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六十四章
聽了錦闕和安康充滿童稚的繪聲繪色的描述,皇帝陛下放聲大笑:「所以好端端的一個宴會,就變成了你出風頭?」

凌蔚有些不好意思:「陛下,冤枉啊,微臣可是一直貓在角落裏躲著。微臣也不知道,怎麼他們都開始針對微臣。」

「恐怕不是針對,而是不服氣吧。」太子如今成熟許多,性格也沒那麼跳脫了,「瑾堂,錦闕安康沒給你添麻煩吧?」

凌蔚想了想,道:「微臣覺得,雖然張揚了些,但其他人應該還是感謝微臣的。」

太子思索了一下,道:「也是,是孤多慮了。」

「太子哥哥,我怎麼會給瑾堂添麻煩呢?」錦闕不依不撓。

太子忙道歉:「錦闕自然是不會的。孤只是擔心其他人心思而已。」

錦闕老氣橫秋的點頭:「這才差不多。太子哥哥也不要想太多了,容易變老。」

安康正在拿著糕點磨牙,聞言抬頭:「變老。」

太子:「……」弟弟妹妹好像變得不是那麼可愛了,是錯覺嗎?

皇帝陛下樂呵呵的見著兒女們「鬥嘴」,然後讓宮女太監將錦闕和安康帶走,留著太子和凌蔚詢問政事。

凌蔚聽著太子和皇帝陛下一問一答,越發成熟有條理,居然有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詭異自豪感。

看著那白白胖胖的熊孩子,長成了俊美英武的睿智少年,這種如同毛毛蟲變蝴蝶的巨大變化,真的是讓參與者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太子如今已經在參與政事,而不是像之前那樣純粹聽政。皇帝陛下交給了太子幾件差事,太子都做得非常漂亮。再加上太子本身的地位緣故,隻這一小段時間,在朝中的聲望已經隱隱和已經在朝中經營了好幾年的大皇子想抗衡。

這也難怪,這天下推崇正統,而太子作為嫡長子,生而受封太子,是正統繼承人。別說皇后地位穩固,皇帝也喜愛他。就是他一無是處,也有推崇正統的讀書人死死的追隨他。

作為正統繼承人的太子在朝堂中嶄露頭角,大皇子在先天上就輸了一籌。

畢竟這不是某王朝那種禮樂崩壞的時代,太子就是太子,不是什麼靶子。凌蔚心想。

只是凌蔚不明白的是,為啥皇帝和太子交流,還要把他拉上,還要時不時的讓他說幾句。凌蔚絞盡腦汁跟上皇帝陛下的思路,感覺腦細胞死了大半。

論做事凌蔚還成,朝中那些彎彎道道,什麼揣摩人心之類的,凌蔚就算不是傻白甜,那也絕對不是大師級人物,跟從小在厚黑裏面摸爬滾打的皇帝陛下不是一條路的。

偏偏皇帝陛下不知道是覺得凌蔚這方面太弱雞想提點一下他,還是誤以為他這方面很強悍想要讓他提點太子,非要拉著他一塊兒。凌蔚只能順著皇帝的意思再結合自己在現代社會看到的陰謀論啊基本淺薄的心理學(其實是電視劇小說)啊來扯淡,然後換來皇帝一個「孺子可教也」的眼神。

真累……

好不容易被放走了,皇帝陛下還不讓凌蔚回家,而是讓他去看看其他皇子公主。

凌蔚最近忙著推廣新糧種的事,他的課被其他翰林院學士頂替了。據說皇子公主們想念他的很。皇帝陛下一片慈父心腸,自然要把累死累活的凌蔚趕去安撫他可愛的兒女們。

凌蔚心裏吐槽,這封建社會真是沒人權。

太子也準備順道去看看弟弟妹妹們,便和凌蔚同路。

「瑾堂,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越發的成熟睿智,和父皇越來越像了?」太子乾咳一聲,背著手望天。

凌蔚:「……」

咦,剛才的機智早熟美少年呢?怎麼又變成換來的樣子了?

凌蔚也望天:「太子殿下說的是,太子殿下說得對。」

太子非常不滿意:「瑾堂你這話太敷衍了。」

凌蔚攤手:「剛才其實還蠻有氣質的,現在嘛……和往常沒差別了。」

太子臉一崩,冷哼一聲。

凌蔚無辜望天。

太子「噗」的一下笑道:「我也只有在父皇母后、錦闕安康,和你面前放鬆一下了。」

說罷,太子嘆氣:「現在想起以前的自己,覺得自己幼稚尷尬的同時,又覺得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非常輕鬆,恨不得回到以前。」

頓了頓,太子開始訴苦。

雖說東宮輔臣比起之前,態度已經好太多。但他們理想中的太子殿下,和太子殿下本人總是有差距的。越是有才有德的人,有時候越固執己見,越完美主義。但太子畢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如他們所願的完美,所以其摩擦再所難免。

而有才有德又有名望之士,本身也是高傲的,不會和凌蔚一樣那麼委婉。他們在和太子意見衝突的時候,往往採取一些太子不樂意接受的方式,說一些太子不樂意聽到的話來勸誡。

也還好太子已經比起以前的熊孩子成熟了許多,倒也能忍下去。但心裏難受,也再所難免。

再來雖然在甘州的經歷讓太子在面對朝中之事的時候不至於亂了手腳,但甘州官員比起京城官員可要單純的多。雖然有人搗亂,那也是地方豪強。大部分本地官員都是希望甘州能越變越好,所以做起事來也還努力,心思也勉強在一條線上。

但京城就不一樣了。特別是京城中許多世家,是從前朝延續下來的貴族。對他們而言,國家朝代都沒有自己家族重要,因為他們已經經歷了朝代更替而世族不倒。

雖然從前朝開始,皇帝們陸陸續續在削弱世族的力量。從培養本朝勛貴,到扶持庶族,到了當今皇帝的時候,世族的影響力已經沒有以往那麼大。但他們的地位不一樣了,腦袋卻不一定也跟著變通了。

本朝剛到第二代皇帝,勛貴們大部分還是有腦子的,知道跟著皇帝陛下走。看著皇帝陛下越發集中手中權力,重視科舉和實際功勞,不傻的勛貴們基本上都是讓襲爵的兒孫撈軍功,讓不襲爵的兒孫們走科舉,實在沒用的也要去當個侍衛鍍鍍金。而世族們雖然也開始走科舉,但他們可沒有什麼忠君的思想。

謝家就是世族之一。但所幸謝榮是清醒的,看著謝家大環境在作死,連他這個族長的話都不聽,他一邊收拾爛攤子,一邊尋求脫身的機會。但世家中清醒人不多,多是沉浸在世家前朝前代輝煌的幻覺中不肯自拔的人。

太子看著氣得肝疼,偏偏不能下狠手把這群傻逼給一窩端了,反而得好好的供著。太子年輕氣盛,心中憋屈可以想像。

特別是前段時間關於邊疆賊寇的問題,和突厥正面對上過的太子,對於賊寇當然深惡痛絕,也知道邊疆民眾的水深火熱。偏偏那些世族在朝中的代表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打擊手握兵權忠於皇帝的勛貴,三番五次在邊疆問題上使絆子,那些流血犧牲用命換戰功的將士們就沒有不被彈劾的,換來的功勞還要被他們這群使絆子的人瓜分。

太子第一次經歷這種事的時候,氣得在校場上砸了好幾個靶子。

「父皇說,這種事很常見。父皇說,他心中知道誰的功勞誰在搗亂,但有時候也無可奈何。」太子低頭,「父皇說,王叔在邊疆作戰時,被人故意拖延救援,守城將士十去其九,好不容易保下了城池,功勞被故意來遲救援的人瓜分不說,還被彈劾。」

凌蔚接道:「他們把將士的傷亡全怪在秦王頭上,說秦王判斷失誤才導致大敗,而守城的將士的功勞也全被分走了,故意拖延救援的人反而無事。」

太子苦笑:「連皇叔都會吃虧,父皇都不能護住皇叔、護住邊疆犧牲的將士……」

「是啊……」凌蔚幽幽嘆氣,「可是當時護不住,不代表不能秋後算帳啊。」

太子一愣,大聲笑道:「我多時的鬱悶,居然被瑾堂一言戳破。」

凌蔚伸手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年輕人,別太衝動,有些事當時忍耐,但日子還長著呢。」

太子點頭。

這麼簡單的事,他怎麼就鑽進牛角尖了呢?

東宮輔臣也好,朝中大臣也好,不就是欺他年少,輕他只是儲君嗎?連父皇當了皇帝還被輕視呢。

現在忍耐,到時候秋後算帳就成。嗯,就跟父皇一樣。什麼時候和父皇探討一下父皇秋後算帳的心得?

凌蔚不知道自己一時嘴快的寬慰,讓太子與東宮輔臣心目中的千古明君的距離越走越遠了。

........................................

忙著忙著,凌蔚就把那誰誰和那誰誰誰要回京的事拋到了腦後。

直到某天上朝時被一陌生中年將領叫住,凌蔚傻眼。

咦?這是我爹?什麼時候回來的,我怎麼不知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