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的物品有升級面板》第55章 可變涵道比
  第55章 可變涵道比

  “這特麽是什麽飛機?”

  唐銳瞪大眼睛,看著屏幕有點懵逼。

  這架飛機他沒見過。

  但他敢肯定,這玩意肯定是鷹醬最新式的超音速隱形偵察機。

  “這個外形跟披露出來的曙光女神不一樣。”

  無人機追在後面。

  利用光學系統,把整架超音速隱形偵察機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都拍了出來。

  唐銳看著屏幕上的三維模型,大腦在飛速的計算。

  “一體化鍛造成型技術。”

  “超燃衝壓發動機。”

  “長機體短機翼。”

  他根據機體的情況,想了半天,突然想到了一款鷹醬的驗證機。

  HTV-3X黑雨燕。

  據說這個驗證機,是為了研發SR-72,而進行的技術儲備和技術驗證。

  在外界,這架驗證機沒啥名氣,跟曙光女神比起來,差遠了。

  但誰能想到。

  這玩意竟然已經開始秘密試飛了。

  “臥槽!”

  就在唐銳思考的時候,這狗東西竟然開始加速。

  他看了一眼地圖。

  發現已經回到國內領空。

  怪不得要加速了,要是飛慢一點,容易被打下來。

  唐銳也推動節流閥,讓無人機緊緊的追了上去。

  但很快他就發現。

  無人機竟然追不上。

  哪怕他已經把速度推到最大,達到4.2馬赫。

  但跟眼前這架達到6馬赫以上的超音速隱身偵察機比起來,還是差太遠了。

  不到五分鍾。

  這架偵察機就徹底消失在唐銳的視線中。

  雷達掃描不到。

  光學系統追蹤,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光點。

  唐銳拉下節流閥,退出加力狀態,讓無人機進入亞音速巡航狀態。

  很不爽。

  這不是他不努力。

  主要是引擎問題。

  渦噴引擎和超燃衝壓發動機,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必須要給引擎升級。

  唐銳已經決定,這次回來,就對無人機的引擎進行強化。

  凌晨三點。

  他強打著精神,控制無人機降落。

  跑到無人機前。

  看向系統面板。

  無人機的經驗值,早就已經溢滿。

  【物品:完美的偵察機無人機+4】

  【經驗:87363/26000(可升級)】

  【強化:機體、航電、引擎、能源】

  【特性:高精度掃描】

  【源點:5.64(可強化)】

  唐銳二話不說,直接點擊升級。

  一道藍光閃過。

  無人機升級完畢。

  不過這次升級,無人機的機體並沒有發生什麽變化,只是多了一條特性。

  強隱身性能。

  唐銳看了看經驗欄,發現還可以繼續升級。

  點擊升級。

  又是一道藍色微光閃過。

  無人機升級完畢。

  【物品:高性能隱身無人偵察機+6】

  【經驗:3363/?(不可升級)】

  【強化:機體、航電、引擎、能源】

  【特性:高精度掃描、強隱身性能、弱輻射信號】

  【源點:5.64(可強化)】

  連升兩級。

  前綴和詞條都變了。

  特性增加兩條。

  並且再次進入不可升級狀態。

  看著無人機全新的系統面板,唐銳進入沉思。

  按照之前的升級經驗。

  如果想要把無人機提升至7級,那麽就需要對設備進行強化。

  而且還是把所有設備都強化一遍後,才能升級。

  無人機可不是筋膜槍。

  組成無人機的設備和系統,太多了。

  要是對其進行全面強化,需要的源點估計要好幾十,甚至過百。

  一想到這裡。

  他就有點無語。

  這需要的源點也太多了。

  “先強化引擎,看看情況。”

  唐銳決定先不管那麽多,先把引擎強化。

  選擇強化引擎。

  瞬間。

  出現好幾個選項。

  結構強化、材料強化、渦輪強化、燃燒室強化、壓氣機強化和噴口強化。

  其中結構強化和材料強化,都需要5點源點,而剩下的強化,只需要2點源點。

  唐銳想了想,選擇了結構強化。

  其實材料強化也很重要。

  但問題是,材料這東西,就算他強化了,也需要重頭開始搞。

  能不能搞出來,還不好說。

  結構就不一樣了。

  強化之後,他就可以對其進行三維掃描,直接拿過來用。

  所以對他來說。

  還是強化結構的受益比較高。

  唰。

  隨著一道微光閃過,強化完畢。

  引擎的結構強化,在外面看不出來。

  他把無人機拖上車,開車回家。

  到家的時候,已經快到四點了。

  原本的困意,都已經消失。

  “熬夜對身體有害,還是通宵吧。”

  嘀咕了一句後。

  他就拖著無人機進入地下室。

  “開搞!”

  把無人機放在工作台上,拿起工具,開始拆卸引擎。

  他想要知道。

  強化後的引擎結構,到底是什麽情況。

  半個小時後。

  一台引擎就被他給拆開了。

  唐銳拿著三維激光掃描設備,開始對引擎進行全方位的掃描。

  旁邊的電腦屏幕上,隨著他的掃描,引擎的三維模型緩緩的出現。

  等他掃描完畢。

  拿過電腦,看著上面的引擎結構。

  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眼下引擎的整體結構過於複雜。

  “這是單涵道(渦噴)與雙涵道(渦扇)相結合的可變涵道比結構。”

  唐銳仔細的看了看,發現引擎的整體結構改動了很多。

  尤其是可變涵道比。

  這玩意也算是一種劍走偏鋒的黑科技。

  什麽叫涵道比?
  簡單的說,就是發動機外涵道與內涵道空氣流量的比值。

  目前的飛機引擎,涵道比都是固定的。

  比如說F-22的引擎,涵道比就是0.29。

  而咱們的殲-10和殲-15,涵道比是0.6-0.8這個區間,具體多少不知道。

  那麽問題來了。

  涵道比是大點好呢,還是小點好呢?
  答案就是看情況。

  對於不需要超音速巡航的飛機來說,涵道比大點好。

  對於需要超音速巡航的飛機來說,涵道比小點好。

  這只是大概的意思。

  普通人理解到這裡,就可以了。

  那麽可變涵道比這個黑科技是什麽情況呢?

  就是在亞音速巡航的時候,引擎處於大涵道比狀態,額外的空氣進入燃燒室,使油料燃燒更充分,增大推力的同時,降低油耗。

  進入超音速模式的時候,閥門關閉,只有小部分空氣進入外涵道,負責冷卻和加力燃燒。

  這樣的變化,能夠增加引擎的推重比,並且還更省油。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