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十都九曜八極七元六司五老爭道果》第311章 星命,七殺成道!【血煞之道】
  第311章 星命,七殺成道!【血煞之道】

  夜。

  火牢關。

  用於議事的寬敞大廳。

  一名身材高大的猛將聽聞自家遠方親戚老宋頭的舉薦,一臉橫肉的面龐顯露出倨傲神情,隨後大踏步走出,站至大廳中央。

  此人便是血巾軍最為悍勇的反賊校尉——宋霸天,他手舉著二柄重錘,自信滿滿道:

  “大將軍請放心,憑末將手中這二把擂鼓甕金錘,定能叫什麽薑塵,張百歲之流,有來無回!”

  聞言,王乾炬心情大好,點頭道:

  “嗯,宋將軍的實力,我是認可的。”

  “昔日攻伐敦煌郡城之時,以一己之力,生生錘開了城門,立下大功,可謂是萬夫不當之勇!”

  在最初造反的時候,血巾軍加上王乾炬本人,也不過三名將階,宋霸天便是其中之一。

  此人最為神勇的戰績,便是以一人之蠻力,衝著敦煌郡府的城門,接連揮舞三記重錘,僅僅三五息時間,近乎十萬斤重的厚厚木門,就被生生錘開了一個大洞。

  諸多反賊武卒闖入門洞之中,將敦煌郡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宋霸天也因此得了一個“宋三錘”的綽號。

  眾校尉亦回憶起宋霸天的過往戰績,皆點頭稱是,齊聲道:

  “宋將軍神勇無比,武侯之下無敵手!”

  就在此時,另一位頗有聲望的反賊校尉,手持著一把梨花開山斧,重約八千斤,極為不滿道:

  “區區宋三錘,又豈能配得上‘血巾軍第一悍將’的稱呼,不妨與比一比,看看誰勝誰負?”

  說話之人,乃是血巾軍起家的另一名老牌校尉,喚作韓勇虎。

  此人出身益州人,所踏入的武途,並非反賊,而是益州途徑的將階強者——守山大將。

  對外征戰方面,韓勇虎雖略遜於宋霸天,但其特殊的玄奇技藝,可令他在守護山門之際,力量增添足足三倍!
  所以,這家夥若是不離開亂泉山范圍,其綜合實力,甚至比宋霸天還要強上三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聽到韓勇虎的挑釁,宋霸天哪裡能忍得住,當即舉起手中擂鼓甕金錘,毫不客氣道:

  “就你這守山野貓,也配同本將軍比試?”

  寥寥幾言,整個議事大廳的氛圍,就充滿了火藥味兒。

  其余尋常反賊校尉,也樂得有熱鬧可看,紛紛叫嚷了起來:
  “打,打他媽的!”

  “我出五十兩銀子,宋將軍能贏!”

  “我呸,真是小家子氣,我出一百兩,賭韓將軍勝!”

  就在紛紛攘攘吵鬧的時候,在場的十八名校尉,皆虎軀一顫,似是感應到了某種極其可怕的氣息。

  霎時。

  全場皆靜。

  十八反賊校尉皆噤了聲,抬首望向虎皮黃梨木大椅上的首領,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哼!”

  王乾炬冷哼一聲,將七殺星命所迸發出的恐怖氣息盡數收攝入體,隨後露出春風般的和煦笑容:

  “二位將軍皆有萬夫不擋之勇,但現如今,血巾軍面臨大敵,二位將軍可否先歇一歇內訌之事,一致對外,如何?”

  宋霸天與韓勇虎對視一眼,皆不滿地哼了一聲,隨後撇過了頭,但也算是揭過了今夜之事。

  王乾炬淡然一笑:
  “本將軍有一個注意。”

  “誰能斬下青州校尉薑塵的腦袋,誰就是我血巾軍第一悍將,受封上將軍,地位僅在本將軍之下。”

  聞聽此言,無論是宋霸天,還是韓勇虎,眼中皆升起了強烈戰意,齊聲道:“末將遵命。”

  接著。

  二人又爭奪了許久。

  所爭搶的東西,並非旁物,乃是第一個出戰的資格,他們皆對自身實力充滿信心,暗暗想道:

  “不過是一名在偏遠西域成名的年輕小將罷了,西域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西域打出名聲,又能如何,又能擁有幾分實力?”

  “至多三錘,定能將薑塵錘成肉泥”

  “只需三斧,定叫這薑姓小將,有來無回!”

  二人相處甚久,思路也極為相似,最後,還是以王乾炬開口,命宋霸天先出關邀戰一番。

  很快。

  宋霸天帶著一臉得意的神情,大踏步走至關牆外側,衝著正在扎營的青涼剿匪聯軍,怒吼如霹靂:
  “薑塵小兒何在?”

  吼聲極大,音傳十裡,附近山林鳥雀,皆驚飛四散。

  而此時。

  青涼剿匪聯軍,共計一萬武卒,也聽到了這挑釁意味十足的吼聲,紛紛抬起頭望向高聳關牆,緊接著,無數到目光集中至薑塵身上。

  “有趣~”

  薑塵嘴角浮現出一絲冷意,大踏步走出尚未搭建好的軍營,眸光穿透數裡,直直落在宋霸天身上,此人面相凶悍,身高九尺,周身肌肉飽滿強而有力,絕非泛泛之輩。

  【宋霸天】

  【狀態:良好】

  【籍貫:涼州,敦煌,效谷縣】

  【命格:天生血勇(赤紅)、七殺星眷(赤紅)、賊將(赤紅/黑)、血債累累(黑)】

  【時運:本該成為涼州騎將,但遭受稅吏欺壓,未能成功入伍涼州,後遂加入血巾軍,為盡快提升實力,曾多次屠殺百姓,以血祭法,迅速晉升將階,並獲得七殺星認可,距離星命入體,只差半步之遙。】

  【綽號:宋三錘】

  【道:血煞之道(十二步)】

  【修為:反賊校尉(圓滿),氣血總量為一百二十四石。】

  【功法(能力):血祭屠城逆龍決(熾金)、殺官十三錘(熾金)……】

  【天之批注: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是為雄中雄!】

  原身也曾遭受稅吏欺壓,這讓薑塵對此人生出了一絲同情,但當他看到宋霸天曾多次屠殺百姓,便再無半點好感。

  薑塵露出冷漠而厭惡的神情,冷冷問道:
  “你又是何人?”

  宋霸天站立於火牢關牆之上,俯視著遠處青涼剿匪聯軍上萬人,竟也絲毫不懼。

  他手持著二柄擂鼓甕金錘,主動邀戰道:

  “我乃血巾軍第一將軍宋霸天,你這狗官,剛剛射殺我軍五位弟兄,此乃血仇,可敢與本將軍大戰三百回合?”

  還沒等薑塵開口,軍營內,衛安國便大笑三聲:

  “薑校尉乃我青州第一校尉,所持兵器虎魄,更是玄奇無比,豈能讓你這無名鼠輩,汙了虎魄的刀鋒?”

  “張寺。”

  “末將在。”

  “試試這無名賊將的實力。”

  “末將遵命。”

  很快。

  張寺得令,騎乘著一匹蛟龍馬,飛快奔向火牢關牆之下,夠了勾手指,挑釁道:
  “賊將,可敢出關,與本將軍一戰?”

  薑塵心中了然,目前己方對於血巾軍擁有多少戰力,可謂一無所知。

  《孫子·謀攻篇》有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事實上,衛安國特意派遣張寺應戰,便是一次對血巾軍實力的小心試探。

  “可惡!”

  “竟敢小瞧乃公!”

  宋霸天心中大怒,甚至連馬匹都懶得騎乘,當即縱身一躍,跳出了火牢關牆,伴隨著“轟”得一聲,地面坍陷成一處深坑。

  衛安國眸光穿透煙塵,看清了內裡情形。

  該深坑近乎七尺,僅僅向下一跳,就能砸出深坑之人,縱使未領悟“道”之奧妙,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此賊將,實力不俗啊!”衛安國端坐於將軍椅上,暗暗點評著,也隨手排出了數道成精穿山甲的靈性幻影,竄入地下,以備不時之需。

  待煙塵散盡。

  宋霸天手提著二柄擂鼓甕金錘,完好無損地從深坑之中躍出,這般情形,頓時令眾多士卒倒吸一口涼氣。

  “嘶——”

  “此人究竟有多重?五千斤,一萬斤?身上莫不是背了一塊巨石?”

  “縱使是武侯,也不會擁有此等沉重身軀,依我看,定是他身上,或者手持的兵器,采用了某種沉重靈材!”

  “那坑,起碼得有丈許深了吧?”

  就在眾多士卒驚歎聲中,宋霸天足下驟然發力,頃刻間就迸發出可怖氣血,整個人猶如一頭擇人而噬的惡虎,撲向了騎乘著戰馬的張寺,手中二柄擂鼓甕金錘,更是迸發出森冷殺意:
  “老子,最討厭你們這些看不起人的狗官啊!”

  隨著這一聲怒吼,宋霸天心中殺意狂暴,露出格外猙獰的笑容,手中雙錘猛然揮動,泛起一抹猩紅光芒!
  “死!”

  宋霸天怒吼揮錘!

  霎時,張寺所騎乘的戰馬,頓時被宋霸天猶如食人惡虎的神情嚇住,馬腳一陣凌亂。

  然後——

  砰!
  宋霸天所揮出的這一錘,是如此迅猛,隻一瞬,就飛快擊打於馬胸,快如疾風!
  他所揮出的這一錘,又是如此凶殘,刹那間就粉碎了戰馬胸骨,進而,連內髒也瞬間崩碎成血沫,而馬背上的主人張寺,亦被巨力衝擊,轉眼就被擊飛了足足數十步之遙。

  暴血淋漓!

  滾燙的馬血,瞬間將宋霸天染成了一尊恐怖血魔,但他身上沾了血,反倒變得愈發暴戾,猙獰狂吼道:
  “不過癮,再來一錘!”

  說著。

  宋霸天眼神陰冷,眉宇之間充斥著讓人心驚的血煞氣息,一步步向滿臉驚恐的張寺走去。

  “弟弟,我來救你!”

  張山情急之際,連請示都來不及,立即拍馬而出,手持著一柄長刀,試圖營救。

  然而。

  宋霸天沾染了血液之後,不僅實力大增,也好似變成了另一個人,狂暴、怨憎、凶戾、癲魔、邪性……

  好似人世間的一切負面情緒,皆聚集於此人身上。

  這一霎,不僅僅是被擊飛的張寺,就連前來救援的張山,皆心神狂震,腦海一片空白,整個人愣在原地。

  恐怖!
  大恐怖!
  此人便是世間第一恐怖的惡人啊!
  “這就是血煞之道?”

  薑塵握緊了手中嗡嗡作響的虎魄,察覺到器魂所迸發出的強烈戰意。

  也正是此時。

  遠處城牆之上。

  老宋頭追隨王乾炬鞍前馬後,亦對亂世諸星有一些了解。

  他見自己子侄如此血勇,又抬頭一看,夜空之上,七殺星隱隱閃爍著凶芒,當即大笑道:

  “薑將軍,古有三英戰呂布,你若是夠膽,不妨效仿古人,一並前來,助我侄兒,七殺成道!”

  話音剛落。

  宋霸天滿臉猙獰,眼中閃過暴戾至極的凶芒,手舉著二柄擂鼓甕金錘,聲音沙啞道:
  “薑塵小兒,可敢與本將軍一戰?”

  在萬千武卒的注視之下,薑塵一步步走出軍營,冷冷回應道:

  “殺你,也不算辱沒虎魄的威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