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385章 乾位,正西北
  第385章 乾位,正西北
  墓是大墓,東西也多,但李定安哪有時間?

  當地一再挽留,但他隻留了一天……

  “李老師,一路順風……下次要是路過霍林,一定要打電話!”

  “譚書記放心,一定會的!”

  雙方握手,工作人員不停的往車上搬禮品。

  香乾牛肉、霍林奶酒……都是一些本地的土特產。

  禮輕情意重,不管有沒有時間吃,都得帶著。

  依次告別,車隊再次上路。

  剛剛下過雪,不敢開太快,車隊勻速行駛。

  透過車窗,白茫茫的大地,藍天白雲,相映成趣。

  李定安又想起昨天的送別宴:王處長,閆廳長,李老師,幫幫忙……

  領導說的是申請發掘立項的事情。

  但說實話,很難。

  就那些絲織文物而言,別說爛一點碎一點,哪怕褪點色,都是損失。

  這只是其一。

  金忠不但是大明民王,更是東蒙古領主,成吉思汗嫡支……上面不可能同意發掘的。

  就只能先埋著。

  思忖一陣,車隊上了高速,李定安打開電腦,查看地形圖,補充資料。

  下一站,遼大都,上京府,巴林……

  ……

  到了已是下午,權當休息半天,第二天一早,李定安上了距離上京府遺址約一百二十公裡的黑山。

  山勢平緩,東西橫亙,南接布爾嘎斯台,再往南,則是溫其嘎山。

  這三個名字都是蒙語音譯,在遼代都不這麽叫:最北永安山,又叫慶雲山,有遼聖宗、遼興宗、遼道宗三陵,史稱慶陵。

  鳳山居中,有遼太宗、遼穆宗二陵,史稱懷陵。

  父山最南,為大遼祖陵,耶律阿保機之墓。

  這三座山其實都屬同一山脈:源自大興安嶺的阿爾山。

  由東北,往西南,過了巴林後山勢漸平,成為平原地帶。

  往南三十多公裡,就是契丹祖河西拉木倫河,跨過大河再往南,是源自燕山的七老圖山。

  站在父山山頂,左朋舉目眺望,“龍脈斷了?”

  李定安驚了一下:“你怎麽看出來的?”

  “我就亂猜!”

  左朋指指電腦上的山勢圖,“七老圖山由東南往西北,而且有一段沒一截,到圍場(縣,屬河北承德)就徹底斷了……

  阿爾山卻是由東北向西南,到巴林右就成了平原,兩座山之間隔著近兩百公裡,中間的西拉木倫河更像一把刀,像是把兩道本來能連一起的山脈斬斷了……”

  李定安豎了個大拇指,又松了一口氣:我還以為你有陰陽眼?

  其實不是斷了,而是兩條龍脈一左一右,互不相乾,沒有相連,更沒有在上京結穴……換種說法,契丹找錯了龍脈結氣之地,不應該把大都建在上京……

  但今天不是來研究這個的。

  他就是想看看,如果從風水的角度出發,契丹的這條龍脈既然沒有往南延伸,那是跑到了哪?

  上了山頂,先用羅盤定方位坐標,再用無人機,觀山勢地形,再與整體地形對比。

  看著看著,李定安發現了點東西:

  遼祖陵、遼懷陵、遼慶陵,基本處於一條直線。距離還賊平均:祖陵距懷陵六十公裡,懷陵距慶陵也是六十公裡。

  如果把這條直線再延伸一下,再往東南走六百裡,恰好就到了奈曼的青龍山。

  照此看,再結合契丹人的發祥起源傳說,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遼龍自東北而來,在木葉山一帶,聯合了出自燕山的青龍山支龍,到了上京後並沒有停留,而是拐了個彎?
    拐哪了不知道,反正沒朝南。

  但再看周邊,除了阿爾山和七老圖山,全是平原地帶,就沒山。

  那怎麽辦?
  郭璞《葬經》:平洋之地,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起伏者為龍,流注者為氣,氣化則形生,形生則成龍……水行則龍行,水止則龍止,故曰,平地莫問龍,水繞是真蹤……

  沒山就看水。

  再看地圖,契達祖河西拉木倫河在巴林右分了叉,一路西北,一路向西……

  向西這一路一目了然,一路到了承德,這裡恰好是陰山最東、燕山最北,大興安嶺最南……三條龍碰頭了。

  不過風水學家認為,龍脈結點不在這裡,要順著燕山向南再走六百裡:京城。

  金與清順白山黑水龍脈而下,合燕山主龍而興。蒙元則順陰山而下,合燕山入主中原……

  先賢們分析的對不對李定安不關心,他隻關心法陣在哪。

  再看另一道支脈:逆向西北的查乾木倫河。

  又巧了:三座遼陵,六代皇帝,全沿著查乾河而葬。

  然後一直往西北,就到了查乾河的起點,也就是建有遼慶陵的慶雲山,翻過慶雲山,錫林河一瀉千裡,通貫正西北的錫林高原。

  乍一看,就像是遼龍到了西拉河之後,就調頭跑向了西北?
  而恰恰好,三座遼陵的走向,也是正西北,而且是從大到小,從始到止:最東南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最西北是大遼倒數第二代皇帝耶律洪基?

  還有更湊巧的:

  從青龍山到木葉山,方位是乾位正西北。

  再從木葉山到遼上京、遼祖陵,方位仍舊是乾位正西北。

  老道山的陣心法器,也就是左朋第一次讓他看的那塊銅羅盤指的也是正西北(乾位)。

  站在青龍山主峰,伏牛山的第一座法陣還是正西北(乾位)。

  山洞裡的鬥杓局再次指向,仍然是正西北(乾位)……

  所以李定安很清楚,沒必要去京城,要去西北:錫林高原。

  除了這些,還有卦象,正西北的乾位的卦象:
  乾,元亨利貞。

  卦: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爻: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李定安越看就越覺得,六道卦象與爻,道盡了蒙元王朝從起源到發祥,到強盛再到哀亡的整個過程:蟄伏的久,崛起的快,強盛的可怕,消亡的更快……

  特別是最後的爻辭:群龍無首,卻是吉?
  對於中原王朝和漢人而言,一盤散沙的北元,當然是上上吉。

  爻之後還有彖: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李定安很想問問,這個庶物之首,是不是姓朱?

  當然,這些都是他天馬行空的瞎胡逑想,肯定不準。再者也只是學了個皮毛,也沒時間深入研究,想搞也搞不懂。

  但方位應該是沒出入的:乾位,正西北。

  大致理清了思路,李定安收起了羅盤:“左局,回吧!”

  “李老師,今天這麽早?”

  “嗯,下午去錫林!”

  “啊……閆廳還聯系了當地領導?”

  “推了吧!”

  左朋愣在了當場……

   這一章鋪墊過渡一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