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
  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
  對於徐川來說,自己掏點錢完成科研項目並不是什麽事。

  他對於物質生活並沒有太多的追求,哪怕是現在銀行卡裡面的錢已經超過了十位數,現金比國內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企業都多了,也沒有什麽太多的富人感覺。

  衣食住行拋開上面給他安排的那些東西外,和普通人也沒多少區別。上班就在食堂吃,不上班在家的話就由家政阿姨隨便做兩個菜。

  生活上的開支,對他來說一年到頭都用不了幾個錢。

  和常華祥院士聊了聊航天飛機和載人航天領域的發展和部署後,徐川將時間重新集中到了小型聚變堆改良和優化上。

  技術和工程上有這位經驗十足的老前輩把控,還是讓人放心的。

  順帶值得一提的是,在NASA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計劃後,華國這邊雖然並沒有對其做出證明的回應,包括一些外交頻道上的回答也是中規中矩的,不過相關的行動,卻有著想主動參與進航天領域的競賽中去的意思。

  比如在NASA宣布了‘阿爾忒彌斯計劃’後,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生產集團都享受宣布了增加對航天領域的投入,資金高達百億。

  而航天局也公開了相應的報告,其報告人員表示向媒體透露稱,天宮號空間站將在今年內建造完成,並實現六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工作和生活。

  這意味著天宮空間站將成為本世紀以來世界上首個由單一國家建造完成的空間站。

  此外,還有“長征九號”超重型火箭、長征5G運載火箭規劃設計,以及五年內完成五十噸近地軌道投送能力的項目等等,都意味著華國在航天領域跟進了腳步。

  航天領域的項目一點一點的推進著,十月中旬,農歷寒露節氣過完後,航天研究所中,由翁筠宗帶領的空天發動機項目傳來了第一個好消息。

  空天發動機的組裝工作,完成了!

  第一台大功率、推力從理論上來說能堪比大型渦噴發動機的電磁推進器,在星海研究院中正式面世。

  收到這一消息後,徐川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迅速趕到了航天研究所。

  在靠近棲霞山後山的實驗基地中,一塊預先劃分出來的空天發動機測試區域,徐川見到了完成裝配的空天發動機。

  這是一台從形狀看上去有些類似於海神三叉戟的設備,其主體長接近十米,尾部有著密密麻麻的推進結構,每一個都有海碗大小,組裝起來後從後面看有些類似於蜂窩。

  眾多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正圍繞著它做著最後的檢查。

  “情況如何?”

  快步的走到主持工作的翁筠宗面前,徐川開口問道。

  翁筠宗緊張有序的快速回道:“組裝已經完成,正在做測試前的最後檢查,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可以在一小時後開啟首次測試。”

  徐川點了點頭,眯著眼睛看了一眼被架在測試場地上的空天發動機,深呼吸了兩下平緩了一下心緒。

  雖然這台空天發動機的研發設計組裝他都沒有怎麽參與,但其核心思路卻是由他提供的,可以說這是他親手設計出來的航天發動機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這台發動機能否載著他的夢想實現目標,就看今天的測試了。

  如果各項指標參數能達到模擬測試的結果,毫無疑問它將徹底的改變航天航空史!
  如果做不到,恐怕航天局那邊在未來對於電推進的支撐也不會有這麽大的力度了。

  畢竟相對比更加成熟穩重的傳統化石燃料推進,電推進終究是個未知數。

  一個小時的時間並不算長,收到了消息後,主持航天工程的常華祥院士和溫遠航兩人也快速趕了過來。

  無關的人員早已經被清理離開了測試現場,伴隨著高架下方的檢測人員開始完成自己的工作,這台決定了航天走向的發動機,也做好了首次啟動的準備。

  “徐院士您來指揮?”

  站在臨時搭建起來的戶外控制室中,翁筠宗朝著站在一旁的徐川開口問道。

  “不,你來就行。”

  徐川搖了搖頭,拒絕了這份邀請。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空天發動機雖然核心思路是他完成的,但研發、設計、組裝這些工作他都沒怎麽參與。

  更何況,對於航天發動機的各項性能參數,還有測試需要完成的項目這些他也都不清楚,外行插手內行的工作不是他的理念。

  聞言,翁筠宗深吸了口氣,表情認真嚴肅的點了點頭,道:“行,那我就不客氣了。”

  不止是徐川,他也在期待著由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展現自己的時刻。

  看了一眼時間,翁筠宗拿起了手中的呼叫器,沉穩的開口道:“各單位小組匯報情況!”

  “能源組準備就緒,電網負荷可穩定調節!”

  “電機組準備就緒,垂直穩定測試已完成!”

  “線圈組調節完成,超導狀態穩定!”

  “.”

  聽完了一項項的匯報,翁筠宗深吸了口氣,下達了指令:“各單位請注意,空天發動機的首次啟動與測試,現在開始!”

  隨著指令的下達,負責各項工作,各組控制室的人員迅速忙碌了起來。

  能源組的工作人員合上了電閘,單獨從隔壁開辟的線路開始向空天的發動機供電。

  引擎內部由改進型超導體、強磁調節器、電極離子產生器等零件組成的核心區域迅速的展開了工作。

  強大的磁場在內部快速的生成,然後通過數學模型進行著控制。

  伴隨著引擎的初步啟動,一道低沉的嗡鳴聲從不遠處的空天發動機中傳遞開來。

  站在控制室中,在聽到這道低沉的嗡鳴聲後,徐川很明顯感覺到了一些不舒服。

  一旁,翁筠宗快速的開口解釋道:“這是空天發動機內部電極離子產生器開始運轉時會產生的一種高頻震蕩,由於正好恰在在人體的共振線上,能讓人渾身發癢,牙酸,會不太舒適。不過它不會持續很久的,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正如他的解釋一樣,在話音落下的同時,這種令人渾身癢癢的共鳴聲也快速消失了,持續時間還不到十秒鍾。

  點了點頭,徐川沒有開口,既然是正常現象且對人體沒有危害那就不用在意。

  控制台上,伴隨著龐大電能的湧入,空天發動機內部的超導線圈不斷的調解著引擎內部的磁場。
    【穩態磁場強度達標!】

  【微調磁場已經按照指令完成修正,引擎磁場達到目標要求!】

  【.】

  【工質注入!】

  【電極離子產生器已啟動,‘離子探針’檢測到電力場!】

  【.】

  一項項的匯報聲不斷的在這間控制室中響起,每一次成功的匯報,都會讓眾人臉上閃過一絲喜意,但隨即,又被凝重而緊張的氣氛迅速取代。

  每一個人都屏住呼吸,一臉肅穆的看著總監控屏幕上的各項指標。

  站在控制台前,徐川全神貫注的看著監控屏幕,以拍攝裝備的清晰度,他可以看到發動機引擎末端矢量推進單元的情況。

  站在最前端,主持測試工作的翁筠宗一點一點的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隨即,一道新的指令下達了開來。

  【啟動引擎!】

  伴隨著指令的下達,部署在引擎末端矢量推進單元附近的溫度監控器數據開始迅速攀升,那集中了三位數推進單元的龐大錐型尾口,像炙熱的火焰一般扭曲了附近的空氣。

  數秒鍾後,恍若火焰一樣的淡紅色錐狀尾焰在每一個矢量推進單元後面出現。

  這是引擎噴射出的高溫離子而形成的光焰。

  而隨著引擎輸出功率的增加,隨著溫度的提升,這些小型的淡紅色錐狀尾焰逐漸變大,最終互相融成一體,在引擎末端形成了一道狹長的紅紫色的光焰。

  和常規的霍爾推進器尾部的藍白色尾焰完全不同,因為使用的工質不同的原因,空天發動機的尾焰顏色以暗紅色和淡紫色混合為主。

  這是氮離子和氧離子的高溫焰色。

  經過吸納淨化處理後的空氣,在送入了電離室後由電極離子產生器改變性質,將其從分子結構電離成離子態,進而再送入推進腔室中。

  由改進型超導體形成的龐大螺旋磁場,會將這些高溫離子加速到一個極其誇張的速度噴射出現,其形成的龐大反推力,能載動航天飛機完成自己的使命。

  毋庸置疑的是,它能帶來的推力,遠超霍爾推進器。

  伴隨著空天發動機的測試,伴隨著引擎的輸出功率提升,引擎末端的尾焰也在不斷的拉長。

  而控制室中,記錄引擎推力數據的顯示屏上,空天發動機的推力,也在一路不斷的上升。

  曲線圖如同一道弧線般在監控屏上劃過,推力數據從一開始5KN,一路攀升到了481.31KN。

  接近500KN的極限推力,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徐川之前的預估。

  不得不說,這一台空天發動機,比理論上要更加的優秀!

  至少,從目前的推力數據來看是的。

  盡管它能形成推力依舊無法和運載火箭上的航天發動機相比,但這個數字,已經堪比目前市面上頂尖的航空發動機了。

  極限的推力測試完成,500KN的數據讓控制室中的所有人都捏緊了拳頭。

  對於今天的首輪測試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最棒的消息!

  不過相關的測試並沒有結束,對於一台用於航天飛機的發動機來說,相關的測試可不止極限推力這一項。

  無論是推進器在不同工況下的推力大小,包括推力的大小、方向、時間以及相關參數的測量;

  還是環境因素對推進器的影響,以及航天飛機時工質的切換、緊急停機後能否快速實現複點、以及極限工作時間等等,都要經過詳細重複的實驗,以確保發動機在工作的工程中,能夠做到穩定有序的工作。

  首輪的測試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

  在空天發動機停機,等到零件上炙熱的溫度散去後,穿著防護服的工程師或拿或抬的扛著各種檢測設備朝著依舊架在實驗台上的推進器蜂擁而去,檢測著這台發動機的運行後情況。

  不過這些和徐川就沒有多大的關系了,在空天發動機的測試工作初步完成後,他就已經拿到了他最想要的數據!
  接近500KN的極限推力,足夠將航天飛機送上天了。

  他的設計思路,也再一次得到了證明!

  “五百千牛的推力電推進居然能達到這個數字”

  控制室中,站在監控屏幕前,常華祥院士盯著不遠處的空天發動機嘴中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臉上滿是震撼和不可思議。

  作為在航天領域研究了一輩子的學者,他怎麽都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電推進能做到這個地步。

  哪怕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經從徐川那裡知道了模擬的理論數據。

  但是理論終究只是理論,遠不如現實來的讓人震撼。

  “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陷入了震撼中半天才回過神來的常遠航,向著徐川投去了渴望的眼神。

  扭頭看了一眼這位航天領域的老前輩,徐川笑了笑,開口道:“核心其實在於一部分可控核聚變使用過的技術,比如改進型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它的臨界磁場在疊加後能達到接近八十特斯拉,為電離室和加速室提供了龐大的磁場。”

  “除此之外,它對於電能的消耗也是個極其龐大數字。”

  “這兩個小時的測試實驗,在並非全程都是極限,甚至可以說非高功率運轉的情況下,它消耗的電能就已經超過了一個小型發電站的發電量了。”

  “相對比它消耗的電量和產生的推力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在通過能源換取推力,效率還不算高。”

  “目前來看,恐怕除了配套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沒有哪種供能裝置能給它提供能源了。”

  “當然,它本身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小型聚變堆+空天發動機,才是航天飛機的終極形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