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南史》卷80 列傳第70
◎賊臣

○侯景(王偉) 熊曇朗 周迪 留異 陳寶應

侯景,字萬景,魏之懷朔鎮人也。少而不羈,為鎮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亂,

乃事邊將爾朱榮,甚見器重。初學兵法於榮部將慕容超宗,未幾超宗每詢問焉。

後以軍功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歡微時,與景甚相友好,及歡誅爾朱氏,景以眾

降,仍為歡用。稍至吏部尚書,非其好也。每獨曰:“何當離此反故紙邪?”尋

封濮陽郡公。

歡之敗於沙苑,景謂歡曰:“宇文泰恃於戰勝,今必致怠,請以數千勁騎至

關中取之。”歡以告其妃婁氏,曰:“彼若得泰,亦將不歸。得泰失景,於事奚

益?”歡乃止。後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於歡曰:“恨不得泰。請兵三

萬,橫行天下;要須濟江縛取蕭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歡壯其言,使擁兵十

萬,**河南,仗任若己之半體。景右足短,弓馬非其長,所在唯以智謀。時歡

部將高昂、彭樂皆雄勇冠時,唯景常輕之,言“似豕突爾,勢何所至”。及將鎮

河南,請於歡曰:“今握兵在遠,奸人易生詐偽,大王若賜以書,請異於他者。”

許之。每與景書,別加微點,雖子弟弗之知。

及歡疾篤,其世子澄矯書召之。景知偽,懼禍,因用王偉計,乃以太清元年

二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議之,尚書仆射謝舉等,皆議納景非

便,武帝不從。初,帝以是歲正月乙卯於善言殿讀佛經,因謂左右黃慧弼曰:

“我昨夢天下太平,爾其識之。”及和至,校景實以正月乙卯日定計,帝由是納

之。於是封景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製如鄧禹

故事。高澄嗣事為勃海王,遣其將慕容紹宗,圍景於長社。景急,乃求割魯陽、

長社、東荊、北兗請救於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景複請

兵於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

時景將蔡道遵北歸,言景有悔過志。高澄以為信然,乃以書喻景,若還,許以豫

州刺史終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攝,闔門無恙,並還寵妻愛子。景報書不從。澄

知景無歸志,乃遣軍相繼討景。

帝聞鴉仁已據懸瓠,遂命群帥指授方略,大舉攻東魏。以貞陽侯蕭明為都督。

明軍敗,見俘。紹宗攻潼州,刺史郭鳳棄城走。景乃遣其行台左丞王偉、左戶郎

中王則詣闕獻策,請元氏子弟立為魏主。詔遣太子舍人元貞為鹹陽王,須度江許

即位,以乘輿之副資給之。高澄又遣慕容紹宗追景,景退保渦陽,使謂紹宗曰:

“欲送客邪?將定雄雌邪?”紹宗曰:“將決戰。”遂順風以陣。景閉壘,頃之

乃出。紹宗曰:“景多詭,好乘人背。”使備之,果如其言。景命戰士皆被短甲

短刀,但低視斫人脛馬足,遂敗紹宗軍。裨將斛律光尤之,紹宗曰:“吾戰多矣,

未見此賊之難也。爾其當之。”光被甲將出,紹宗戒之曰:“勿度渦水。”既而

又為景敗。紹宗謂曰:“定何如也。”相持連月,景食盡,誑其眾以為家口並見

殺。眾皆信之。紹宗遙謂曰:“爾等家並完。”乃被發向北鬥以誓之。景士卒並

北人,不樂南度,其將暴顯等各率所部降紹宗。景軍潰散,喪甲士四萬人,馬四

千匹,輜重萬余兩。乃與腹心數騎自硤石濟淮,稍收散卒,得馬步八百人。南過

小城,人登陴詬之曰:“跛腳奴何為邪!”景怒,破城殺言者而去。晝夜兼行,

追軍不敢逼。使謂紹宗曰:“景若就禽,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既而莫適所

歸,馬頭戍主劉神茂者,為韋黯所不容,因是踣馬,乃馳謂景曰:“壽陽去此不

遠,城池險固,韋黯是監州耳,王若次近郊,必郊迎,因而執之,可以集事。得

城之後,徐以啟聞,朝廷喜王南歸,必不責也。”景執其手曰:“天教也。”及

至,而黯授甲登陴。景謂神茂曰:“事不諧矣。”對曰:“黯懦而寡智,可說下

也。”乃遣豫州司馬徐思玉夜入說之,黯乃開門納景。景執黯,數將斬之,久而

見釋。乃遣於子悅馳以敗聞,自求貶削。優詔不許。複求資給,即授南豫州刺史,

本官如故。帝以景兵新破,未忍移易,故以鄱陽王范為合州刺史,即鎮合肥。魏

人攻懸瓠,懸瓠糧少,羊鴉仁去懸瓠歸義陽。

魏人入懸瓠,更求和親,帝召公卿謀之。張綰、朱異鹹請許之。景聞,未之

信,乃偽作鄴人書,求以貞陽侯換景。帝將許之。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窮歸義,

棄之不祥。且百戰之余,寧肯束手受縶?”謝舉、朱異曰:“景奔敗之將,一使

之力耳。”帝從之,複書曰:“貞陽旦至,侯景夕反。”景謂左右曰:“我知吳

兒老公薄心腸。”又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

訪之。”景恚曰:“會將吳兒女以配奴。”王偉曰:“今坐聽,亦死;舉大事,

亦死,王其圖之。”於是遂懷反計。屬城居人,悉佔募為軍士。輒停責市估及田

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將士。又啟求錦萬疋為軍人袍,中領軍朱異議以禦府錦署止

充領賞,不容以供邊用,請送青布以給之。又以台所給仗多不能精,啟請東冶鍛

工欲更營造,敕並給之。景自渦陽敗後,多所征求,朝廷含弘,未嘗拒絕。是時

貞陽侯明遣使還梁,述魏人請追前好,許放之還。武帝覽之流涕,乃報明啟當別

遣行人。帝亦欲息兵,乃與魏和通。景聞之懼,馳啟固諫,帝不從。爾後表疏跋

扈,言辭不遜。又聞遣伏挺、徐陵使魏,不知所為。元貞知景異志,累啟還朝。

景謂曰:“將定江南,何不少忍?”貞益懼,奔還建鄴,具以事聞。景又招司州

刺史羊鴉仁同逆,鴉仁錄送其使。時鄱陽王范鎮合肥,及鴉仁俱累啟稱景有異志。

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為役?”並抑不奏聞,景所以奸謀益果。乃上言

曰:“高澄狡猾,寧可全信?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臣行年

四十有六,未聞江左有佞邪之臣,一旦入朝,乃致囂讟,寧堪粉骨,投命讎門。

請乞江西一境,受臣控督;如其不許,即領甲臨江,上向閩、越。非唯朝廷自恥,

亦是三公旰食。”帝使朱異宣語答景使曰:“譬如貧家畜十客五客,尚能得意,

朕唯有一客,致有忿言,亦是朕之失也。”景又知臨賀王正德怨望朝廷,密令要

結。正德許為內啟。

二年八月,景遂發兵反,於豫州城內集其將帥,登壇歃血。是日地大震。於

是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左率陸驗、製局監周石珍為辭,以為奸臣

亂政,請帶甲入朝。先攻馬頭、木柵,執太守劉神茂、戍主曹璆等。武帝聞之,

笑曰:“是何能為,吾以折箠笞之。”乃敕:斬景者,不問南北人,同賞封二千

戶兼一州刺史;其人主帥欲還北不須州者,賞以絹布二萬,以禮發遣。於是詔合

州刺史鄱陽王范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

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同討景,濟自歷陽。又令侍中、

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持節,董督眾軍。景聞之,謀於王偉。偉曰:“莫若直掩

揚都,臨賀反其內,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聞拙速,不聞工遲,令今便

須進路,不然邵陵及人。”九月,景發壽春,聲雲遊獵,人不覺也。留偽中軍大

都督王貴顯守壽春城,出軍偽向合肥,遂襲譙州。助防董紹先降之,執刺史豐城

侯泰。武帝聞之,遣太子家令王質,率兵三千巡江遏防。景進攻歷陽太守莊鐵,

鐵遣弟均夜斫景營,戰沒。鐵母愛其子,勸鐵降。景拜其母,鐵乃勸景曰:“急

則應機,緩必致禍。”景乃使鐵為導。是時鎮戍相次啟聞,朱異尚曰:“景必無

度江志。”蕭正德先遣大船數十艘偽載荻,實擬濟景。景至江將度,慮王質為梗,

俄而質被追為丹陽尹,無故自退。景聞未之信,乃密遣覘之,謂使者:“質若退,

折江東樹枝為驗。”覘人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辦矣。”乃自采石濟,馬

數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景出,分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寧,遂至

慈湖。南津校尉江子一奔還建鄴。皇太子見事急,入面啟武帝曰:“請以事垂付,

願不勞聖心。”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太子仍停中書省指授,內外擾

亂相劫不複通。於是詔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為都督內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

為軍師將軍以副焉。遣南浦侯推守東府城,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守

白下。

既而景至朱雀航,遣徐思玉入啟,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請遣了事舍人

出相領解,實欲觀城中虛實。帝遣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隨思玉往,勞之於

板橋。景北面受敕,季曰:“今者之舉,何以為名?”景曰:“欲為帝也。”王

偉進曰:“朱異、徐驎諂黷亂政,欲除奸臣耳。”景既出惡言,留季不遣,寶亮

還宮。先是,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景渦陽之敗,求錦,朝廷所

給青布,及是皆用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馬,青絲為轡,欲以應謠。蕭正德先

屯丹陽郡,至是率所部與景合。建康令庾信率兵千余人屯航北,及景至徹航,始

除一舶,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南塘遊軍複閉航度景。皇太子以所乘馬授

王質,配精兵三千,使援庾信。質至領軍府與賊遇,未陣便奔。景乘勝至闕下。

西豐公大春棄石頭城走,景遣其儀同於子悅據之。謝禧亦棄白下城走。景遣百道

攻城,縱火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城中倉卒未有備,乃鑿門樓,下水沃火,久

之方滅。賊又斫東掖門將入,羊侃鑿門扇刺殺人,賊乃退。又登東宮牆射城內。

至夜,簡文募人出燒東宮台殿遂盡,所聚圖籍數百廚,一皆灰燼。先是簡文夢有

人畫作秦始皇,雲“此人複焚書”,至是而驗。景又燒城西馬廄、士林館、太府

寺。明日,景又作木驢數百攻城,上擲以石,並皆碎破。賊又作尖頂木,狀似槥,

石不能破。乃作雉尾炬,灌以膏蠟,叢下焚之。賊既不克,士卒死者甚多,乃止

攻,築長圍以絕內外。又啟求誅朱異、陸驗、徐驎、周石珍等。城內亦射賞格出

外,有能斬景首,授以景位,並錢一億萬,布絹各萬疋,女樂二部。莊鐵乃奔歷

陽,紿言景已梟首。景城守郭駱懼,棄城走壽陽。鐵得入城,遂奔尋陽。

十一月,景立蕭正德為帝,即偽位,居於儀賢堂,改年曰正平。初童謠有

“正平”之言,故立號以應之。識者以為正德卒當平殄也。景自為相國、天柱將

軍,正德以女妻之。景又攻東府城,設百尺樓車,鉤城堞盡落。城陷,景使其儀

同盧暉略,率數千人持長刀夾城門,悉驅城內文武倮身而出,使交兵殺之,死者

三千余人。南浦侯推是日遇害。景使正德子見理及暉略守東府城。初,景至都,

便唱雲“武帝已晏駕”。雖城內亦以為然。簡文慮人情有變,乃請上與駕巡城。

上將登城,陸驗諫曰:“陛下萬乘之重,豈可輕脫?”因泣下。帝深感其言,乃

幸大司馬門。城上聞蹕聲皆鼓噪,軍人莫不屑涕,百姓乃安。景又於城東西各起

土山以臨城,城內亦作兩山以應之,簡文以下皆親畚鍤。初,景至便望克定建鄴,

號令甚明,不犯百姓。既攻不下,人心離沮,又恐援軍總集,眾必潰散,乃縱兵

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又募北人先為奴

者,並令自拔,賞以不次。朱異家鯨奴乃與其儕逾城投賊,景以為儀同,使至闕

下以誘城內,乘馬披錦袍詬曰:“朱異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領軍。我始事侯王,

已為儀同。”於是奴僮競出,盡皆得志。景食石頭常平倉既盡,便掠居人,爾後

米一升七八萬錢,人相食,有食其子者。又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

毆棰,疲羸者因殺以填山,號哭之聲動天地。百姓不敢藏隱,並出從之,旬日間

眾至數萬。

景儀同范桃棒密貪重賞,求以甲士二千人來降,以景首應購,遣文德主帥前

白馬遊軍王陳昕夜逾城入,密啟言狀。簡文以啟上,上大悅,使報桃棒,事定許

封河南王,鐫銀券以與之。簡文恐其詐,猶豫不決。上怒曰:“受降常理,何忽

致疑?”朱異、傅岐同請納之。簡文曰:“吾即堅城自守,所望外援,外援若至,

賊豈足平?今若開門以納桃棒,桃棒之意尚且難知,一旦傾危,悔無及矣。”桃

棒又曰:“今止將所領五百余人,若至城門,自皆脫甲。乞朝廷賜容。事濟之時,

保禽侯景。”簡文見其言愈疑之。朱異以手捶胸曰:“今年社稷去矣。”俄而桃

棒軍人魯伯和告景,並烹之。至是,邵陵王綸率西豐公大春、新塗公大成、永安

侯確、南安鄉侯駿、前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璋、步兵校尉尹思合等馬

步二萬,發自京口,直據鍾山。景黨大駭,鹹欲逃散,分遣萬余人拒戰。綸大敗

之於愛敬寺下。景初聞綸至,懼形於色。及敗軍還,尤言其盛,愈恐。命具舟石

頭,將北濟。任約曰:“去鄉萬裡,走欲何之?戰若不捷,君臣同死。草間乞活,

約所不為。”景乃留宋子仙守壁,自將銳卒拒綸,陣於覆舟山北,與綸相持。會

暮,景退還,南安侯駿率數十騎挑之。景回軍,駿退。時趙伯超陣於玄武湖北,

見駿退,仍率軍前走。眾軍前亂,遂敗績。綸奔京口。賊執西豐公大春、綸司馬

莊丘慧達、直閣將軍胡子約、廣陵令霍俊等來送城下,逼令雲:“已禽邵陵王。”

霍俊獨雲:“王小失利,已全軍還京口,城中但堅守,援軍尋至。”語未卒,賊

以刀傷其口,景義而釋焉。正德乃收而害之。是日,鄱陽世子嗣、裴之高至後渚,

結營於蔡洲。景分軍屯南岸。

十二月,景造諸攻具及飛樓、橦車、登城車、鉤堞車、階道車、火車,並高

數丈,車至二十輪,陳於闕前,百道攻城。以火焚城東南隅大樓,因火勢以攻城。

城上縱火,悉焚其攻具,賊乃退。是時,景土山成,城內土山亦成。以太府卿韋

黯守西土山,左衛將軍柳津守東土山。山起芙蓉層樓,高四丈,飾以錦罽,捍以

烏笙,山峰相近。募敢死士,厚衣袍鎧,名曰“僧騰客”,配二山,交槊以戰,

鼓叫沸騰,昏旦不息。土山攻戰既苦,人不堪命,柳津命作地道,毀外山,擲雉

尾炬燒其櫓堞。外山崩,壓賊且盡。賊又作蛤蟆車,運土石填塹,戰士升之樓車,

四面並至。城內飛石碎其車,賊死積於城下。賊又掘城東南角,城內作迂城形如

卻月以捍之,賊乃退。材官將軍宋嶷降賊,因為立計,引玄武湖水灌台城,闕前

禦街並為洪波矣。又燒南岸居人營寺,莫不鹹盡。司州刺史柳仲禮、衡州刺史韋

粲、南陵太守陳文徹、宣猛將軍李孝欽等皆來赴援;鄱陽世子嗣、裴之高又濟江。

柳仲禮營朱雀航南,裴之高營南苑,韋粲營青塘,陳文徹、李欽屯丹陽郡,鄱陽

世子嗣營小航南,並緣淮造柵。及旦,景方覺,乃登禪靈寺門樓以望之。見韋粲

營壘未合,度兵擊之,粲敗,景斬粲首徇城下。柳仲禮聞粲敗,不遑貫甲,與數

十人赴之。遇賊,斬首數百,仍投水死者千余人。仲禮深入,馬陷泥,亦被重創。

自是賊不敢濟岸。邵陵王綸又與臨城公大連等自東道集於南岸;荊州刺史湘東王

繹遣世子方等、兼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赴援,營於州子岸前;高州刺史李

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又率兵繼至。既而鄱陽世子嗣、永安侯確、羊鴉仁、李

遷仕、樊文皎率眾度淮,攻破賊東府城前柵,遂營於青溪水東。景遣其儀同宋子

仙緣水西立柵以相拒。景食稍盡,人相食者十五六。初,援兵至北岸,眾號百萬。

百姓扶老攜幼以候王師,才過淮,便競剝掠,征責金銀,列營而立,互相疑貳。

邵陵王綸、柳仲禮甚於讎敵,臨城公大連、永安侯確逾於水火,無有鬥心。賊黨

有欲自拔者,聞之鹹止。

賊之始至,城中才得固守,平蕩之事,期望援軍。既而中外斷絕,有羊車兒

獻計,作紙鴉系以長繩,藏敕於中。簡文出太極殿前,因西北風而放,冀得書達。

群賊駭之,謂是厭勝之術,又射下之,其危急如此。是時城中圍逼既久,膎味

頓絕,簡文上廚,僅有一肉之膳。軍士煮弩熏鼠捕雀食之。殿堂舊多鴿群聚,至

是殲焉。初,宮門之閉,公卿以食為念,男女貴賤並出負米,得四十萬斛,收諸

府藏錢帛五十億萬,並聚德陽堂,魚鹽樵采所取蓋寡。至是乃壞尚書省為薪,撤

薦剉以飼馬,盡,又食飰焉。禦甘露廚有乾苔,味酸鹹,分給戰士。軍人屠馬

於殿省間鬻之,雜以人肉,食者必病。賊又置毒於水竇,於是稍行腫滿之疾,城

中疫死者太半。初,景之未度江,魏人遣檄,極言景反覆猜忍,又言帝飾智驚愚,

將為景欺。至是禍敗之狀,皆如所陳,南人鹹以為讖。時景軍亦饑,不能複戰。

東城有積粟,其路為援軍所斷,且聞湘東王下荊州兵。彭城劉邈乃說景曰:“大

軍頓兵已久,攻城不拔,今眾軍雲集,未易可破。如聞軍糧不支一月,運漕路絕,

野無所掠,嬰兒掌上,信在於今。未若乞和,全師而反。”景乃與王偉計,遺任

約至城北拜表偽降,以河南自效。帝曰:“吾有死而已,寧有是議?且賊凶逆多

詐,此言雲何可信!”既而城中日蹙,簡文乃請武帝曰:“侯景圍逼,既無勤王

之師,今欲許和,更思後計。”帝大怒曰:“和不如死。”簡文曰:“城下之盟,

乃是深恥;白刃交前,流矢不顧。”上遲回久之,曰:“爾自圖之,無令取笑千

載。”乃聽焉。景請割江右四州地,並求宣城王大器出送,然後解圍濟江。仍許

遣其儀同於子悅、左丞王偉入城為質。中領軍傅岐議以宣城王嫡嗣之重,有輕言

者請劍斬之。乃請石城公大款出送,詔許焉。遂於西華門外設壇,遣尚書仆射王

克、兼侍中上甲鄉侯韶、兼散騎常侍蕭瑳與於子悅、王偉等登壇共盟。右衛將

軍柳津出西華門下,景出其柵門,與津遙相對,刑牲歃血。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

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退、西昌侯世子彧率眾三萬至於馬仰洲,景慮北

軍自白下而上,斷其江路,請悉勒聚南岸。敕乃遣北軍並進江潭苑。景又啟稱:

“永安侯、趙威方頻隔柵詬臣,雲‘天子自與爾盟,我終當逐汝’。乞召入城,

即進發。”敕並召之。景遂運東城米於石頭,食乃足。又啟雲:“西岸信至,高

澄已得壽春、鍾離,便無處安足,權借廣陵、譙州,須征得壽春、鍾離,即以奉

還朝廷。”時荊州刺史湘東王繹師於武成,河東王譽次巴陵,前信州刺史桂陽王

慥頓江津,並未之進。既而有敕班師,湘東王欲旋。中記室參軍蕭賁曰:“景

以人臣舉兵向闕,今若放兵,未及度江,童子能斬之,必不為也。大王以十萬之

師,未見賊而退,若何!”湘東王不悅。賁,骨鯁士也,每恨湘東不入援。嘗與

王雙六,食子未下,賁曰:“殿下都無下意。”王深為憾,遂因事害之。

景既知援軍號令不一,終無勤王之效,又聞城中死疾轉多,當有應之者。既

卻湘東王等兵,又得城中之米,王偉且說景曰:“王以人臣舉兵背叛,圍守宮闕,

已盈十旬。逼辱妃主,陵穢宗廟,今日持此,何處容身?願且觀變。”景然之,

乃表陳武帝十失。三年三月丙辰朔,城內於太極殿前設壇,使兼太宰、尚書仆射

王克等告天地神祗,以景違盟,舉烽鼓噪。初,城圍之日,男女十余萬,貫甲者

三萬,至是疾疫且盡,守埤者止二三千人,並悉羸懦。橫屍滿路,無人埋瘞,臭

氣熏數裡,爛汁滿溝洫。於是羊鴉仁、柳仲禮、鄱陽世子嗣進軍於東府城北。柵

壘未立,為景將宋子仙所敗,送首級於闕下。景又遣於子悅乞城內遣禦史中丞沈

浚至景所。無去意,浚因責之,景大怒,即決石闕前水,百道攻城,晝夜不息。

丁卯,邵陵王世子子堅帳內白雲朗、董勳華於城西北樓納賊。五鼓,賊四面飛梯,

眾悉上。永安侯確與其兄堅,力戰不能卻,乃還見文德殿言狀。須臾,景乃先使

王偉、儀同陳慶入殿陳謝曰:“臣既與高氏有隙,所以歸投,每啟不蒙為奏,所

以入朝。而奸佞懼誅,深見推拒,連兵多日,罪合萬誅。”武帝曰:“景令何在?

可召來。”景入朝,以甲士五百人自衛,帶劍升殿。拜訖,帝神色不變,使引向

三公榻坐,謂曰:“卿在戎日久,無乃為勞?”景默然。又問:“卿何州人?而

來至此。”又不對。其從者任約代對。又問:“初度江有幾人?”景曰:“千人。”

“圍台城有幾人?”曰:“十萬。”“今有幾人?”曰:“率土之內,莫非己有。”

帝俯首不言。景出,謂其廂公王僧貴曰:“吾常據鞍對敵,矢刃交下,而意了無

怖。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吾不可以再見之。”出見簡文於永福

省,簡文坐與相見,亦無懼色。初,簡文《寒夕詩》雲:“雪花無有蒂,冰鏡不

安台。”又《詠月》雲:“飛輪了無轍,明鏡不安台。”後人以為詩讖,謂無蒂

者,是無帝;不安台者,台城不安;輪無轍者,以邵陵名綸,空有赴援名也。

既而景屯兵西州,使偽儀同陳慶,以甲防太極殿,悉鹵掠乘輿服玩、后宮嬪

妾,收王侯朝士送永福省,撤二宮侍衛。使王偉守武德殿,於子悅屯太極東堂,

矯詔大赦。自為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其侍中、使持節、大丞相、

王如故。先是,城中積屍不暇埋瘞,又有已死未斂,或將死未絕,景悉令聚而焚

之,臭氣聞十余裡。尚書外兵郎鮑正疾篤,賊曳出焚之,宛轉火中,久而方絕。

景又矯詔,征鎮牧守各複本位,於是諸軍並散。降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百官

皆複其職。帝雖外跡不屈,而意猶忿憤,景欲以宋子仙為司空,帝曰:“調和陰

陽,豈在此物?”景又請以文德主帥鄧仲為城門校尉,帝曰:“不置此官。”簡

文重入奏,帝怒曰:“誰令汝來!”景聞亦不敢逼。後每征求,多不稱旨。至於

禦膳,亦被裁抑。遂懷憂憤。五月,感疾,餒崩於文德殿。景秘不發喪,權殯於

昭陽殿,自外文武鹹莫之知。二十余日,然後升梓宮於太極前殿,迎簡文即位。

及葬修陵,使衛士以大釘於要地釘之,欲令後世絕滅。矯詔赦北人為奴婢者,冀

收其力用焉。時東揚州刺史臨城公大連據州,吳興太守張嵊據郡,自南陵以上並

各據守。景製命所行,唯吳郡以西、南陵以北而已。六月,景乃殺蕭正德於永福

省,封元羅為西秦王,元景襲為陳留王,諸元子弟封王者十余人。以柳仲禮為使

持節、大都督,隸大丞相,參戎事。十一月,百濟使至,見城邑丘墟,於端門外

號泣,行路見者莫不灑泣。景聞大怒,收小莊嚴寺,禁不聽出入。

大寶元年正月,景矯詔自加班劍四十人,給前後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長史、

從事中郎四人。三月甲申,景請簡文禊宴於樂遊苑,帳飲三日。其逆黨鹹以妻子

自隨,皇太子以下,並令馬射箭,中者賞以金錢。翌日向晨,簡文還宮。景拜伏

苦請,簡文不從。及發,景即與溧陽主共據禦床南面並坐,群臣文武列坐侍宴。

四月辛卯,景又召簡文幸西州,簡文禦素輦,侍衛四百余人。景眾數千,浴鐵翼

衛。簡文至西州,景等逆拜。上冠下屋白紗帽,服白布裙襦。景服紫䌷褶,上

加金帶,與其偽儀同陳慶、索超世等西向坐。溧陽主與其母范淑妃東向坐。上聞

絲竹,淒然下泣。景起謝曰:“陛下何不樂?”上為笑曰:“丞相言索超世聞此,

以為何聲?”景曰:“臣且不知,豈獨超世?”上乃命景起舞,景即下席應弦而

歌。上顧命淑妃,淑妃固辭乃止。景又上禮,遂逼上起舞。酒闌坐散,上抱景於

床曰:“我念丞相。”景曰:“陛下如不念臣,臣何至此。”上索筌蹄,曰:

“我為公講。”命景離席,使其唱經。景問超世何經最小,超世曰:“唯《觀世

音》小。”景即唱“爾時無盡意菩薩”。上大笑,夜乃罷。時江南大饑,江、揚

彌甚,旱蝗相系,年谷不登,百姓流亡,死者塗地。父子攜手共入江湖,或弟兄

相要俱緣山嶽。芰實荇花,所在皆罄;草根木葉,為之凋殘。雖假命須臾,亦終

死山澤。其絕粒久者,鳥面鵠形,俯伏床帷,不出戶牖者,莫不衣羅綺,懷金玉,

交相枕藉,待命聽終。於是千裡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而景虐於

用刑,酷忍無道,於石頭立大舂碓,有犯法者搗殺之。東陽人李瞻起兵,為賊所

執,送詣建鄴。景先出之市中,斷其手足,刻析心腹,破出肝腸。瞻正色整容,

言笑自若,見其膽者乃如升焉。又禁人偶語,不許大酺,有犯則刑及外族。其官

人任兼閫外者,位必行台,入附見徒者,並稱開府,其親寄隆重則號曰左右廂公,

勇力兼人名為庫真部督。七月,景又矯詔自進位相國,封泰山等二十郡為漢王。

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依漢蕭何故事。十月,景又矯詔自加宇宙大將

軍、都督**諸軍事,以詔文呈簡文。簡文大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

初,武帝既崩,景立簡文,升重雲殿禮佛為盟曰:“臣乞自今兩無疑貳,臣固不

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及南康王會理之事,景稍猜懼,謂簡文欲謀之。王

偉因構扇,遂懷逆謀矣。

二年正月,景以王克為太宰,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

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於慶為太師,紇奚斤為太子太傅,時靈護為太子太

保,王偉為尚書左仆射,索超世為右仆射。於大航跨水築城,名曰捍國。四月,

景遣宋子仙襲陷郢州刺史方諸。景乘勝西上,號二十萬,聯旗千裡,江左以來,

水軍之盛未有也。帝聞之,謂禦史中丞宗懷曰:“賊若分守巴陵,鼓行西上,荊、

郢殆危,此上策也。身頓長沙,徇地零、桂,運糧以至,洞庭非吾有,此中策也。

擁眾江口,連攻巴陵,銳氣盡於堅城,士卒饑於半菽,此下策也。吾安枕而臥,

無所多憂。”及次巴陵,王僧辯沉船臥鼓,若將已遁。景遂圍城。元帝遣平北將

軍胡僧祐與居士陸法和大破之,禽其將任約,景乃夜遁還都。左右有泣者,景命

斬之。王僧辯乃東下,自是眾軍所至皆捷。先是,景每出師,戒諸將曰:“吾破

城邑,淨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故諸將以殺人為戲笑,百姓雖死不從之。

是月,景乃廢簡文,幽於永福省,迎豫章王棟即皇帝位,升太極前殿,大赦,

改元為天正元年。有回風自永福省吹其文物皆倒折,見者莫不驚駭。初,景既平

建鄴,便有篡奪志,以四方須定,故未自立。既而巴陵失律,江、郢喪師,猛將

外殲,雄心內沮,便欲速僣大號。又王偉雲:“自古移鼎,必須廢立。”故景從

之。其太尉郭元建聞之,自秦郡馳還諫曰:“主上仁明,何得廢之?”景曰:

“王偉勸吾。”元建固陳不可,景意遂回,欲複帝位,以棟為太孫。王偉固執不

可,乃禪位於棟。景以哀太子妃賜郭元建,元建曰:“豈有皇太子妃而降為人妾?”

竟不與相見。景司空劉神茂、儀同尹思合、劉歸義、王曄、桑乾王頵等據東陽歸

順。十一月,景矯蕭棟詔,自加九錫,漢國置丞相以下百官,陳備物於庭。忽有

鳥似山鵲,翔於景冊書上,赤足丹嘴,都下左右所無。賊徒悉駭,競射之,不能

中。景又矯棟詔,追崇其祖為大將軍,父為大丞相,自加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

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鍾虡

宮懸之樂,一如舊儀。尋又矯蕭棟詔禪位,使偽太宰王克奉璽紱於己。先夕,景

宿大莊嚴寺,即南郊,柴燎於天,升壇受禪;大風拔木,旗蓋盡偃,文物並失舊

儀。既唱警蹕,識者以為名景而言警蹕,非久祥也。景聞惡之,改為備蹕。人又

曰,備於此便畢矣。有司乃奏改雲永蹕。乃以廣柳車載鼓吹,橐駝負犧牲,輦上

置垂腳坐焉。景所帶劍,水精摽無故墮落,手自拾取,甚惡之。將登壇,有兔自

前而走,俄失所在。又白虹貫日三重,日青無色。還將登太極殿,醜徒數萬,同

共吹唇唱吼而上。及升禦床,床腳自陷。大赦,改元為太始元年。方饗群臣,中

會而起,觸扆墜地。封蕭棟為淮陰王,幽之。改梁律為漢律,改左戶尚書為殿中

尚書,五兵尚書為七兵尚書,直殿主帥為直寢。景三公之官,動置十數,儀同尤

多。或匹馬孤行,自執羈絏。以宋子仙、郭元建、張化仁、任約為佐命元功,並

加三公之位;王偉、索超世為謀主;於子悅、彭俊主擊斷;陳慶、呂季略、盧暉

略、於和、史安和為爪牙,斯皆尤毒於百姓者。其余王伯醜、任延和等複有數十

人。梁人而為景用者,則故將軍趙伯超、前製局監姬石珍、內監嚴亶、邵陵王記

室伏知命,此四人盡心竭力者。若太宰王克、太傅元羅、侍中殷不害、太常姬弘

正等雖官尊,止從人望,非腹心任也。景祖名乙羽周,及篡,以周為廟諱,故改

周弘正、石珍姓姬焉。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

世祖考,故置七廟。”並請七世諱,敕太常具祭祀之禮。景曰:“前世吾不複憶,

唯阿爺名摽,且在朔州,伊那得來啖是?”眾聞鹹笑之。景黨有知景祖名乙羽周

者,自外悉是王偉製其名位。以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征士侯瑾為七世祖。於是

推尊其祖周為大丞相,父摽為元皇帝。於時景修飾台城及朱雀、宣陽等門,童謠

曰:“的脰烏,拂朱雀,還與吳。”又曰:“脫青袍,著芒屩,荊州天子挺應著。”

時都下王侯庶姓五等廟樹,鹹見殘毀,唯文宣太后廟四周柏樹獨鬱茂。及景篡,

修南郊路,偽都官尚書呂季略說景,令伐此樹以立三橋。始斫南面十余株,再宿

悉卉生,便長數尺。時既冬月,翠茂若春。賊乃大驚,惡之,使悉斫殺。識者以

為昔僵柳起於上林,乃表漢宣之興,今廟樹重青,必彰陝西之瑞。又景床東邊香

爐無故墮地,景呼東西南北皆謂為廂,景曰:“此東廂香爐那忽下地?”議者以

為湘東軍下之征。十二月,謝答仁、李慶等軍至建德,攻元頵、李佔柵,大破之。

執頵、佔送京口,截其手足徇之,經日乃死。

景二年,謝答仁攻東陽,劉神茂降,以送建康,景為大剉碓,先進其腳,寸

寸斬之,至頭方止。使眾觀之以示威。王僧辯軍至蕪湖,城主宵遁。侯子鑒率步

騎萬余人度州,並引水軍俱進。僧辯逆擊,大破之。景聞之大懼涕下,覆面引衾

臥,良久方起,歎曰:“咄叱!咄叱!誤殺乃公。”初,景之為丞相,居於西州,

將率謀臣,朝必集行列門外,謂之牙門。以次引進,齎以酒食,言笑談論,善惡

必同。及篡,恆坐內不出,舊將稀見面,鹹有怨心。至是登烽火樓望西師,看一

人以為十人,大懼。僧辯及諸將遂於石頭城西步上,連營立柵,至於落星墩。景

大恐,遣掘王僧辯父墓,剖棺焚其屍。王僧辯等進營於石頭城北,景列陣挑戰,

僧辯大破之。景既退敗,不敢入宮,斂其散兵屯於闕下,遂將逃。王偉按劍攬轡

諫曰:“自古豈有叛天子;今宮中衛士尚足一戰,寧可便走?”景曰:“我在北

打賀拔勝,敗葛榮,揚名河朔,與高王一種人來南。直度大江,取台城如反掌,

打邵陵王於北山,破柳仲禮於南岸,皆乃所親見。今日之事,恐是天亡。乃好守

城,當複一決。”仰觀石闕,逡巡歎息久之。乃以皮囊盛二子掛馬鞍,與其儀同

田遷、范希榮等百余騎東奔。王偉遂委台城竄逸。侯子鑒等奔廣陵。王克開台城

門,引裴之橫入宮,縱兵蹂掠。是夜遺燼燒太極殿及東西堂、延閣、秘署皆盡,

羽儀輦輅莫有孑遺。王僧辯命武州刺史杜崱救火,僅而得滅。故武德、五明、重

雲殿及門下、中書、尚書省得免。僧辯迎簡文梓宮升於朝堂,三軍縞素,踴於哀

次。命侯瑱裴之橫追賊於東,焚偽神主於宣陽門,作神主於太廟,收圖書八萬卷

歸江陵。杜崱守台城,都下戶口百遺一二,大航南岸極目無煙。老小相扶競出,

才度淮,王琳、杜龕軍人掠之,甚於寇賊,號叫徹於石頭。僧辯謂為有變,登城

問故,亦不禁也。僉以王師之酷,甚於侯景,君子以是知僧辯之不終。初,景之

圍台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及赤亭之役,胡僧祐以羸卒一千

破任約精甲二萬,轉戰而東,前無橫陣。既而侯瑱追及,景眾未陣,皆舉幡乞降,

景不能製。乃與腹心人數十單舸走,推墮二子於水,自滬瀆入海至胡豆洲。前太

子舍人羊鯤殺之,送於王僧辯。

景長不滿七尺,長上短下,眉目疏秀,廣顙高顴,色赤少鬢,低眡屢顧,

聲散,識者曰:“此謂豺狼之聲,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既南奔,魏相高

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以大鐵鑊盛油煎殺之。女以入宮為婢,男三歲者並下蠶

室。後齊文宣夢獼猴坐禦床,乃並煮景子於鑊,其子之在北者殲焉。景性猜忍,

好殺戮,恆以手刃為戲。方食,斬人於前,言笑自若,口不輟餐。或先斷手足,

割舌劓鼻,經日乃殺之。自篡立後,時著白紗帽,而尚披青袍,頭插象牙梳,床

上常設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腳坐。或跂戶限,或走馬遨遊,彈射鴉鳥。自為天子,

王偉不許輕出,於是鬱怏,更成失志,曰:“吾無事為帝,與受擯不殊。”及聞

義師轉近,猜忌彌深,床前蘭錡自繞,然後見客。每登武帝所常幸殿,若有芒刺

在身,恆聞叱咄者。又處宴居殿,一夜驚起,若有物扣其心。自是凡武帝所常居

處,並不敢處。多在昭陽殿廊下。所居殿屋,常有鵂鶹鳥鳴呼,景惡之,每使

人窮山野捕鳥。景所乘白馬,每戰將勝,輒躑躅嘶鳴,意氣駿逸;其有奔恤,必

低頭不前。及石頭之役,精神沮喪,臥不肯動。景使左右拜請,或加箠策,終不

肯進。始景左足上有肉瘤,狀似龜,戰應克捷,瘤則隱起分明;如不勝,瘤則低。

至日,瘤隱陷肉中。天監中,沙門釋寶志曰:“掘尾狗子自發狂,當死未死齧人

傷,須臾之間自滅亡,起自汝陰死三湘。”又曰:“山家小兒果攘臂,太極殿前

作虎視。”狗子,景小字,山家小兒,猴狀。景遂覆陷都邑,毒害皇家。起自懸

瓠,即昔之汝南。巴陵有地名三湘,景奔敗處。其言皆驗。景常謂人曰:“侯字

人邊作主,下作人,此明是人主也。”台城既陷,武帝嘗語人曰:“侯景必得為

帝,但不久耳。破‘侯景’字,成‘小人百日天子’,為帝當得百日。”案景以

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篡位,壬申年三月十九日敗,得一百二十日。而景以三月一

日便往姑孰,計在宮殿足滿十旬,其言竟險。又大同中,太醫令朱耽嘗直禁省,

無何夢犬羊各一在禦坐,覺而告人曰:“犬羊非佳物也,今據禦座,將有變乎?”

既而天子蒙塵,景登正殿焉。及景將敗,有僧通道人者,意性若狂,飲酒啖肉,

不異凡等。世間遊行已數十載,姓名鄉裡,人莫能知。初言隱伏,久乃方驗。人

並呼為闍梨。景甚信敬之。景嘗於後堂與其徒共射,時僧通在坐,奪景弓射景

陽山,大呼雲“得奴已’。景後又宴集其黨,又召僧通。僧通取肉揾鹽以進景,

問曰:“好不?”景答:“所恨大鹹。”僧通曰:“不鹹則爛。”及景死,僧辯

截其二手送齊文宣,傳首江陵,果以鹽五鬥置腹中,送於建康,暴之於市。百姓

爭取屠膾羹食皆盡,並溧陽主亦預食例。景焚骨揚灰,曾罹其禍者,乃以灰和酒

飲之。首至江陵,元帝命梟於市三日,然後煮而漆之,以付武庫。先是江陵謠言:

“苦竹町,市南有好井。荊州軍,殺侯景。”及景首至,元帝付諮議參軍李季長

宅,宅東即苦竹町也。既加鼎鑊,即用市南水焉。景儀同謝答仁、行台趙伯超降

於侯瑱,生禽賊行台田遷、儀同房世貴、蔡壽樂、領軍王伯醜。凶黨悉平。斬房

世貴於建康市,余黨送江陵。初,郭元建以有禮於皇太子妃,將降,侯子鑒曰

“此小惠也,不足自全。”乃奔齊。

王偉,其先略陽人。父略,仕魏為許昌令,因居潁川。偉學通《周易》,雅

高辭采,仕魏為行台郎。景叛後,高澄以書招之,偉為景報澄書,其文甚美。澄

覽書曰:“誰所作也?”左右稱偉之文。澄曰:“才如此,何由不早使知邪?”

偉既協景謀謨,其文檄並偉所製,及行篡逆,皆偉創謀也。景敗,與侯子鑒俱走

相失,潛匿草中,直瀆戍主黃公喜禽送之。見王僧辯,長揖不拜。執者促之,偉

曰:“各為人臣,何事相敬?”僧辯謂曰:“卿為賊相,不能死節,而求活草間,

顛而不扶,安用彼相?”偉曰:“廢興時也,工拙在人。向使侯氏早從偉言,明

公豈有今日之勢?”僧辯大笑,意甚異之,命出以徇。偉曰:“昨及朝行八十裡,

願借一驢代步。”僧辯曰:“汝頭方行萬裡,何八十裡哉?”偉笑曰:“今日之

事,乃吾心也!”前尚書左丞虞騭嘗見辱於偉,遇之而唾其面,曰:“死虜,庸

複能為惡乎!”偉曰:“君不讀書,不足與語。”騭慚而退。及呂季略、周石珍、

嚴亶俱送江陵,偉尚望見全,於獄為詩贈元帝下要人曰:“趙壹能為賦,鄒陽解

獻書,何惜西江水,不救轍中魚?”又上五百字詩於帝,帝愛其才,將舍之,朝

士多忌,乃請曰:“前日偉作檄文,有異辭句。”元帝求而視之,檄雲:“項羽

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寧為四海所歸?”帝大怒,使以釘釘其舌於柱,

剜其腸。顏色自若。仇家臠其肉,俯而視之,至骨方刑之。石珍及亶並夷三族。

趙伯超,趙革子也。初至建鄴,王僧辯謂曰:“卿荷國重恩,遂複同逆。”

對曰:“當今禍福,恩在明公。”僧辯又顧謝答仁曰:“聞卿是侯景梟將,恨不

與卿交兵。”答仁曰:“公英武蓋世,答仁安能仰敵?”僧辯大笑。答仁以不失

禮於簡文見宥,伯超及伏知命俱餓死江陵獄中。彭俊亦生獲,破腹抽出其肝藏,

俊猶不死,然後斬之。

熊曇朗,豫章南昌人也,世為郡著姓。曇朗跅弛不羈,有膂力,容貌甚偉。

侯景之亂,稍聚少年,據豐城縣為柵,桀黠劫盜多附之。梁元帝以為巴山太守。

魏克荊州,曇朗兵力稍強,劫掠鄰縣,縛賣居人,山谷之中,最為巨患。及侯瑱

鎮豫章,曇朗外示服從,陰欲圖瑱。侯方兒之反瑱也,曇朗為之謀主。瑱敗,曇

朗獲瑱馬仗子女甚多。及蕭勃逾嶺,歐陽頠為前軍。曇朗紿頠共往巴山襲黃法,

又報法期共破頠,且曰:“事捷與我馬仗。”乃出軍與頠掎角而進。又紿頠曰:

“余孝頃欲相掩襲,須分留奇兵。”頠送甲二百領助之。及至城下,將戰,曇朗

偽北,法乘頠失援,狼狽退恤。曇朗取其馬仗而歸。時巴山陳定亦擁兵立砦,

曇朗偽以女妻定子,又謂定曰:“周迪、余孝頃並不願此昏,必須以強兵來迎。”

定信之。及至,曇朗執之,收其馬仗,並論價責贖。

陳初,以南川豪帥,歷宜新、豫章二郡太守。抗拒王琳有功,封永化縣侯,

位平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及周文育攻余孝勵於豫章,曇朗出軍會之,文育失

利,曇朗乃害文育以應王琳,琳東下,文帝征南川兵,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

黃法,欲沿流應赴,曇朗乃據城列艦遏迪等。及王琳敗走,迪攻陷其城。曇朗

走入村中。村人斬之,傳首建鄴,懸於朱雀航,宗族無少長皆棄市。

周迪,臨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強弩,以弋獵為事。侯景之

亂,迪宗人周續起兵於臨川,梁始興王蕭毅以郡讓續,迪佔募鄉人從之,每戰勇

冠諸軍。續所部渠帥,皆郡中豪族,稍驕橫,續頗禁之,渠帥等乃殺續,推迪為

主。梁元帝授迪高州刺史,封臨汝縣侯。紹泰二年,為衡州刺史,領臨川內史。

周文育之討蕭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觀成敗。

陳武帝受禪,王琳東下,迪欲自據南川,乃總召所部八郡守宰結盟,聲言入

赴。朝廷恐其為變,因厚撫之。琳至盆城,新吳洞主余孝頃舉兵應琳。琳以為南

川諸郡可傳檄而定,乃遣其將李孝欽、樊猛等南征糧餉。孝欽等與余孝頃逼迪,

迪大敗之,禽孝欽、猛、孝頃送建鄴。以功加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文帝嗣位,熊曇朗反,迪與周敷、黃法等圍曇朗,屠之。王琳敗後,文帝

征迪出鎮盆口,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顧望並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屬迪,至是

與法率其部詣闕,文帝錄其破熊曇朗功,並加官賞。迪聞之不平,乃陰與留異

相結。及王師討異,迪疑懼,乃使其弟方興襲周敷,敷與戰,破之。又別使兵襲

華皎於盆城,事覺,盡為皎禽。天嘉三年,文帝乃使江州刺史吳明徹都督眾軍,

與高州刺史黃法、豫章太守周敷討迪,不能克。文帝乃遣宣帝總督討之,迪眾

潰,脫身逾嶺之晉安,依陳寶應。寶應以兵資迪,留異又遣第二子忠臣隨之。明

年秋,複越東興嶺。文帝遣都督章昭達征迪,迪又散於山谷。初,侯景之亂,百

姓皆棄本為盜,唯迪所部獨不侵擾,耕作肆業,各有贏儲,政令嚴明,征斂必至。

性質樸,不事威儀。冬則短身布袍,夏則紫紗襪腹。居常徒跣,雖外列兵衛,內

有女伎,挼繩破篾,旁若無人。然輕財好施,凡所周贍,毫厘必均。訥於語言,

而衿懷信實,臨川人皆德之。至是並藏匿,雖加誅戮,無肯言者。昭達仍度嶺,

與陳寶應相抗。迪複收合出東興,文帝遣都督陳靈洗破之。迪又與十余人竄山穴

中。後遣人潛出臨川郡市魚鮭,臨川太守駱文牙執之,令取迪自效。誘迪出獵,

伏兵斬之。傳首建鄴,梟於朱雀航三日。

留異,東陽長山人也,世為郡著姓。異善自居處,言語溫籍,為鄉裡雄豪。

多聚惡少,陵侮貧賤,守宰皆患之。仕梁晉安、安固二縣令。

侯景之亂,還鄉裡,佔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讓郡於異。異使兄子超監知

郡事,率兵隨巡出都。及城陷,異隨梁臨城公大連,大連委以軍事。異性殘暴,

無遠略,私樹威福,眾並患之。會景將宋子仙濟浙江,異奔還鄉裡,尋以眾降子

仙。子仙以為鄉導,令執大連。邵陵王綸聞之曰:“姓作去留之留,名作同異之

異,理當同於逆虜。”侯景署異為東陽太守,收其妻子為質。行台劉神茂建義拒

景,異外同神茂,而密契於景。及神茂敗,被景誅,異獨獲免。景平後,王僧辯

使異慰勞東陽,仍保據岩阻,州郡憚焉。魏克荊州,王僧辯以異為東陽太守,陳

文帝平定會稽,異雖有糧饋,而擁擅一郡,威福在己。紹泰二年,以應接功,除

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封永嘉縣侯。又以文帝長女豐安公主配異第三子貞臣。

陳永定三年,征異為南徐州刺史,遷延不就。文帝即位,改授縉州刺史,領

東陽太守。異頻遣其長史王澌為使入朝。澌每言朝廷虛弱,異信之,恆懷兩端,

與王琳潛通信使。及琳敗,文帝遣左衛將軍沈恪代異為郡,實以兵襲之。異與恪

戰,敗,乃表啟遜謝。時朝廷方事湘、郢,且羈縻之。異知終見討,乃使兵戍下

淮及建德,以備江路。湘州平,文帝乃下詔揚其罪惡,使司空侯安都討之。異與

第二子忠臣奔陳寶應。及寶應平,並禽異送都,斬建康市。子侄並伏誅,唯第三

子貞臣以尚主獲免。

陳寶應,晉安候官人也,世為閩中四姓。父羽,有材乾,為郡雄豪。寶應性

反覆,多變詐。梁時晉安數反,累殺郡將,羽初並扇惑成其事,後複為官軍鄉導

破之,由是一郡兵權皆自己出。侯景之亂,晉安太守賓化侯蕭雲以郡讓羽,羽年

老,但主郡事,令寶應典兵。時東境饑饉,會稽尤甚,死者十七八,而晉安獨豐

沃,士眾強盛。侯景平,元帝因以羽為晉安太守。陳武帝輔政,羽請歸老,求傳

郡於寶應,武帝許之。紹泰三年,封候官縣侯。武帝受禪,授閩州刺史,領會稽

太守。文帝即位,加其父光祿大夫,仍命宗正錄其本系,編為宗室。

寶應娶留異女為妻,侯安都之討異,寶應遣師助之,又資周迪兵糧,出寇臨

川。及都督章昭達破迪,文帝因命討寶應,詔宗正絕其屬籍。寶應據建安湖際,

逆拒昭達。昭達深溝高壘不與戰,但命為排。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柵,

寶應眾潰。執送都,斬建康市。

論曰:侯景起於邊服,備嘗艱險,自北而南,多行狡算。於時江表之地,不

見乾戈。梁武以耄期之年,溺情釋教。外弛藩籬之固,內絕防閑之心,不備不虞,

難以為國。加以奸回在側,貨賄潛通,景乃因機騁詐,肆行矯慝。王偉為其謀主,

飾以文辭;武帝溺於知音,惑茲邪說。遂使乘柎直濟,長江喪其天險;揚旌指

闕,金墉亡其地利。生靈塗炭,宗社丘墟。於是村屯塢壁之豪,郡邑岩穴之長,

恣陵侮而為暴,資剽掠以為雄。陳武應期撫運,戡定安輯。熊曇朗、周迪、留異、

陳寶應等,雖逢興運,未改迷途,志在亂常,自致夷戮,亦其宜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