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八)
更新時間:2013-05-15

郭崇韜微微遲疑,道:「某雖有一策,隻恐大王不應。」

李曜笑起來:「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或有一得。大王固然英明神武,也須我等為將為士之輩群策群力,方能百戰不殆。我觀安時,實乃盤龍在淵、猛虎靜臥之英傑,既然已有良策,隻管速速道來。」

郭崇韜聞言心中稍安,拱手一禮,道:「蒙尚書謬讚,崇韜愧不敢當。如此,請恕崇韜冒昧,班門弄斧,還請尚書指點。」他輕咳一聲,似乎理了理思路,這才侃侃而談:「尚書明鑒,我水軍不及汴梁,如今又臨黃河之險,難以飛渡,倘若強攻,則恐被汴軍半渡而擊。尚書兵法韜略,世之無雙,前番曾以三千騎兵攪動中原,使朱溫空擁大軍而不得安寧,更失一子一將……尚書用兵,神鬼莫測,千裡飛渡,如履平地,使某有尚書之能,如今定當建議大王,由尚書領本部開山軍及嗣昭、嗣源二位將軍所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去做那渡河強攻之舉,反而轉奔東南,直出潼關,一舉蕩平陝虢(陝虢鎮位於韓建同華鎮以以東,洛陽以西。),兵臨東都,震懾汴梁!」

李曜目中精光一閃,猛一拍手:「好個圍魏救趙!好個一箭雙鵰!」李曜說罷,站起身來,朗聲長笑,他深知這個年代「士為知己者死」思想的能量之大,遂繼續肯定這一計略,並幫郭崇韜將剩下的話說完:「崇韜此計,某以為甚妙。朱溫偷襲河中,所率大軍乃汴軍精銳;他新定兗、鄆,勢必留下大軍鎮守;清河口新敗,徐淮一線,更需留下大軍以備淮南。如此三面都需屯駐大軍,縱然此獠坐擁中原,實力大增,也自耗損不起,此番出兵河中之後,其根基之地汴、洛等鎮,必然空虛無備。而他此番出征又帶上了王珙,王珙為爭奪河中,自然也將精兵帶去,陝虢本非強鎮大藩,如今恐怕已只剩空殼。這麼一來,崇韜的圍魏救趙、一石二鳥之計就抓住了整個戰役的突破點……若以十六字綜述,則是:奇襲陝虢,再破東都,威逼汴梁,斷其歸路!」

郭崇韜見自己這一路過來時冥思苦想的一條妙計只是開口起了個頭就被李曜一言道破,又是震驚又是歡喜,驚的是李曜這反應要麼是心中早有計量,要麼是聰明絕頂,你開口他便順著思路知道了下文;歡喜的則是,他對這個計劃似乎很是贊同,若不然也不會如此說了。自己這步毛遂自薦的棋,說不定是賭對了。

當時他便心服口服地拱手道:「原來尚書早有成算,崇韜深服之,慚愧,慚愧。」

李曜哈哈一笑,擺手道:「安時哪裏話,若非安時說起,某雖有所思,並未成計。」

郭崇韜知道這話是客套,也不多說,隻問:「如此尚書可要依計行事?」

李曜搖頭道:「這卻不然。」

郭崇韜臉色一變,有些發白,暗中攢緊拳頭,問:「為何?」

李曜道:「此計雖妙,卻不足以令朱溫膽寒。」

郭崇韜心中不服,只是自己地位低微,自知不能與李曜相爭,隻得強壓一口氣,再問:「尚書更有妙計?」

李曜彷彿視而不見,微微點頭:「倒不是什麼妙計,只是再做一點補充,雙管齊下而已。」

這話讓郭崇韜略微氣順了一點,道:「倒要請教。」

李曜道:「方才你這計策,的確是極好的,只是有一點值得商榷,就是你這些設想,都是建立在我河東水軍無法匹敵汴梁水軍的基礎上。那麼我們作一假設:我河東水軍不弱於汴梁水軍,甚至猶有過之,則會如何?則該如何?」

郭崇韜一愣,遲疑道:「這……不至於吧?」

李曜正色道:「汴梁水軍也不過草創未久,前番在清河口大敗,還把家底丟了個七八成,如今臨陣磨槍,你道他就如何了得?我河東雖然在過去看來,水軍幾乎沒有,但自某掌握軍械監,尤其是向全天下擴展商貿以來,逐漸開始經營水運,開始建造船舶。而自某到揚州之後,更是暗中搜羅大批擁有深厚經驗之匠師技工到我河東,為我打造水軍艦船。如今雖然只是草創,雖然連正式水軍都還未有,但若隻論當前這一戰,某卻也有幾分勝算。」

郭崇韜又驚又訝,半晌才問道:「尚書可是要趁朱溫不知我河東有水軍艦船,突然殺過江去?」

李曜點頭道:「不錯,我正是此意。原本我打算趁夜以火攻奇襲蒲州水寨,朱溫根本不虞我有水軍,對此必無防備,此計可行。但聽了你這一計之後,某又有了更好的一個構想:讓朱溫在接到陝虢已失、洛陽被克的消息之時,同時發動奇襲。」

郭崇韜眼前一亮:「尚書的意思是,朱溫接到陝虢已失、洛陽被克的消息之後,必受震懾,為保住汴梁根基,定然連夜班師,而與此同時,我水軍卻突然奇襲蒲州水寨……那時,他們正人心惶惶,準備徹夜潛逃,驟一遇襲,必是手忙腳亂,毫無反抗之力!於是,這一戰雖然是我河東水軍初戰,卻幾乎可以說,有機會打盡!」郭崇韜心服口服,拱手道:「尚書奇謀,崇韜拜服。」

李曜擺擺手,面上沒有一絲笑容,反而肅然道:「然則此中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其中任何一個處理不當,某這一計,都要落空,或者至少說,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郭崇韜心中一動,面色一緊:「不知是哪兩處?」

李曜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出兵陝虢、洛陽必須一戰而下,決不能有任何延誤,稍有延誤,便會立刻被通報至朱溫處,導致計劃失敗。這中間的關鍵就是兵貴神速,不能讓陝虢、洛陽方便有任何像樣的反抗,才能成事。」

郭崇韜蹙眉沉吟:「若尚書親至,某料此事當無大礙。」

李曜微微揚眉:「若我說,此戰我去不了,但卻依然要求一戰而下陝虢、洛陽,則安時有何高見?」

郭崇韜眉頭深皺,微微思索,道:「尚書縱然不能親往,開山軍卻必須得去,而且必須打著尚書的旗號去。」

李曜嘴角勾勒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問道:「誰來領兵,誰來參議?」

郭崇韜心中猛一跳,看了李曜一眼,振奮精神,道:「李司徒(李承嗣)或者史都虞候皆可領兵。至於參議……」他深吸一口氣,「若蒙尚書不棄,崇韜願為參議!」

所謂參議者,與軍師類似,非實際職務,此處僅是一說,作用他二人都明白。

李曜心花怒放,暗道:「上鈎了!」當下哈哈大笑,走上前去,拍拍郭崇韜的肩膀:「有崇韜願往,此戰某可安心矣。」

郭崇韜聞言,心情激蕩,隻覺得今日這一步邁出,今後必然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想想自己多年潛心讀書,可不就是為了這一日麽?李曜此人,可謂驚才絕艷,事無不周,今後成就絕不可小視,以我之能,在他麾下,自不必擔心如在大王那邊一般,整日做些雞腸鴨肚的小事,與些蠅營狗苟之輩打交道!

一念及此,郭崇韜忽然雙膝跪下,行了個大禮,道:「崇韜蒙尚書看重,此番前去,定要替尚書再續前戰輝煌,一舉克定陝虢東都,為明公再揚開山軍威。若事不濟,請斬某頭!」

李曜目中精芒一閃,心中暗道:「郭崇韜果然心高氣傲,不是尋常之輩,這投名狀下得夠氣魄,要麼是陝虢、洛陽二鎮拿來做投名狀,要麼……就是自己的項上人頭。這人果然是一身傲骨,不過還好,歷史證明他的才能配得上他的傲骨……」

以李曜之精明,自然能發現郭崇韜剛才這同一段話裡,對自己的稱呼前後不一。前面仍稱呼自己「尚書」,後面卻稱呼為「明公」,這就是投效的意思了,自己不能不有所表示。

當下學著劉備、宋江的模樣,過去雙手拉起郭崇韜,語氣慈祥得彷彿是爺爺在哄小孫子:「安時快快請起。某料以安時之大才,為國寶智助,一戰拿下陝虢、洛陽,不過探囊取物一般,此番某請安時助我,也只是為見安時小試牛刀而已。如今天下紛亂,今後仰仗安時之處尚多……安時可願助我?」

郭崇韜隻覺得胸中熱血沸騰,毫不遲疑道:「願為明公效命!」

李曜哈哈大笑,連聲道:「好,好,好!」當下傳令,喚過史建瑭、史儼,命以史建瑭為主將,史儼為輔,領開山軍本部除牙兵旅(憨娃兒的甲旅)之外全軍轉向,以最快速度奔赴潼關。

李曜說完計劃,史建瑭拱手應命,史儼也領了命,卻微微有些遲疑,抱拳道:「軍使,此計雖妙,畢竟尚未報之大王,若是大王屆時問起,某擔心軍使會因此受責。」

李曜擺手道:「戰場瞬息萬變,有些事情來不及回報,這一點大王比某更清楚。更何況大王之所以困頓河西,不過是因為沒有艦船,並非我河東軍打不過汴軍,某這一去,只要能安排好水軍事宜,便算有功。與汴軍交戰,不差我開山軍這萬餘人馬。」

他說著,很正式地對史建瑭與史儼道:「此策本是安時提出,與我商議完善的,這仗該究竟該怎麼打,你二人還須與安時細細商量。當然,如今兵貴神速,商議之事,在路上邊走邊談即可。國寶,還有什麼要問的沒有?」

史建瑭看了郭崇韜一眼,沒對他發表什麼看法。史建瑭其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李曜做事的謹慎,肯定不會安排一個水貨來做參議,要知道,郭崇韜這次隨軍,雖然並無實職,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更有「李曜全權代表」之意味,而以李曜在自家軍中的威望,郭崇韜一旦有何意見,其分量顯然也是足夠的。

因此史建瑭提出了一個跟人事問題不沾邊的話題:「軍使,潼關一側為韓建,一側為陝虢王珙,如今潼關被韓建所佔據,我軍若要過潼關,還得韓建答應……那我等是要打過潼關去嗎?」

李曜哂笑一聲,道:「不用。到那時,你持某手書一封,命人轉交韓建或者潼關守將,他看了之後,自會開關放你過去。」

說罷也不遲疑,走到書案前坐下,馮道這個弟子做得極好,立刻鋪紙研墨,不多時,李曜便提筆刷刷刷寫了一封並不長的信件,然後吹乾,放入信封,交給馮道用火漆封好,然後遞給史建瑭。

史建瑭接過信函,也不多看,直接收好,道:「軍使可還有他事交代?」

李曜搖頭,道:「你們去準備一下,儘快開拔,軍糧等過了潼關,攻克陝虢,自然就有了。陝虢弱鎮,精銳牙兵還被帶去河中,剩下的老弱病殘……」

史建瑭傲然道:「軍使放心,上次攪亂中原建瑭未能趕上,這次豈能錯過?陝虢那些弱旅,我開山軍若不能一戰而下,豈非成了笑話?軍使但去河中,等兒郎們的好消息!」

李曜哈哈一笑:「如此甚好。」

於是史建瑭與史儼便去傳令準備轉向拔營,郭崇韜則問道:「軍使,某有一事不解:為何隻遣開山軍所部?嗣昭、嗣源二位將軍所部,人數雖然略少,卻也是精銳之師,何不一併帶去,勝券更是在握無疑?」

李曜微微一笑,反問道:「你以為呢?」

郭崇韜遲疑片刻,尷尬道:「這個……崇韜愚鈍。」

李曜搖頭道:「你非是不知,而是覺得不好說。因為你以為,我不叫二位兄長所部前去,是怕他二人分功……安時,某說得可對?」

郭崇韜果然是說話不怎麼愛拐彎的,聽李曜自己說了出來,也就不是那麼尷尬了,當下點頭道:「難道明公並非此意?」

李曜微微搖頭:「安時,我開山軍在河東,大功可少?我李存曜在大王麾下,功勞可少?實則某對功勞早就看得淡了,某對二位兄長也沒有這等私心。」他微微一笑,又輕輕一嘆,道:「只是你要知道,二位兄長皆是大王義子,從軍日久,功勛卓著,地位甚高。以國寶的資歷,他能駕馭得了麽?可若是讓二位兄長其中之一為主將,則我開山軍出兵最多,卻沒拿到主將,縱然國寶不說,麾下將士肯麽?與其如此,不如隻教國寶領我開山軍去,反倒簡單。」

郭崇韜這才知道李曜的用意,當下恍然道:「原來如此,崇韜明白了。」

李曜點點頭,道:「你也要隨軍而去的,先去休息休息吧。」

郭崇韜乃去,李曜則對馮道說道:「去,請李司徒來。」

李承嗣為開山軍副使,如今史建瑭領軍而去,卻不是他,總得來解釋一番。

ps:這一章糾結了三天,並不是無風這三天忙到沒辦法,而是為了把這一章寫得滿意。包括李曜與郭崇韜之間真正的第一次會面,二人的性格要對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話鋒,說話的風格、語氣等等,都要仔細,再加上這一仗的打法安排之類,因此費了些時候。不過好在,寫完之後我個人基本還算滿意。

當然,思考歸思考,寫的時候仍是我習慣性的「一次完稿」風格,絕不回頭檢查錯別字,因此有時候因為手誤而出的錯別字,想必那是肯定有的……這個只能請大家包涵了,無風絕對是懶漢中的戰鬥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