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書中遊》第272章 清穿群魔亂舞之年玉堯十二
玉堯指著雲南邊界一帶,說:「我也打算在廣西、雲南之南的藩邦發展一支力量,這些藩邦從前是大明的藩屬國,而且這些國家內有上百萬大明遺民,我將在這一帶佔個地,招攬大明遺民練兵。你們大明的神機營我覺得很不錯,我打算在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炮、火/槍,還要在藩邦組建一支炮兵和火/槍隊。」

其實前幾朝,中原都不閉關鎖國,華人到南洋、波斯還是有許多的。特別是在鄭和下西洋後,華人到南洋就成百萬,以至於後世在清朝時甚至有人在南洋建立華人國家——蘭芳共和國(不過後來被荷蘭殖民者滅了)。

而這些華人事實上並不認同滿清,所以到民國時,孫/中山先生革/命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都得到世居南洋的華人打了雞血一樣前赴後繼、毀家紓難的支持,而抗日戰爭就更不用說了。

甚至到了現代,緬甸還有個特區——果/敢區,果/敢人其實就是漢人,是明末永曆皇帝帶著殘兵逃到緬甸的漢人。

果/敢區和緬/甸中央的矛盾重重,只因漢文化無法被緬甸文化同化融合——漢文化從來只有融合別人,別人佔了地結果都是被漢化同化。在果敢區,果/敢族人說漢語、寫漢字、過漢人的節日。甚至更搞笑又悲涼的是,他們的教育體系不完整,果/敢區的學校中居然拒絕緬甸的教材用中國的教材,他們小學生學習課文寫著「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愛北京天/安/門」之類的。

南洋或東南亞華人多愛國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他們對漢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數百年不變,這也是漢民族文化的頑強性。只不過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土人對南洋華人的數次大屠殺,當時國弱民貧的新/中國讓他們失望了,新/中國無力救他們。於是,在現代社會,這些華人才漸漸融合進當地的文化和國家之中,成為那些國家的精英。

不要臉的「老黑魚」野心大著呢,這些暫且不細說。

玉堯又說:「然後,在大別山基地揭竿而起之時,南方迅速帶兵攻陷雲貴。雲貴一帶平定不到二十年,民族複雜,對滿清真心臣服者不多,且天高皇帝遠,他們對雲貴的控制有限,而我想辦法與雲貴大小土司結盟。北方大別山大軍出山閃電攻陷兩江,切斷北京和江南的水陸兩路聯繫,那麼,我們就成功一半。自宋以來,江南就是朝廷的經濟命脈,常言道,蘇湖熟,天下足。滿清中央和整個北方沒有了糧道輸血,他們的兵馬又能有多少戰鬥力?一南一北兩地義軍對整個華中形成夾擊之勢。之後整個江南、湖廣、兩廣,我們南北夾擊慢慢打,一地一城的進攻佔領……」

玉堯負手指點江山,說了戰略後,又說各戰術,還有對佔地的蠶食治理,穩紮穩打,只聽得九難心馳神往。別說她認識的江湖人,就算是從前當公主時見過的朝廷官員,又有何人有這樣的信念、戰略,以聞所未聞的戰術?這小姑娘眼中的精芒和舉手投足的自信風流,這世間又有何人可比?還有包括救她的那位武功出神入化的青年的數名高手表現得畢恭畢敬。這些見識、派頭、氣勢都讓見多識廣的九難心底裡折服起來。

「你現在有多少人?有多少兵器?打下江南需要多久?」

「我現在,除了他們五人,能用的也不到百人,不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五人不但武功絕世,也算滿腹經綸,對我忠心耿耿,將來一生十,十生百,百成千。我們花十年之功,在江南復大明,再花兩三年之功,一舉攻陷京城,復我河山。長平公主,你若想將來的漢人江山叫大明,就和我合作,咱們定下盟約。這天下除了我,沒有人有那樣堅定的志向定要推翻滿清,也沒有人有我的能力。」

九難心頭砰砰直跳,她知道這是一場最公平也最不公平的談判。這小姑娘侃侃而談,不知為何,幾十年來她已經熄滅的復國夢因為她而重新燃起。這個小姑娘她不像只有六七歲的年紀,她就有這樣讓人信服的能力。難道這世上真有神童?真有神人下凡?

「你若打下江山,真讓我大明後裔當皇帝?」

「你們若不違約,我也信守承諾。」

「你不會利用完就殺了我們?」

「不會,我要的是實權,要改變的是漢人的命運,並不是為了皇帝這個名號。」

「你的條約……是什麼樣的?」

玉堯成功與長平公主定下條約,後世稱「武昌之盟」,因為是秘密在一間茅屋中籤定的,又稱「茅廬密約」。

這份文件約定:

一、大明指揮史年有升之後年玉堯將以「反清復明」為目的,積糧整軍備武,推翻滿清,光復大明河山。

二、大明最尊貴的長平公主代表大明皇室封年玉堯為「攝政女王」,總攬大明軍政大權,享有除了帝號及相關幾項皇帝專屬之禮製之外所有的權力。

三、大明「攝政女王」及其後人永世效忠大明,不得造反稱帝,否則人人得而誅之——大明皇室若是想要卸磨殺驢或在攝政女王不同意的情況下親政收權,那麼攝政女王的這條承諾作廢。

四、大明「攝政女王」大明第一王爵位隨便她承襲多少代,但是總攬軍政大權隻限於「攝政女王」本人。後人得什麼實權之位要看後人本事。

五、長平公主去尋訪大明皇室後裔,並選出令攝政女王滿意的年輕皇室後裔定為將來的大明皇帝人選。協助「攝政女王」的人招攬有「反清復明」志向之士投入復國的事業之中。

六、大明皇室任何人不得對攝政女王的婚姻、生活等私事指手畫腳。若是有任何人施壓讓攝政女王入后宮以身事君之事,攝政女王將不再效忠大明皇室。

七、……

八、……

九、……

以上各條各款,玉堯凡是能想到的都一一列出來,充分保障自己的權益。老魚也是欺負人家是個公主、尼姑、江湖人,別看年齡,長平公主在政治上還很嫩,而且她的底牌實在不多,除了她又別無選擇。

盟書一式兩份,玉堯滿意地看了看自己的那一份,交給了章睿收好。

九難也小心地把這份盟書收好,玉堯朝她拱了拱手,道:「公主殿下,那麼以後多多關照了。」

九難道:「我願簽這份條約不全是為了大明能復國,也是為了天下漢人。只希望將來你真治理天下,對天下漢人好一些,也讓我千年華夏正統文明傳承下去。」

玉堯道:「這我自是知道,公主慈悲心腸,是漢人百姓的福氣。這樣吧,我派龍雪協助你尋訪皇裔,然後,你再帶龍雪在江湖上走走,有些江湖世家,我想你還記得些。過不多久,我就派人進大別山活動,到時,你們帶人去那會師。」

兩人商定種種,九難古稀之年,突然又燃起鬥志,覺得自己這樣的年歲時間不多,也不想久留,就想馬上行動。

玉堯也隻好贈送九難一些盤纏,又吩咐龍雪諸事之後,讓他們出發了。

玉堯回到田莊後,就下令龍墨帶著一半的那些被她收留教育過的孩子少年偷偷離開——共30名,前往大別山區去發展。尋找建山寨的地方,吸收農民開發耕地屯田屯兵。龍墨雖然性子烈,但是上一輩子跟了她幾十年,練兵之法、戰爭藝術、智謀他還是學到很多的,而且此龍最愛好勇鬥狠,有出門當山大王的機會,簡直差點化出原形去天上飛幾周。

離開前,龍墨得意地朝金鳳玉鳳「姐妹倆」瞟了一眼:看吧,媽媽最委以重任的還是我們龍族!是我霸龍!我去佔山為王,而龍雪去行走江湖聯繫招攬人才,也是為我服務。媽媽肯定是看中我的才能和王霸之氣。

送走霸龍和那些孩子少年後,她吩咐章睿再去人牙婆子或者有人賣身的地方買些少年人來補充。

現在有機會讓她住在這郊外的莊子裡,至少在年遐齡進京前要多培養些各種人才出來,事情都是靠人乾的。

而龍雪和九難則先去浙江寧波,找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是長平公主的弟弟,今年還健在,不過正化名為王士元以教書為生。

長平公主夜訪他家時,這位傳說中的人物嚇了一大跳,儘管這清朝康熙年間假朱三太子不知出了多少個,但是長平公主還是認得出真假的。

幾間泥瓦屋,在他們家中的樸素廳堂中。

朱三太子白髮蒼剛開始還想不認,但是長平公主道出弟弟的胎記或少時秩事,令他只有沉默著流淚。

長平公主道:「五弟呀,你又何必害怕?你看你還像我朱家的子孫嗎?父皇寧死不逃不降,你連認自己姐姐的勇氣都沒有嗎?」(註:朱三太子是明思宗第五子,只不過習慣稱為朱三太子)

朱慈煥轉過身去,仍揮手道:「師太,我不認識你,我們一家在這裡生活得好好的,請你不要來打擾我。」

長平公主只是流淚,易容跟在她身邊的龍雪忽道:「朱三太子,你以為你躲在這裡安全嗎?我們能找到這裡,過幾年韃子也能找到,你們全家只怕招來滅頂之災。」

朱慈煥嚇了一大跳,之後頹然地坐在椅子上,口中道:「天欲亡我呀!」

長平公主道:「不,我們不會亡,現在,姐姐找到有大雄心的能人結盟反清復明。只要我們履行我簽下的盟約,我大明江山定能光復!」

朱慈煥嘆道:「說什麼反清復明,那些人不過烏合之眾,也有些是招謠撞騙之徒。如今百姓麻木,淡忘前朝,如之奈何呀!」

長平公主道:「五弟,我已出家數十年,三十多年前曾刺殺康熙、吳三桂,後自韋小寶而看淡紅塵更是隱而不出。此次若真是那烏合之眾,我一個出家人又為何出山來找你?我一來不願我骨肉兄弟被韃子害了,二來是不想再讓韃子欺我漢人百姓。五弟真不怕死,難道就不能為了全天下的漢人而聽姐姐一回嗎?」

其實若說朱三太子會為了天下百姓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是扯淡,長平公主會這麼說不過是龍雪說出韃子能找來他們全家會沒命朱三太子已經軟化,不過,也需要一個台階下。

果然他就以天下漢人百姓的大義軟下話來,之後就聽長平公主和龍雪的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