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智人》第189章 新工藝(加更)
  第189章 新工藝(加更)

  在呂宋的李青葉,其實非常清楚B43的打撈和研究情況。

  只是他並沒有插手,而是讓部下和專業人員去弄這件事。

  畢竟智人公司現在已經有了四個區域全權分公司,如果什麽事情都要他這個董事長親力親為,那他就算是有超級大腦也扛不住。

  不然他招兵買馬來幹嘛?

  當擺設嗎?

  有部下就要讓部下工作,他的核心工作是掌控大方向和科研,具體的事情沒有必要親力親為。

  此時他正在研究納米技術,準確來講是生物納米技術。

  實際上,生物體的結構和有機物材料,在微觀世界中,就是各種各樣的納米結構。

  比如蠶絲、蜘蛛絲、鮑魚殼之類,就是典型的納米結構材料。

  李青葉關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之前研究生物芯片的時候,研發了細胞定向發育技術、生物成礦誘導技術。

  對於這些技術的深入整合和改良之後,他陸續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納米材料。

  包括之前小試牛刀的低溫玻璃、鐵竹材料,其實就是該技術的一種嘗試。

  近期李青葉通過潛艇,從錫蘭洋的海底熱泉附近,采集到了一種特殊的海底蝸牛——鱗腳蝸牛。

  從鱗腳蝸牛的基因序列之中,他發現了可以富集金屬元素,組成納米硫化鐵層的特殊基因序列。

  通過基因重組技術,李青葉將珊瑚、鱗腳蝸牛、海底熱液口細菌、金屬礦細菌之中的一部分優勢基因組合起來,誕生出生物高錳鋼。

  在實驗室的特殊培育池中。

  一片珊瑚正在慢慢地生長著。

  幾個實驗助手按下培育池的排水系統,頓時培育池中的營養液被吸乾,然後啟動自動運輸系統。

  培育池底部的輪子,開始向電梯緩緩的行駛過去。

  通過電梯,抵達了上一層的實驗區域。

  在這裡,培育池的四面擋板被打開,露出層層疊疊的灰白色珊瑚,每一層珊瑚結構的厚度有2厘米。

  金剛砂水刀迅速將一層層珊瑚結構分割下來,最後上面的那一層,由於轉基因珊瑚蟲還在,因此被重新放入一個新的培育池中,送入下方的實驗區域繼續培育。

  而切割下來的珊瑚架構層,足足有20層,每一層都是厚度2厘米,長度和寬度都是100厘米。

  將這些板材送入酸解池,可以將珊瑚板材表面的珊瑚鈣化層分解掉,露出裡面暗灰色的生物高錳鋼板材。

  這種板材的強度高到離譜,由於其低溫合成,每一個晶格都是納米級別的,而且排列得整整齊齊。

  其強度相當於普通高錳鋼的3.72倍,硬度是為1.43倍、耐腐蝕性為3.21倍,能耗相當於普通鋼鐵的23~27%左右。

  這種強度、硬度、耐腐蝕性,作為精密設備的原材料都綽綽有余了。

  而除了生物高錳鋼之外,還有生物鉬鋼、生物鈦鋼,前者耐高溫耐磨損,後者輕質耐腐蝕和高生物親和。

  另外通過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合金材料,還有另一個優點,那就是減少二次加工,可以一次成型。

  從本質上來講,生物合成合金屬於增材加工。

  而現在的精加工,普遍都是減材加工。

  這兩種加工方式,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其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至於誰優誰劣,那要看雙方的技術水平。

  比如增材加工的3D打印技術,目前就很難在金屬加工領域上,和傳統減材加工對抗。

  但是李青葉的生物合成材料技術,則不一樣,畢竟已經實現了納米級別的超精準生長,技術明顯高了一個層次。

  李青葉在助手的幫助下。

  將一塊標注53號的鋼板放在耐高溫測試平台上。

  “開始加熱吧!”

  “是,老板!”助手按下開關。

  頓時耐高溫測試平台上,類似於電弧爐的電加熱系統,開始對於這一塊鋼板進行全面加熱。

  時間一分一秒的溜走。

  而平台上的加熱溫度,也在穩步上升之中。

  500攝氏度……

  800攝氏度……

  1200攝氏度……

  可鋼板並沒有出現融化的跡象。

  直到溫度被提升到3736攝氏度,鋼板才出現微微變形,但仍然沒有熔化。

  然後溫度再次被提升到5122攝氏度,此時鋼板終於熔化了,但融化得並不徹底,還有一部分呈現出團塊狀態,宛如粘稠的岩漿一般。

  最後溫度達到了5506攝氏度,鋼液才宛如沸騰的開水一般。

  助手拿著生物平板,記錄下這一系列實驗數據。

  接下來是500攝氏度、1000攝氏度、1500攝氏度、2000攝氏度重複加熱和冷卻實驗。

  而且還分為全體加熱、單面加熱、局部加熱的對照組。

  這種合金就是生物納米鉬錳鋼。

  然而這種材料還不是極限耐高溫材料,真正的耐高溫材料還要看陶瓷基複合材料。

  這方面,李青葉也通過生物合成法在搞了。

  通過添加一部分碳和鉬、鈦,形成的生物納米陶瓷序列之中,目前有一部分品種可以生長出熔點5637攝氏度、沸點5912攝氏度的生物納米陶瓷。

  為什麽李青葉那麽注重材料的研發?
  原因就在於智人公司的精密加工技術非常落後,別說追趕歐美了,就算是和華國企業比,都是沒有可比性。

  拿著上個世紀的加工技術和加工設備,哪怕是超算和工程師再厲害,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因此材料就成為了彎道超車的唯一選擇了。

  只要材料足夠好,完全可以玩力大磚飛的那一套。

  發動機不夠好是吧?

  直接上超高溫爆燃。

  精度不行?

  那就硬度和強度來補償。

  設計落後?

  材料硬堆。

  這就好比廚師做菜,對方廚藝非常厲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那我就直接上頂級食材,用最樸素的方法來烹調。

  而智人公司的優勢,就是材料的低成本生產,這些頂級材料可以做到白菜價,那就算是加工技術不行,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差不多。

  比如前段時間,洪沙瓦底的發展集團,通過產品交換的方式,向露西亞的蘇霍伊航空公司購買了老舊的米格25戰鬥機生產線。

  對於這種老掉牙的東西,接收了米格公司遺產的蘇霍伊公司,並沒有太過於在意,便將封存的生產線翻新之後,揮淚大甩賣給了發展集團。

  智人公司之前通過馬甲購買米格25的生產線,目的就是看中了米格25的不鏽鋼設計。

  這並不是開玩笑。

  由於使用了大量不鏽鋼材料,米格25的機體重量佔比太大了,導致其油耗非常高,航程一般般,發動機壽命也不長。

  但是這種缺點,對於智人公司而言,就壓根不是問題。

  現在李青葉研發的各種新材料,隨便拿出去幾種,就可以讓米格25脫胎換骨。

  到時候升級改造之後的米格25,在全球現役戰鬥機中,估計不會比什麽陣風差到哪裡去。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