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時代之巔》第399章 兼聽則明
商務簽很快,已經下批了。

此行一共7個人,周不器、張一明、薛寶珊、梁儒波、唐斌辰、李課、姚廣源。

薛寶珊充當翻譯,她是北外英語系的,有能力同聲口譯。

李課是負責財務的。

張一明、梁儒波、唐斌辰、姚廣源都是技術方面的。

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可以跟矽谷精英們探討行業發展和未來的技術趨勢。

至於涉及到融資的法務團隊,周不器已經告知了甄妤,她都聯繫好了。

隨著「飛天」工程通過自然基金的審核,並定性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一下就出名了。當然不是對外界,而是對計算機專家級別的這個業內。

誰都知道一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意味著什麼,只要不是造假騙經費,那就是振臂一呼,群賢畢至的氣勢。

這樣的項目,國內實在太少了。

除了造假扯淡的,每年能出現一個這種級別的項目,就已經很不錯了。

國內從不缺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缺少的是一展才華的平台。如果沒有這種平台,那就只能去國外的平台去實現個人價值了。

現在,有楊振坤這個業內資深科學家牽頭,這個工程一看就是真的。

堪稱國內當下軟體領域的第一工程!

然後,就有人聞風而動了。

IBM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霍江博士,微軟研究院的研究員李鐵岩博士,都有著多年從事資料庫方面的工作經驗。

前者,是楊振坤拋出的橄欖枝。後者,更是主動聯繫楊振坤,希望能夠進組參與。

這二人都不是空手而來。

霍江博士從IBM中國研究院帶出來了一個6人組的小團隊,李鐵岩博士也帶出來了1個助手。

這就構成了楊振坤的核心班底。

「飛天」工程的研發團隊,一下就把骨架打起來了。

全公司上下都很振奮。

周不器、賀陽、王浩陽、程秉皓等公司高管也專門開了一個歡迎會,歡迎他們加入「飛天」工程,共圖大事、共襄盛舉!

不過,王浩陽的笑容很勉強,好像比哭還難看。

來的這夥人,都不是擅茬!

紫微星研究院裡,楊振坤是T6級別,是全公司最高,稅後年薪150萬,是紫微星的首席架構師,「飛天」工程的總工程師。

劉宇是「飛天」工程下分散式防火牆的帶頭人,是T5級,年薪100萬元。

新來的霍江博士和李鐵岩博士,也都是T5級別。前者年薪120萬元,是「飛天」工程下分散式資料庫的負責人,後者年薪100萬元,是副手。

他們帶來的人手,都是T4級,年薪都在40萬-60萬之間。

這幾個人,光是工資,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稅後年薪100萬,稅前就要達到130萬,光是這個核心研發團隊,一年的工資開銷就得1000萬元!

等巨大的200人的研發團隊構建完成,粗略估算,這個團隊一年的工資支出就得5000萬-6000萬元。

「一年1億的預算……夠嗎?」

回去的時候,王浩陽的聲音都在打顫。

周不器還真沒怎麼想過,有些驚訝,「一年1億,是楊振坤自己說的。」

王浩陽撇嘴道:「他一個工程師,會算財務嗎?也就是大體報個數。我算過了,今年光是採購基礎設施,5000萬就擋不住。」

周不器眉頭一挑,「你的意思會超支?」

王浩陽道:「今年的招聘要慢慢展開,所以薪酬方面壓力不會太大。等明年滿員了,薪資開銷大增,基礎設備也就採購齊全了,這方面的開銷會大幅度減少。總體來看,一年1億預算問題不大。」

「那你擔心什麼?」

「沒有風險性預算啊,萬一發生了什麼意外事件呢?比如工程難度太大,研發方向錯了,要推倒重做,或者要繼續增加團隊,又或者要採購一些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

周不器笑道:「老王,你就放心好了。交給你個任務,確保今年公司的各個業務能夠正常運轉,新項目的研發經費準時到位,這就夠了。把儲備金花光了也沒關係。」

「啊?」王浩陽愣了一下,臉色一變,「這可不行!老闆,你年輕可能不懂,我跟你說道說道。融資的時候,一定不能等錢花光了再去聯繫資本,那會被資本壓死,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想怎麼壓價怎麼壓價。帳上必須要有儲備金,不僅是確保公司運營安全,也是將來跟資本談判時的底氣所在。咱們要是彈盡糧絕了,人家給快麵包渣,咱們都得當祖宗供著。」

周不器好笑道:「誰說要去融資了?兩年之內,我不打算開啟融資。在這個階段,還是應該全心全力的自我發展,少跟資本打交道,避免干擾。」

「那你是……」

王浩陽心頭跳了一下。

心想這個年輕老闆不會真的那麼有魄力,從自己家拿錢往公司裡投吧?那可真是太偉大了,堪稱中國好老闆。

周不器當然不會拿自己的錢往裡填。

老爸是有錢,都在股市裡,可那不是自己的。

他的個人帳戶上只剩下了2000萬,是一大家子的生活費,不能亂動。

「老王,你不會真以為我去美國是扶貧吧?」

「嗯?」

周不器擺擺手,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王浩陽點了點頭,遲疑了一下,低聲說:「其實,還是有辦法解決薪酬開支過高的問題。」

「哦?」

周不器眉梢一挑。

王浩陽道:「我國的稅法不太健康,跟國際主流國家完全不同。就像美國,一年總稅收中,個人所得稅佔據20%-30%,是重要的稅源。國內則不同,在這一塊數據中,只有7%。」

「沒人交稅嗎?」

「一般只能面向中薪階層,真正的高收入群體,很難把稅收上來。」

「為什麼?」

「正常邏輯,個人所得稅一定要比企業所得稅低。剛開放的時候,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是55%,個稅是45%,這是合理的。後來稅改,要減輕企業負擔,企業所得稅一步步減少,變成了現在的35%,可個人所得稅還是45%,這就不對了。」

周不器試著理解,「所以說,很多大老闆都不在公司裡領工資,而是吃喝拉撒所有的錢都掛在公司的帳上。因為領工資了,要交45%的個稅,放在公司裡只需要交35%的企業稅。」

「對!」

「那高管呢?」

「變更人事關係,由分公司支付。」

「什麼意思?」

王浩陽道:「在港府或者新加坡成立分公司,然後在港府或者新加坡的分公司來發工資。那邊都是固定稅率,港府的個稅是15%,新加坡的個稅是20%。一般華人公司都是在新加坡交稅,本土公司都是在港府交稅。」

周不器訝然道:「差距這麼大?」

「對。」

「那為什麼不改呢?」

「欺負老實人。」

「啊?」

王浩陽嘆了口氣,說道:「咱們國家是重稅。可很多專家又說了,我們的收的稅,跟國家GDP相比,一點都不高。根本原因,是咱們這套系統有嚴重問題,國家只收一部分人的稅。能收上來的,就拚命的收。比如一些傳統企業,沒法在港府開展業務建立分公司,就沒法調動人事關係,就只能按照國內稅率交稅了。只有一些沒法走海外關係的老實人、低收入群體,以及國企領導,才會走國內的個稅體系。」

周不器有些狐疑,「這話絕對了吧?」

王浩陽道:「這就是現狀。」

周不器坐在車裡,沉吟許久,「先別急著動,我回頭找幾個人問問。為了避稅,就跑去港府開個分公司,然後把員工的人事關係調動過去……這也太明目張膽了。」

王浩陽點點頭,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回家後,周不器坐在書房裡,就給賀陽打了電話,說了這件事。

賀陽哭笑不得道:「這個老王,還真是不死心啊!」

「他跟你說過?」

「嗯,我沒答應。他說如果這麼辦了,今年預估可以為公司剩下500萬左右的個稅支出。但問題太多了,得不償失,影響也不好。而且,咱們的個稅是遞進式,只有超過10萬元的部分稅率才是45%,不足10萬元的部分,還要按批次以15%、25%、35%不等的稅率交稅。比如楊振坤,他月薪稅後12萬,稅前18萬;如果按照港府的稅率,稅前是14萬,差距不算太大。」

周不器對這個說法比較認可,「對,把工資開到港府的帳戶裡,用錢也麻煩。外國人還成,內地的人太不方便了。尤其對一些中低層員工。」

賀陽笑道:「中低層員工就更不必了,月薪低於4萬,平均稅率也就是20%左右,跟新加坡持平了。」

「聯想怎麼辦的?」

「跟員工協調,一般都是年薪幾百萬的才會同意把關係調動到港府那邊。少來少去的根本沒必要。就如你說的,太麻煩了。當然,外國人的薪酬,肯定是放在港府,可以直接交付美元。」

周不器不由得失笑,「這個王浩陽,為了節省點開支,也算是計謀百出了。」

賀陽很無奈的說:「沒辦法,你給的壓力太大了。」

周不器道:「挺過這一陣就好了。」

結束了通話,周不器靜坐了一會兒。

然後走到另一邊,拿起平時石婧琳練字的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四個字:「兼聽則明。」

左右端詳,直接撕碎扔掉了。

然後走出書房,大喊道:「琳琳,過來幫我寫幾個字,掛在牆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