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智人》第214章 成本
  第214章 成本
  眾人對模塊的各個細節仔細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明顯的問題。

  隨即他們又聊起了造船成本的話題。

  造船廠的船體工程師伊諾,笑呵呵的開玩笑起來:“如果這個技術成功了,那以後我們擴充產能,就不用擴招那麽多技術員了。”

  “那是必然的,不然公司也不會如此重視這個技術了。”黃偉達笑著回道。

  眼前這種船體一體制造技術,其實就是生物合成材料技術的一種變種。

  通過預製的模塊化模板,快速組成船隻的船體輪廓,模板的殼體內部,布設上特殊的塑料防水布,最後不停的注入營養液、金屬離子溶液、激素和信息素,讓材料沿著殼體自己生長。

  之前他們測試過排水量2萬噸級別的運輸船,現在這艘實驗的運輸船,則是8萬噸級別的6500TEU標準集裝箱船。

  伊諾詢問道:“目前國際報價是多少?”

  一個從事造價的工程師回道:“三菱重工報價是每TEU1.5萬美刀,三星重工、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是每TEU1.46萬美刀,中船重工是每TEU1.42萬美刀。”

  [注:TEU即標準集裝箱]

  伊諾眉頭一挑:“也就是說,他們的成本大概在每TEU1.3~1.4萬美刀左右?”

  “是的,如果是之前低價訂單,按照當前成本,其實他們是做虧本生意。”

  黃偉達有些好奇公司的生產成本:“我們的成本是多少?”

  “如果是老工藝,我們其實只在兩用運輸船上有成本優勢,其他船隻的造船成本大概比其他船企低7~8%左右。”造價工程師解釋道。

  黃偉達繼續問道:“那新工藝可以壓低多少成本?”

  造價工程師思考了一會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在評估,粗略估計可以壓低50%左右吧!”

  “這麽多?”黃偉達驚了。

  根據國際船舶機構的統計數據:一艘民用船的製造費用中,人工30%、鋼材25%、動力系統12%、艙室設備和甲板設備12%、通信導航系統6%、電力電氣設備5%、其他船舶配套5%、設計和管理5%。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工+鋼材+動力系統+艙室設備和甲板設備,就佔據了造船總成本的79%。

  要知道在大型船隻的製造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鋼材,同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

  而造船的利潤率,通常是按照造價的5~10%疊加到合同報價上的,所以合同報價會是總成本的105%~110%。

  人工還好,畢竟員工工資不會出現太大波動。

  但是鋼材的價格問題就嚴重了。

  假設A造船廠,在今年一月份接了一份訂單,當時計算成本時,鋼材成本是每噸600美刀,而到了今年七月份,鋼材價格上漲到每噸900美刀。

  這就意味著,總成本會提升12.5%左右,達到112.5%的程度,此時這份訂單至少會虧損2.5%~7.5%。

  雖然有時候合同是鋼材價格高漲的時候簽的,又在造船期間遇到鋼材價格回落,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問題是人家海運公司也不是傻瓜,他們也會評估鋼材的市場價格。

  除非是非常搶手的LNG船之類,不然普通集裝箱船、乾散貨船、滾裝船、油輪之類,海運公司往往會挑在鋼材價格低迷的時間段下訂單。

  而現在全球造船三大國之間,又處於惡性競爭狀態,為了搶訂單,往往相互壓價。

  在同級別同類型船舶訂單上,華國船企的報價,往往會比南高麗、東瀛船企的報價低。

  以17.4萬立方米(載重噸10萬噸左右)的LNG船為例。

  三星重工的報價大概在2.5億美刀,利潤大概在1250萬美刀左右;而華國船企通常報價為2.4億美刀,哪怕人力成本和鋼材稍微便宜一點,利潤也就1000萬美刀左右。

  這種惡性競爭,導致鋼材成本稍微出現波動,船企就要面臨虧損。

  一年造了幾千萬噸位的船舶,結果行業總利潤只有十幾億美刀,這就是目前造船產業的困境。

  其實東亞三大造船國都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但是他們根本停不下來,只能拚命卷下去,直到其他兩家徹底完蛋,然後壟斷整個造船行業,才可以終結這種惡性競爭的局面。

  作為目前全球第四大造船國,呂宋面對這種情況那怎麽辦?
  其實也無法改變當前局面,只能參與到內卷之中。

  好在新呂宋造船公司背後有智人公司在全力支持,本身擁有各種新技術的加持。

  造價工程師給眾人粗略解釋了一下:
  “采用船體一體制造之後,我們可以減少10~25%的原材料浪費,另外我們的船體材料是矽鋁鋼,材料成本大概為原來的40%;人工成本為原來的33%左右;動力系統現在已經完成全面國產化,大概在原來都75%左右。”

  黃偉達、伊諾等人的數學都不錯,在心裡面盤算了一下,就計算出大概的情況了。

  按照目前東亞各大船企的成本作為參考基值。

  則新呂宋造船廠的人工成本為10%、材料成本為10%、動力系統成本為9%、其他成本21%。

  其總成本相當於東亞各大船企的50%左右。

  這還是因為要給其他兄弟企業留足夠的利潤,不然成本還可以在壓低10%左右。

  也就是說,三星重工造一艘6500TEU的集裝箱船,成本需要8450萬美刀左右。

  而新呂宋造船公司造同樣一艘6500TEU的集裝箱船,成本卻只需要4225萬美刀左右。

  顯然這種差距已經非常恐怖了。

  造價工程師笑著說道:“其實大家還忽略我們公司的另一個優勢。”

  “另一個優勢?”黃偉達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就是造船速度。”造價工程師提醒道。

  頓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反應過來了。

  新呂宋造船廠的造船速度確實非常快,甚至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以眼前這艘6500TEU集裝箱船為例子,如果采用新工藝,船體大概只需要兩個月就可以完成。

  然後開始內部艙室的二次調整、燃氣輪機安裝、船島製造、配套設備安裝,最後進行舾裝。

  估計130~140天就可以完成這艘船的建造。

  這個速度,對於其他船企動輒建造一兩年的大型船隻而言,簡直是吊打。

  單位成本只有50%左右,單位建造時間更是不到一半。

  新呂宋造船公司在各個方面累積下來的優勢,加在一起之後,就變得更加明顯了。

  “科技果然是第一生產力。”黃偉達感歎起來。

  伊諾轉過頭問道:“黃設計師,我聽說船舶設計中心還打算添加一部分節能設計?”

  黃偉達點了點頭:“嗯,正在研究,不過不是在這艘實驗船上測試,大概率要在下一艘船上測試。”

  “是什麽設計?”另一個工程師好奇的問道。

  黃偉達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向眾人粗略介紹了一下幾種節能方案。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