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古代刀客養家日常[古穿今]》第四十六章 精魂
  第四十六章 精魂
  暴雨天氣,信號比晴天更糟。

  廿七找了好一會兒才找到地方,眼看著信息終於發出去了,立刻轉身折返——阮卿需要人照顧。

  而且深山裡也怕有動物傷她。

  他速度拉滿, 趕回了那個深山古院,直奔後罩房。

  阮卿的包還在,阮卿的人不在了。

  廿七心中一凜,立刻竄到院子裡大聲呼喊她:「阮卿?阮卿?」

  沒人回應。但一低頭就看見了廊道上的腳印,原來她往前面去了。

  廿七身形一晃, 直接飛上了前面院子的屋頂:「阮卿!」

  他用真氣發聲,聲音即便在雨中也能傳得很遠。隱隱地,聽見更前面有阮卿的聲音:「我在這——」

  她在最前面的大殿裡。

  廿七發現這裡的時候,並非從建築的正前方。他是從側面過來的,直接跳進了後罩房。

  他吃驚:「怎麼了?」

  還也就去過那麼幾回而已。

  阮卿卻慌張把紙張往後撤:「把手擦乾!別帶水!別弄壞了這個!」

  就是七叔爺數次進山都沒有找到的那個道觀。

  廿七邁過牌匾, 快步走進去。

  廿七認識阮卿半個月了, 只見過她嬉笑怒罵,第一次看到她哭成這樣。

  廿七放心了,從屋頂直接飛到前面一進院子的屋簷上, 旋身飄落地上。

  阮卿在裡面喊了一聲:「廿七……」

  香案上亂七八糟, 燭台早就橫倒。

  好容易稍稍控制住了情緒,吸吸鼻子,終於開口說道:「廿七,這裡就是道觀。」

  顯然阮卿哭跟她手裡拿著的那些發黃的紙有關係,他便伸手想接過來看看。

  因為皂角就是在山裡長大的,他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山裡的村子。

  但阮卿特意說這裡是「道觀」,說的是,這裡……就是她計劃中讓廿七借用身份的那個傳說中的道觀。

  師父說,等他再大些,考試通過了,有了冠巾的時候,再給他賜道號。還答應要帶他下山雲遊,見識世界。

  廿七走到阮卿身前:「我知道。怎麼哭了?」

  現在那箱子打開著,阮卿就站在箱子前,用廿七的手機照明,手裡捏著一遝發黃的紙, 哭得稀裡嘩啦。

  因為師租、師父、師伯、師叔們自詡山中野人,不問世事
  可是他還沒有通過考試的時候,聽聞山下有異族侵犯,燒殺搶掠,民不聊生,平日從不出山,不問世事的大家,穿上了整齊的道袍,背上了鋒利的寶劍,交待皂角好好看家,然後結伴下山去了。

  這一進是廟觀式建築。

  因為是在皂角樹下撿到的,所以師父給他起個小名叫皂角。

  老吳據說是個江洋大盜,被師祖揍服了,捆進山裡來給觀裡灑掃劈柴。

  師祖困了老吳幾年,觀察他真的改過自新了,便還他自由,允許他離開。但老吳不肯走,就想留在觀裡。

  寫下這遺書的人名字叫作皂角,他就是傳說中的小道童。

  師祖說,他心中有道,穿不穿道袍、梳不梳道髻,有什麼重要的呢?不重要。

  他沒有皈依,但每天也跟著大家做早晚課,誦經、勞動。

  廿七看看她,十分不能理解她的情緒。

  廿七解開雨衣扣子,在身上抹了抹,把手抹幹了,阮卿才把那些紙遞給他。

  阮卿抹抹臉, 想調整一下情緒,又淚崩。

  牌匾已經掉落在地上摔裂了。雨水沖刷掉了上面的泥土,清晰地看到了「三清殿」三個大字。

  「傳說都是真的。」她說,「他們真的下山打鬼子去了,真的沒回來。」

  說著,眼淚一下子又崩了。

  繁體字,豎排,字寫得挺醜的。

  但剛才看到「三清殿」的匾,他就知道這裡是個道觀了。

  倒是正中該擱置香爐的地方, 卻放著一隻箱子,保存還算完好。

  不是一次寫成的。後面斷斷續續在不同的時期補充了好幾回。

  殿中昏暗, 三清祖師像穿的衣服早就破破爛爛。塑像也已經裂開了,有一尊甚至完全裂開,半身掉落地上摔碎了。

  隻好先低頭湊著手機的光,趕緊看。原來是封信,或者該說是,遺書。

  連打雜的老吳都去了。

  帶著哭音。

  皂角是師父在一棵皂角樹下撿到的棄嬰,因為是男孩,所以猜測可能是誰家大閨女生出的私孩子,丟進了山裡,自生自滅。

  道觀名為「野人觀」。

  這是師祖的原話。

  皂角從記事起,老吳就已經在觀裡了。師兄們常拿老吳從前的事嚇唬他,皂角一直不信。老吳看著慈眉善目的,曬太陽的時候打盹還流口水,怎麼看都不像江洋大盜。

  但大家要出山平寇,老吳把砍柴的斧子磨得鋒利無比,插在了腰間,要一起去。

  忽然就凶悍了起來。

  皂角才覺得,師兄們說的可能是真的。他可能真的曾經是江洋大盜。

  總之大家一起下山,隻留皂角看家。

  小心燭火,別把廟觀給燒了,師父說,等回來再考你,道號我都給你想好了。

  皂角很想提前知道自己的道號到底是什麼。但師父很壞,不肯提前告訴他,囑咐他好好做功課等他回來檢查。

  皂角一直很聽話,好好看家,沒讓燭火燒了廟觀。

  他每天都在長個,慢慢地從孩童長成了少年,從少年長成了青年。自己的衣服早就不能穿了,好在箱子裡還有大家留下的衣服,十幾個人的衣服,省著點穿,還夠他穿很多年的。

  他自己收拾菜地和莊稼,自己做飯,自己灑掃,自己背經文做功課。
    從來不敢偷懶。

  要不然師父、師祖他們回來,考試又通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道號啊。

  偶爾出山,帶些野物去換油鹽。

  村人說只有他一個人了,問他為什麼不出山生活。

  他說得看好家啊,要不然師父師祖師兄們回來揍他怎麼辦。

  村人們的神情很微妙,好像想說什麼。

  皂角也似乎知道他們要說什麼。但他不愛聽,也不想聽,轉身回山裡了。

  有一天,他在山裡救了一群娃娃。

  他們穿著綠色的衣服,胳膊上套著一個紅布圈。

  他問他們進山來做什麼。他們說,聽說山裡有個道觀,他們來砸道觀來了。

  皂角很震驚,問他們為什麼要砸他的道觀。

  娃娃們面面相覷,最後,弱弱地說,道觀寺廟,都是封建迷信,屬於四舊,現在要破四舊。

  他們給他解釋了一通。

  總之就是,外面的世界改天換地,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其實是知道的,以前村人也說幾嘴。他不愛聽,每次他們要說什麼,他都急急地轉身就回山裡了。

  但這次,他終於問了:山外的賊寇平了嗎?
  娃娃們很懵,不知道他說的賊寇是什麼。

  他說:渡海而來,野心勃勃,喪心病狂,想要蛇吞象的海外島國之人。

  娃娃們明白了,他們說:早平了啊,都早解放了。

  皂角不關心什麼解放不解放。

  他自言自語:我師父他們下山平寇去了,既然平了,怎麼還不回來呢?
  娃娃們聽懂了,露出了和村人們一樣的微妙神情,一樣的欲言又止。

  皂角從來不肯聽那些人說,其實是因為他知道他們要說什麼,他只是不想聽。

  這一次,他看著這些年輕稚嫩的娃娃,自言自語完,忽然流下了眼淚。

  終於肯面對,師父、師祖、師伯、師叔、老吳和師兄們,其實再也不會回來了的這件事。

  中年人坐在地上捶地嚎啕,哭得眼淚鼻涕的,像個孩子。把戴紅袖標的娃娃們嚇壞了。

  他哭痛快了,站起來抹乾眼淚,帶著娃娃們出了山,把他們送到了外面。

  那之後,他再也沒有出過山。

  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不接受他的道觀,要砸。

  那就不搭理外面的世界就行了。就算只有他一個人,野人觀也要好好的,誰也不能砸。

  他自己種糧種菜,他自己用花生搾油,用獸血解決缺鹽的問題。

  山中不知歲月,不知不覺他的身體就佝僂了起來,力氣也沒有那麼大了。

  當他意識到,他可能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寫下了這封遺書,交待了師父師祖師兄們為什麼下山,下山去幹什麼。

  他們道人不在乎世人供奉不供奉香火,但你們不能欺負人。不能說我們舊了就要砸我們的觀。那不行。

  他給自己刻好了墓碑,打好了木棺,挖好了坑,隨時準備躺進去。

  可他也不是寫完這封遺書馬上就死了。所以當他還活著的時候,隔一段時間就添幾筆,記錄一下自己還活著。

  好像日記。

  平常的時候,他把這封遺書用油氈布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好,放進木箱裡。

  木箱裡灑了藥粉和石灰,防潮,防蟲鼠。

  木箱就擱在三清殿的香案上。

  他時時刻刻準備著,準備迎接隨老邁而來的死亡。

  他只有兩個遺憾:
  一是,大家下山之後,他其實還是偷懶了,沒有好好練字,所以字寫得很醜。

  二是,遺憾不知道師父給他預備的道號到底是什麼,好聽不好聽。

  帶著這兩個遺憾,這封遺書到此結束,後面不再有添加的內容。

  廿七不能理解阮卿為什麼哭成這樣。

  他看完遺書沉吟了一下,便說:「這個不能留。」

  阮卿不明白他的意思,懵懵地看著他。

  廿七解釋:「這信裡很多地方都看得出來他是一個人生活在這裡的,那我又是誰,我從哪來?」

  「阮卿,你的計劃要想成功,這個信不能留。」

  不能留的意思是要毀掉嗎?

  阮卿猛一個激靈,一把抓住廿七的胳膊:「不行!你不能毀掉這個東西。這個必須要讓人看到!必須!」

  廿七露出了不能理解的眼神。

  阮卿也不能理解他,他怎麼能這麼冷漠,這麼無動於衷,甚至冷酷得想要毀掉這封信。

  這信裡記錄的是什麼?是野人觀的傳承,是道長們的精魂!他這麼聰明的人怎麼不懂?

  阮卿看著廿七的眼睛裡流露出困惑,忽然醍醐灌頂,明白了。

  這不是廿七的錯。

  因為他,根本不屬於這個時空!
  盛世隱居山林,亂世下山平寇。

  亂世是什麼亂世?平寇平的是什麼寇?

  那些賊寇對這個國家和民族,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做了什麼?
  廿七根本就不知道!

  那根本就不是廿七的歷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