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595章 窮的就只剩下錢了
  日子就這樣天天的過去,眨眼間,時間就從開學季的九月初轉到十月上旬。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徐川都在星海研究員中盡可能的去優化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無論是從體積大小,還是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在通過華星聚變裝置運行的數據進行調整提升。

  包括核工業集團那邊設計的小型磁流體發電機組,也在想辦法做進一步的提升,甚至還用上了改進型超導體材料來形成磁力場,以提升磁力線的強度。

  畢竟對於航天器和空天發動機來說,每多一份能源,就意味著它的續航、速度、載人載物等各方面都能獲得極大的提升。

  十月初,星海研究院,或者說能源研究所和航天研究所並沒有大規模的放假。

  雖然有一部分的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休息了兩三天的時間,但剩下大部分的人員七天假期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了可控核聚變與空天發動機的研究而努力著。

  在眾多科研人員努力下,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和空天發動機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前者的能級和效率,在華星仿星器的不斷實驗下,一路不斷的對最合適的體型與效率進行著摸索。

  從170MW的理論數值,已經提升到了200MW以上。

  這還是研究所根據華星聚變裝置對小型化聚變堆做的最低數值推測,如果取一個中間平均值的話,小型堆的功率能達到300MW+。

  而且從理論上來說,這還不是極限。

  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對小型堆的體型進行增大,增加反應堆腔室的體積空間,內部的等離子體數量還能進一步的提升。

  不過體積越大,對於航天飛機的空間佔用也就越大。

  畢竟無論是聚變堆本身的佔用,還是磁流體發電機組,亦或者相關的磁場防護裝置等等都需要適應性的調整。

  辦公室中,徐川處理著手中的工作,將仿星器的運行數據輸入到設置好的模型中進行跑動。

  正在這時,房間的大門被人敲響了。

  “請進。”

  手指在鍵盤上敲擊著,徐川頭也沒抬的喊了一聲。

  大門被人輕輕的推開,走進來的是上個月才在航天研究所那邊任職的常華祥院士。

  這位老先生從擔任航天工程的技術總監一職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對於他的工作狀態和情況,徐川還是相當認可的。

  這位老院士入職後並沒有一上手就對航天工程相關的項目指手畫腳,而是先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對航天研究所、能源研究所、以及相關的項目和技術做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後才開始整理相關的工作。

  “在忙啊,那我等會過來。”

  帶著一份報告文件,常老先生走進來後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徐川後不假思索的開口道。

  “沒事,不是什麽很要緊的工作。”

  徐川抬起頭,點了點鼠標鍵盤,將數據保存了一下後抬頭看向對面的常老院士,笑著開口道:“怎麽了,常院士?”

  常華祥也沒寒暄,直接進入了正題,道:“關於航天飛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方面的一些工作,想和你商量一下。”

  徐川點了點頭,道:“您請說。”

  對於這種為國奉獻了一生的老一輩學者,他很尊重。

  無論是從學術道德還是奉獻精神等各方面來說,都可謂是最值得‘追星’的那一批人。

  常老先生將手中的報告遞了過來,同時開口道:“首先是關於航天飛機的設計製造方面的。考慮到供能和動力系統的區別,咱們這一次製造的航天飛機和米國、紅蘇的傳統樣式肯定有很大的區別。”

  “按照目前能源研究所這邊預設的最大尺寸,恐怕航天飛機包括機翼在內的後半部分都得進行調整和修改。另外在機翼與機頭兩側,我準備添加一些常規的霍爾推進器,這些可以用於在太空中輔助航天飛機更好的調整軌道和方向”

  徐川一邊翻開著手中的報告文件,一邊的認真的聽著,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是經驗。

  待到航天飛機設計上的工作說完,他點了點頭,笑道:“在航天飛機領域您老是行家,相關的工作和設計,你覺得可行就按照你說的來就行,航天研究所那邊會配合的。”

  “我比較關心的是,咱們大概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聽到這個問題,常華祥院士思忖了一會,開口道:“這個我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一方面是設計還在修改,沒有完全定型;另一方面則是零部件的生產製造、組裝、測試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時間才能完成。”

  頓了頓,他接著道:“不過如果真要縮短時間的話,還是有辦法的,只是.只是花費方面可能就比較大了。”

  徐川:“怎麽說?”

  常華祥:“同時進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對外進行一部分的普適性零部件采購。”

  “比如在航天飛機的設計和製造的同時,將載人航天活動和探月工程的規劃交給其他的航天航空基地去做,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而那些航天飛機上普適性,且不那麽敏感的零部件以及設備,則可以對外進行采購。在這些設備上的,米國那邊的NASA、SpaceX、藍色起源這些公司都有比我們更豐富,更成熟的體系和設備。”

  “相對比自己從頭到尾一點點的設計和生產來說,直接采購現成品無疑更節省時間。”

  “只不過這樣一來,對於經費的需求.可能會比較高。”

  徐川點了點頭,想了下後開口問道:“那按照您老的預估,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處理,大概需要多少經費?”

  常華祥思索了一下,道:“不包括咱們研究所自己的小型聚變堆和空天發動機在內,保守估計完成一架新航天飛機的設計製造測試,可能需要花費十五億左右。”

  “如果算上小型聚變堆和空天發動機的話,我就沒法預算了。”

  徐川微皺起眉頭,問道:“十五億米金?”

  聽到這話,常華祥汗顏道:“RMB,怎麽可能是米金,十五億米金那也太誇張了,要知道咱們現在的技術和條件對航天飛機的性能要求遠沒有傳統的那麽誇張。”

  雖然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成後,米金的價值控制不住的暴跌了一段時間,但它依舊是這個世界上最有購買力的貨幣之一。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RMB對米金的比值在5:1左右。

  15億米金,那就是75億RMB。

  花費75億去造一架航天飛機,再敗家也沒有這樣的。

  雖然以航天飛機的成本來說,15億米金的價格並不算貴。米國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的第一架航天飛機就花費了二十五億米金,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二十五億,換算到現在的話,恐怕超過百億米金。

  但話也說回來,那時候畢竟技術不成熟,需要各種設計實驗。

  以如今各國發達成熟的航天航空技術,造一架航天飛機根本就不可能花費那麽多的錢。

  十五億,對於常華祥院士來說,這還是算上了可能需要上億資金的超算中心在內的。

  聽到這個數字,徐川才松了口氣。

  十五億RMB,倒也還在星海研究所的承受能力之內。

  雖然短時間內星海研究所抽調不出來這麽多的資金,不過背靠著航天局、科技蔀等多部門牽頭做的載人登月計劃,只要在後續的項目中標中一些項目的話,資金還是不用太過於擔心的。

  如果是搞可控核聚變工程的那會,別說是15億RMB了,就是15億米金,他也不操心經費的問題。

  不過星海研究所不同,這並不是由國wu院全資的項目或者機構,科研經費並不會太充裕。

  雖然當初轉型的時候,研究可控核聚變剩下的十幾億米金全資轉入了研究所當做啟動資金,但研究所的體量大,人多,消耗經費的地方自然也多。

  不過好處在於研究所的科研項目如果做出了成果,拋開佔股分配給國資那邊的,剩下的都歸研究所所有。當然,這裡面也有一部分是他的。

  點了點頭,徐川開口道:“15個億的經費還是可以想想辦法的,前期應該不需要那麽多吧?”

  常華祥點了點頭,道:“前期工作的話,目前預估大概3.5-4億就足夠了。”

  “行,經費的事情我來解決,常院士您老專心負責項目就行。”

  笑了笑,徐川接著道:“如果能在NASA之前登月,別說十五億了,就是三十億也值得。錢不夠,我自己再投點都沒問題。”

  對他來說,錢早已經只是個數字而已。

  現在的他,都沒統計過自己到底有多少資產,光是現金,恐怕都有十位數。

  真正的窮的只剩下錢了。

  不過對面常華祥院士聽到這句話,看向徐川的眼神都愣住了。

  自己投錢給國家的項目搞研究,這種事.他聽說過,但從未見過。

  雖然很早之前就聽說了這位的愛國情懷,但這也太讓人感動了一點吧。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搞研究的不從項目中套錢進自己的口袋就是千裡挑一的了,自己掏錢補貼項目.
  當然,他所不知道的是,星海研究徐川是有佔股份和收益的。

  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眼前這個家夥,富的已經連自己有多少錢都不知道了。

  PS: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