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267章 第四次登月
  第267章 第四次登月

  月球種植這個課題都不能算新了,屬於是藍星獨一份。

  即便是阿美利肯,也只是拿了點月球上帶回來的土壤,進行了種植嘗試。

  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還沒上去過呢。

  暫時屬於是華國獨有的需求。

  華國的航天員們要帶上去的不僅僅是藍星本來就有的種子,還包括薑炎精心培育出來生命力最強的一枚轉基因種子。

  薑炎只能感知到這枚種子的生命力最為旺盛,由水稻變異而來的種子。

  要知道薑炎在成為法師之前,一直在從事海水稻的研究。

  成為法師之後,他把海水稻的種植和實用價值再次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這次更是專門針對華國要在月球搭建基地,放棄對產量、口感、抗蟲性等一切方面的要求,專注於提高種子在惡劣環境中的存活性。

  “這次要是能在月球上成功種植出水稻,那麽我們再下次到月球上來的時候說不定還能吃上月球種出來的水稻。”陳東露出憧憬的神色。

  “其實這次上去種植只是我們次要的目的。

  這次登月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小型基地搭建起來。

  雖然準備的建築材料就像搭積木一樣便捷,但是在月球上要穿著厚重的宇航服以及適應與藍星截然不同的引力。

  還需要考慮太陽風和溫差的影響,我有預感我們的基地建設沒有想象的那麽容易。”

  葉能是此次登月計劃的航天員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他們三個在一起配合的時間要比和自己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長得多。

  葉能平時在團隊裡是穩重大哥的形象,考慮問題全面,任何時候都抱著悲觀的預期,但是樂觀積極的處理問題。

  他也是他們三人團隊中的負責人。

  “目前大部分的建築材料前面幾次登月的時候已經被我們搬上去了。

  我們不管是在月球還是說在藍星的模擬環境中都做過充分測試了。

  葉哥你別太悲觀。我們這次肯定會圓滿完成的。”

  華國前面三次的登月計劃,除了第一次外,後面兩次都按照既定計劃帶了一些特殊建築材料上去。

  並且固定在他們選定的基地位置附近。

  阿美利肯本來打算直接登陸火星,在火星上建造基地的。

  但是由於華國的進度遠超預期,而登陸火星沒有他們預期的那麽容易。

  因此阿美利肯選擇微調自己的方案,他們也打算先在月球上搭建一個小型基地。

  由於沒有繞月空間站這樣的中轉站,阿美利肯的成本要多出上百億米元。

  當然也有NASA的各項成本,包括但不限於人力成本,本來就要比CNSA更高的原因。

  之所以阿美利肯寧願轉變方案也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倒不是因為登月本身帶來的經濟價值。

  月球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這幾年火爆的鋰礦、磷礦、稀土等。

  但是藍星現在的技術離去月球低成本挖礦還有一段距離。

  光是來回的運輸成本,至少是直接在藍星買礦的十倍以上,哪怕鋰礦的價格一再飆升。

  這就跟當年前俄國率先發射載人火箭,後續阿美利肯即便在測試不完備,安全風險極高的情況下也要強行登月是一個道理。

  阿美利肯需要打造科技領先的全球形象,這種形象是不能被質疑的。

  他們的三條支柱中,能源已經快要保不住了,科技這根支柱不能再被動搖。

  之前華國的生物存儲技術,影響已經很大了。

  包括腦機連接VR,這些產品都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對阿美利肯來說很不利的影響。

  這麽說吧,本來阿美利肯為首的國家們,希望在全球輿論場上重構華國人的形象。

  但是當華國獨有的技術,獨有的產品在全球流通的時候,國外民眾很容易產生對這種輿論構建的質疑。

  如果華國人像BBC、CNN等等這些媒體裡說的那麽不堪的話,為什麽他們能夠創造出全球領先的科技?

  航天領域更加直觀,特別是關於太空間接體現了國家科技實力這一點,是阿美利肯自己打造的輿論內在關聯性。

  阿美利肯無法接受的是華國在國家形象上一再衝破他們構建的輿論陷阱。

  華國和阿美利肯紛紛在月球上的跑馬圈地,讓部分國家很警惕。

  尤其是阿三,阿三反覆表示月球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不是某幾個國家的疆域。

  為了避免某些國家對月球的破壞性開采,圍繞月球的開發必須要有藍星的所有國家共同商量。

  對於華國和阿美利肯來說,阿三的提議連正式討論都算不上,頂多是他們自己在一邊發的牢騷。

  華國的網民們更是對這條新聞大肆嘲諷:
  “想干涉我們建造月球基地,三哥們還是自己先擁有登月能力再說吧。”

  “阿三屬於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自己都還沒把載人航空整明白呢,就想著以後自己有可能要登月?”

  外界的議論,一直在航天專門基地接受訓練的登月三人組毫不知情。

  就算他們知道阿三們的提議,也只是會一笑而過。

  葉能對陳東的樂觀感到欣慰。

  他作為多次承擔華國航天任務的老兵,知道團隊裡有樂觀分子的重要性:
  “我相信我們會圓滿完成這次的月球基地建造任務,或者說必須完成。

  只是我覺得不一定會像我們預想的那麽順利。

  經歷一定波折後的成功也是成功。

  但是為了減少中間經歷的波折,我們需要盡可能多的預案。

  需要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反覆思考。

  我們第一次上繞月空間站的時候不也發生了意外嗎。”

  華國的繞月空間站位置在繞月平動點,也就是之前有提到的L2 點的“光環軌道”中。

  光環軌道最早被定義是出現在NASA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計劃中。

  當時NASA想在光環軌道上設置一個月球遠端數據中繼衛星,後來這個計劃改成了繞月空間站。

  再後來這個位置被華國人佔據了。

  沿光環軌道運行的衛星始終與地球和月球背面保持視線接觸。

  從月球表面看,整個光環軌道的對向角僅為 6.2 度。

  “你是說當時我們對接之後,發現衛星出現了偏移,無法繼續保持在光環軌道上?”

  要使衛星保持在光環軌道上,就需要消耗能源進行站位保持。

  而當時他們的發射衛星和繞月空間站對接的時候,影響到了這種平衡。

  繞月空間站的低推力方向受到了影響。

  也就是說他們在進入空間站之後,如果繼續按照既定軌道運行,他們將脫離光環軌道。

  “是的,當時是因為在月球上空,沒有在月球著陸,我們還能獲得來自藍星的技術支持。”葉能點頭道。

  當時藍星的華國科學家們針對繞月空間站的脫軌危機,提出了一種在月暈軌道上的長期駐站優化方法。

  該方法使用將每個半轉離散化為段,並為每個段使用一組偽脈衝。

  偽脈衝的特征速度和矩陣不等式用於將問題轉換為大規模線性規劃表達式。

  在終端約束可以表示為使用參考軌道數值偏導數的線性矩陣方程。

  同時使用基於全星歷模型和差分校正的迭代射擊算法。給出了為期一年的長期駐點策略的初步模擬和比較結果。

  通過上述方法估算出了用於保持長時間全新低推力的算法。

  並且重新計算了他們需要進行的操作,以及空間站所需的推重比。

  當時藍星發射基地的所有人心裡都很慌。

  脫離了光環軌道,按照計算出來的軌跡,他們將強製在月球著陸。

  在月球著陸後,即便沒有發生身體上的損傷,氧氣和物資也不足以支撐到他們等待藍星的救援。

  更別說,要重新發射繞月空間站的話,可能被阿美利肯捷足先登,把L2點給佔據。

  L2點被佔據對華國而言,同樣無法接受。

  要知道這意味著他們在月球建設基地,要重新開始不說,還要投入更多的資金。

  華國在航天領域的預算不足阿美利肯的一半,每一分錢都很珍貴。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國派了數學出身的法師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並且花了一枚magic coin租用了生物雲大腦。

  這也是藍星生物第一次使用生物雲大腦功能。

  當時得到消息通知的鄭理都感到訝異,我設置的功能過去這麽久終於有人用了。

  你們再不用,我都要懷疑這個功能是不是擺設。

  華國發現生物雲大腦的功能,適合頂級天才在攻關世界級難題的時候使用。

  葉能繼續道:“要知道在月球上有高能粒子和太陽風。”

  “和藍星的通信肯定會受到影響。”

  跟在月球種菜不同,藍星和月球間的通信有很多相關研究,因為這是個通信問題。

  而且月球探測車就會有解決通信問題的需要。

  月球探測車的數據需要傳回藍星。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華國成立前藍星的科學家就已經在研究月球和藍星之間的日常通信要如何實現。

  在IRE的會議記錄裡有圍繞月球和藍星間日常通信的完整解決方案,IRE就是IEEE改名前的名字。

  當然這個解決方案隻涉及到原理,不是說他們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實最主要的是和藍星的聯絡會有很嚴重的延遲甚至是聯絡不到的情況。”

  “我們在月球上如果遭遇什麽意外,第一時間只能靠我們自己。

  所以多做準備總是沒錯。”

  陳東點頭道:“是不是第二次我們在月球基地搭建了LTE基站會好一點?”

  在華國的月球基地搭建計劃中,第一次上去主要就是把主生活區搭建完畢,然後把菜種下去。

  第二次上去需要把LTE基站、研究環境等補充環境搭建好。

  葉能笑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需要多做點準備。”

  華國的登月搭建月球基地計劃放在三月中旬,也就是龍抬頭的日子。

  其實隨著這些年經濟和國力的增長,華國人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關注國家層面的象征性事件。

  像這些年的航天,除了登月的時候引起了轟動效應,當時所有人都在討論外,其他時候好像都很平淡。

  只有航天愛好者會持續關注,絕大多數人只是在熱搜上看到後點進去看一下就退出。

  說實話航天領域離普羅大眾太遠,除了能刷個666之外做不了什麽。

  繞月空間站的對接發生意外,後來上了華國官媒的報道,大家都是不太能懂意外的來龍去脈。

  汽車發生事故大多數司機都能說的頭頭是道,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真沒幾個人開過。

  更別說繞月空間站想從歷史中去找都找不到。

  繞月空間站在微博熱搜榜上排名最高的一次,還是因為搶了阿美利肯選好的位置。

  這就跟伱把住宅在建在了鄰居精挑細選的位置上一個道理,尤其這個鄰居你還很看不慣。

  這次華國的登月引起了民間的關注。

  因為這次需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掛並且官媒全程直播。

  官媒還把直播授權給了B站、微信視頻號和抖音。

  聲勢搞的很浩大。

  上面葉能和陳東提到的藍星和月球通信受影響是在意外情況下。

  絕大多數不會發生這種意外,月球和藍星間的通信經過繞月空間站中轉之後,一般情況下的延遲大概也就在三到五秒之間。

  “太空旅遊已經實現了,月球旅行我感覺也不遠了。”

  “有生之年吧,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

  “我已經後悔當年高考完沒有選擇去考軍校,然後成為航天員。

  在月球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基地也太浪漫了。”

  “聽說這次在月球上不僅要建造基地,還要種菜,具體種啥菜有大佬知道嗎?”

  “之前航天部門的官方發言人提到過,會種水稻,但是水稻只是其中的一種,聽他的意思是會種很多種。”

  “能不能賣從月球帶回來的種子,我還真想種一種。

  如果有人能搞到的,可以聯系我,報酬絕對豐厚”

  “樓上不會是行走的五十萬吧?正常人就算想獲得種子也知道不可能,最多開開玩笑。

  樓上把報酬都說出來了,我感覺有些奇怪。

  是不是還要來一句北方網友們?”

  在專門討論航天的論壇上網友們關於這次的登月討論的格外熱烈。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