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美人歸》184.從龍之功
?「你的意思是說,你有些稀罕的石頭,但是點石成金之術,握在本王手裏。」趙彥恆坐在黃沙綉雜寶的坐蓐上,雙手向兩邊攤著往後靠,有那麼點壓製的意思在裏頭。

堂堂皇子,不能在番邦小王面前落了下風不是嗎?

銀子?他趙彥恆是缺了點銀子,陳介琪在廣西算是金盆洗手了吧,底下一群手下要養著,一個翊衛校尉一年才多少俸祿,長此以往,陳介琪也缺銀子。現在一個有稀罕的貨源,一個有銷貨的渠道,仔細的商量著合成一夥,則兩廂有益,但是這裏頭怎麼談,每一腳得探實了才踩下去。

陳介琪訕訕的笑道:「上國強取豪奪成風,廖夫人對上泰寧侯府,還是親戚呢,我等小小化外之民,真的是幾無立足之地了。」

越好的東西,就是得往大富大貴之家送,但是一點兒後台都沒有,就把東西拿出來?陳介琪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踏上廣西,就聽得一樁公案,那人還是一個舉人,家裏從前朝祖傳下來幾把扇子,繪有名家畫作,價值千金,後來當地換了一任知府,說是酷愛名畫,就聽說了老舉人家的扇子,硬是要拿過來鑒賞一番,賞過之後就不還了,說是幾把破扇子丟個二十兩銀子就佔為己有,老舉人吐了一口血,就去見先祖了。

這還是有舉人功名的,幾把扇子就弄得家破人亡。上國和阿瑜陀耶不通商,又對安南諸方打壓,攻下安南那幾年,從陳氏的貴族到底層的百姓,不都是被搜刮的,誰和誰平等的坐下談買賣。

佛祖一腔慈悲,若是渡化不了塵世的惡念,那麼以惡製惡也是一條路子。但是這一條路也艱難,上國權貴之家自成一個圈子,他只能在底下小打小鬧,要往上,上頭是斜著眼睛看人,先就失去了買賣的公允,所以出了幾次手,也難打開局面。

李月於他而言,是一位豪妻;趙彥恆對他來說,就豪得不能再豪了。現在是賭人品的時候,陳介琪也不說肉塊和肉湯,比出三根手指,道:「我的東西交在你手裏,我們三七分帳,我三,你七!」

趙彥恆還是有人品的,道:「我拿那麼多,在你眼裏和那些強取豪奪的權貴也沒有區別了。」

「哪兒能呢。」陳介琪真心實意的笑了笑,露出他王族的儀態,道:「殿下早早就問過小王,問小王想得到什麼?小王想得到從龍之功!」

「然後呢?」趙彥恆正色的問道,從龍之功不是結束,只是個開始。

柔和的日光映襯出陳介琪臉上的傲氣,陳介琪道:「阿瑜陀耶是一個很好的國家,領土,軍隊,人口極其生存的狀態,比阿瑜陀耶周圍真臘,爪哇,重迦羅,滿剌加都要好。它有雄偉萬千的佛寺,和壯麗美觀的宮殿,它的王城在高棉文字裏,是堅不可摧的意思。在阿瑜陀耶,山林和海域交匯,南北互通有無,海產和糧食的交易日落不息,小王作為阿瑜陀耶繼任的君主,應該維護這份繁榮和昌盛。」

說著陳介琪端起精緻的青花瓷茶盞,謙遜道:「不過上國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阿瑜陀耶在南洋怎麼繁榮和昌盛,都不能和上國比擬。對上國來說,阿瑜陀耶就是國小民弱了,有太多需要仰仗的地方,比如說這個喝水的器物,和放在水裏的茶葉。」

朝廷就在廣州一處設立了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而貿易的種種物質都受到朝廷最嚴格的管束,可以說被朝廷壟斷了,民間若是和朝廷爭這一塊利益,朝廷會出動水師追繳,貨物沒收,人員羈押,為此有多少人流亡在海外,被朝廷稱之為海盜。

事關國策,便是陳介琪也說得小心翼翼,道:「上國地域遼闊,大地而無博,可以不屑於南洋諸國交易,但是南洋諸國,國小,而物產不豐,是必須要有交易才可以維持下去,所以七殿下繼承皇位之後,可不可以和阿瑜陀耶多一些貿易。」

正經通過市舶司,皇上一個鎮守太監放在那裏,還有層層盤剝之下,這買賣都沒得做了。有這一層的緣故,陳介琪不走海路改走陸路,在廣西黑道白道都摻合一腳,哪條路可以走一步就邁拿隻腳,他這山賊做的,官府稱之為賊,他自己從來不那麼認為。

趙彥恆爽朗的笑道:「在阿瑜陀耶,用於交易的錢幣,是不是本朝的龍朔通寶錢。」

陳介琪虔誠的點了一下頭。就算他之前比較了一下阿瑜陀耶和南洋諸國的實力,一個國家連鑄幣都不能,和上國一比,就是小巫見了小巫,高低相差懸殊,無法相比。

「子不言父過,父皇為什麼如此處理國政,本王不能和你多說什麼。若是僥天之幸,由本王繼承皇位,你之前的話說對了,本王是有些抱負,然帝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天下事也不是帝王一個人說了算,再別說本王要改動父皇定下來國策,我稍一個動作,朝裡朝外就得搬出祖宗祖訓來,諸方反對的勢力我要一一壓製,你想要的允諾,我現在承諾給你,也得從長計議。」

趙彥恆每一個字都說得很謹慎,從王爺到皇上,不是結束,是另外一段征途。就拿前世來說,登基第三年,那些反對的勢力就敢在圍場刺殺君王,可見他處理朝政的艱難,那必定是他的主張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才讓底下一班人集結在一起,要換一個皇帝,換一個能聽他們話的皇帝。

他的征途散上了李斐的鮮血,有悲涼在趙彥恆的眉宇間彌散,隨後趙彥恆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道:「治國如同行船,現在是元祐二十七年,幾十年一朝之後,航船已經習慣了順流而下,待本王繼位之後,就是調轉船頭,逆流而上。」

陳介琪微笑道:「殿下是心明膽烈的人。小王是眼明心寬的人。」

現在的老皇上還活著,活著不知道還要做多久的皇帝,陳介琪現在不需要趙彥恆承諾什麼,他和李月即將成為夫妻,有這層關係,他對不知道多少年之後才能兌現的承諾很放心。

一番懇談之後,陳介琪看著襄王殿下是越看越順眼了,這不是全個,也頂得上半個女婿,藉助這個名分,可助他在南洋成就霸業了,讓阿瑜陀耶在一眾國家裏處在超然的地位。

趙彥恆對上陳介琪的眼神,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他自然曉得陳介琪心寬的來由,道:「你也別太得意,李夫人是和離過的。能和離一次,就能和離第二次,再別說是入贅的,一言不和把贅婿掃地出門,比和離簡單多了。」

陳介琪一直以來的擔憂被趙彥恆揭破,他面露淒苦之色道:「我也是沒有辦法,我翻看前朝和親的先例,離家去國,無一不是淒淒慘慘戚戚。我要是說了實話,就是斬斷了和阿月的姻緣,沒可能了。」

趙彥恆有點幸災樂禍,笑道:「你的漢學先生是誰?真是把你教得太好了。」

「是一個屢試不第,連秀才就沒有考中的老童生。多有譏諷之言,讓殿下見笑了。」話再說回來,陳介琪有著深深的憂慮,道:「我和阿月說,我是陳氏王族的後裔,我的母親是陳氏公主,我至少也有一半的實話,不實的另外一半,我自以為無人能知,殿下是怎麼知道的?」

趙彥恆知道就算了,要是讓別人知道,就會大做文章了,陳介琪不安的道:「還請殿下指點。」

能指點什麼?趙彥恆裝得老神在在,道:「我是無意中窺得了一點兒端倪,再加上大膽的揣測才把你揪出來,別人沒這個本事。不過你這個身份,既然真假參半,你就要管好你的人,別再泄露出去了。」

不用趙彥恆提醒,陳介琪回頭就會查漏補缺,把身份再敲瓷實一些,陳介琪勉強說道:「我這個身份也不算假的,早十幾年前,真正的陳介琪也算是我的表兄,就已經離世了,從此我就是陳介琪。」

「那麼你說的,你沒有家世,無妻無子,這是像真金一樣的實話吧?」

趙彥恆也不是什麼都知道,他有男人的通病,只看得見前頭看不到後頭,前世陳介琪來朝的時候,已經有王后了,去年二十六歲也真是不小了,停妻再娶?化外之民都沒有這個說法,八百媳婦國就是這麼來的,國王后面一串女人,一個寨子放一個女人。

陳介琪抬起頭來,眸色是茶金色的,仔細看去,還是和漢人略有不同,他鄭重的說道:「我以阿瑜陀耶的王權發誓,這是實話。」

他二十六歲還不婚,是有難言之隱,就不仔細的說了,他以王權發誓,已經是最重的誓言,鄭重說完他苦笑道:「早晚有一天,我是要向阿月說出實話的,當時候還望殿下替我美言一二。」

趙彥恆才不接這種話茬,推諉道:「到時候再說吧。」

談得太久,原來的艷陽高照已經變成了淋淋細雨。陳介琪走出屋子,李月獨自一人站在廊上,一手拿著一把油紙傘,一手挽著一件蓑衣,看著雨珠成簾。

「說好了。」李月也不問陳介琪和趙彥恆談了什麼,讓陳介琪把頭低下來,她給他戴鬥笠。

陳介琪低下頭來眼眶一熱,抬手悄悄的抹去。

趙彥恆通過窗扉,看見兩人相伴而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