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九十二章
大晏朝出使團這麼給力,原來稍稍還有點擔心的凌蔚徹底放下心來。

他不擔心不成,若是這其中出現了什麼差錯,估計又要把他拉去堵漏子——誰讓他是萬能磚。現在沒事了,他就閑下來了。

不過也不能說閑下來,他又有了新的工作——籌備太子婚禮。

「……這不是禮部的事?」凌蔚接旨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交給別人朕不放心。」作為最寵愛的兒子的婚禮,黎隸自然希望盡善盡美。想來想去,他還是最信任凌蔚。

凌蔚博覽群書,又疼寵太子,想必一定能弄得既讓太子不受累又風光的。

「可是……」凌蔚躊躇道,「臣這樣子插手禮部,禮部的大人們估計不會接受臣吧?」

「這有何難。」黎隸大手一揮,「禮部侍郎剛告老還鄉,你去補上。」

凌蔚:「……」

凌蔚:「陛下,這禮部侍郎告老還鄉,肯定有可以補上的人吧?臣空降到這個位置上,不太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反正你這小子最為憊懶,忙完這陣子之後,你肯定又要耍賴不肯去工作。」黎隸一副朕看透了你的眼神。

所以說,我先去忙,忙完了再把我的官帽子摘了?凌蔚覺得,皇帝陛下真是任性啊,到時候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胡思亂想。

不過凌蔚是真不想每天按時按點上班,隔三差五還要凌晨就跑去上朝。

睡不飽,老得快啊。

皇帝陛下遞過來的擔子不能不擔著,只要他承諾之後會把擔子卸下來就好。

於是凌蔚走馬上任,跑到了禮部當二把手。

如果說之前凌蔚成為科舉主考官之一勉強和禮部掛上了鈎,這次就是真的兩隻腳都邁了進去。

在禮部侍郎準備告老還鄉的時候,禮部其他人已經虎視眈眈,看自己能不能爭取一下這個二把手的位置——如果皇帝陛下不調個其他人進來,基本上這禮部侍郎就是內部人員補上了。

然而皇帝陛下果然不出所料,安排了一個空降兵,其他人倒也沒有多少鬱悶,因為這種事太常見了。

本來他們還以為是外放的哪個官員會進京補上這個缺,結果是凌蔚,這個除了年紀之外,沒什麼可吐槽的人。

好吧,老是吐槽年齡,他們都吐的不想吐了。古人九歲就能拜相,凌蔚都過了弱冠了,當個禮部侍郎又怎麼了?他還是天子講讀,太子少傅呢。

而且凌蔚在科舉的時候,和他們中大部分人共處一段時間——科舉本來就是禮部主持的,所以他們對凌蔚還是較為熟悉,也已經認可凌蔚的處事能力。

凌蔚這次空降,氣氛異常的和諧,完全沒有為難他的人。

這讓他挺不習慣的。

他之前每次調崗,都有人撲上來求他打臉,現在這麼和平,真的不習慣啊。

凌蔚唾棄自己,這是被虐出病來了嗎?

禮部尚書顧屬顧大人挺高興的,他還以為凌蔚以後會接任他的位置呢。禮部尚書之位由一個名冠天下的讀書人接任,才能顯得禮部的專業性嘛。想想以前,什麼工部的戶部的都能調過來,顧大人老大的不高興。

好巧喲,當初戶部尚書謝榮也是這麼想的。他對凌蔚沒偏見之後,對凌蔚的工作非常滿意,認為凌蔚精打細算,還有許多開源節流的法子,非常適合戶部的位置。他家兩兒子都不成才,謝家也沒有人能進戶部,他對戶部又有感情,看不得別人把他辛辛苦苦攢起來的國庫搞糟,如果凌蔚能繼任他的位置,還是不錯的。

結果凌蔚跑去主持科舉了,然後又把所有實職都扔掉了安心窩在府中,除了教書什麼都不幹了,就跟國子監的那幫老頭子似的,謝榮表示非常不能理解。

現在禮部尚書的顧尚書估計之後也會走一遍謝榮的心理路程。

這禮部侍郎的位置說給就給,說擼就擼,皇帝陛下中央集權之後,也是任性的很。

不過也只有凌蔚讓他這麼任性,去了這個位置沒人說不合適,從上面下來也是自己申請。

......................................

本來太子大婚應該是有定例的,循例而為就好。

但啟辰是第二任太子,第一任太子是當今皇帝陛下,他成親的時候還不是太子,他爹也還不是皇帝,正在爭奪天下,所以啟辰是晏朝第一個成婚的太子。

這屬首例,就難怪皇帝陛下有點焦慮過度了。

但本朝沒有先例,前朝前代是有的。

可皇帝陛下又不願意照搬前朝的規矩,覺得晦氣。

這就把禮部的官員弄的有些頭疼了。

凌蔚嘆氣。這群人的腦袋還是不夠活啊,皇帝陛下的意思是,不願意照搬,不一定要他們去改,只要把前面幾個朝代的揉在一起就好了嘛。選擇最符合當今的實際,又熱鬧,又不會累到太子部分不就好了?

禮部其他官員在聽了凌蔚的話之後,大呼「瑾堂大善」,真不愧是凌瑾堂啊!這腦袋就是和咱不一樣啊!

把凌蔚雷了個不輕。他說啥了?不就是說把前面幾個朝代的太子成親禮節揉吧揉吧湊一起而已,怎麼就讓諸位大人冒出了星星眼?

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他跟不上了嗎?

也還好諸位大人還是挺矜持的,沒有繼續雷凌蔚。有了方向,這群已經把幾朝幾代禮儀都啃爛了的官員們的辦事效率就比較快了。

他們把成親的分成幾個步驟,然後把每個朝代該步驟的禮儀列出來,挨個兒對比,挨個兒吵架。

凌蔚出了主意之後,繼續窩在角落裏喝茶。

他早就想吐槽了,晏朝這官場是怎麼回事啊,無論做什麼都要吵得面紅耳赤,甚至都要擼起袖子上手揍。

連禮部這一群斯文人都是這樣,說好的謙謙君子,文弱書生呢?都是放屁。

等他們吵了兩三天,終於每個步驟都只剩下兩三個備選項了,他們也吵累了,終於還想起有一個人一直沒有參與他們的討(吵)輪(架)。

「凌大人有何建議?」顧屬問道。

凌蔚道:「顧大人叫下官瑾堂即可。下官並未有何建議,只是……」

顧屬道:「瑾堂但說無妨。」

凌蔚點點頭:「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以下官之見,這些意見都是不錯的,彼此之間有優有劣,又長又短,不好比較。但這是太子殿下成親,皇帝陛下作為父親,應該是希望自己能親手完善這次儀式的。皇帝陛下不僅是皇帝,也是父親啊。兒子成親,當父親的肯定想親自做些事的。」

顧屬捋著他的山羊鬍子點點頭:「瑾堂這話不錯,老夫本準備定好之後再拿給陛下過目,但陛下或許希望親自選定。」

其餘眾人也紛紛稱是。

他們兒女成婚,肯定也希望自己能決定這件事,而不是所有都由別人定好了。就算是循的舊例,其餘細節,他們也會斟酌了又斟酌。

當父親的,自然希望親手為兒子娶媳婦呢。

他們隻想到怎麼完成皇帝陛下的任務,卻沒考慮到,皇帝陛下也是一位父親啊。

什麼,你說前面幾位皇子成親的時候,皇帝陛下怎麼沒有過問?

這嫡子和庶子能一樣嗎?就算是皇子,也是有嫡庶之分的。禮部這群人,禮數研究的透徹,所以對正統更加尊崇。

凌蔚見其他人同意了他的意見,便接著建議,再加幾個選擇項進去,一起拿給皇帝陛下。他們要讓皇帝陛下有選擇的餘地嘛。

於是禮部這幾位大人們為了討(爭)論(吵)該添什麼進去,又開始擼袖子打架。

凌蔚又默默的縮到了一旁待著,免得被殃及了。

......................................

制定好的步驟,是凌蔚和顧屬一起遞交給皇帝陛下的。

黎隸看著那好幾個候選項的方案,戲謔道:「這一定是瑾堂這滑頭小子的主意。自己拿不定就來為難朕是吧?」

顧屬看著皇帝陛下明顯很高興的神情,心中鬆了口氣,凌瑾堂果然很會揣測聖意啊:「微臣才疏學淺,請陛下定奪。」

「好吧,那朕就來幫你們想一想吧。」黎隸讓顧屬退下,看著也想溜走的凌蔚,把人拎了回來,「你走什麼走?朕叫你走了嗎?」

凌蔚無辜:「沒事臣就走了啊。」

「誰說沒事?你這個滑頭讓朕還替你出主意,有這麼好的事?還不快過來跟朕講講這其中有什麼區別。」黎隸瞪道。

凌蔚摸摸腦袋:「臣才疏學淺……」

「凌瑾堂!」

「臣遵旨!」凌蔚嚴肅道。

「噗……」顧屬差點在禦前失儀,笑出聲來,「臣告退。」

凌蔚和皇帝陛下的關係果然很親近啊。說皇帝陛下隻給凌蔚虛階不給實職其實只是看顧凌家的權勢和凌蔚的才華,實際上不信任凌蔚什麼的,果然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這還叫不信任,那什麼才叫不信任?

以顧屬老辣的眼光,他覺得,皇帝陛下明面上放出來的理由,說不定才是真的。

凌蔚是因為太憊懶,又對權勢沒興趣,所以在救急之後,就自己請辭,除了教書和出謀劃策,其餘雜事一概不管了。

皇帝陛下也是因為太寵他了,才會由著他這樣沒常理的亂來。

世人做不到不慕權勢,就以為人人都和他們一樣。

顧屬家中也有從軍的人,他也聽說過凌蔚實際上在軍中立了不少功勞,無論是對緬甸一戰,還是在北疆的戰鬥,甚至更早在甘州秦|王橫掃草原的時候,都有凌蔚出謀劃策,只是凌蔚不想接受封賞,便把自己的功勞全分了。

這話聽著稀奇,但空穴來風,事出有因,這功勞之事,也不是敢亂說的,肯定還是有些譜的。

顧屬有些遺憾,自己的女兒要麼出嫁要麼還小,不然凌蔚還真是個如意郎君。

「你說說你,朕叫你出主意,你反而把球踢回給朕了。」黎隸隨手把案上的一卷書捲成一卷,有以下每一下的敲著凌蔚的腦袋。

凌蔚抱著腦袋委屈道:「臣這不是想著陛下肯定想要親手為太子殿下娶媳婦兒,才會攔著眾位大人把方案定下來,讓陛下來定嘛。」

「什麼叫親手給啟辰娶媳婦,說什麼胡話呢。」黎隸臉上出現迷之紅暈,又敲了凌蔚的腦袋兩下。

「好吧,就是臣太懶了,陛下幫幫臣吧。」凌蔚諂笑道。

「哼。」黎隸拿起方案,細細問每一個方案的不同之處,認真細緻的很。

凌蔚腹誹,明明就是想親手給兒子娶媳婦嘛,還彆扭個什麼勁兒。陛下你叫我去禮部,我就猜到你是這麼想的呢。哼哼,不好意思跟禮部的人來說,就和咱一起演雙簧而已嘛。

還好黎隸聽不到凌蔚的腹誹,不然肯定又要給他兩下子。

皇帝陛下也有一定的選擇難癥狀,選來選取,每個步驟還是剩下那麼兩三個可選,於是皇帝陛下把劉皇后和黎膺都拉來了,美其名曰這娶親之事,長輩都應該來參謀參謀嘛。

黎膺一臉不滿。他也就去負責一下護衛,其他的繁文縟節,他聽著就頭疼,更別說商量了。

劉皇后倒是興緻勃勃,還和皇帝陛下爭論起來,結果都是她爭贏了。皇帝陛下哼哼,好男不跟女鬥。

「全福人是什麼意思?」劉皇后突然問道,「這個在歷代古籍中並未出現。」

「這是在我們那裏的習俗。」凌蔚掃了一眼,劉皇后拿起來的,是他提出的一些習俗,「所謂全福,就是上面四位高堂俱在,下面兒女雙全,兄弟姐妹友愛和睦,自己也有仁厚之名的婦人,一般都由女方的親朋好友擔任。在華國,女方成親時要由全福人張羅,以求新婚夫婦未來吉祥如意。」

「這是個好兆頭。」劉皇后很有興趣。誰不願意自己兒媳婦是個福氣人?前朝的禮儀有許多莊重的儀式,甚至關乎上天關乎社稷的儀式都有,但是這種隻關乎小兩口的未來的儀式卻是很少的。

畢竟太子這個身份不一般。

「這全福人需要做什麼?」劉皇后問道。

「婚禮前一天,全福人要先去新房掃床撒帳,邊掃邊念吉祥話,以求將好運帶給新婚夫婦;新娘蓋上蓋頭前,由全福人將新娘的頭髮梳起來,並蓋上蓋頭;在新娘上花轎之前,全福人要拿掃帚象徵性的掃去轎子中的塵土,再拿著一把香把轎子裏熏一邊,最後再用鏡子把轎子裏各個角落都照一遍。」

凌蔚想了想,道:「據說這是將不幹凈的東西都趕出來。民間傳說,總有小鬼見不得別人家庭和睦,就在迎親路上,會有汙穢被吸引過來。」

「這個挺有意思。」劉皇后滿意的點點頭,「可以有。」

黎隸也很滿意:「讓他們寧家出個全福人來。瑾堂,你再說說,華國還有什麼風俗。」

凌蔚撿了些吉祥又不犯忌諱的說,皇帝陛下和劉皇后挑挑揀揀,又加了些進去。帶這方案最終定下來的時候,黎膺已經兩眼無神,不知道發獃了多久了。

「這就差不多了。」黎隸很滿意,「桂芝你說呢?」

「臣妾也這麼認為。」劉皇后也很滿意。本以為兒子的婚禮還是像以前一樣,由禮部一手定了,她心中還有些小遺憾。沒想到能自己親手來完成這次婚禮的儀式制定,劉皇后再滿意不過了。

看,若是禮部來,哪會弄那麼多吉祥如意的步驟進去?哪會想到太子小兩口的未來幸福不幸福?

還是瑾堂貼心啊。劉皇后可不覺得凌蔚現在說的那麼多吉祥的禮節,是現想的。他肯定是知道太子要成婚之後,查找了許久吧?

「既然瑾堂對這禮儀最熟悉,那就由瑾堂擔任司儀吧。」黎隸高興道。

「臣遵……咦?」

「你不樂意?!」

「臣遵旨。」凌蔚苦笑,「只是臣沒幹過這些,怕乾不來啊。」

「有什麼乾不來的,多說吉利話就成了。」黎隸對凌蔚的嘴皮子還是很信任的。

「那臣回去好好想想,能不能給臣放幾天假?」

「假期沒有!」

「陛下,皇帝陛下,舅舅喲……」

「……就兩天。不能耽誤了錦闕他們的學習。」

「遵旨!」凌蔚樂呵呵的領著眼皮子已經打架的黎膺回家了。

「瑾堂這孩子。」劉皇后忍不住笑道,「什麼時候才能勤快點?」

「估計難。」黎隸嘆氣,「老麽也被他帶的越來越懶了,以前還會主動幫朕這個哥哥做事的。現在連軍營都不常去了。」

「小叔在外征戰那麼多年,陛下看著他也心疼吧?能安安穩穩的待在京城休息,陛下當高興才是。」

黎隸笑道:「朕當然高興。」

......................................

太子知道凌蔚要擔任司儀之後,就頻繁的往凌蔚這裏跑。

「不會太繁瑣了吧?」太子一張俊秀的小臉皺成了包子褶。

「下官都沒抱怨呢。」凌蔚也苦著臉,「我這是自己挖坑給自己跳嗎?我哪想得到那麼多吉利話。」

太子舒了一口氣:「看著瑾堂也在為難,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心情好了許多。」

凌蔚斜了太子一眼,太子笑呵呵的摸了摸鼻子:「瑾堂啊,你說我要是射轎門的時候手抖沒射中怎麼辦?你知道那時候我肯定會緊張的。」

「沒關係,我已經為你找好了教練……嗯,就是老師。」凌蔚不懷好意道,「有他的悉心教導,想必到時候殿下您就算手再抖都能射中。」

太子順著凌蔚眼神一看,黎膺抱著手臂,面無表情的對著太子點點頭:「我會好好訓練你的,不會讓你娶媳婦還能丟黎家的臉。」

太子一抖,這時候他想起了小時候被黎膺魔鬼訓練的恐懼。

「瑾堂救我!」太子淚奔飛撲。

「殿下,這是為了您好啊。」凌蔚看著被黎膺像拎一隻可憐的小雞一樣拎走的太子,掏出手帕揮了揮手,還擦了擦眼角不存在的同情的淚水,「娶媳婦兒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嗎?拿出毅力來!」

誰讓你最近都疏於練武,皇帝陛下正準備藉此機會好好練練你呢。

.....................................

被定為太子妃的人為寧賢唯一的嫡女寧淑玉。

寧淑玉也是寧家這一代人中唯一的女孩子,甚至也是其母吳夫人娘家這一輩唯一的女孩子。

雖然古代重男輕女,但是沾上了唯一這兩個字,就金貴多了。

寧淑玉在家中,深受上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下到幾歲的小侄子的一致喜愛,幾位哥哥表哥堂哥都非常照顧她。

在這種情況下,寧淑玉能成長成一個寬和大度端莊又不失英氣的好女孩,而不是嬌蠻任性的大小姐,可謂是家教良好。

應該說,因為寧家和吳家這一輩都沒女孩子,兩家所有的女性長輩一腔宅鬥禦夫管家經驗都找不到人傳授,一幫臭小子小時候還貼著娘親,稍稍長大了就跟他爹一個德性了,女人們都很寂寞啊。

好不容易寧淑玉小姑娘出生了,寧家和吳家的女人們眼睛都亮了,不僅眼睛亮了,連整個世界都像是被點亮了。

這就像是一工匠窮其一生終於成為宗師,卻發現沒有人讓他把技藝傳承下去。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傳承的人,女人們都十分高興。

然後寧淑玉就是被這個家族所有的女人教育長大的。

這樣的女孩子,當皇后的手段也足夠了。

不過她家本來沒打算讓她進宮。

寵女兒的家庭都不願意讓女兒進宮。女兒終歸是要出嫁,要是嫁給別家,哪怕是皇子王爺,寧家和吳家都有底氣說打上門討個公道。

但嫁給太子,成為皇后之後,他們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女兒自己奮鬥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