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有一個破碎的遊戲面板》第542章 妖族秘錄,易經補遺
  第542章 妖族秘錄,易經補遺

  “墨狼孤傲,任其自然,放養人族,中原人族,天賦異稟,潛力無窮。”

  “雪狼清雅,學自鬼神,祭祀為主,北狄人族,異化較輕,或可爭取。”

  “月狼精細,青出於藍,建立神廟,西蕃人族,異化嚴重,難有作為,幸有世仇,或可利用。”

  “鬼神一族,來歷神秘,以念為食,東夷人族,信仰久遠,自成體系,分裂嚴重,信仰破之,龍神可依。”

  “蠱蟲一族,傳承古老,屢受排擠,陷入低谷,寄生人族,得以興盛,南蠻人族,異化極重,不可救藥,十萬大山,天厭之地,唯一生機,不可不爭。”

  秦翌翻了一遍《妖族秘錄》,神情有些詫異。

  龍聖對妖族的了解,或許比他之前以為的,的還要深。

  “西蕃的月狼一族,有世仇?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情報。”

  秦翌若有所思。

  這就是西蕃對中原一直不上心的原因嗎?

  原來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們的世仇身上。

  “怪不得,這次四夷入侵,西蕃遲遲沒有動靜,原來,月狼一族的精力都被牽扯到了世仇那裡,無睱東顧。”

  這對秦翌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北狄,南蠻已經解決了,現在,只剩下東夷了。”

  秦翌向東望了一眼。

  “這東夷的動靜……”

  秦翌去過東夷,可是知道東夷實力的。

  這些動靜,感覺很是敷衍啊。

  秦翌心中一動。

  “鬼神一族和蠱蟲一族,在妖族中似乎有些特別。”

  一看他們的畫風,就和其它妖族,不是一個系列的。

  想到龍聖對這兩族的點評。

  “來歷神秘……傳承古老……”

  秦翌明白了。

  “排擠……”

  想明白後,秦翌笑著搖了搖頭道:“所以,蠱蟲一族和鬼神一族,為了不被排擠,才不得不動的手?所以才這麽敷衍?”

  秦翌一邊將手中的竹簡,卷了起來,一邊緩緩的說道:“若是這樣的話,那這場蠻夷入侵,看來馬上就要結束了。”

  秦翌放下《妖族秘錄》,走到另一書架上,翻看起了《南蠻秘聞》。

  “南蠻之地,不適生存,無有人族,部落敗之,逃至南蠻,緊靠長河,勉強生存,蠱蟲一族,得鬼神一族啟示,為了生存,開創命蠱之法,寄生人族,以育後代,南蠻人族,憐之,悲之,惜之,歎之,無可奈何,嗚呼哀哉。”

  秦翌看完之後,露出恍然之色。

  “南蠻人族,竟然是中原人族遷徙過來的。”

  按龍聖的說法,這長河以南,就是十萬大山了,環境非常惡劣,人族根本難以生存,是發部落之間的戰爭,一部分戰敗的人族,逃到了長河以南,在岸邊,勉強靠著長河活了下來。

  不過,當時的人口,應該很少,是後來有蠱蟲一族看鬼神一族對人族的利用後,得到啟發,才開創了蠱蟲寄生之法,也是此法,才讓南蠻人族得以在南蠻之地生存下來,繁衍生息,不斷壯大。

  想到這裡,秦翌不由的搖了搖頭,他和龍聖的關注點不同。

  “凡事無絕對,有弊必有利,若是沒有命蠱,南蠻人族如何在這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怎麽可能擁有如今的規模?”

  隨著實力的提升,眼界的開闊,再加上前世的影響,秦翌對中原之外的人族,並沒有特別深的偏見。

  並不像這個世界的中原人族那樣,將中原之外的完全不當人族看。

  為了照顧中原人族的認知,他只能借助前世的人類這個詞作為緩衝,表達對中原之外的人族的認可。

  更是借助前世記憶中某個東方大國的傳統技藝,教化,來表示對中原以外人族的同化之法。

  將“血脈認同”往“文化認同”轉移。

  只是,血脈認同的認知,實在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就算是以他如此的威望,也不得不選擇潛移默化的方式,慢慢的來。

  “龍聖在數千年前,就有了人族一體的觀念,將這個世界所有的人族當成一體,真是難得。不過,對於人族的認可,倒是和這個時代的人一樣,都將中原人族,當成最純粹的人族。”

  雖然龍聖可能連“教化”這個詞都不知道,不過,殊途同歸,龍聖所走的,其實和他一樣,本質也是教化之路。

  不然,也不會有提燈人組織的出現,更不會有提燈人分居四夷之地的事發生。

  “倘若龍聖走的也是聖人之路,倒也正常。”

  根據之前的北疆那一戰,秦翌可是明顯的感知到,教化蠻夷得到的功德,是多麽的多。

  “可惜,蠻人因為命蠱的原因,不能教化。”

  不過,他留了一個後手,自己偶爾也會研究一下,相信,安全剝離命蠱之法,一定會研究出來的。

  秦翌將龍聖所著的書,一一看了一遍,無奈的搖了搖頭。

  “竟然除了那本《尋龍訣》,其它的書一點《易》的痕跡都沒有。”

  秦翌掃視一圈,走到一個書架前,拿起了二代麒麟所著的《易經補遺》。

  這個,應該是除了龍聖所著的書之外,最可能蘊含龍聖的《易》的書了。

  秦翌解開繩子,緩緩打開,一看開篇,眉頭輕輕一挑,笑道:“這是,龍聖時代流傳中原的《易經》原文?”

  看來,當時,龍聖的選擇和他與文聖一樣,都是將理論公開。

  “古有聖賢,以一演之,言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吾深以為然。”

  “後有聖賢,以二演之,言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演化人生之極也。吾不信,日夜研習,終入門,試演之,無法置信,常人命運,盡入吾眼,吾深撼之。”

  “吾通之,隻得人,甚憾,故以天地人為基,以三演之,略有所得,故著《易》,尚先賢,傳於世。”

  開篇,講的是龍聖為何會留下這部著作。

  看完之後,秦翌深有感觸。

  “果然,龍聖的《易》之理論,也不是憑空產生的,也是早就有所發展,之前就有原型的。”

  像他的風水之術,民間早就有了。

  只是非常原始,非常粗糙。

  略有神異。

  他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深入研究,直指本質,才有了現在的風水之術。

  秦翌接著往下看。

  “易者數也,數之始,手掌為參,故有十數,後有智者,簡而化之,指節為參,故有十二數,十二者,暗合天道,易之生也。”

  只看了一個開頭,就讓秦翌露出恍然之色。

  “原來,掐算是從這裡來的。”

  文明,是要靠這些智者。

  他們用了掐算,用十二數為基,認知世界,推算世界,這才有了現在中原人族文明的一切。
    “人族的原始社會,對數的認知,只能從自身出發,所以,對一的認知,參照物可能就是自己,對於二的認知,參照物可能就是雙眼,雙眼,雙手,雙腳,對於四的認知,參照物可能就是四肢,對於五的認知,參照物可能就是手的五指……”

  直到這時,秦翌才明白,為何龍聖的《易》之理論,會有參照物這個概念。

  秦翌接下往下看。

  “吾老矣,人將死,心有憾,鬱鬱不得其志,聖人之學,豈可斷之,補遺易經,生平所願,雖死無憾,故吾違背聖人遺訓,深入中原,搜集易經,無奈,來之晚矣,易經被毀,民間鮮聞,多方搜索,完整篇章,隻得其二,余之,皆為殘篇,甚憾。”

  看到這裡,秦翌的眉頭,不由皺起。

  “二代麒麟時,易經就被毀了?而且到了‘民間鮮聞’的地步?”

  秦翌連連搖頭。

  “不應該啊,不是說,龍聖的傳承,是軍聖毀的嗎?龍武時代,可是長達千余年,這個時間,離軍聖誕生還早呢。”

  難道,軍聖毀的,只是龍聖留下的功法秘術?或者以龍聖的留下的傳承為基,發展起來的龍武之道的傳承?
  秦翌的眼睛不由的眯了起來。

  “果然是龍聖自己斷了自己最核心傳承。”

  根據提燈人記載,龍聖晚年,帶著提燈人離開中原,來到四夷之地。

  當時,龍聖嫡脈就已經從中原消失了。

  中原的龍武傳承,就只剩旁支殘脈了。

  龍聖雖然開啟了龍武時代,但是,龍聖對龍武時代的影響,只在於武道,龍聖離開後,那個奴隸社會的龍武時代,就和龍聖沒什麽關系了。

  倘若龍聖沒有離開,以他的智慧和威望,或許,中原會發展的更快,更好。

  只是,龍聖不知為何,離開了。

  離開時,龍聖不僅將嫡脈帶走了,還將流傳於民間的《易經》也毀了。

  而且,毀的很徹底,甚至達到了“民間鮮聞”的程度。

  “這樣的程度,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龍聖一定用了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此事,確保萬無一失之後,才帶著提燈人離開了中原。”

  龍聖為何這麽做?
  這是秦翌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從提燈人的作風和龍聖留下的遺訓,可以看出,龍聖對中原,對人族的感情非常深,不應該啊。”

  秦翌的眉心又隱隱作痛,無奈之下,隻好放棄追根問底。

  “算了,我還是隻還原《易》吧。”

  只剩下殘篇,也不知道可以還原多少?

  秦翌繼續往下翻。

  只是越往下翻,秦翌的眉頭皺的越緊。

  “這殘篇,殘的也太徹底了吧?”

  竟然沒有超過四個字的。

  而且也沒有前後順序。

  秦翌看著二代麒麟在殘篇的基礎上,補遺注解的內容,連連搖頭。

  “六合之要,在於合?”

  這是什麽鬼話?
  六合之要,明明在於分!

  若不是如此,龍聖如何以六之數,將神性分流出去的?

  “九為數之極?”

  開篇龍聖明明就已經說明了,先是十數,後有十二數。

  到了你這裡,就只剩下九數了?
  秦翌看得連連搖頭。

  “這二代麒麟的水平,真的是,讓人一言難盡!”

  看完之後,秦翌一臉嫌棄的將其放下了,翻看起了其它人所著的帶著《易》的書籍。

  只是結果……

  “他們竟然都是以二代麒麟所著《易經補遺》為基礎,進行研究的?”

  從一開始就錯了,後面不能對嗎?
  秦翌無奈的放下手中的竹簡。

  “再看下去,我就快被他們的謬論給洗腦了。”

  雖然從二代麒麟那裡就錯了,不過,他們卻可以自成一體,邏輯自洽,甚至還以此,研究《尋龍訣》,關鍵是,他們還真的成功了。

  他們真的就用這本錯的易之理論,找到了青龍秘境。

  秦翌直接無語了。

  “龍聖都無法用易之理論準確的推算到龍墓的位置,只能通過人海戰術,你們就可了?而且,《尋龍訣》也不是尋找龍墓的,它是尋找龍脈的啊。”

  秦翌很懷疑,他們是誤打誤撞找到的青龍秘境,然後從結果往前推,這才有了現在這一套完全邏輯自洽的易之理論。

  “不能再想了。”

  秦翌連連搖頭,將注意力從腦海中關於二代麒麟開創的易之理論移開。

  “相對來說,還是文聖編纂的《易》好啊。”

  文聖應該找到的也是《易》的這些殘篇,然後以這些殘篇,將未失傳的“以一演之”和“以二演之”這部分內容補齊,至於龍聖的“以三演之”的部分,則是軍聖時代留下的《易》的痕跡,重新進行的整理歸納,提煉之後,重新整理而成的。

  “相對而言,文聖編纂的《易》,雖然簡單,卻更得其要。”

  比如,易最特殊的幾組數字:三、六、九、十二、三十六、一百零八等,都在文聖編纂的《易》中有所體現。

  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

  “不過,作為啟蒙讀物,如此編纂,也在情理之中。”

  秦翌可不相信,文聖對易的理解,只有那個程度。

  突然,秦翌心中動。

  “等等,《易》是文聖晚年開始追根溯源,尋找龍聖痕跡時所著,算是當時的副屬產物……”

  文聖晚年,一定也發覺了什麽,所以才如此執著於對前聖的追溯。

  秦翌突然想到一件被他忽略的事。

  “文聖晚年,還開創了一部半成品的修煉神魂的功法,將其藏於一座觀想圖中……”

  此法被他的老師所得,後傳授於他。

  也是他修煉神魂的功法的基礎。

  秦翌摸著下巴,一邊回憶一邊自語道:“文聖晚年的一些行為,的確很奇怪……”

  根據《文聖實錄》記載,文聖晚年,有一段時間,甚至起了毀了道文傳承的想法,只是嘗試之後,沒有成功,最後不了了之了。

  “龍聖如此,文聖也是如此,只是一個成功了,一個沒有成功,這其中,又有什麽關聯?”

  秦翌揉著隱隱作痛的眉頭,輕嗤一聲道:“算了,現在無法探究,也無所謂,只要不斷變強,實力足夠了,一切,自然應刃而解。”

  到時候,他倒要看看,哪裡來的牛鬼蛇神,敢在他的面前玩聊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