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九十七章
胡晨和凌蔚最初認識的時候,他還是司農卿。

那時候凌蔚甚至連童生都不是,連毛筆字都不會。

凌蔚帶著海外的新糧種進獻給皇帝,皇帝陛下專門把花園中開闢了一片菜園,種植這些新作物。胡晨作為司農卿,自然要來照顧這些新作物。

經過新糧食結緣,幾年下來,凌蔚就和胡晨很熟了。

胡晨是個乾實事、憂國憂民的好官。千年之後,這種好官就算不是電視劇裡的主角,那也絕對是好人配角的。

曾經為了把新糧食作物推廣到甘州,胡晨纏著皇帝陛下,自請降為司農少卿。

這種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為了發展大晏朝的農業,胡晨是死也不挪窩。皇帝陛下覺得這官員好啊,乾實事又不撕逼,好幾次想把他往上提拔,胡晨就是死抱著司農寺的柱子不撒手,哪也不去。

後來新糧食的推廣已經很順利了,凌蔚又拿出許多新東西給戶部,這些都是關係民生或者軍事實力的。皇帝陛下找胡晨促膝長談了一番,終於說服了胡晨從司農寺的老窩出來,進了工部,專門來理順凌蔚拿來的新技術。

胡晨這才成了工部侍郎。

幹了一段時間之後,工部尚書雖然不老,但也告老了,皇帝陛下高高興興的準許工部尚書告老還鄉,把胡晨提拔成了工部尚書。

又過了不久,那工部侍郎的位置就給凌蔚了。

胡晨很高興。他覺得凌蔚和他是同路人。其他人不能理解他,只有凌蔚能理解他。

對他而言,官職不在於有多大權力,而在於能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

他認為,凌蔚也是這樣。

凌蔚從戶部、到禮部、又到工部,從負責推廣新糧種、到教導太子和其他皇子公主、再到抗洪救災、又主持科舉和太子婚禮,這些事看起來雜亂無頭緒,但總歸是為國為民為了皇帝陛下。

凌蔚不居功,不求陞官,甚至每次辦完事之後,都辭官回家,除了教書之外都閑著,別人不理解,他能理解。

凌蔚本就是個喜歡風花雪月(大霧)的才子,品德高潔恨不得飲風餐露(大大霧),投身朝堂之上並非他所願(大大大霧),但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皇帝陛下,他才會進入朝堂,出仕當官。

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凌蔚,就是真·隱士啊!

別人不明白為什麼在皇帝陛下明擺著偏袒凌蔚的情況下,凌蔚還能說辭官就辭官,隻守著爵位和虛階過活,但胡晨是明白的。

凌蔚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權力官職都是外物,他不在乎啊。

胡晨回家對凌蔚讚不絕口,甚至為了凌蔚和他家那東宮輔臣的老爺子吵了好幾架。胡晨是認為,凌蔚什麼都好,太子也什麼都好,他家老爺子是沽名釣譽,估計折騰太子,行為可恥!

老爺子氣得倒仰,說胡晨不孝。

胡晨梗著脖子,忠孝難兩全,他更忠於國家!

老爺子差點氣得心肌梗塞,你這是在說我不忠於國家嗎!

凌蔚和太子這是給兒子怎麼洗腦的?怎麼洗成腦殘粉了?

不過後來凌蔚做了許多大事,太子也越來越受到民眾愛戴,老爺子也就沉默了。

好吧,凌瑾堂那小傢夥確實是不錯的,太子也聽他的話,成長的越來越不錯,自家那臭小子不孝子說的話還是有點對的。

於是胡晨又在他老爺子面前耀武揚威,讓他老爺子心塞無比。

現在胡晨又與凌蔚共事,在知道凌蔚的秘密任務是燒紙琉璃的時候,對凌蔚很信任的胡晨不會認為凌蔚是討好皇帝,弄些沒用的玩物耗費國家財力。

若是其他不了解凌蔚的人,估計都氣炸了。凌蔚花那麼多錢,弄那些玩意兒,可不是奢侈浪費?

在聽完凌蔚解釋之後,胡晨非常高興。果然不出他所料,凌蔚做事都是為了國家。

海船造出來之後,皇帝陛下要用本國的東西換外國的金子,他是知道的。

所以他也在造瓷器,準備一個瓷器換一個金器,回來融成金子,不知道能造多少大壩水渠,能開墾多少良田美地。

皇帝陛下說了,官窯拉出去賣的東西,賺來的錢都是要回到國庫的。

現在琉璃造出來了,這琉璃可比瓷器貴多了,一個琉璃瓶子至少換十個金瓶子吧?這得賺多少金子回來填充國庫啊?

「十個?」凌蔚搖搖頭,「在國內賣,至少二十個金瓶子。賣到國外,沒五十個金瓶子想都別想。這還是有價無市的。下官還要弄彩色琉璃、平板琉璃、琉璃飾品,這些都是要拍賣的,五十個金瓶子是底價!」

胡晨高山仰止。

怪不得謝尚書天天琢磨著把凌蔚弄回戶部去,這腦子啊!有了凌蔚在,國庫還怕沒錢花嗎?

不成,一定要把凌蔚留下來。凌蔚在工部多琢磨些好東西,以後賺了錢,工部肯定能拿大頭。

戶部天天攥著錢袋子,誰從裏面拿錢都跟要他命似的。凌蔚帶領工部賺了大錢,那群戶部的人也不敢不把錢分給工部吧?

這每個部,都有許許多多的事要用錢啊。

他以前也是個只知道風花雪月的才子,待開始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的時候,也變得死要錢了。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為了工部有花不完的錢,一切來搶凌蔚都是惡勢力,一定要堅決抵製。

為此,胡晨專門背著凌蔚,召集工部其他官員開了個小會。

會議的中心思想就是,為了工部的繁榮發展,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發展政績,一定要留下凌蔚!無論哪個部門想要把凌蔚搶走,都是他們的敵人!

留下凌蔚有錢花!留下凌蔚有功勞拿!這成了工部的中心思想。

待無色玻璃、以及能控制其色彩的彩色玻璃出來,並且試銷售成功之後,這種思想成為工部的主流思想。凌蔚在工部,走到哪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同事們對凌蔚都是一副燦爛的笑臉,務必要讓凌蔚感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讓他有回家般安心的感覺。

工部在四部中地位一直比較低,功勞一直不好拿,背鍋還特別多。凌蔚來晏朝後進獻的一系列新事物,讓工部地位有了很大提高,錢袋子越來越鼓,工部哪能放過這條大魚?

何況胡晨本人還非常欣賞凌蔚品德,認為只有凌蔚這種高尚的人呆在工部,才能讓工部繼續發揮為國為民的強大作用,而不是成了某些人斂財的工具。

「鷹飛,最近工部好可怕。」凌蔚回家之後,扒拉著黎膺的胳膊瑟瑟發抖,「諸位同事們都對著我笑的可怕極了!特別是胡大人!我感覺被他們盯上了!準沒好事!」

黎膺安慰:「應該是你想多了吧?胡大人是個好人,怎麼會坑你?是不是琉璃燒製好了,海船也試航行成功了,他們太高興了?畢竟你是最大的功勞呢。」

凌蔚:「真的?」

「真的,應該是這樣。」黎膺道,「皇兄最近也高興的合不攏嘴。」

「那我就放心了。」凌蔚拍拍胸口,「嚇我一跳。我就說他們怎麼這麼反常。」

「琉璃燒製已經成功了?能大批量的燒製了?」黎膺問道。

凌蔚點頭:「普通的製品已經差不多了。無色琉璃也試驗成功了,現在在嘗試大批量燒製。現在是在燒製平板大塊的琉璃,以及控制琉璃燒製後的顏色。等成功後,我給你燒個簪子,五顏六色的。」

「五顏六色還是算了吧……」黎膺一臉為難。

「噗……我開玩笑的。」凌蔚大笑。

「……如果你真的給我燒一個,我還是會戴的。」黎膺正色道。

凌蔚想像著黎膺頭上戴著七彩的琉璃發簪,忍不住笑得直不起腰。

............................................

凌蔚這邊琉璃燒製成功,黎隸也在準備出航的人選了。

本來他只是準備揚大晏國威,哪怕送點東西也沒關係。

不過後來他就被凌蔚說服了。

別說大晏,就說前朝。前朝給周邊國家那麼多好處,為了彰顯大國國威和慷慨,別人送點草根樹皮來,他都要送一車金銀珠寶回去。

結果鄰國國力越來越強,最後反過來攻打前朝。

大晏朝也吃了許多周邊國家的苦頭。這群人正如凌蔚所說,要以德服人是不可能的。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

若是要揚晏朝的國威,正好不能慷慨,反而要讓其他國家感到肉疼。

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晏朝強大的武力,要讓他們看到晏朝的富饒。

就像是對待倭國。當年對他們那麼仁慈,他們可有一丁點對晏朝的尊重?

現在狠狠咬下了他們一塊肉,基本上控制了他們的經濟命脈,倭國上下對晏朝、甚至晏朝平民都是畢恭畢敬。

待倭國的人才頻繁的流向晏朝,接受晏朝教育,接受晏朝戶籍,接受晏朝姓氏,凌蔚所說的,倭國人將成為晏朝統治下的一個民族的未來將不會遙遠。

國家對外交往中,如果是個好人,如果是位君子,那一定會被欺負。

國家,就應該成為流氓,還是披著君子皮的流氓。

估計骨子裏就有點流氓基因,黎隸很喜歡凌蔚這句話。

他也決定踐行這句話。

因此,他決定要讓晏朝強大的海軍護衛商船出行,帶上一車絲綢瓷器琉璃,換來一車金銀珠寶。

當然,如果外國有什麼好東西,比如高產的糧食,好用的藥材,比晏朝先進的技藝什麼的,也要帶回來。

為了出航花了這麼多錢,不幾十倍幾百倍的賺回來,對得起花費的精力嗎?

至於出國的人,黎隸最開始確實是考慮的黎膺和凌蔚。

黎膺的能力他最信任,而凌蔚是最熟悉外國、最會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人,怎麼想似乎都是最合適的。

但是他又想到了國內蠢蠢欲動的世家,還未安分的大兒子,和剛新婚的太子,以及逐漸長大的小兒子小女兒們。

這出航不知道多少時日,沒有凌蔚教導孩子們,他不放心啊。

而且遲早要跟世家玩一次大的,沒有黎膺坐鎮京城,他也不放心啊。

因此,他劃掉了黎膺和凌蔚的名字。

反正這兩小子都年輕,以後出航的機會有的是,第一次就算了吧。

黎駿和黎淳這兩小子出使倭國的時候幹得不錯,讓他們繼續跟著出使,敲打敲打其他國家得了。

黎隸想了想,把黎瑚也加了進去。

二兒子最近不容易啊,被他那不長腦子的娘和不長腦子的哥弄得整天精神鬱鬱,出去散散心也好。

而且別看黎瑚低調,其實黎瑚的武力值其實是幾位成年皇子中最強的。只是礙於他大哥太高調,他才不顯山不露水。

但是作為教導所有皇子武藝的黎膺豈能不知道?黎膺知道,黎隸自然也是知道的。

出使外國,建立「和諧友愛互通」關係,肯定是需要強大的武力值。黎駿負責打交道扮紅臉、黎淳負責堅持原則扮白臉,最後若是談不下來,黎瑚負責武力威脅。

嗯,完美!

黎隸點點頭,就這樣吧。

他三個兒子,也不比黎膺和凌蔚兩人出使差的。

只可惜,太子又失去了出去見識的機會。

等國內安定了,就讓太子跟著黎膺、凌蔚出去得了。把太子交給這兩人,他才放心。

............................................

凌蔚以為,在遠航的時候,自己就能離開工部了。

結果他失望了。

皇帝陛下沒有放行的意思。

黎膺也很不高興,在經過皇帝陛下苦口婆心的勸說後,他也認命了。

好吧,朝中局勢還是不安穩,他們兩需要留下來幫忙,不能離開。

凌蔚也認命了。

也是,小殿下們的學業正在重要關頭,他們的三觀樹立也在最重要的時候,他離開之後,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把他可愛的小殿下們教壞?留下就留下唄,總會有機會的。

不過凌蔚還是給皇帝陛下建議:「出航外國,可以由朝中大臣們合股……嗯,合股的意思是,出份子錢,到時候回航的時候,分相應的利潤。這樣會減輕國庫的壓力,也會堵住朝中大人們的嘴。」

畢竟朝中許多大臣都是寬以律己,嚴以律人。他們只是見不得皇帝陛下賺錢而已。不過這賺錢要是能有自己的一份子,那就不會說出反對的話了。

黎隸立刻明白了凌蔚的意思,表示這是個好主意。

「出使外國的使團,必須要陛下最信任,且和其他大臣沒有牽連的。」凌蔚繼續道,「每次讓皇子帶隊出使顯然不可能,陛下何不考慮一下……」

凌蔚示意皇帝陛下左右。

既然大晏朝已經有了督軍太監,那麼太監出航也是可以的吧?人家鄭和就是太監了。

已經被凌蔚洗過腦,認為太監也能青史留名,還是美名的眾位太監們立刻激動起來。

果然凌侯爺就是不一樣的!他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他真的在給咱們製造青史留名的機會呢!

「瑾堂言之有理。」黎隸自然也是知道凌蔚給太監們的洗腦的。最開始他感覺好笑。不過是一群閹人而已,能做什麼事?

不過比起朝臣,黎隸雖然看不起太監,但也確實更信任太監。他不信任的,只是太監的能力。

但他身邊這幾個太監的能力,他還是信任的。外放的督軍的、監督朝臣的太監幹得也不錯。

這出使外國,還掌握著那麼多錢財,其他人黎隸也真不放心,讓太監出去是個好主意。

太監一直在宮裏,又沒有子嗣,貪得錢財又有何用?何況,比起錢財,這些大太監們,估計更想青史中留下美名吧。

像其他普通男人一樣,建功立業。在後人提起他們,能知道他們的名字,知道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而不是他們是個閹人。

「吳墉。」黎隸道。

他旁邊的主管太監立刻跪下來,神情激動:「奴婢在!」

「你可願去?」

「奴婢願意!」吳墉忙道。

「你可想好了。遠航很苦。」而且不一定有他身邊主管太監這麼安逸,回來之後,也不一定能回到主管太監的位置。

「奴婢願意遠航,為大晏朝出力!」皇帝身邊的主管太監的位置可以說是太監的終極目標了,但是比起青史留名,主管太監算什麼?再說了,立了功回來,害怕皇帝陛下不給自己好位置?

「好!有血性!」黎隸讚賞的笑道,「朕知道你兵馬嫻熟,在出航前,好好練習一下水性,習慣一下船上顛簸,暈船可是很難受的。」

「奴婢一定做到。」吳墉磕了三下頭,眼圈通紅。

一個太監,被陛下說有血性,簡直是最大的讚揚了。

「我國都一次遠航,揚大晏國國威,就擺脫吳公公了。」凌蔚拱手。

「侯爺請不要折煞奴婢,奴婢一定盡心儘力,定要在外夷面前顯我晏國國威!」吳墉神情堅定。

凌蔚恍然見到了第二個鄭和似的。

不,這個人說不定比鄭和更加厲害。畢竟他出行的目的和鄭和不一樣。所留下的名聲也不一樣。

如果航行的順利,他還準備「唆使」陛下來個環球旅行呢。到時候說不得吳公公會成為環球旅行第一人,那才是真正的千古留名。所有國家所有教材上,都會寫著,某年某月某日,大晏朝的官員吳墉,首次完成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個球。

到那時候,真的是沒人會記得吳墉是個太監,只會記得他是個偉大的航海家。如果再加上他出遊列國的經歷,說不得還會說他是個偉大的外交家。

嗯,說不得還有偉大的冒險家?

其他太監羨慕的兩眼通紅。不過以後還有航行的機會,以後皇子們也不會此次出行,若是吳墉幹得好,以後主管航行的人肯定都是他們這幫太監。到時候船上可不止一個名額。

他們一定要好好表現,跟著出航。

就算達不到青史留名的程度,但是代表咱大晏朝出行,就是一件十分揚眉吐氣的事。能離開皇宮,到處去逛逛,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到了外面,他們就不是奴婢,而是代表大晏朝的主人,是必須要挺直腰杆子,必須大聲說話,必須保持尊嚴的人。

太監缺少的,就是尊嚴。

於是皇帝陛下發現,自從答應吳墉出使國外之後,其他太監們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事事做到完美。

皇帝陛下嘆氣。凌蔚真是懂得人心啊。而最重要的是,凌蔚是把任何人都當人,即使是殘缺的閹人,在凌蔚看來,也是一個完整的人,也能擁有自己人生。

所以太監們才會跟打了雞血似的。

或許他看人太狹隘了。無論是官員、平民、還是太監,只要是人才,都是可以用的。

凌蔚只是想著鄭和的事,又想著太監基本上整個身家性命都系在皇帝身上,做出行外國的事比較放心,才推舉了吳墉。

他沒料到,會讓皇帝陛下開始任用太監為官。

這影響後世褒貶不一。但對於凌蔚,評價都是正面的。說他是一個有著人性光輝的好人,一個有著平等思想的好人。

凌蔚身上的聖光足足的,簡直閃瞎人眼。

...........................................

黎瑚在知道在出行名額上,是激動的。

因為這名單是凌蔚覲見皇帝陛下後才出來的,眾人多認為這名單肯定有黎瑚的參與。

黎瑚一直認為,自己被大哥連累,上次出使倭國沒有自己,這次出使外國肯定也沒自己。

沒想到居然有自己,自己還主管護衛,有這麼大的權力。

一定是凌蔚進諫!除了凌蔚,還有誰能有這麼大的能耐讓父皇改變主意!

於是黎瑚專門來到凌府,對凌蔚千恩萬謝。

凌蔚表示一頭霧水,你說啥?我幹啥了?

黎瑚表示沒關係,我知道你不願意說,我心裏明白就好!我記住了!

凌蔚:?????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他又背上了什麼他自己都不知道的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