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359章 年後遠行今商定(第一更)
  第1359章 年後遠行今商定(第一更)
  晚上吃飯的時候,永穆公主果然吃到了肉串兒,羊肉串兒。

  一肥一瘦隔著穿,都是瘦的肉不好香。

  李易低頭吃飯,心中則在盤算過完年帶永穆公主出去旅遊,到美洲。

  南美,到時候可可、向日葵、地瓜、土豆、玉米什麽的都有了。

  哦,還有芸豆和西紅柿、南瓜。

  咖啡沒有,咖啡在非洲,現在還沒有埃塞俄比亞,就是亞丁灣那裡。

  往上去是紅海,埃及,穿蘇伊士運河,目前運河的地方還不知道能不能過去。

  這條運河,很久以前就修過,只是修得比較窄和淺,走小船,說給堵上就能給堵上,非常容易。

  等著荒廢久了,再挖開,那就費勁了。

  現在那裡還算安穩,沒有在當地打仗,倒是有軍隊跑到了西班牙那邊成立了安達盧斯王朝,跟基督教的打呢。

  眼下有運河的地方叫伍麥葉王朝,地盤不小,很能打。

  ***教剛成立一百多年,大唐有零星傳教的人,不過百姓都不怎麽信。

  “怎麽去呢?飛去?太費油了,而且上哪落腳?一路飛?開車開那麽長時間都累。”

  李易嘟囔著,他想先去取回來東西在莊子裡慢慢種。

  海軍一樣出發,帶更多的回來。

  主要是散心,永穆公主還沒見到過大海,沒衝過浪。

  “易弟你要去哪?什麽開車?”李隆基聽到了。

  “去拿地瓜,帶聞恬一起,要是兌換遊艇,就得兌換汽油或柴油,柴油勁大,莊子裡生產的不行。”

  李易想著就說出來了,沒防備。

  “易弟不可,易弟不要出去。”果然,李隆基堅決反對,你別走,你走了我怎麽辦?
  “一個月就回來,很快,我的船速度快。”李易準備兌換四十節速度的遊艇。

  從大唐到南美,沒有巴拿馬運河,只能繞麥哲倫海峽,然後衝上去,向北,就可以找東西了。

  有個十天能到,中途要是耽誤一點,增加兩天,到那裡尋找幾天,再回來。

  一個月,最多四十天,保證沒問題。

  “要一個月?這個……”李隆基又要拒絕。

  “我去拿東西回來,今年保證能種上,幾年後,到處都是好作物。”李易說出讓人難以拒絕的理由。

  開春出去,到地方再回來,正好種一些作物。

  比如雲豆和西紅柿,今天是陽歷二月一號,過完年,要是十五之後走,加上陸路耽擱,回來就四月份了。

  芸豆了、玉米了、土豆了、地瓜了、向日葵了、花生也是。

  資料上說花生在中國古代就有,不過李易沒找到,糾結這個沒意義,趕緊去拿回來,這不就有了嘛!
  “帶誰去?”李隆基咬咬牙,為了大唐的百姓,他選擇跟李易分開一段時間。

  “二十個羽林飛騎,要第一批學員,朝廷出身體健康、不暈船的官,我可不能總給他們治療暈船。”

  李易選人手,人多了不行,船裝不下,他這個屬於速度快的,同時有能扛住波濤的,能遠航。

  “郭子儀去。”李隆基又咬咬牙,他怕李易出事兒。

  “子儀留下統帥羽林飛騎,不打仗,我有辦法,送禮就行。”李易知道外面的土著比較好相處。

  只要你別這事那事的,人家都是願意幫忙,如果能交換東西,就更好了。

  印第安人長的很像中國人,這個就比較有認同感。

  那邊有人製作陶器,那麽給他們瓷器,還有絲綢的衣服、茶葉、精鹽、鋼刀什麽的。

  至於馬,帶著太費勁,一路上還要照顧,就先不送了。

  “能交流?”李旦比較好奇雙方怎麽說話。

  “打手勢,吃飯了、睡覺了、換東西了,他們能懂。”

  這點李易是最不愁的,人和人的交流不完全依賴語言。

  “何時去?”王皇后詢問。

  “先給青黛作完手術,還有檢查下不能生育的人的情況。”李易也不知道哪一天走。

  反正過兩天開始拿死囚練手,順便檢查藍寶嫂嫂和豆盧貴妃。

  他估計初五差不多,不等正月十五,浪費時間,心在遠方,著急。

  “也罷!”李隆基徹底同意,去吧,一個來月。

  反正自己每天就都住在莊子中,別的地方危險。

  眾人對面前的美食頓時失去了興趣,上次李易還沒這麽顯得重要,去趟洛陽,大家都覺得少了什麽。

  ……

  鴻臚寺中,不曉得李易要遠行的一群吐蕃人在吃火鍋,羊肉火鍋。

  他們的心情不錯,李易給找了工作。

  “李易竟然給出來那麽高的工錢,就是教一些人咱們那裡的事情和咱們掌握的技能,要不要教假的?”

  伯訛不再那麽提心吊膽,兩國和平了,至少他覺得是兩國,大唐不承認。

  伊辛巴搖頭:“不可,李易會報復,到時候算計我等。”

  “我認為他現在就算計著,即便我不知道他怎麽算計的。”伯訛對李易算很了解了。

  他才不認為高工錢能夠輕松拿到,保證有問題。

  “還能算計什麽?要命?給他。”另一個吐蕃人豁出去了,不怕。

  “說不定比命更重要。”伯訛依舊警惕。

  伊辛巴閉一會兒眼睛:“看看,看看再說。工錢要交上來,用在我們這些人的花銷上。”

  “如今才發現,錢最重要。”又一個吐蕃人滿臉愁苦之色。

  他知道自己的吐蕃丟掉了多少土地,卻沒有任何辦法。

  “有東西才有錢,錢不可隨便印,會出事兒。”伯訛對此倒是比較了解。

  李家莊子歡迎別人隨時拿著兌換券去換銅錢和金銀,不限制。

  只是大唐百姓根本不換,把兌換券給李家莊子,屬於買東西,不要金銀。

  倒是有許多人從別處找了金銀和收集的銅錢、絹帛跑李家莊子換成兌換券。

  絹帛的價格越來越低,購買力下降了,然後百姓就用絹帛交租庸調,大唐朝廷允許。

  “你們說,李家莊子真的有那麽多能兌換的金銀和銅錢?要是不夠,一旦大家都去換,就能讓兌換券變得不值錢。”

  剛才說話的吐蕃人想到一個好辦法,擠兌。

  他挺聰明,還懂此操作。

  “沒用,咱們哪有足夠的錢去換?其他大唐百姓聽李易的,不用來打首飾,沒人會換。”

  伊辛巴想都不想,他相信李易,穩著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