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時代之巔》第398章 逼瘋的財務官
搶車位要打入美國市場了。

這讓紫微星裡上上下下都很高興,有一種揚眉吐氣的痛快感。

就國內的這些互聯網公司,還有誰能打入美國市場?

一個也沒有!

聯想為什麼名氣那麼大?柳老總憑什麼能入選評選的全球商業25大商業領袖之一?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際化。

在這個國家高速發展的初期時代,創匯能力仍舊是衡量一家企業成就高低的重要標準,大力推動海外市場的擴張也是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重要方式。

不過,王浩陽卻很頭疼。

研究中心那邊,說是要採購有些基礎設備,申請經費3000萬;薇蜜網又申請了一筆200萬的運營經費;人力資源部要展開大規模的招聘,也申請了160萬的經費;咱們的數據處理系統需要使用微軟的專利,他們開價10萬美元的買斷費……

今年要大發展,那就會造成一個結果。

開支會大幅度的增加!

單憑校內網的那點收入,根本抹不平帳目。

赤字是一定的。

這下好了,大老闆一拍腦袋,就雄赳赳氣昂昂的要去美國了。痛快是痛快、得意是得意了,他這個首席財務官可慘了。

錢從哪來?

參與Facebook的B輪融資……那得砸進去多少錢啊?

美國那邊的消息傳的火熱,說是谷歌要出資7.5億美元收購Facebook,還說微軟也不甘示弱的跟進了。據說,雙方把價格都炒到22.5億美元了!

就算謠言水分很大,溢價嚴重。

但這也明確說明了一點,現在的Facebook市場估值很高,至少得5億美元!

周不器卻不管那麼多,問他:「帳上還有多少錢?」

「大概1300萬美元。」

「行,夠用。」

「不夠了,這裡面還有預留給研發中心的7000萬呢!」王浩陽著急忙慌的說道。

周不器好笑道:「我心裡有數。研發中心那邊得大批量的招人,想把200人的研發團隊名額招滿,怎麼也得大半年時間。」

「喘不過氣來了。」

王浩陽是個標準的財務官,對財務內控方面很嚴謹。

換句話說,就是敬業。

周不器前世層次太低,還感受不到。現在是明白馬老闆說的那句話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

這個王浩陽,的確沒有當CEO的氣質,在戰略方面有點拖後腿。

周不器道:「我知道,財務方面可能會有壓力,扛過這一陣兒吧,不必要的開支能減則減。參與Facebook的融資是戰略,勢在必行,也是不容錯過的機會。校內網馬上又要展開一波手機團購了,會有一大筆資金入帳。」

王浩陽嘆了口氣,「別的初創企業都是千辛萬苦的爭取要活下來,一分錢恨不得掰兩半花。咱們可倒好,到處大撒錢,都撒到美國去了。」

周不器笑道:「就當扶貧了。」

王浩陽:「……」

「對了,還有件事,你讓副手跟進準備一下。有一家叫UC優視的公司,主營SP業務,主打一款UC瀏覽器。他們活不下去了,要展開融資。我覺得不錯,可以對其進行戰略控股,納入我們的體系系。」

「什麼?」

王浩陽快要瘋了,腦子裡忽然冒出了辭職的念頭。

這是要逼死他啊!

公司沒錢了,第一責任人就是首席財務官,人家才不在乎是不是老闆亂投資呢。

周不器有些好笑,「你眼睛睜那麼大幹什麼?讓你去準備,你執行就好了。放心吧,這筆投資不會太多,也就是幾百萬的事。」

王浩陽變成了殭屍臉,悶聲說:「老闆,你要是想解僱我,就跟我直說,不用使一些花花手段。招聘、解聘,都是公司的正常運營,我能理解。」

周不器一臉的莫名其妙,「你瘋了吧?誰要解僱你了?」

王浩陽深深的看他一眼,「不瘋也差不多了。」

然後,就淒淒慘慘戚戚的往自己辦公室走。

作為CFO,他的壓力可不止是來自於老闆。

就比如郭鵬飛,他張口要錢了,能拒絕嗎?他可是紫微星公司中,除了周不器之外的第二大股東!

還有張一明!

錢就這麼多,給誰不給誰?

這就是得罪人的事。

作為業務負責人,肯定都為了自己的業務考慮,希望能申請到儘可能多的資金。作為首席財務官,這點錢,他怎麼分配啊?

萬一花超了,工資發不出來了,全公司所有人都得罵他。

賀陽在辦公室裡,看到王浩陽像是丟了魂一樣的從自己辦公室門前經過,也嘆了口氣。他很能理解王浩陽的困境。

去年,紫微星每月的運營經費,大概是1000萬左右。

今年各個業務都要擴展,公司總部還要擴充到400人,每月的運營經費會達到2000萬的規模。這還不算研發中心那個無底洞。

他拿起桌子上的文件,起身去了周不器的辦公室,「朋友網的廣告業務得著手準備了,6月份就上線。再不增加新的營收渠道,財務壓力太大,老王頭髮都得白了。」

周不器點點頭,「行,按計劃走。」

賀陽把文件遞過來,「你看一下,主要有三點。」

因為周不器要在公司裡實行決策委員會的制度,所以就必須要設置一些公司章程,加一些特殊條款,來把董事會架空,確保決策委員會的權力。

畢竟從法理上來看,董事會才握有公司的最高決策權。

周不器一邊看,賀陽一邊說:「一共有三處特殊設計。第一,一票否決權,在某些事情上必須要你同意,才能在股東會通過;第二,董事的提名任免權,比如董事會有7個人,那你就有資格提名和任免不少於4個董事,從而牢牢掌握董事會。第三,董事會的額外決策票,如果出現了意外情況,董事會的投票打平了,那你有額外的一票,可以確保提議順利執行。」

周不器有些頭疼,「開董事會的時候,對於董事的質詢和疑問,是不是還得解答啊?」

「這是肯定的。」

「麻煩死了!」

「這是董事的權力,在不涉及機密文件的情況下,董事有資格知道公司裡的任何事情。」

「那豈不是要天天跟董事打交道,天天給他們講解公司的戰略規劃?」周不器有些不耐煩,「可不可以這樣,所有的董事,都是咱麽自己人,都得我提名?」

「呃……」

賀陽驚了個呆。

「不行嗎?」

「理論上是可行的。」賀陽頓了一下,「不過,這會存在極大的弊病,會受到資本市場的質疑。老闆,這麼跟你說吧,在美國,很多大公司明明都不缺錢,政府和管理層也要推動著公司上市,你知道為什麼嗎?」

「套現?」

「我說了,人家不缺錢。」

「那為什麼?」

賀陽道:「為了尋找體制外的新鮮空氣。你想啊,假如董事會裡都是咱們自己的人,那麼公司的一切決策,就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固然是令行暢通,提高了效率,卻也增加了企業風險。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啊。咱們是局內人,有時候可能就陷在咱們自己的這一套裡了。這時候就需要幾個局外人來監督,從不同的方向來提點我們了。這可以極大的預防我們犯錯。所以那些大企業,還會額外的邀請一些成功人士當獨立董事,對企業實行監督、警醒,從另外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

周不器認可了這個說法,「邀請幾個外人,廣開言路還是對的,都是自己人專權,容易出簍子。」

「那就這麼定了?」

「我參加過一次京東的董事會,那邊有一個規定。劉強棟有董事會的必須參與權,任何的董事會,他如果不在,就屬於無效董事會。」

「呃……我覺得沒必要。」

「是嗎?」

「只要咱們在董事會裡佔了多數席位,又有了董事的提名、任免權,沒人會故意找不痛快,任何議項一定都是可以通過的。京東的那位估計是受過什麼心理創傷,我從沒聽說哪家上市公司還有這樣的公司章程。」

周不器又問:「董事會一般多久開一次?」

賀陽道:「正常情況一下,一年兩次吧。」

接下來,他又說:「對了,自然基金回信了,咱們的飛天工程,會通過重大科研項目的批準,經費是最高檔的500萬元。」

「這麼快?」

「還沒正式批準,不過內部已經通過氣了,都很認可。現在就我們這邊斥重金購買設備開乾,證明咱們下套騙取經費,那邊就會給錢了。」

「一次性給齊嗎?」

「分三期,首期會有100萬元。這倒問題不大,這樣的大工程,沒人敢亂伸手。而且,還有好消息。」

周不器一奇,「什麼?」

賀陽笑道:「今年咱們申請了500萬資金,可咱們這個大項目,不可能一年就做成。明年可以繼續申請,後年可以接著申請。只要評審委認為咱們的項目未完工且未失敗,就會一直給錢。」

「也就是今年吧,咱們的帳面可能會比較緊張,以後……」周不器倒比較平淡,搖了搖頭,「算了,白給的錢,不要白不要。與其被那些面子工程騙取打腫臉充胖子,還不如給我乾點正事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