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閨門榮婿》第362章 本事
  陶家一朝落難,滿朝震動。

  陶院畢竟是做了幾十年次輔的人了,想也知道是何等的勢力龐大,他這麽一倒台,三司的牢房都快不夠用了,從前人人都是怕進詔獄,現在倒是想進呢,那也沒的選了,三司並錦衣衛的詔獄都已經住滿了,人擠人的。

  魯王的傷勢也是在此時好的差不多的。

  現如今人人說的最多的,無非也就是陶院的事了。

  魯王妃端著參湯進門,正好便聽見魯王正在跟應長史說這次陶家的事:“這次父皇是動了真怒了,本王進宮一趟,竟不敢多說什麽,聽母妃說,父皇最近連皇后那裡都不去了,凡是進后宮,便必定是去慈寧宮跟太后娘娘說話,已經許久都未曾宣召妃嬪侍寢了。”

  這種犯忌諱的話在家裡說說倒也沒什麽,應長史摸了摸自己胡子歎了一口氣:“也就是蘇思遠這回站出來的速度太快了,快的令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否則的話,倒也不至於如此。”

  陶家到底經營多年,多的是為他們說話的人。

  但凡是跟之前那樣沒有實證呢,底下的人也能白的說成黑的,好好給陶家分說的,可偏偏蘇思遠站出來了。

  蘇思遠一出來,這條證據鏈便算是全了。

  便是之前的鄭鈞都說了實話——他心裡也清楚的很,陶家出事倒台,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會幫他了,他若是還想要一點生機,便只能和盤托出,或者還能有條活路。

  兵敗如山倒,陶家的傾覆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的,誰也沒有法子挽救於萬一。

  見到魯王妃端了參湯進門,應長史急忙站起身行禮。

  現在應長史是魯王身邊的得力心腹,魯王妃自然是對他也十分的客氣的,急忙擺了擺手:“先生快些免禮吧,本王妃不過是擔心殿下,所以過來瞧瞧。”

  因為之前魯王出事的時候魯王妃差點兒哭瞎了眼睛,所以魯王倒是對這個妻子多了幾分真情,現在見到魯王妃也不再跟以前似地了,笑著說:“本王已經大好了,偏你婦道人家事多,我們這兒正議事呢。”

  魯王妃笑了笑,將東西放下便轉身出去了。

  應長史這才緊跟著說:“殿下,這次的事情一了,朝中便要提立太子的事了。”

  之前先太子的死總是有些模糊,人人都不敢提,永昌帝心裡藏著一根刺,便不肯立太子,朝臣們心中也清楚,兩廂僵持之下也拖了這麽些年了,只是這一次之後,必定是不會再拖了。

  魯王面色鄭重起來,點了點頭說:“是啊,只是這一次立功的就有崔明樓.”

  崔明樓本身便是平江王遺孤,得永昌帝寵愛,這一次還立下大功,永昌帝心中不知道會不會因為他的緣故多看重周王幾分?
  應長史就知道魯王是有些心急了,急忙道:“王爺,微臣也知道您心裡必定是著急的,可此時此刻,最不能操之過急。”

  永昌帝剛解決了陶家的事,知道了先太子是慘死的之後,心中對先太子的愧疚和追思都是最濃厚的時候,這個時候,若是有人著急忙慌的跳出來要爭皇位,那就真是自己往槍口上撞了。

  魯王緩緩的閉上眼睛。

  倒也不是他迫不及待,實在是,這個位子空懸的太久了,一個位子,若是早有人坐,你或許就習慣性的不去幻想了,可是太子之位空懸這麽多年!

  嫡長的又都死了。

  剩下的,大家都是永昌帝的兒子,憑什麽不能想一想?
  他呼了口氣,將心裡的煩躁壓了下去,這才道:“是本王有些心急了,那先生的意思是?”

  應長史之前給他出的主意,讓他去皇陵,這個主意便出的很好。

  他下意識的信任應長史的能力和判斷。

  應長史見他肯聽,便笑著道:“殿下,這個時候,自然是該去江西賑災。”

  雖然已經拖得進了深秋,眼看著就要入冬了,但是正好,今年江西洪災之後就又有雪災。

  正是讓人發揮的時候。

  這個時候,還是要離開京城?

  魯王一時有些詫異,皺了皺眉有些遲疑:“這個時候,要我去賑災?”

  可是這個時候,難道不是要留在京城嗎?

  應長史鄭重的看著他:“殿下,這是以退為進哪!聖上此時的心情如何,您也是做父親的,不如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也就明白了,這個時候,不爭就是爭!”

  在周王魯王的勢力和建樹都差不多的時候,那麽不管這兩者中的哪一個,要爭取的都是永昌帝的屬意了。

  永昌帝這個時候不會希望自己的兒子露出對皇位的向往。

  魯王若有所思。

  頓了頓,應長史又看著魯王,跪在地上拱手道:“另外,臣請殿下上書,替先太子過繼子嗣,以保先太子一脈能夠永存於世!”

  若是之前讓自己退出京城去賑災,魯王還能夠理解,這一次應長史讓自己上書建議替先太子過繼子嗣,當即便厲聲問:“你說什麽?!”

  先太子本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了,若是給他過繼子嗣,那過繼的孩子豈不是也是嫡脈?如此一來,若是朝臣們和皇帝都要那個過繼的小崽子當太子呢?

  那自己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應長史知道魯王的震驚是為了什麽,自得的笑了笑:“殿下,您為了表誠心,自然是該主動提出過繼自己的孩子”

  魯王怔住,隨即便恍然大悟。

  是啊,若是真的過繼,能過繼的無非就是自己的孩子跟周王的孩子。

  但是自己有三個兒子,周王總共也才兩個兒子。

  過繼自己的兒子,那麽就是自己的兒子當了東宮了。

  而若是不立這個孩子,那麽獻出孩子的自己,在永昌帝和朝臣心中,自然是理所當然的最好的人選了。

  他想到此處,忍不住站起身來,朝著應長史一揖到底:“多謝先生。”

  應長史急忙笑著避開:“不可如此,不可如此,殿下真是折煞了老臣了。”

  魯王緩緩地呼出一口氣,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