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四十一章
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任性行為,顯然給下面的考生們帶來了挺嚴重的影響。

雖然說大家都是在認真答卷,但這可是在皇帝和眾多大臣眼皮子底下,考生們不自覺的就會留心周圍。

凌蔚提前交卷已經給人帶來了挺大的壓力,而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見才心喜」的行為,更是讓有志在殿試上搏一搏的人瞬間灰心喪氣。

歷年的會元到了殿試上,大部分都不會成為狀元。

畢竟皇帝的喜好和考官的喜好是不一樣的。

凌蔚知道自己會成為狀元,是因為三元及第什麼的,本身就是皇帝陛下提起的。為自己刷名聲的行為,也是皇帝陛下一手主導的。

但其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啊。就算有人知道凌蔚和宮裏關係親近——比如這次會試得了第二的謝霖安,但他覺得他自己也和宮裏挺親近的。凌蔚進宮多是陪小殿下們玩耍,而他進宮則是和大皇子見面。而皇帝陛下看重大皇子,自己十次進宮,有兩三次都能見到皇帝陛下,偶爾皇帝陛下還會向自己問策,考校學問。

謝霖安覺得,只是陪著小孩子玩耍的凌蔚,太低端了,根本顯示不出來學問,這說明皇帝陛下只是對他面子情,並不是真正的看重。

所以在殿試中,謝霖安自認為不會比凌蔚差。他可是和皇帝陛下說過話的人,又擅長策論,殿試上拔得頭籌的可能性非常大。

結果他哪知道,皇帝陛下會在殿試上來這麼一出。所以謝霖安就恨上了太子殿下,認為太子殿下與凌蔚交好,想要扶持凌蔚,才這麼做。至於別人所說的,太子殿下年幼不懂事什麼的,屁,宮裏哪有小孩子,太子殿下明明就是心思深沉,看見大皇子太優秀,心中有了危機感,開始排除異己了。

謝霖安自認為,自己就是那被那排除的異己,好像太子殿下不把凌蔚的試卷拿給皇帝,他就能得狀元似的。

這邊皇帝陛下看完凌蔚的試卷之後,將其傳給其他大臣,已經傳了一整圈。那邊考生們才陸陸續續寫完。

凌蔚一直保持著面癱腦袋放空狀態,看著皇帝陛下「玩」。現場好像變成了他一個人的獨角戲,所有大臣都在交口稱讚。有說詩好,有說文好,有說字好,其他考生們好像全成了陪襯。

倒是有人說凌蔚年紀太輕,不過就立刻被人反駁,就是因為年紀輕才好,你不能因為人家年齡的原因,就不公平。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除非真的出現一個精彩絕艷的人物,不然狀元就是凌蔚的囊中之物了。

但話又說回來,要真驚才絕艷,在之前的考試上就會顯露出來。應該說,除非在場的考生哪個被穿越了,才會發生這種事。

遇到這種情況,考生們的表現不一,他們的反應,也被皇帝盡收眼底。

就跟自以為自己藏的很好的學生一樣,那坐在高處的老師,其實可以把整個教室學生的動作盡收眼底。不說不是因為沒看到,而是懶得說而已。

皇帝坐得那麼高,視力又好的可以彎弓射大雁,在場的考生又坐得稀稀拉拉,哪一個看不到?這表情不對勁的,掃一眼就發現了。

其他的人不認識,謝霖安他還是認識的。這人他有印象,說是年輕氣盛都算褒義詞了,完全就是心胸狹隘自視甚高。聽說他招惹這個招惹那個,皇后那侄子劉祺都被他「鬥」過好幾次,簡直跟鬥技場上的大公雞似的。皇帝陛下有幾次去大皇子那裏例行詢問遇到他,那神氣的模樣啊,好像皇帝在求賢,而他就是那個賢似的。

皇帝陛下不得不感嘆,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謝貴妃、大皇子和謝家人都是一樣的讓人頭疼。只有二皇子要低調些,像他。

嗯?你問為什麼皇帝陛下看不慣謝貴妃的性格,還能讓她生了兩個兒子,還當了貴妃?

呵,那還用說,第一是出身好,第二並且最重要的是,長得漂亮身材好啊。又不是皇后,有沒有腦子又有什麼關係。

不過謝霖安這表情,皇帝陛下心中是記下了,對其印象也就更不好了。

時間一到,考生們沒寫完也得交卷。

別說,還真有考生心理素質太差,交白卷的。

這殿試是當場唱名,凌蔚自然是狀元無誤,榜眼被和他有過一面之緣的焦成奪得。

焦成年紀也不大,剛過而立。如今能得了榜眼,也算是青年得志,令人艷羨。

而探花,則是由一個四五十歲的讀書人。

凌蔚還以為探花都會選年紀稍輕,且相貌端正的人擔任,原來並非如此?不過那四五十歲的讀書人也是相貌堂堂就是了。

這皇上選進士,也要看臉。長的歪瓜裂棗的,別說三甲,就連進士都不會給。

而讓人驚訝的是,謝霖安這一位黑馬,居然落到了二甲第二,這名次雖然也算不錯,但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難以接受。

倒是有人說謝霖安才華橫溢,又少年英俊,堪得探花之位。但皇帝陛下一句輕飄飄的「此子心性浮躁,應當磨練」,就把人家從探花往下擼了兩名,變成了二甲第二。

就擼兩位,你也不能說皇帝陛下偏心。但是這有名號的和沒名號的,對於讀書人而言,又是兩回事了。別人最多打聽到傳臚是誰,誰打聽你二甲第二?

進士們紛紛謝恩,排在前面的幾位中,謝霖安的臉色最突兀,那笑容顯然很勉強。讓最開始幫他說話的人都不由嘆了一聲氣。

其實這進士排的位次,和之後能在仕途上走多遠,有關係,但也沒有太大關係。謝霖安年紀輕輕,家勢又好,宮裏還有貴妃和皇子幫襯。再怎麼說,也比現在的榜眼、探花、傳臚在官場上吃得開。

人家榜眼是庶族,探花只是當地望族,在京城排不上號。而傳臚,只是京城一勛貴的旁系子弟。其資源都比不上謝霖安。

但謝霖安估計確實是年少氣盛,就連上次沒能參加會試,也只是因為身體原因。估計從小到大,都是家族捧在手心的天之驕子,沒受過委屈。這心中有怨氣,臉上就壓抑不住。估計他自己還以為自己帶著完美的笑容,但在別人看來,那笑容是要多假有多假。

謝霖安心中確實是帶著怨氣。

凌蔚他都不服,前面幾個他更不服。他並沒有聽到皇帝說他心浮氣躁的評價,不過就算聽到了,他肯定也認為是太子進了讒言。

這一定是太子排除異己的手段。

回去之後,一定要和家父好好說道說道太子的陰險,還要跟謝貴妃和大皇子說道說道自己的委屈。太子既然已經開始防著謝家了,那麼他們也該做出應對的方式了。

目前還沒接觸過陰謀詭計,在皇帝陛下的庇佑下,就算不是傻白甜,好歹也是快樂成長的太子殿下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別人腦補成心機深沉了。

而後他還會繼續被人冠以心機深沉高深莫測的高帽子,明明他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想,都會被人認為是耍手段的高人。

在這一點上,未來他可以和他的老師,被人認為胸中自有丘壑的凌蔚相互訴苦。

但目前為止,太子還樂得沒心沒肺的,單純高興自家小夥伴三元及第,以後可以常常見面了。

若不是在場還有很多人,太子殿下估計就要往凌蔚身上撲騰了。

嗯,在外人面前,太子殿下現在還是很注意形象的。

........................................

在唱完名次,皇帝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之後,進士們就魚貫而出,離開了宮殿。

恩榮宴在三日後,一處禦林苑舉行。在恩榮宴前,會有狀元、榜眼和探花的騎馬□□。

凌蔚想著,自己穿著那套紅衣裳,胸口再綁一朵大紅花,還真有新郎官的感覺。

在離宮的時候,凌蔚被一太監攔了一下。

「凌大人請留步。」

「請問李公公何事?」凌蔚問道。

李公公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自己都沒和凌蔚說過話,凌蔚還知道他的姓氏。

「凌大人,皇后娘娘召你,秦王爺也在。」人被叫出姓名,知道別人認得自己,心情總是會好些,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李公公便多說了兩句,「魏王殿下他們也在那裏。」

「謝李公公。」凌蔚道。

黎膺在?小殿下們也在?到底什麼事?

他一頭霧水的跟著李公公走,剛進門口,錦闕就衝出了,撞得凌蔚一個踉蹌,差點栽倒。

「哎喲,我的小王爺。」凌蔚眼疾手快,把也差點栽倒的錦闕撈到懷裏。

「表哥沒事吧?」稍慢一步的安康關切的問道。

「沒事沒事。」凌蔚一手牽著安康,一手抱著錦闕,艱難的給劉皇后行禮。

「成了,別跪了,坐下吧。」劉皇后忙叫人扶住凌蔚,「今兒個你得了狀元,錦闕和安康嚷著要給你道賀。本宮就把你叫來了。」

「恭喜表哥。」兩小孩笑眯眯道。

「謝謝小王爺,小公主。」凌蔚也笑眯眯道。

「瑾堂,恭喜。」黎膺也賀喜道。

「謝謝王爺。」凌蔚道。

「好了,道喜也已經道了,你們該讓瑾堂回去了。」劉皇后把兩小召喚到身邊,「瑾堂也會去好好慶賀一下。」

「那臣弟也告退了。」黎膺忙道。

「成成,你也回去吧。皇上和啟辰估計還要過會兒才回來。本宮就不留你們說話了。」劉皇后揮了揮手,幾位宮女端著盤子出來,「這些就算是本宮和錦闕、安康的賀禮了。皇上和啟辰的,讓他們自己準備。」

「謝皇后,謝魏王殿下,公主殿下。」凌蔚看了一眼,嗯,有自己最喜歡的金子銀子,收入又有增加,好,很好。

收穫了一堆賞賜,心滿意足的凌蔚和黎膺一起回去慶祝。

在府中,早已經準備了豐盛的慶祝晚餐,兩府廚師摩拳擦掌,吃的凌蔚心滿意足,差點撐得睡不著。

........................................

後幾日,凌蔚輪番去老師家和大哥家報了喜,又婉拒了許多賀禮,終於到了恩榮宴這天,騎馬□□。

凌蔚擺弄了自己胸前的大紅花,顯得十分尷尬。

「以後同朝為官,請凌狀元多關照了。」焦成笑著拱手道。

「叫我瑾堂即可。」凌蔚笑道,「席探花可還好?」

席林苦笑道:「我還沒習慣騎馬,有些緊張,讓兩位見笑了。」

看席林身上衣服,就知道其屬於勛貴旁系,但家境估計不好。雖說騎禦是君子六藝,但是沒錢,可練不好。

不過遊街的馬都溫順,想來問題不大。

三人交談了一會兒,就被太監催促著上馬了。

凌蔚的騎術倒是被訓練的不錯,但是被那麼多人圍觀,那臉上也不由自主的帶了一絲尷尬。

感覺自己好像是遊街的猴子似的……居然還有叫好聲……

而從道路兩邊的閣樓上扔下來的香包手帕花朵什麼的,更是讓凌蔚心中叫苦不迭。雖然這些東西砸到頭上並不疼,但是囧啊。凌蔚又從頭上扒拉下一張手絹,嘆了一口氣。

「瑾堂好受歡迎。」焦成樂呵呵道,「我們三人中,就瑾堂收的最多了。」

凌蔚面癱臉:「嗯,被砸的最多。」

席林一臉緊張的拽著韁繩,擔憂道:「這人這麼多,馬會不會受驚?」

「這個……應該不會吧?」

…………

顯然馬兒是經過千挑百選,並沒有在遊街的時候出岔子,凌蔚也沒有狗血的遇見馬被人做手腳,然後差點摔下來之類的事。

遊街完畢,取下大紅花,整理了一下衣衫,凌蔚和兩人一起,往恩榮宴走。

這恩榮宴是很多進士唯一一次近距離和皇帝接觸,甚至能夠交談的機會。在場的許多進士都顯得很興奮。

恩榮宴上還會做詩詞助興,對於一些家中沒有門路的進士而言,這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現才華的機會。

雖然殿試也算是讓皇帝看到了才華,但那時候畢竟人多。除了發揮的特別好和特別差的那幾個人,其他人,皇帝也不會特意去看是誰的試卷。

遊街的三人到了恩榮宴之時,其他進士甭管認識不認識,都紛紛來打招呼。不出意外,這三人是會留在京城。現在打個照面混個眼熟,以後說不定也能照應一下。

很快其他貴人也紛紛入席,當皇帝攜太子和皇子一起到來的時候,恩榮宴算是正是開始了。

凌蔚悄悄的打量了一下,除了太子之外,皇帝隻帶了幾位成年或者將近成年的皇子。即,那些皇子的歲數排行都在太子之前。

太子之前,皇帝有四位皇子,大皇子漢王黎適十九歲,母謝貴妃,已經成婚並出宮建府;二皇子趙王黎瑚十五歲,母謝貴妃,已經指婚,王府也在修建中,於今年完婚;三皇子楚王十五歲,母余婕妤,王府也在修建中,但因余婕妤過世,還未相看王妃;四皇子越王黎淳十三歲,母林才人,還在宮中讀書。

謝貴妃自皇帝還是太子時就已經為其側妃,其餘皇子皆是下等妃嬪所生。連三皇子的母妃去世了,也隻追封為婕妤。

凌蔚記得后宮有兩位貴妃位正一品,賢良淑德四夫人為正二品,其他妃嬪凌蔚就沒去關注過。現在兩位貴妃位置都滿了,四夫人似乎只有一位良妃,也是皇帝太子時候就跟著的老人。宮裏大多是低等妃嬪。

當然,這不代表皇帝陛下就清心淡欲了。這比太子大的皇子只有四人,但公主可不止這個數。太子之下,除了錦闕之外,還有三位小皇子和好幾位小公主。皇帝陛下也就是近幾年才開始修身養性。

凌蔚拿起茶杯,遮住嘴邊八卦的微笑。

太子如今瘦了也白了,估計挺注意防曬,哪怕騎射課在繼續,也沒有曬成原來的小黑炭。現在看來,也是一翩翩美少年,有兩分黎膺的影子(從這裏可以看出,黎膺和黎隸果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四分劉皇后的影子,還有四分隨了皇帝陛下,但那四分是繼承的最好的幾個部位,所以長的可比皇帝陛下俊俏多了。

當然,皇帝陛下誇太子的相貌,說的可是有九分隨了自己,一分隨了劉皇后。

美少年太子背著手微笑的站在皇帝陛下身邊,還真有那麼幾分雍容的架子,看起來一點也沒有平常熊孩子的皮樣,倒也是唬得住人。

其餘四位皇子,漢王也是一副雍容華貴的模樣,看著十分大氣;趙王就看著比較沉默寡言,很是穩重;楚王估計剛剛喪母,身形瘦削,雖然連帶微笑,但是總有一副抹不開的愁緒,有幾分憂鬱美少年的感覺;越王則不知道是不是出身較低的緣故,比起其他兄弟更加沉默一些。

不過無論性格如何,他們對著在場的進士們都顯得十分謙虛和看重,對皇帝陛下也顯得十分敬重。

因為有外人在,太子也沒有傻的來打招呼。其他人見了,倒有些懷疑,太子在殿試時是不是真的只是看重凌蔚的才名才會做出那件事,並非和凌蔚多熟悉。

恩榮宴有佳肴有絲竹,但看著眾多進士的樣子,都不像是把心思放在美食美酒和美樂上。

皇帝攜太子和皇子向進士們舉杯敬酒,許多進士這一杯酒還沒下去,只是端著,臉上就已經出現酡紅,似乎酒不醉人,人就先醉了。

可見這皇帝的酒,對於這些讀書人而言,是多麼大的榮耀。

酒過三巡,就是顯露才華的重頭戲,吟詩作對。

不知道其他人是有意還是無意,端著酒杯來凌蔚這裏的人特別多。凌蔚雖然之前說好了不擅長臨場作詩,但可沒說不會做對子。於是這酒過三巡,凌蔚就已經對了七八個對子。

也幸虧這對子的對仗,考的也是知識的豐富性和反應的靈敏性。凌蔚憑藉著記憶力,倒也能很快的找出相應的對仗,不然這麼密集的對下來,凌蔚估計也會詞窮。

本來這做對子也就是個樂子。做不出來,自罰一杯酒,也不會有人笑話。畢竟這對子,也不是立刻就能想到的。

哪知道這麼多人一齊上陣,都沒難倒凌蔚。這讀書人的氣勁就上來了,凌蔚很快就面對了車輪戰的窘迫。

太子有胳膊肘撞了撞他皇老爹:「父皇,瑾堂好像被圍攻了。」

「瑾堂雖說才高八鬥,但實在是太狂妄了些。」黎適不知是真是假的惋惜道。

黎瑚轉頭看了他大哥一眼,慢悠悠道:「我倒沒看到瑾堂哪裏狂妄了。他的態度不是一直很親和嗎?其他人明擺著為難他,但無論認識不認識,要找他做對子的,要和他喝酒的,他都來者不拒。以瑾堂的身份,即使是同科進士,他也可以婉拒這些無謂的麻煩事。我倒是覺得,瑾堂實在是太過謙和了,才會讓人為難。」

黎適被自己同母弟弟噎得說不出話來,顯得有些尷尬。而黎瑚還似乎沒看出自家大哥的窘迫似的,繼續道:「不過瑾堂全部對出來了,倒是讓那些為難的人惱羞成怒了。大哥所說的瑾堂狂妄,該不會是說瑾堂沒讓那些為難的人得逞吧?這話可不對。這既然對的出來,何必要裝作對不出來?瑾堂又不需要討好這些人。我覺得,瑾堂做得很好。我挺欣賞他,等會兒我要去找他喝酒。」

黎適的神情,別說皇帝和太子,連剩下的兩個出身不太高的弟弟都有些不忍直視。

早就知道二哥是個直腸子,不會看人眼色,經常無意識給大哥拆台。但是每一次見到,都還是覺得……好替大哥尷尬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