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南史》卷9 陳本紀上第9
陳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裡人。姓陳氏。

其本甚微,自雲漢太丘長實之後也。實玄孫晉太尉準。準生匡,匡生達,永嘉中

南遷,為丞相掾,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嘗謂所親曰:

“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達生康,複為

丞相掾,鹹和中土斷,故為長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書郎公弼,公弼生

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騎侍郎高,高生懷安令詠,詠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

巨,道巨生皇考文讚。

帝以梁天監二年癸未歲生。少倜儻有大志,長於謀略,意氣雄傑,不事生產。

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明達果斷,為

當時推服。身長七尺五寸,日角龍顏,垂手過膝。嘗遊義興,館於許氏,夢天開

數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納之帝口,及覺,腹內猶熱,帝心獨喜。初仕鄉

為裡司,後至建鄴為油庫吏,徙為新喻侯蕭映傳教,勤於其事,為映所賞。及映

為吳興太守,甚重帝,謂僚佐曰:“此人將來遠大,必勝於我。”及映為廣州,

帝為中直兵參軍,隨之鎮,映令帝招集士馬。

先是,武林侯蕭諮為交州刺史,以嚴刻失和,土人李賁連結數州豪傑同時反。

台遣高州刺史孫住⑿輪荽淌仿有勱麝凇椎炔皇苯雜詮闃莘铩W

雄弟子略與鬃又都捌渲魎Ф盤旌稀⒍派韝簿儔茨轄交ど蠑,進寇廣州,

晝夜苦攻,州中震恐。帝率精兵救之,賊眾大潰。僧明後有功業,遂降。梁武帝

深歎異焉,授直閣將軍,封新枋縣子,仍遣圖帝貌而觀之。

其年冬,蕭映卒。明年,帝送喪還,至大庾嶺,會有詔以帝為交州司馬,與

刺史楊�票南討。帝益招勇敢,器械精利,�票委帝經略。時蕭勃為定州刺史,

於西江相會,勃知軍士憚遠役,因詭說留�票。

�票集諸將問計,帝曰“交n叛渙,罪由宗室,節下奉辭伐罪,故當死生以

之。”於是鼓行而進。軍至交州,�票推帝為前鋒,所向摧陷。賁竄入屈獠洞中,

屈獠斬賁,傳首建鄴。是歲太清元年也。賁兄天寶遁入九真,與劫帥李紹隆收余

兵,殺德州刺史陳文戒,進圍愛州,帝討平之。除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

諸軍事。

二年冬,侯景寇逼,帝將赴援,廣州刺史元景仲陰將圖帝。帝知之,與成州

刺史王懷明等,集兵於南海,馳檄以討景仲。景仲縊於閣下,帝迎蕭勃鎮廣州。

時臨賀內史歐陽Q監衡州,蘭裕、蘭京禮扇誘始興等十郡共攻Q,Q請援於

勃,勃令帝救之,悉禽裕等,仍監始興郡事。帝遣杜僧明、胡穎將二千人頓於嶺

上,並厚結始興豪傑,同謀義舉,侯安都、張頻嚷手誒錘健O舨胖倉有

悅說停帝,帝泣謂休悅曰:“君辱臣死,誰敢愛命?仆行計決矣。”時蔡路養起

兵據南康。勃遣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義軍。

大寶元年正月,帝發始興,次大庾嶺,大破路養軍,進頓南康。湘東王繹承

製授帝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於是修理崎頭古城徙居之。劉惠騫等望見恆有

紫氣冒城上,遠近驚異,故惠騫等深自結於帝。尋改封長城縣侯,南江州刺史。

時寧都人劉藹等資高州刺史李遷仕舟艦兵仗,將襲南康,帝遣杜僧明等據白口禦

之。

二年,僧明禽遷仕,送南康斬之。承製授帝江州刺史。帝發南康,贛石舊有

二十四灘,灘多巨石,行旅以為難。帝之發,水暴起數丈,三百裡間,巨石皆沒。

進軍頓西昌,有龍見水濱,高五丈,五采鮮曜,軍民觀者數萬人。帝又嘗獨坐胡

床於閣下,忽有神光滿閣,廊廡之間,並得相見。趙知禮侍側,怪而問帝,帝笑

不答。時承製遣征東將軍王僧辯督眾軍討侯景,次盆城,帝率杜僧明等合三萬將

會焉。時西軍乏食,帝先計軍糧五十萬石,至是分三十萬石以資之。仍頓巴丘。

會侯景廢簡文,立豫章嗣王棟,帝遣兼長史沈兗奉表於江陵勸進。承製授帝東揚

州刺史,領會稽太守。

三年,帝帥師發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時僧辯已發盆城,會帝於白茅灣。

乃登岸結壇,刑牲盟約。進次大雷,軍人杜棱夢雷池君、周、何神,自稱征討大

將軍,乘朱航,陳甲仗,稱下征侯景,須臾便還,雲已殺景竟。

三月,帝與諸軍進克姑孰,仍次蔡洲。侯景登石頭城,望官軍之盛,不悅,

曰:“一把子人,何足可打。”密謂左右曰:“此軍上有紫氣,不易可當。”乃

以<舟叉><舟步>貯石,沉塞淮口,緣淮作城,自石頭迄青溪十余裡中,樓雉相接。僧

辯遣杜∥始樸詰郟垡災罱桓業狽媯胂韌⒄ぁ從謔肺骱巔庵ぁV

軍次連八城,直出東北。賊恐西州路斷,亦於東北果林作五城,以遏大路。帝曰:

“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使救首救尾,困而無暇。今我師既眾,賊徒甚寡,應

分賊兵力,以強製弱。”乃命諸將分處置兵,帝與王琳、杜龕等悉力乘之,景眾

大潰,僧辯啟命帝鎮京口。

五月,齊遣將辛術圍嚴超達於秦郡,帝命徐度領兵助其固守。齊眾起土山,

穿地道,攻之甚急。帝乃自率萬人解其圍,振旅南歸。承製授帝征北大將軍、開

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進封長城縣公。及王僧辯征陸納於湘州,承製命帝代

鎮揚州。

承聖二年,湘州平,帝旋鎮京口。

三年三月,進帝位司空。及魏平江陵,帝與王僧辯等進啟請晉安王以太宰承

製。十二月,晉安王至自尋陽,入居朝堂,給帝班劍二十人。

四年五月,齊送貞陽侯明還主社稷,王僧辯納之。明即位,改元天成,以晉

安王為皇太子。初,齊之納貞陽也,帝固爭之,以為不可,不見從。帝居常憤歎

曰:“嗣主高祖之孫,元皇之子,竟有何辜,坐致廢黜?假立非次,此情可知。”

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以為賞賜之資。

九月壬寅,帝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仍部列將士,水陸俱進,夜發南徐

州,討王僧辯。甲辰,帝至石頭,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時僧辯方視事,聞外白

有兵,遽走。帝大兵尋至,因風縱火,僧辯就禽。是夜縊之,及其子Q。

於是廢貞陽侯,而奉晉安王即位,改承聖四年為紹泰元年。壬子,詔授帝侍

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持節、司空、班劍、鼓

吹並如故。仍詔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龕據吳興,與義興太守韋載舉兵逆命。辛未,帝表自東討,留高

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衛台省。甲戌,軍至義興。秦州刺史徐嗣徽,據

城入齊,又要南豫州刺史任約舉兵應龕,齊人資其兵食。嗣徽乘虛奄至闕下,侯

安都出戰,嗣徽等退據石頭。丁醜,載及龕從弟北叟來降,帝撫而釋之,仍以載

兄鼎知郡事。以嗣徽寇逼,卷甲還都,命周文育進討杜龕。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度據姑孰,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

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於胡墅度米粟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帝乃遣

侯安都領水軍夜襲胡墅,燒齊船,周鐵武率舟師斷齊運輸,帝領鐵騎自西明門襲

之。齊人大潰,嗣徽留達摩等守城,自率親屬腹心,往南州采石,以迎齊援。

先是,太白自十一月丙戌不見,十二月乙卯出於東方。丙辰,帝盡命眾軍分

部甲卒,對冶城日立航度兵,攻其水南二柵。柳達摩等度淮置陣,帝督兵疾戰,

縱火燒柵,煙塵漲天,齊人大潰,盡收其船艦。是日,嗣徽、約等領齊兵還據石

頭,帝遣侯安都領水軍襲破之,嗣徽等單舸脫走。丁巳,拔石頭南岸柵,移度北

岸起柵,以絕其汲路。又堙塞東門故城中諸井。齊所據城中無水,水一合貿米一

升,一升米貿絹一匹,或炒米食之。達摩謂其眾曰:“頃在北,童謠雲,‘石頭

搗兩襠,搗青複搗黃’。侯景服青,已倒於此,今吾徒衣黃,豈謠言驗邪?”庚

申,達摩遣侯子欽、劉士榮等講和,帝許之。乃於城外盟約,其將士恣其南北。

辛酉,帝出石頭南門陳兵,送齊人歸北者。及至,齊人殺之。壬戌,齊和州長史

烏丸遠自南州奔遠歷陽,江寧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不從。帝命侯安都、

徐度等討平之,聚其首為京觀。是月,杜龕以城降。

二年正月癸未,誅龕,其弟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並賜死。

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

東廣州刺史獨狐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並任約、徐嗣徽、王僧值戎謔虺穌た塚

向梁山。帳內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齊頓軍保蕪湖。五月丙申,

齊兵至秣陵故城。己亥,帝率宗室王侯及朝臣,於大司馬門外白虎闕下,刑牲告

天,以齊人背約,發言慷慨,涕泗交流,士卒觀者益奮。辛醜,齊軍於秣陵故城,

跨淮立橋柵,引度兵馬。癸卯,自方山進及兒塘,遊騎至台,都下震駭。帝潛以

精卒三千配沈泰,度江襲齊行台趙彥深於瓜步,獲其舟粟。六月甲辰,齊兵潛至

鍾山龍尾。丁未,進至莫府山。帝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之。

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將據北郊壇。眾

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

余。齊軍晝夜坐立泥中,縣鬲以爨,足指皆爛。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

軍每得番易。甲寅,少霽。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為飯,以荷葉裹而

分給,間以麥饣半,兵士皆困。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

誓申一戰。士及防身,計量數臠,人人裹飯,混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

齊軍大潰。執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

裴英起、王僧智等將帥四十六人。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縛筏以濟,中江而溺,流

屍至京口者彌岸。惟任約、王僧隻衩狻O仁峭ピ疲骸奧餐蚍潁胛搴悄

酒家使虜奴。”自晉、宋以後,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謂為虜,於時

以賞俘貿酒者,一人裁得一醉。丁巳,眾軍出南州,燒賊舟。己未,斬劉歸義、

徐嗣產、傅野豬於建康市,是日解嚴。庚申,誅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

裴英起等。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帝進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揚州牧,進封義

興郡公。庚申,追贈皇考侍中、光祿大夫,封義興郡公,諡曰恭。十月甲戌,梁

帝敕丞相自今問訊,可施別榻,以近

二年正月壬寅,詔加帝班劍十人,並前為三十。丁未,詔贈皇兄道談南兗州

刺史、長城縣公,諡曰昭烈。皇弟休光侍中、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諡曰忠壯。

甲寅,遣兼侍中謁者仆射陸繕策拜長城縣夫人章氏為義興國夫人。丁卯,詔贈皇

祖侍中、太常卿,諡曰孝。追封皇祖妣許氏吳郡嘉興縣君,諡曰敬。皇妣張氏義

興國太夫人,諡曰宣。

二月庚午,蕭勃舉兵自廣州度嶺,頓南康,遣其將歐陽Q、傅泰及其子孜為

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險,南江州刺史余孝頃起兵應勃,帝命周文育、侯安都率

眾討平之。

八月甲午,帝進位太傅,加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丙申,

加前後部羽葆、鼓吹。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遣周文育、侯安都率眾

討之。

九月辛醜,梁帝進帝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璽紱,

遠遊冠,綠F綬,位在諸侯王上。策曰:

大哉乾元,資日月以貞觀;至哉坤元,憑山川以載物。故惟天為大,陟配者

欽明;惟王建國,翼輔者齊聖。是以文、武之佐,溪蘊其玉璜;堯、舜之臣,

榮河鏤其金板。況乎體得一之鴻姿,寧陽九之危厄,援橫流於碣石,撲燎火於昆

岡,驅馭於韋、彭,跨於齊、晉,神功行而靡用,聖道運而無名者乎!今將

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日者,昊天不吊,鍾亂於我國家。網漏吞舟,強胡內P,茫茫宇宙,隆

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太清否亢,橋山之痛以深;大寶屯如,平陽之禍相

繼。上宰膺運,康救黔黎。鞠旅於溟池之南,揚旌於桂嶺之北,縣三光於已墜,

謐四海於群飛,光啟中興,蕩寧上國。此則公之大造於皇家者也。既而天未悔禍,

夷醜薦臻,南夏崩騰,西京蕩覆。塚司昏撓,旁引寇仇,既見貶於桐宮,方謀危

於漢閣。皇運已殆,何殊贅旒,中國搖然,非徒如線。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

複莒齊都,平戎王室。朕所以還膺寶歷,重履宸居,挹建武之風猷,歌宣王之

《雅》、《頌》。此又公之再造於皇家者也。

公應務之初,登庸惟始,孫、盧肇釁,越貊為災,番部阽危,勢將淪殄。公

赤旗所指,祆壘洞開,白羽才鄭淄椒劾!4擻止σ病4笸噠

修,李賁狂迷,竊我交、愛。公英謨雅算,電掃風行,馳禦樓船,直跨滄海。三

山獠洞,八角蠻陬,逖矣水寓之鄉,悠哉火山之國,馬援之所不屆,陶璜之所未

開,莫不懼我王靈,爭朝邊候,歸<貝盾>天府,獻狀鴻臚。此又公之功也。自寇

虜陵江,宮闈幽辱,而番禺連率,本自諸夷,言得其朋,是懷同惡。公仗此忠誠,

乘機剿定,執沛令而釁鼓,平新野而據鞍。此又公之功也。世道初艱,方隅多難,

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為,恤是同盟,誅其醜類,南土黔黎,重保蘇息。此又公

之功也。長驅嶺嶠,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為榛梗,路養渠帥,全據大都,蓄

聚逋逃,方謀阻亂。公龍驤虎步,嘯吒風雲,山靡堅城,野無強陣,清祆氛於贛

石,滅l氣於雩都。此又公之功也。遷仕凶慝,屯據大皋,乞活類馬騰之軍,流

人多杜之眾。公坐揮三略,遙製六奇,義勇同心,貔貅騁力,雷奔電擊,谷靜

山空,列郡無犬吠之驚,叢祠罷狐鳴之盜。此又公之功也。王師討虜,次屆淪波,

兵乏兼儲,士有饑色。公回麾彭蠡,積谷巴丘,億庾之詠斯豐,壺槳之氓是眾。

故使三軍勇銳,百戰無前,承此兵糧,遂殄凶逆。此又公之功也。盆壘猜攜,用

淹戎略。公志惟同獎,師克在和,屈禮交盟,神o感咽,故能使舟師並路,遠邇

朋心。此又公之功也。姑孰襟要,崤、函所憑,寇虜據其關梁,大盜負其扃~。

公一校才鄭鄄⒎埽笙陀醫牽忱M簾潰踣嘀箍母牢奕

此又公之功也。

義軍大眾,俱集帝京,逆豎凶徒,猶屯皇邑。公回茲地軸,抗此天羅,曾不

崇朝,俾無遺噍。此又公之功也。內難初靜,諸侯出關,外郡傳烽,鮮卑犯塞。

公舟師步甲,亙野橫江,殲厥群氐,遂殫封豕。此又公之功也。公克黜禍難,劬

勞皇室,而孫、甯之黨,翻啟狄人,伊、洛之間,鹹為虜戍,朝暗戎塵,夜喧胡

鼓。公三籌既畫,八陣斯張,裁舉靈Y,亦抽金仆,鹹俘醜類,悉反高墉。此

又公之功也。任約叛渙,梟聲不悛,戎羯貪婪,狼心無改。公左甄右落,箕張翼

舒,掃是僨梗溽瘢肚乜傭》校∷渙鼇4擻止σ病R幌

居中,自折彝鼎,五湖小守,妄懷同惡。公夙駕兼道,秉羽杖戎,玉斧將揮,金

鉦且戒,祆酋震懾,遽請灰釘。此又公之功也。賊龕凶橫,陵虐具區,阻兵安忍,

憑災怙亂。公雖宗居汝、潁,世寓東南,眷言桑梓,公私憤切,戮此大憝,如烹

小鮮。此又公之功也。同姓有扈,頑凶不賓,憑藉宗盟,圖危社稷。公論兵於廟

堂之上,決勝於尊俎之間,寇、賈、樊、滕,浮江下瀨,一朝翦撲,無待甸師。

此又公之功也。豫章祆寇,依憑山澤,繕甲完聚,多歷歲時,結從連橫,爰洎交、

廣。呂嘉既獲,吳濞已W,命我還師,征其不恪,連營盡拔,偽黨斯禽。此又

公之功也。自八九野,瓜剖豆分,竊帝偷王,連州比縣。公武靈已暢,文德又

宣,折簡馳書,風猷斯遠。此又公之功也。京師禍亂,亟積寒暄,雙闕低昂,九

門寥豁。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興構宮闈,具瞻遐邇。郊庠宗稷之典,六符十

等之章,還聞太始之風流,重睹永平之遺事。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天下之勳,重之以明德,凝神體道,合德符天。周百姓以為心,隨萬

機以成務,上德不德,無為以為。夏長春生,顯仁藏用,功成化洽,樂奏《鹹》

《雲》,安上禦人,禮兼文質。是以天無蘊寶,地有呈祥,既景煥於圖書,方葳

蕤於史牒,高勳逾於象緯,積德冠於嵩、華,固無得而稱者矣。

朕又聞之:前王宰世,茂賞尊賢,式樹藩長,總征群伯。二南崇絕,四履遐

曠,泱泱表海,祚土維齊;岩岩泰山,俾侯於魯。況複經營宇宙,寧惟斷鼇足之

功;弘濟蒼生,非直鑿龍門之險。而疇庸報德,寂爾無聞,朕所以垂拱當寧,載

懷慚悸者也。今授公相國,以南豫州之陳留、南丹陽、宣城,揚州之吳興、東陽、

新安、新寧,南徐州之義興,江州之鄱陽、臨川十郡,封公為陳公。錫茲青土,

苴以白茅,爰定爾邦,用建塚社。昔旦、]分陝,俱為保師,晉、鄭諸侯,鹹作

卿士。兼其內外,禮實攸宜。今命使持節、兼太尉王通授相國印綬,陳公璽紱;

使持節、兼司空王`授陳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

相國秩逾三鉉,任總百司,位絕朝班,禮由事革。以相國總百揆,除錄尚書之號,

上所假節、侍中貂蟬、中書監印章、中外都督太傅印綬、義興公印策,其鎮衛大

將軍,揚州牧如故。

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禮為楨乾,律等銜策,四維皆舉,八柄有章;

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以公賤寶崇谷,疏爵待農,室富京坻,人

知榮辱;是用錫公兗冕之服,赤舄副焉。以公調理陰陽,燮諧風雅,三靈允降,

萬國同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以公宣道王猷,弘闡風教,光景所照,

L象必通;是用錫公朱戶以居。以公抑揚清濁,褒德進賢,髦士盈朝,幽人虛谷;

是用錫公納陛以登。以公嶷然廊廟,為世熔范,折衝四表,臨禦八荒;是用錫公

虎賁之士三百人。以公軌茲明罰,期在刑厝,象恭無赦,乾紀必誅;是用錫公斧

鉞各一。以公英猷遠量,跨厲嵩、溟,包一車書,括囊寰宇;是用錫公彤弓一、

彤矢百,盧弓十、盧矢千。以公天經地義,貫徹幽明,春露秋霜,允供粢盛;是

用錫公鬯一卣,圭瓚副焉。陳國置丞相以下,一遵舊式。往欽哉!其恭循朕命,

克相皇天,弘建邦家,允興鴻業,以光我高祖之休命。

十月戊辰,又進帝爵為王。以揚州之會稽、臨海、永嘉、建安,南徐州之晉

陵、信安,江州之尋陽、豫章、安成、盧陵,並前為二十郡,益封陳國。其相國、

揚州牧、鎮衛大將軍並如故。又命陳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

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鍾宮縣。王妃、王

子、王女爵命之號,陳台百官,一依舊典。辛未,梁帝禪位於陳,策曰:

谘爾陳王,惟昔上古,厥初生人,驪連、栗陸之前,容成、大庭之世,杳冥

慌忽,故靡得而議焉。自羲、農、軒、昊之君,陶唐、有虞之主,或垂衣而禦四

海,或無為而子萬姓,居之如馭朽索,去之如脫弊屣。裁遇許由,便能舍帝;暫

逢善卷,即以讓王。故知玄扈璿璣,非關尊貴;金根玉輅,示表君臨。及南觀河

渚,東沉刻璧,菁華既竭,耄勤已倦,則抗首而笑,惟賢是與,訁勞然作歌,簡

能斯授。遺風余烈,昭晰圖書,漢、魏因循,是為故實;宋、齊授受,又弘斯義。

我高祖應期撫運,握樞禦宇,三後重光,祖宗齊聖。及時屬陽九,封豕薦食,西

都失馭,夷狄交侵。乃暨天成,輕弄龜鼎,隆┣祝舯鐳式牽換棧棧始

將甚綴旒。

惟王乃聖乃神,欽明文思,二儀並運,四時合序。天錫智勇,人挺雄傑,珠

庭日角,龍行虎步。爰初投袂,日乃勤王,電掃番禺,雲撤彭蠡,翦其元惡,定

我京畿。及王賀帝弘,貿茲冠履,既行伊、霍,用保衝人。震澤、稽塗,並懷叛

逆,獯、羯醜虜,三亂皇都,裁命偏師,二邦自殄,薄伐獫狁,六戎盡殪。嶺南

叛渙,湘、郢連結,賊帥既禽,凶渠傳首。用能百揆時序,四門允穆,無思不服,

無遠不屆,上達穹昊,下漏淵泉,蛟魚並見,謳歌攸屬。況乎長彗橫天,已征布

新之兆;璧日斯既,實表更姓之符。七百無常期,皇王非一族。昔木德既季,而

傳祚於我有梁。天之歷數,允集明哲。式遵前典,廣詢群議,王公卿尹,莫不攸

屬。敬從人o之願,授帝位於爾躬。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王其允執厥中,軌儀

前式,以副溥天之望。郊祀帝,時膺大禮,永固洪業,豈不盛與!

又命璽書,遣兼太保、尚書左仆射王通,兼太尉、司徒左長史王`,奉皇帝

璽紱,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是日,梁帝遜於別宮。帝謙讓再三,群臣固

請,乃許之。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皇帝即位於南郊,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霸先,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

梁氏以圮剝薦臻,歷運有極,欽若天應,以命於霸先。夫肇有黎蒸,乃樹司

牧,選賢與能,未常厥姓。有梁末運,仍葉遘屯,獯醜憑陵,久移神器。承聖在

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禍,複罹寇逆。嫡嗣廢黜,宗枝c詐,天地板蕩,紀綱泯

絕。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橫流,重舉義兵,實戡多難。廢王立帝,實有厥功;安

國定社,用盡其力。是謂小康,方期大道。既而煙雲表色,日月呈祥,除舊布新,

既彰玄象,遷虞事夏,且協謳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群祀,皆有誠願,

梁帝高謝萬邦,授以大寶。霸先自惟菲薄,讓德不嗣,至於再三,辭弗獲許。僉

以百姓須主,萬機難曠,皇靈眷命,非可謙拒。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

能無慚德。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用答氓心,永保於我有陳,惟明靈

尚饗。

先是氛霧雨雪,晝夜晦冥,至是日,景氣清晏。禮畢,輿駕還宮,臨太極前

殿,大赦,改元。賜百姓爵二級,文武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責,皆勿複收。有犯鄉論清議、贓汙淫盜者,皆洗除先注,與之更始。其

長徒敕系,特皆原之。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典。又詔以江陰郡奉梁主為

江陰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一依前準。梁皇太后為江陰國太妃,皇后為江陰

國妃。又詔百司各依位攝職。丙子,幸鍾山,祭蔣帝廟。戊寅,幸華林園覽辭訟,

臨赦囚徒。己卯,分遣大使宣勞四方。庚辰,詔出佛牙於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

大會。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前夫人錢

氏為昭皇后,世子克為孝懷太子。立夫人章氏為皇后。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

昭皇后陵曰嘉陵,依梁初園陵故事。立刪定郎,刊定律令。戊子,遷景皇帝神主

y於太廟。

是月,西討都督周文育、侯安都於郢州敗績,沒於王琳。

十一月丙申,封皇兄子長城縣侯`為臨川郡王,頊襲封始興郡王,皇弟子曇

朗襲封南康郡王。庚申,都下火。

十二月庚辰,皇后謁太廟。

是歲,周閔帝元年,及九月,塚宰宇文護廢閔帝而奉明帝。又為明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未,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侯為司空。辛醜,祀南郊;

大赦。甲寅,遣中書舍人韋鼎、策吳興楚王神為帝。戊午,祀明堂。

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齊。辛卯,詔司空侯總督水陸眾軍以禦齊。

三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以奉梁後,即位於郢州。

夏四月甲子,祀太廟。乙醜,江陰王殂,陳志也。追諡梁敬帝。詔太宰吊祭,

司空監護喪事。以梁武林侯蕭諮子季卿嗣為江陰王。戊辰,重雲殿東鴟尾有紫煙

屬天。

五月乙未,都下地震。壬寅,立梁邵陵攜王廟室,祭以太牢。辛酉,帝幸大

莊嚴寺,舍身。壬戌,群臣表請還宮。

六月己巳,詔司空侯填、領軍將軍徐度討王琳。初,侯景之平也,太極殿被

焚,承聖中議欲營之,獨闕一柱。秋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流泊

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詔中書令沈眾兼起部尚書,構太極殿。

八月,周文育、侯安都等於王琳所逃歸,自劾廷尉,即日引見,宥之,並複

本官。丁亥,加江州刺史周迪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庚午,遣鎮南將軍周文育都督眾軍出豫章,討余孝勱。乙亥,幸莊嚴

寺,發《金光明經》題。丁酉,加高州刺史黃法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十

二月甲子,幸大莊嚴寺,設無礙大會,舍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即日還宮。

丙戌,加北江州刺史熊曇朗平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三年春正月丁酉,鎮南將軍、廣州刺史歐陽Q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是夜大

雪,及旦,太極殿前有龍跡見。甲子,廣州言仙人見於羅浮山寺小石樓。

二月辛酉,加平西將軍、桂州刺史淳於量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夏閏四月甲午,詔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兼取伎術士。是時久不雨。丙午,幸

鍾山祭蔣帝廟。是日降雨,迄於月晦。

五月丙辰朔,日有蝕之。有司奏舊儀帝禦前殿,服朱紗袍、通天冠。詔曰:

“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陽,宜備袞冕之服,自今永可為準。”

丙子,扶南國遣使朝貢。乙酉,北江州刺史熊曇朗殺都督周文育,舉兵反。王琳

遣其將常眾愛、曹慶率兵援余孝勱。

六月戊子,儀同侯安都敗眾愛等於左裡,獲琳從弟襲、主帥羊┑人氖

人,眾愛遁走,庚寅,廬山人斬之。傳首建鄴。甲午,眾軍凱歸。

丁酉,帝不豫,遣兼太宰、尚書右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廟;兼太宰、中書令謝

哲告太社、南北郊。辛醜,帝小瘳。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壬寅,帝素服

哭於朝堂,哀甚。癸卯,上臨訊獄訟。是夜,熒惑在天尊,上疾甚。丙午,帝崩

於v璣殿,時年五十七。遺詔追臨川王`入纘大業。甲寅,殯於太極殿西階。八

月甲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號高祖。丙申,葬萬安陵。

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愛。及居阿衡,恆崇寬簡。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

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敬帝,

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采,飾無金翠,聲樂不列於前。踐阼之

後,彌厲恭儉。故能隆功茂德,光於江左雲。

世祖文皇帝,諱`,字子華,始興昭烈王之長子也。少沉敏,有識量,美容

儀,留意經史。武帝甚愛之,常稱吾家英秀。梁太清初,帝夢兩日鬥,一大一小,

大者光滅墜地,色正黃,其大如鬥,帝三分取一懷之。侯景之亂,避地臨安縣郭

文舉舊宅。及武帝舉兵南下,景遣吳興太守信都遵收帝及衡陽獻王出都。帝乃密

袖小刀,候見景欲圖之。及至,以付郎中王翻幽守,故其事不遂。武帝圍石頭,

景欲加害者數矣,會景敗,乃得出。

起家吳興太守。武帝之討王僧辯也,先召帝與謀。時僧辯婿杜龕據吳興,兵

眾甚盛,武帝密令帝還長城,立柵備之。龕遣將杜泰乘虛掩至,將士相視失色,

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於是眾心乃定。及武帝遣周文育討龕,帝遣將軍劉澄、

蔣元舉攻下龕。拜會稽太守。武帝受禪,立為臨川王。夢梁武帝以寶刀授己。周

文育、侯安都之敗於沌口,武帝詔帝入總軍政。尋命率兵城南皖。永定三年六月

丙午,武帝崩,皇后稱遺詔征帝入纂皇統。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書省。皇后

令帝嗣膺寶錄,帝辭讓至於再三,公卿固請,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大赦,

詔州郡悉停奔赴。

秋七月丙辰,尊皇后為皇太后。辛酉,以司空侯為太尉,以南豫州刺史侯

安都為司空,以南徐州刺史徐度為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乙醜,重

雲殿災。

八月庚戌,立皇子伯茂為始興王,奉昭烈王后,徙封始興嗣王頊為安成王。

九月辛酉,立皇子伯宗為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差。乙亥,立妃沈氏為

皇后。

冬十月甲子,齊文宣帝殂。

十一月乙卯,王琳寇大雷,詔太尉侯、司空侯安都、儀同徐度禦之。

是歲,周明帝改天王稱皇帝,複建年號曰武成元年。

天嘉元年春正月癸醜,大赦,改元。詔賜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孝悌力田,殊行異等,加爵一級。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辛酉,祀南郊,詔

賜人爵一級。

二月丙申,太尉侯敗王琳於梁山。敗齊兵於博望,禽齊將劉伯球。王琳及

其主蕭莊奔齊。庚子,分遣使者齎璽書宣勞四方。乙巳,遣太尉侯鎮盆城。庚

戌,立武帝第六子昌為衡陽王。

三月丙辰,蕭莊所署郢州刺史孫`舉州內附。丁巳,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

斬賊帥熊曇朗,傳首建鄴。戊午,齊軍棄魯山城走,詔南豫州刺史程靈洗守之。

丙子,衡陽王昌沉於江。

夏四月丁亥,立皇子伯信為衡陽王,奉獻王后。

辛醜,周明帝崩。

六月辛巳,改諡皇祖妣景安皇后曰景文皇后。壬辰,詔改葬梁元帝於江寧舊

塋,車騎禮章,悉用梁典,仍依魏葬漢獻帝故事。甲午,追策故始興昭烈王妃曰

孝妃。辛醜,國哀周忌,上臨於太極前殿,百僚陪哭。赦建鄴殊死以下。

秋七月丙辰,立皇子伯山為鄱陽王。

八月壬午,齊孝昭帝廢其主殷而自立。戊子,詔非兵器及國容所須,金銀珠

玉衣服雜玩,悉皆禁斷。丁酉,幸正陽堂閱武。

九月癸醜,彗星見。乙卯,周將獨孤盛領水軍趣巴、湘,與賀若敦水陸俱進,

太尉侯自尋陽禦之。

冬十月癸巳,侯襲破獨孤盛於楊葉洲,盛登岸築城自保。丁酉,詔司空侯

安都率眾會侯南拒周軍。

十二月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庚子,獨孤盛潛遁走。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赦。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庚寅,曲赦湘州諸郡。

三月乙卯,太尉、湘州刺史侯薨。

夏六月己亥,齊人通好。

秋七月丙午,周將賀若敦遁歸,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

平。

九月甲寅,詔以故太尉侯、故司空周文育、故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故中

護軍胡穎、故領軍陳擬配食武帝廟庭。

冬十月癸醜,霍州西山蠻率部內屬。乙卯,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一月甲辰,齊孝昭帝殂。

十二月甲申,立始興國廟於都下,用王者禮。以國用不足,立煮海鹽傳及榷

酤科。先是縉州刺史留異應王琳,丙戌,詔司空侯安都討之。

是歲,周武帝保定元年。

三年春正月庚戌,設帳宮於南郊,幣告胡公以配天。辛亥,祀南郊,詔賜人

爵一級,孝悌力田加一等。

二月,梁宣帝殂。

閏月己酉,以百濟王余明為撫東大將軍,高麗王高湯為寧東將軍。江州刺史

周迪舉兵應留異。甲子,改鑄五銖錢。

三月丙子,安成王頊至自周。丁醜,以安右將軍吳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

史,督眾軍南討。甲申,大赦。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異於姚支嶺,異奔晉安,

東陽郡平。

夏四月癸卯,曲赦東陽郡。乙巳,齊人來聘。

秋七月己醜,皇太子納妃王氏,在位文武賜帛各有差,孝悌力田為父後者,

賜爵二級。

九月戊辰朔,日有蝕之。以侍中到仲舉為尚書右仆射。丁亥,周迪請降。

四年春正月丙子,乾陀利國遣使朝貢。甲申,周迪走投閩州,刺史陳寶應納

之。

夏四月辛醜,設無礙大會,舍身於太極前殿。乙卯,加驃騎將軍、揚州刺史

安成王頊開府儀同三司。

六月癸巳,司空侯安都賜死。

秋九月壬戌,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Q薨。癸亥,曲赦都下。辛未,

周迪複寇臨川,詔護軍將軍章昭達討平之。

冬十二月丙申,大赦。詔昭達進軍建安,討陳寶應。

五年春三月壬午,詔以故護軍將軍周鐵武配食武帝廟庭。

夏五月,周、齊並遣使來聘。

秋七月丁醜,曲赦都下。

九月,城西城。

冬十一月己醜,章昭達禽陳寶應、留異,送建鄴,晉安郡平。甲辰,以護軍

將軍章昭達為鎮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甲子,曲赦建安、晉安二郡。討陳寶應將士死王事者,並給棺,送

還本鄉,並複其家。癸未,齊人來聘。

六年春正月甲午,皇太子加元服,王公以下,賜帛各有差,孝悌力田為父後

者,賜爵一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夏四月甲寅,以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安成王頊為司空。

五月,齊武成帝傳位於太子緯,自號太上皇帝。

六月辛酉,彗星見於上台北。周人來聘。

秋七月癸未,有大風自西南至,廣百余步,激壞靈台候樓。甲申,儀賢堂無

故自壞。丙戌,臨川太守駱牙斬周迪,傳首建鄴,梟於朱雀航。

八月己卯,立皇子伯固為新安王,伯恭為晉安王,伯仁為廬陵王,伯義為江

夏王。

九月,新作大航。

冬十月辛亥,齊人來聘。

十二月乙卯,立皇子伯禮為武陵王。癸亥,曲赦都下。

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大赦,改元。

三月己卯,以司空安成王頊為尚書令。

夏四月乙卯,皇孫至澤生,賜在位文武帛各有差,為父後者賜爵一級。癸酉,

皇帝崩於有覺殿。遺詔皇太子可即君臨,山陵務存儉速,大斂竟,君臣三日一臨,

公除之製,率依舊典。六月甲子,群臣上諡曰文皇帝,廟號世祖。丙寅,葬永寧

陵。

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妙識真偽,下不容奸。

一夜內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每雞人伺漏傳簽於殿中者,令投簽於階石

上,槍然有聲,雲:“吾雖得眠,亦令驚覺。”其自強若此雲。

廢帝,諱伯宗,字奉業,小字藥王,文帝嫡長子也。梁承聖三年五月庚寅生。

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拜臨川王世子,三年,文帝嗣位,八月庚戌,立為皇太子。

自梁室亂離,東宮焚燼,太子居於永福省。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文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大赦。詔內外

文武各複其職,遠方悉停奔赴。

五月己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庚寅,以司空、揚州刺史、

新除尚書令安成王頊為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丁酉,以中軍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司空,以鎮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征東將軍、開

府儀同三司。以吏部尚書袁樞為尚書左仆射。以吳興太守沈欽為右仆射。

秋七月丁酉,立妃王氏為皇后。

冬十月庚申,享太廟。

十一月乙亥,周人來吊。

十二月甲子,高麗國遣使朝貢。

是歲,周天和元年。

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尚書左仆射袁樞卒。乙亥,大赦,改元,賜孝悌力田

爵一級。辛卯,祀南郊。

二月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頃謀反,伏誅。

三月甲午,以尚書右仆射沈欽為侍中、尚書仆射。

夏五月乙未,湘州刺史華皎不從執政;丙申,以中撫軍大將軍淳於量為征南

大將軍,總舟師討之。

六月壬寅,以中軍大將軍、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都下眾軍,自步道襲

湘州。

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澤為皇太子,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王公以下賚帛各

有差。

九月丙辰,百濟國遣使朝貢。是月,周將拓拔定入郢州,與華皎水陸俱進,

都督淳於量、吳明徹等大破之,皎單舸奔江陵,禽定送建鄴。

冬十月辛巳,曲赦湘、巴二州為皎所詿誤者。

十一月甲子,中權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衝薨。

十二月庚寅,以儀同三司兼從事中郎孔英哲為奉聖亭侯,奉孔子祀。

二年春正月己亥,司徒、安成王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以新除征南

大將軍淳於量為中軍大將軍,及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吳明徹即本號並開府儀同三

司。庚子,詔討華皎軍人死王事者,並給棺,送還本鄉,仍複其家。甲子,司

空徐度薨。

夏五月丙辰,太傅安成王頊獻玉璽一。

六月丁亥,彗星見。

秋七月戊申,新羅國遣使朝貢。壬戌,立皇弟伯智為永陽王,伯謀為桂陽王。

九月,林邑、狼牙修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后令曰:“伯宗昔在儲宮,本無令問;及居崇極,遂

騁凶淫。太傅親承顧托,義深垣屏,而攢塗未禦,翌日無淹,仍遣劉師知、殷不

佞等,顯言排斥,陰謀禍亂,賴元相維持,但除君側。又以余孝頃密邇京師,便

相征召,宗社之靈,祆氛是滅。於是密詔華皎,稱兵上流,國祚憂惶,幾移醜類。

又別敕歐陽紇等攻逼衡州,嶺表紛紜,殊淹弘望。但賊豎皆亡,日望懲改,而悖

禮忘德,情性不悛。蕩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恆遊府內,啖以深利,謀興肘腋;

又蕩主孫泰等潛相連結,大有交通,天誘其衷,自然開發。此諸文跡,今以相示,

豈可複肅恭祀,臨禦生靈?今可特降為臨海郡王,送還藩邸。太傅安成王,固

天生德,齊聖廣深,二後鍾心,三靈佇眷。自前朝不豫,任總邦家,威惠相宣,

刑禮兼設。且地彰靈璽,天表長彗,布新除舊,禎祥鹹顯。文皇知子之鑒,事甚

帝堯;傳弟之懷,久符太伯。今可還申舊志,崇立賢君,外宜依舊典,奉迎輿駕。”

是日, 帝出居別第。太建二年四月乙卯薨,時年十九。

帝性仁弱,無人君之器。及即尊位,政刑皆歸塚宰,故宣太后稱文帝遺志而

廢焉。

論曰:陳武帝以雄毅之姿,屬殷憂之運。功存拯溺,道濟橫流,應變無方,

蓋惟人傑。

及乎西都蕩覆,江表阽危,僧辯任同伊尹,空結桐宮之恨;貞陽入假秦兵,

不息穆嬴之泣。

帝乘隙以舉,乃蹈玄機,王業所基,始自於此,柴天改物,蓋有憑雲。文帝

以宗枝承統,情存兢惕,加以崇尚儒術,愛悅文義,恭儉行己,勤勞濟物,志度

弘遠,有前哲之風。至於臨下明察,得永平之政矣。臨海懦弱,有同於帝摯,文

後雖欲不鑒殷道,蓋亦其可得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