼喊……

猶豫不前,衝擊不勇,膽怯後退,殺殺殺,斬斬斬……

先登,賞錢一萬貫,官升五級……

一切,都是那熟悉的感覺……

騎兵兩萬,一萬在城北,一萬在城西,遊騎無數,以防萬一……

宥州米擒真野,在幾十裏外,逡巡不前,便是牽製,只要宋軍攻城,這米擒真野肯定要近前,就算是看戲也好,他都得往夏州靠近,不得不防……

哢哢而起的步伐,弓弦嗡嗡不斷,天空上黑點如雨,來來去去……

哀嚎之聲,不絕於耳,卻也充耳不聞……

王韶、劉幾、梁彥昌,都被狄詠派到了前線,以為軍中文書,具體做的事情就是記錄各部軍功,誰先登誰後登,就是他們的差事,也是要讓他們近距離親眼目睹戰爭之慘烈……

大纛迎風招展,「狄」字大旗,三軍之心,高台之下,令兵騎士上百,用來處理計劃之外的事情。

攻城之難,從來如此,傳說故事裏看到的事情,都是城池如何容易破……

現實之中,城池就是天塹,強如成吉思汗鐵木真,圍困燕京城,那也得數月之功,鏖戰連連……

城池關隘這種東西,一攻就是幾個月,這才是戰爭常態,這還是好的,不好的情況更多,那就是幾個月無功而返,幾十年來來去去,這更是常態中的常態……

但,這些常態,肯定不能發生在夏州城下,否則狄詠這八百萬貫,那就真打了水漂……

那高牆之上,無數的梯子,長梯,雲梯,梯車,樓車……

這些都是狄詠花的錢!

狄詠還有最後一項底牌,那就是從江南運來的火藥,奈何不多,不到關鍵,實在捨不得去用。

是的,有時候,決策層面就是這麼無情。

人命,比不上那點火藥底牌來的重要。

寧願先用人命填一填……

也是因為江南沈括那裏,火藥生產還處在比較低端的水平,若是火藥真的能大規模生產了,人命自然也就比火藥重要了。

待得真有上百門火炮了,攻城……其實也還是難事……

火炮,其實並不能瞬間改變戰局,在這個問題上,許多人有誤解。以為只要有了火炮,那就無往不利了,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

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大規模應用火炮的戰爭,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其實遠比人們想像得要早,滿清與明朝的戰爭,就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火炮了,而且不只是明朝有各種火炮,連滿人都有大規模的火炮……

拿明滿的寧錦之戰來說,雙方的火炮規模加在一起,幾百門之多,而且也裝備了大規模的火槍,雙方互射。而且,雙方的火炮,都是那個時代全世界最先進的火炮……

但城池在火炮面前,依舊是天塹一般,山海關也是天塹。

其中還有一個歷史誤解要澄清,那就是在火槍火炮的戰爭使用中,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落後過西方,這一點是許多人沒想到的。

滿清一直自詡是騎射得天下,其實不然,滿清得天下,靠的也是火炮火槍,明朝就更不用說了,神機營可不假,那個時候的火炮火槍技術水平,與世界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真正在火器上的落伍,這個鍋,還得是滿清來背,他們用火槍火炮得了天下,轉頭來說自己是靠騎射得的天下……

滿人也並非不知道火器的重要性與威力,多爾袞甚至明確下令,火器只能在八旗中裝備,蒙人與漢人軍隊不得裝備火器。就這個命令也能證明,滿人對火器的重要性太清楚不過……

等到戰事真正鼎定了,平了三藩,搞定了噶爾丹,八旗成了貴族,軍備廢弛,攏共八萬來人的八旗軍,都成了儀仗,真正的軍隊,全國的軍隊,漢人的軍隊,再也見不到火器了……

從此,中國的火器就慢慢跟不上時代了,直到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漢人軍隊才再次摸到火器……已然落後了世界幾個時代……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火炮是戰場利器,這一點不假。但千萬不要真的以為只要火炮一出場,就真的能把城池關隘不當回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