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官人》第一二零章 民心所向
在王賢等人的陪同下,魏知縣來到了衙門口,好傢夥,黑壓壓摩肩接踵全是人。(本章節由網網友上傳)

見到老爺出來,衙前街上鼎沸的人聲又了十倍。

「老爺,真有批糧船不日抵達麽?」

「縣裏真要賣兩銀子石的稻米?」

「真得是敞開出售麽?」

「我們災民也可以買麽?」

上千人同時發問,人聲像潮水樣,向魏知縣湧來,吵得他啥也聽不清,隻好抬手示意百姓安靜。

好會兒,街上才不那麼嘈雜了。

只見魏知縣,立在衙門前的台階上,手叉腰,手高舉,用最聲道:「諸位父老,本縣的告示豈會虛言?上面每個字都是真的!」喘口氣,他接著道:「如果你們沒看清告示,本縣就在這裏,再鄭重宣佈次,為了讓我富陽百姓順利度過春荒,本縣從湖廣購入的三萬五千石稻米,後日,最晚後天,就要運抵本縣了。為了讓我富陽百姓,再不用遭受高昂米價的盤剝,本縣決定將糧價,定為兩石,敞開供應!」

「太好了!哦!哦!哦!」老百姓爆發出響徹雲霄的歡呼聲,直傳到數條街外的李家別業,駭得那幫戶面無人色。他們都有些明白,富陽百姓的心,已經不屬於他們了……

魏知縣又抬了抬手,效果比之前好十倍,街上登時鴉雀無聲,都等著聽青天老爺說話。

「過去,我富陽縣『山半水分半田』,耕地極少。百姓們不得不吃外縣的高價米,最便宜時也要兩石,春荒時節,甚至到了二兩石。糧價之高,不要說在浙江省,就是在明朝,也是獨份!」魏知縣滿含感情道:「「我富陽的百姓聰明勤勞,每戶收入即使在浙江,也是名列前茅!可為什麼夥兒的生活,卻比臨縣還要辛苦呢?原因就在這個糧價上!」

「因為糧價高昂,不單意味著你要多花別人倍的錢,來填飽肚子。還會引發百貨價格的普漲。所以在咱們富陽,什麼都比別處貴,諸位比人家多賺的那點錢,就這樣被高昂的物價吞掉了!」

聽了魏知縣的解釋,富陽百姓恍然悟,怪不得怪不得,原因在這裏啊!

「本縣上任以來,直致力於解決這個桎梏民生的難題。」魏知縣接著吹牛道:「後來在戶房司吏王賢的協助下,終於摸清了脈象,找到了方子。於是去年與湖廣方面嘗試聯繫,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與他們建立了長期合作。雙方合同規定,湖廣方面每月提供本縣稻米最少兩萬石、上不封頂!」頓下,他用儘力氣,字句道:

「從此以後,我們也能買到五百石的稻米!我們吃高價糧的日子,去不復返了!」

「噢!」「噢!」「噢!」「噢!」富陽百姓欣喜若狂,無以表達對為魏知縣的感激之情,只能紛紛跪下給他磕頭,口個『青天老爺』!

王賢和吳為笑吟吟旁觀,吳小胖激動的喊道:「自這刻起,富陽的民心,盡在老爺這邊,只要他聲令下,富陽百姓會為他赴湯蹈火的!!」

王賢笑著點點頭,「可不是麽。」

「諸位快快請起,莫要折殺本官。」魏知縣也感動的流淚,將面前的百姓個個扶起,終究還是忍不住傲嬌道:「現在你們知道,本官心裏,到底有沒有你們了吧!」

句話,說得百姓又慚又愧。他們之前直覺著,魏知縣隻重視災民,卻無視他們這些子民。這讓老百姓有種親子不如養子的怨念。哪怕魏知縣為他們賣了官田,也有許多人不領情,認為他是被逼無奈而已。

直到此刻,富陽百姓才終於明白,他們真的誤會老爺了,魏知縣其實直都在替他們苦心經營,他們卻生在福不知福,反而去傷他的心!真是不當人子!

風雨過後才會有彩虹,誤會消除了往往能加深感情,百姓對魏知縣的心理,混合著感激與歉疚,終究升華成了崇拜與盲從。現在就算魏知縣說煤是白的,他們也定附和說雪是黑的!

而且本著人推卸責任才能好過的本能,他們將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曾將災民趕出家、曾在衙門前跪逼的傢夥,恨不得將這些逆不道的傢夥揍得鼻青臉腫。

盡情享受過百姓的盲目崇拜後,魏知縣才回到籤押房。

他臉上的興奮之色很快褪去,淡淡對王賢道:「若是三天前遇到這種場面,我肯定激動的好幾天睡不著覺。」

「那麼現在呢?」王賢笑問道。

「現在……」魏知縣撇撇嘴,搖頭道:「只是感覺吐出口悶氣,但對老百姓的狂熱表現,好像感覺沒那麼強烈了。」

「恭喜人。」王賢抱拳笑道:「終於寵辱不驚了。」

「你還用給我戴高帽?」魏知縣笑罵聲,正色道:「為師不過是在想,其實民心這東西,有時是很狹隘的……味為了得民心的官員,其實不定是好官。」

聽了這話,王賢對魏知縣真要刮目相看……原來周臬台看好他,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功勞,也是他本身就具有極優秀的潛質。能在三十歲的年紀,便明白這個道理,魏知縣就比明朝九成九的官員要出色!

「老爺高見……」王賢笑著點頭道:「其實絕多數時候,百姓要求的,只是最基本的溫飽和安全,為民著想只是做官的最低要求罷了。」

「嗯。」魏知縣聞弦歌而知雅意,明白王賢是在委婉提醒自己,不要矯枉過正,忘了以民為本,便重重點頭道:「仲德,你我名為師徒,實則益友,」頓下,真情實意道:「為師何其有幸,能遇到你這個不出世的奇人!」

「老師謬讚了。」王賢苦笑道:「學生充其量隻算個狗頭軍師。」

「這種話以後萬萬不可說。」魏知縣對王賢的態度,跟從前有不同……從前總是居高臨下的賞識。但現在,他對王賢卻已經是敬重的了。說話的口氣,也變得平等而親切,「我雖然見識不多,但也知道你這樣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不能讓你為國家所用,是本縣的失職。」

「學生已經為國所用了。」王賢苦笑道。

「殺雞用牛刀而已。」魏知縣正色道:「昔日劉玄德用鳳雛為知縣,落下材小用的笑柄。君乃國士,卻用為小吏,我若不向朝廷舉薦,豈不是陷上於不智?」

「呃……」王賢聽魏知縣這意思,似乎要向朝廷舉薦自己。他自然知道,明朝有四條做官的途徑,其之就是舉薦。洪武年間還曾經停過十多年科舉,改為由官員舉薦人才,只是後來因為這法子太缺乏標準,洪武皇帝還是恢復了科舉取士。不過舉薦制度還是留下來了,永樂元年就曾下旨,令京官七品以上,外官縣令以上,各舉所知人才,務求野無遺賢。

「可惜舉薦為官者終究不是正途,難以進步。」還沒等他想好怎麼回答,魏知縣卻又道:「不過別擔心,皇上並沒有下詔求賢。為師個縣令,人微言輕,朝廷不可能專為你人下旨徵辟。萬真徵辟的話,你不應就是了。」

「學生敢不應麽?」王賢瞪眼道。

「沒什麼不敢的。」魏知縣道:「但凡對科場有點信心的,都會逢召不應。心向學,何罪之有?這樣非但不會有麻煩,還能提高名聲。」說著淡淡笑道:「這看起來是無用功,但等你將來當上官,就知道名聲的用處了。」

王賢心裏卻不甚在意,因為他已經基本了解明官場的生態。知道魏知縣這套,都是清流的玩法。自己能個秀才就燒高香了,想舉人進士門兒都沒有。既然註定不是清流的員,要這種清名有何用處?

不過終究是魏知縣的好意,王賢自然臉感激不盡。



說完閑話回到正題,魏知縣關切問道:「賣兩石會不會賠?畢竟老遠運來的。」

「不會賠的。」王賢解釋道:「湖光那邊米多而賤,我們肯長期購買,他們求之不得,是以價錢給的很低。」頓下道:「眼下春荒,都隻賣四百石。等到春荒過去,就會降到三百石。」

「進價四百的話,肯定不會賠吧。」魏知縣對湖廣米價如此便宜,感到相當不可思議。

「嗯。」王賢點頭道:「即使賣兩石,這趟也能凈賺萬兩!」

「真不錯。」魏知縣笑眯眯道:「這樣楊員外那幫人,肯定要賠錢吧。」

「賠發了,」王賢冷笑道:「他們的進價就是二兩六七,又存了這麼長時間,拋掉損耗之後,成本得漲到三兩石差不多。」

「那真要賠發了。」魏知縣幸災樂禍道。

「其實這個價錢,本來是打算和他們商量著定的,」王賢冷聲道:「但這幫王蛋欺人太甚,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就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

也不知道這馬王爺,指的是魏知縣,還是他自己。問王賢的話,他肯定說是魏知縣,但真正了解他的人知道,王賢百分百說得是自己。(未完待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