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188章 安本齋
  第188章 安本齋

  清風徐徐,天高氣爽,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水氣和青草的芬芳。

  不到七點半,兩人就出了門,特地嘗了一下當地有名的吊爐燒餅。

  也是巧,離酒店不遠,拐個彎就到。

  喝完最後一口豆漿,李定安起身結帳,鄭萬九見狀,連忙跟了出來。

  “不急,你慢慢吃!”

  “吃飽了……”鄭萬九含含糊糊應著,又拿出了手機,“現在就播?”

  “這麽早,粉絲都還沒起床呢!”李定安哭笑不得,“是不是也要先到了地方再說?”

  “哦對……”鄭萬九吸了一下鼻子,“太興奮了!”

  李定安愣了愣。

  確實值得興奮,因為說白了,他今天就是去砸場子的。用鄭萬九的話說:幹了半輩子古玩,就沒見過這麽剛的。

  不然呢?
  如果想走“學術研究”這條路,以後負責的項目只會越來越大,獲得的榮譽也會越來越高,但問題是,他才幾歲?

  所以,質疑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李定安不是什麽偏執症患者,容不得半點不同的聲音,他早就有心理準備:既然想出類拔萃,就要不斷的被人審視,受人質疑。

  但無端攻擊、暗箭傷人,煽風點火……乃至唯恐天下不亂,興風做浪,這就讓人無法忍受了。

  總不能以後稍微有點動靜,比如獲得個什麽獎項,取得個什麽榮譽,他就得被口誅筆伐,相關單位就得被網民衝一次吧?

  先看看網友的評論:

  我也想要部級認證,請問需要花多少錢?
  采訪一下,李定安的爹是什麽級別,或是他爺爺是什麽級別?
  黑幕,暗箱操作……

  蠅營狗苟,蛇鼠一窩……

  人渣,敗類,全都爛透了……

  類似的評論整整數萬條,問題是搞清楚啊,就沒看看這是什麽單位,你想怎麽衝就這麽衝?
  像學校、國博、故宮,更是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程度,而“李安之”的帳號下更是不用說,留滿了問候語,祖宗十八代從上到下,一個不落。

  借用一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所以,他來了……

  轉著念頭,他又看了看鄭萬九。

  鄭胖子邊走邊點著手機,既新奇又興奮的模樣。

  正常,馬上要名動古玩界,一朝天下知,換誰都會這樣。

  要說為什麽李定安不自己播?

  就昨天那個動靜,他今天但凡開播,分分鍾衝上本地熱點。所以至多去上一兩家,剩下的一看:老子惹不起還躲不起?
  關門!

  當然,也可以不用這麽麻煩,先拍下來,回去後再發到直播間,是鄭萬九突發奇想,說是也想試試當名人是什麽滋味。

  李定安肯定無所謂,反正是順手的事。

  所以才連夜注冊了直播間,又是發福袋,又是發紅包,鄭萬九折騰了整整半夜,總算有了一萬多粉絲。

  有點少,但完全夠用了。像當初,他才不過百來個粉絲……

  轉著念頭,李定安又笑了笑:“老鄭,網紅不好當,特別是打假網紅,做好挨罵的準備沒有?”

  “李老師放心,誇的絕對比罵的多!”

  鄭萬九呲牙一笑,“這個行業,早特麽爛透了!”

  李定安怔了一下,竟然無言以對。

  還真就不好說……

  到了街口,兩人搭了出租車,直奔故宮。正是上班早高峰,稍有點堵,快半個小時,車才開到地頭。

  下了車,兩人有些傻眼:故宮竟然關著門?
  不對啊,今天又不是周末?
  總不能是聽到什麽風聲了?

  那不可能。

  說句不好聽的:別太把自個當回事。

  暗暗自嘲,李定安瞅了瞅,走向正在故宮門口打太極的幾位老人。

  問了問才知道,故宮周四要晚兩小時開館,也就是到十點才會開門。

  還好,不算白來一趟。

  “先到附近轉轉,到十點再來!”

  “那什麽時候播?”

  “你別急……”

  稍想了一下,李定安一錘定音,“算了,避免像昨天那樣,萬一打草驚蛇,你也別播了,先錄下來,到晚上一塊播……不過可以先開直播間通知一聲,再發一波福袋,順便養養粉絲!”

  “好嘞!”

  鄭萬九一下來了精神,當即點開直播間,先@粉絲,順手又發了一波福袋。零零星星的,直播間聚攏了幾十個粉絲。

  再一看ID:萬九鑒寶,古玩打假第一人!
  所以說,過了今天,鄭萬九想不火都難……

  周邊就是文化街,賣的不是古玩就是工藝品,也算是本地排名靠前的古玩市場。

  沒期望能在這樣的地方碰到什麽好東西,所以李定安基本上都是大略一掃,看一眼就走,連門都不進。

  但走著走著,他卻停下了腳步。

  發現好東西了?

  鄭萬九下意識的抬起頭,當看清門頭上的牌匾,神色不由的古怪起來:安本齋!
  沒記錯的話,昨天李定安說是要在沈陽好好逛逛的,其中就有這一家。

  也不怪李定安惦記,昨天那位“安本齋(沈陽店)”的ID給人的印像確實非常深:

  李專家,給介紹一下門路,我們也弄幾個部級認證的專定……

  一撿就是國寶?哈,最喜這樣的主顧了,李專家,來故宮東門的安本齋,隨便你撿……

  所以,這不就來了麽?

  再瞅瞅,還真就是故宮東門。

  鄭萬九鬼鬼祟祟的:“李老師,怎麽弄?”

  “我錄,你看!”李定安指了指領口的鈕扣式攝像頭,“遇到有問題的,我再提醒你……但記住,別露餡了!”

  鄭萬九一下就樂了:今天本就是衝著假貨來的,所以李定安所說的有問題的東西,隻可能是真貨。

  “嗯,明白!”

  兩人說著話,跨過了門檻。

  地方不小,上下兩層樓,只是一樓就有一百多個平方。東西也挺全,字畫和瓷器相對多一些,雜項的物件也有。

  應該是剛開門,兩個店員正在打掃衛生,靠裡面一點,一個三十出頭,穿著西裝的男子正在敲著鍵盤。

  看到有客人進來,其中一個店員放下抹布,迎了過來:“兩位看點什麽?”

  “隨便看看!”

  回了一句,鄭萬九徑直走向了貨架,李定安快步跟上。

  兩人先看的就是古玩品類中最多,最常見,也最容易打眼的瓷器。李定安先大致圍著貨架掃了一圈,心裡就基本上有了數:和京城的潘家園、琉璃廠差不多,九成的假貨,一成的真品。

  不過這家店比較取巧,沒寫標簽,更沒價格,換句話說,全憑店員的眼力勁,先判斷主顧錢包的厚度,再看該下多重的刀。

  所以比較起來,昨天的良品坊還是相對厚道的,至少人家明碼標價,宰的明明白白。

  暗中思忖,鄭萬九指了一下架子上物件:“介紹一下!”
    李定安瞅了瞅:嗯,典型的蘿卜尊器形!
  顧名思議,就像一隻根上梢下的青皮大蘿卜,梢的下半部砍掉後裝了底足,蘿卜根上又鑲了一截細長的瓶徑。

  其實說白了,這玩意屬於清朝獨創的器形,和瓶的區別不是很大,說它是罐和瓶的結合體也不算錯。

  看看商周時的晉候鳥尊、四羊方尊,以及唐朝的獸足白瓷尊,包括明朝的蓮花尊,和這一件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老板好眼力,這是一件康熙時期的冬青釉萊菔(蘿卜)尊!”

  鄭萬九斜了斜眼睛:“確定是康熙?”

  “那當然,專門請專家鑒定過的!”

  “官窯還是民窯?”

  “當然是民窯,官窯全在二樓,不過這一件也是難得的珍品!”

  一問官窯民窯,店員就知道了,這兩個十有八九是生手,頓時間又熱情了許多,伸手拉開櫃門,又做了個請的姿勢:“老板上手看看!”

  鄭萬九也沒客氣,真就拿了出來。他先是裝模做樣的看了看釉,又看了看口,最後翻了過來。

  當看到底上的款時,鄭萬九差點沒崩住,笑出聲來:好家夥,若深珍藏?
  這種款識是康熙時期首創,雖然是民窯,但相對名貴一些,所以仿品也不少。大多集中在光緒和民國時期,當然,現代也有。

  但是,稍內行點的就知道,若深窯隻燒青花瓷,包括後朝的仿品,也大多隻仿青花。

  但這一款,卻是青瓷?

  換而言之,這就是用來騙棒槌的。

  當然,你要說是店裡用來識別、甄選顧客的手段,也沒問題。

  暗暗樂呵著,他又看了看李定安。

  當然,不是問真假,都不用看款識,鄭萬九閉上眼睛用手摸都知道是現代的仿品。

  他的意思是買不買。

  李定安點點頭,聲音稍有點粗,像是夾著嗓子:“差不多!”

  “這位老板也是行家!”

  “少囉嗦!”鄭萬九把東西放了回去,“多少錢!”

  店員比劃了一下:“十萬!”

  “清代的民窯哪有那麽貴?最多八千……”

  哈哈,真買?
  店員更熱情了:“老板,真沒這麽低,不信你網上查一查!”

  “你就說最低多少!”

  “六萬六!”

  “太高了,最多三萬!”

  “那我得請示一下領導!”

  “那麻溜的……嗯,等等!”鄭萬九猶豫了起來:“有鑒定證書的吧?沒有我可不敢要……”

  店員忙點頭:“放心,肯定有!”

  這倒是實話,也別說這麽大的店,就是普通的地攤,只要顧客要,也照樣能拿的出來。至於真假,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鄭萬九咧著嘴笑了一下:“那就好!”

  “那老板稍等!”

  說了一句,店員又裝模做樣的走到了裡面,和穿西裝的男人說著話,然後裝做一臉為難的樣子走了出來:“老板真是太會砍價了……不過經理說了,大清早,就當討個彩頭……”

  “好,付款!”

  鄭萬九很是大氣,點開了手機。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手指一劃,屏幕上先跳出了余額界面:2276303!

  店員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微信裡的余額都這麽多,這位本身得有多有錢?
  大魚來了……

  “先別包,等我再挑兩件……不然你給我換了怎麽辦?”

  怎麽可能會換?

  “行,您說了算!”

  店員轉了轉眼珠,又笑眯眯的,“看來老板是真行家,要不,我帶您到二樓看看?”

  鄭萬九不耐煩的瞪了瞪眼睛:“急什麽!”

  “唉好,不急……不急……”

  確實不能急,李定安交待的是:不同品項的,不同價位的,盡量都挑一件。同時,也不能表現的太外行,大致就是似懂非懂,大致懂一點皮毛的樣子。

  倒不是怕店員起疑,用鄭萬九的話說,乾這一行的心早黑透了。

  而是要引起網友的共鳴,因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玩家,都是這一種:似懂非懂,一坑一個準……

  沒理店員,鄭萬九又裝作聚精會神的樣子看了起來,當看到一隻大瓷盤時,李定安稍往前靠了靠,又用腳踢了一下。

  鄭萬九秒懂:就這一件。

  這是一隻典型的方型攢盤,又稱拚盤,想像一下家裡常用的瓜子盒,就能知道這東西長什麽樣子。

  不過也稍有點區別,就像這一隻,並非常見的整體盤,而是分開的:八隻三角形的葉形盤,加一隻正方形的心盤,組成了一件方形大盤。

  不過這種東西的工藝要求比較高,成型也比較困難:因為每件都有數塊,乃至十數塊組成,所以需要有極其嚴格的設計,保證各部分的尺寸不能有錯差,燒製的過程中絕不能變形,燒出來後才能嚴絲合縫。

  所以相對而言,既便是同時期,同窯口的物件,攢盤要比其它器形瓷器的價值高。

  當然,那是指古代,現在你想要什麽樣的都能給你造出來……

  轉著念頭,鄭萬九又仔細看了起來:這一隻器壁比較淺,高只有兩公分左右,整體寬約四十公分。釉面比較暗,整體呈暗黃色,包漿也比較老,隱隱發黑。

  但看飾紋色彩,卻很鮮豔,也比較豐富:主盤為牧丹,其次則為荷花、月季、菊花、蘭草等。

  換句話說,至少讓鄭萬九來看,這東西十有八九是對的。

  轉著念頭,鄭萬九指了指:“這一件,也介紹一下!”

  “老板厲害!”

  店員照例豎了個大拇指,“清鹹豐時期的粉彩攢盤,真正的好東西!”

  說著話,她又打開了櫃門,“也是民窯,但同樣是珍品!”

  鄭萬九拿出了一隻葉盤,眯眼瞅了瞅,又仔細摸了摸:沒錯啊,沒有賊光,包漿也比較老,而且還掛點土鏽,但又比較暗,一看就是從老坑裡燒出來的東西。

  再看款,《文章山鬥》,也確實是清代比較有名的民窯。

  但李定安說有問題,那就肯定有問題……

  “多少錢?”

  “六十萬!”

  你也真敢要,真的才多少錢?

  鄭萬九估摸了一下,按真的報了個價:“八萬,再不能多了。你要做不了主,就去問你們老板……”

  “啊?”

  店員又是一臉為難,躊躇了一下,又去了裡面。

  這次溝通的時間比較長,大概兩三分鍾。等她再出來,雖然還笑著,但一看就挺勉強:“經理說了,這件我沒提成!”

  裝的倒是挺像?

  都懶的和她敷衍,鄭萬九順手一指:“一樣,最後再包!”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