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
第210章力挽天傾(十)章節高速更新開始,更新字數為2924

李曜微怔,然後眼珠一轉,道:「某已知矣,你且請弘農郡王使者至花廳稍歇,就說某沐浴更衣之後便到。訪問網下載txt小說」

管家聞言,應了一聲,立刻去了。弘農郡王楊行密,清口一戰後,已是天下強藩之一,他有使者來賀李曜持節河中,河中方面自然是不可怠慢的,以免失了禮數,這內府管家久在軍府,顯然知曉其中輕重。

管家一走,王摶便開口道:「蒲帥既有貴客到訪,且請自便,某此番乃是回鄉祭祖,倒也不缺這一日兩日。」

李曜卻也不是太著急,朝王摶笑笑,客氣兩句,又轉而問王笉:「燕然,你今守孝期滿,何必在太原荒廢大才,不如來我河中,為某操持這河中醫學院,一則算是幫某一把,二則也不負當日令尊『醫術為仁術,天心是我心』之教誨。況且,某這河中醫學院,並非隻為軍醫而設。醫學院中,內外傷勢、各類病疫,都要開設課目,還要在院中再設一別院,名曰『河中醫學研究院』,專研古今新舊藥方,造福天下黎民,使無病者免病,使有病者得治。此事若有所成,你之功績,亙古不朽,便稱神農在世,怕也無有不可。」

王笉張了張嘴,似乎正要答應,忽的又看了王摶一眼,遲疑道:「正陽兄方纔此言,小弟有一事不解。」

李曜頭道:「燕然但說無妨。」

王笉問道:「如正陽兄所言,河中醫學院不僅培養軍醫,還要培養尋常醫師大夫,然則縱使這些醫師因在此處學得妙術,今後也不過造福河中一隅,這造福天下黎民之說,是否有些……」

李曜笑了起來:「怪某未曾說得清楚,實則某心中這計劃甚大,創辦河中醫學院,只是堪堪起步。(本章節由網網友上傳)如某設想,先創辦河中醫學院,待醫學院中學生畢業……哦,就是學成——然後,某便在河中各州設立『河中醫院』,以這些醫師坐診,待學生逐漸多了,再於河東諸鎮各州紛紛設立……至於醫院中的藥材,皆由河東四面總攬後勤諸事調度大行台負責統一收購、調度,由河中、河東等各鎮陸運司、水運司負責轉運。如此一來,醫院醫師的醫術有了保障,所用藥材也有了保障。當然,無論診金,還是藥材的價格,因為統一調度的關係,都會比別家便宜,而質量卻更有保障,不會良莠不齊,這對尋常百姓而言,自然便是好事。」

王笉聞言大喜:「如此果是好事,大善!」

李曜剛要笑著應答,王摶卻沉吟道:「蒲帥,某有一言,不知當問不當問?」

「相公請問。」李曜忙道。

王摶道:「誠如蒲帥所言,此事若真能這般做成,河東諸鎮內,診金、藥費俱降,與尋常百姓確有好處,然則如此一來,如今已有的這些藥鋪,卻沒有河中醫院藥材運送之優勢,將來卻是如何生存?敢問蒲帥,可是要一統諸鎮藥行,獨霸此業,便如河東軍械監如今在鐵器等行當上的做法一般?」

李曜哈哈一笑:「王相公不愧是國之宰輔之臣,此言直指要害,當真了得!不過,王相卻是多慮了,某執掌河東軍械監以來,雖嚴控鐵器,對於別的行業,卻是干涉極少,醫、藥行業方便,也是這般。」

王摶輕哼一聲:「干涉極少?蒲帥說話,當真是泰山如絮。別的不說,就說蒲帥方才提到的陸運司、水運司。自打這

兩司開設以來,陸運司仗著有沙陀、五院諸部為後盾,馬、騾充足,舟船無數,已然將原先以此為生的車馬行、船行擠得沒了活路,這就算真是不干涉,卻也是與民爭利!而這河中醫院一旦設立,也同是如此,這根本就是大魚吃小魚,以蒲帥之財力、地位,一旦插手,其餘散戶,誰可與之抗爭?屆時,蒲帥雖是『干涉極少』,他們卻也仍然無法經營下去。對此,蒲帥如何說?」

李曜正色道:「王相此言看似有理,實則不然。就說陸、水運二司,自成立以來,多是承接河東軍械監內部生意,閑時才會承接民間的活兒,但王相只看見了二司優勢的一面,卻未看見民間車馬船行也有其優勢。我這二司,優勢在於有官方背景,除汴梁等處外,各地暢行,然則劣勢卻也明顯:首先,此二司很難接到固定線路的活計,因為首先要保證軍械監的內部調撥;其次,此二司因有嚴格規定,各處車馬舟船調動均有較為固定之計劃,應變能力不足,譬如某地突然有一筆大生意,而此二司在此處的車馬舟船不足,換做民間商行,可以立即從別處調撥,而此二司則未必能迅速做出反應……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如此一來,運輸二司與民間商行雖有競爭,卻各有優勢,這般競爭,某稱之為良性競爭,最終受益的,乃是託運的客商……如此,則又使當地貨物流通變快,死錢變成活錢,最終是商賈賺錢、百姓受益。因此,這運輸二司之設立,其利遠大於弊。」

王摶聽罷,面色訝異,思索一下,遲疑道:「蒲帥說得似是有理,但有些地方,某一時實難理清……醫學院之事,可否容我叔侄二人細細思慮之後,再予答覆?」

李曜也知道,後世的一些簡單商業理論,放在唐時,這些「古人」未必能立刻理會。雖說古人的才智並不差,但畢竟所接觸的事務遠遠不同,因此縱然如王摶這般專司經濟的高層官員,怎一聽見這些理論,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這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他便笑了笑,道:「王相位居宰輔,理事嚴謹,乃國之洪福,曜豈敢催促?便請王相與燕然在蒲州暫住,細細思量也好。至於這些『經濟』法則,王相若有疑問,隨時可以尋某來問,某雖淺薄,知無不言。」

王摶見李曜說完便站了起來,自然不會失禮,與王笉同時起身,拱手道:「久聞蒲帥最擅理財,今日一見,某實受益匪淺。蒲帥所論,某必細思,來日再請教益。」

李曜見他說得客氣,再無先前倨傲之色,也自笑著還禮,拱手道:「不敢,不敢。弘農王使者既來,須得會見,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王摶笑道:「蒲帥自去,某等自能理會。」

李曜做足禮數,這才轉身去了,等穿過二門來到花廳之外,侍者唱喏:「節帥到!」他這才整了整衣冠,信步而入。

一進花廳,才發現楊行密派來賀喜的二人皆是熟人。戴友規不必說了,另一人身段曼妙,顯然是一女子,她雖然頭戴帷帽(無風註:唐高宗之後,一種帶有罩紗的帽子,遮住面容,直到頸部,玄宗之後較少見了。另外,高宗之前有「冪籬」,黑紗遮住全身……嗯,由此可見唐朝也是逐漸「改革開放」的。),但面紗輕薄,李曜仍一眼看出,此女不是楊潞又能是誰?

他曾料到此番大勝之後,楊潞必然要來一趟蒲州,卻沒料到她會堂而皇之地與戴友規這個弘農王特使同時出現,不禁一怔。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