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157章 合作
  第157章 合作
  藍星各國間的勾心鬥角,讓鄭理意識到,他們是不可能能夠集全體通力合作的。

  哪怕是華國和俄國之間的合作,也是有所保留。

  原本鄭理在魔法論壇中特意留下的捷徑,就是大家合作購買技術資料,然後共享。

  只是沒想到,哪怕在如此大的誘惑面前,藍星各國也無法達成合作。

  合作這條路走不通,那就只有競爭了。

  鄭理意識到適當提高競爭烈度,把競爭范圍局限在科研領域,才能更好的激發藍星文明的潛力。

  合作對於戰爭是永恆主題的藍星文明來說有點虛無縹緲。

  這可能就是智慧生命的本性。法師在遠古和中古時代同樣是爭鬥不止。

  李萬清興奮道:“只要您同意,我肯定能說服他們。話說生物存儲服務器,1000PB我們可以把數據全部放在一台存儲服務器上。”

  “後續的數據處理速度也能上升很多,對於我們處理腦神經信號有很大的好處。”

  腦機連接手機對於藍星主流語系的開發都已經完成。

  而腦機連接VR,目前主要就是華語系和英語系完成了研發,其他語系會根據其市場規模大小開始研發。

  鄭理問道:“腦機連接義肢江城那邊的測試數據如何?”

  李萬清:“測試數據很不錯,目前所有測試者沒有由於腦神經信號識別錯誤導致的意外產生。”

  “但是英語系的義肢臨床試驗,已經從阿美利肯轉到南非了,阿美利肯方面一直沒通過我們的臨床試驗申請。”

  “漢語系的腦機連接義肢已經準備申請生產了。”

  科創生物的腦機連接技術是非侵入式的,所以醫療器械的上市審批進度會更快一些。

  鄭理想起來,科創生物江城跟姑蘇兩地的研發中心,很多人力是投入到創新藥的研發中。

  他問道:“創新藥的研發進度如何?有沒有哪一款開始臨床試驗了?”

  創新藥的研發是很難沒錯,但是科創生物這個領域的研發從19年成立開始,他們就已經著手開始了。

  只是鄭理本人在這方面做的貢獻比較少。按照正常時間線來說,創新藥的研發需要十年之久才能有一定成果。

  早期研究到確定新藥的化學成分, 這個時間大致需要3到6年, 臨床前研究需要1到2年。

  經歷了這個漫長的過程後,還有臨床研究和藥品審批。

  國內藥企一般都是先從仿製藥開始,像科創生物這種直接就是創新藥開始極其罕見。

  屬於是不差錢的典型了。

  李萬清回答道:“目前還在化合物的篩選過程,沒有太多的變化。”

  李萬清作為獅城研發中心的主管, 有回姑蘇參加過科創生物的年會, 也認識了一些其他研發中心的研究員。

  不管是從內部公司論壇,還是私下研究員們的朋友圈以及閑聊來看, 科創生物在創新藥研發上沒有太多進展。

  科創生物幾大板塊, 腦機連接和內啡肽領域是主要的利潤來源。

  創新藥這一塊屬於只看到投入沒看到產出。高管們都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業內人士,知道這很正常。

  但是相關的負責人心裡會著急, 投入這麽大, 遲遲沒有產出,在企業內部的話語權和地位勢必然不高。

  如果研發有什麽突破性的進度,提高影響力也好爭取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也好, 是肯定會大為宣傳的。

  李萬清至今沒有聽到什麽聲音,整個創新藥條線的同事們跟開了靜默模式一樣,他就知道顯然是沒有什麽突破性的進展。

  每周給鄭理的工作總結肯定也會寫這部分內容,但是由於創新藥沒有進展,所以在工作匯報裡最多佔據一句話。

  鄭理對於創新藥的真實情況,也不是很了解。

  他聽完李萬清的回答後說道:“創新藥確實需要比較大的投入, 屬於長線投資。”

  “像我當年做內啡肽, 都不算是創新藥,屬於是仿製藥。”

  李萬清奉承道:“內啡肽上世紀就被科學家們發現了, 但是也沒有誰研究出來製造方法,更別提規模生產的辦法。”

  “您的研究成果難度不在任何一款創新藥之下。”

  內啡肽上市後,這款藥物的營收也好, 利潤也好,不亞於任何跨國醫藥巨頭的拳頭產品。

  可以說是科創生物的立身之本。

  而創新藥, 即便投入幾十億米元, 也未必能開發出下一款類似效果的拳頭產品。

  拿輝瑞製藥舉例, 在西地那非出來前, 它不管從營收還是利潤上,跟默沙東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西地那非出來後, 單靠這一款藥物,輝瑞很快超越了默沙東。當然這兩年默沙東又殺回來了。

  但是西地那非讓輝瑞直接上升了一個檔次。

  當然科創生物和輝瑞有所不同。自從腦機連接手機上市後,外界更多的把科創生物看作是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不僅僅局限於生物醫藥領域。

  鄭理理了理思路, 他對於科創生物的希望就是把規模做大, 提高研發能力, 必要時能按照他的研發思路執行到位。

  現在科創生物還屬於發展的階段,等穩定之後, 鄭理打算對內部研究員進行考察,將能力上限高的留下。

  花為的生物存儲服務器火了之後, 外界在討論,業界討論的更加熱烈。

  特別是曙光、浪潮、紫光、長江存儲這幾家企業,大家都是從業公司,花為突然放衛星。

  之前怎麽沒聽到什麽風聲。

  長江存儲還好一點, 畢竟自己的副總突然去了一家叫深藍存儲的央企任職。

  他們有猜到國內的存儲行業會有什麽大動靜。

  只是沒想到這個動靜有點超出他們的想象。生物存儲之前也沒聽說國內哪家研發團隊的技術成熟。

  外界會把注意力聚焦在花為上,但是業內清楚, 花為是不可能靠自己搞出生物存儲技術來的。

  不是看不起花為, 對於花為的研發能力他們是佩服的, 而是花為之前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 憑空掏出生物存儲完全不符合常理。

  大家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花為發布會上提到的深藍存儲。

  調查也沒調查出什麽所以然, 只知道長江存儲的管揚去了那裡當董事長。

  業內這些企業的高管們同時也在到處打聽,國內高校或者研究院有哪個做DNA大分子存儲的團隊被挖走了。

  同樣沒有打聽出消息,之前發表過DNA存儲相關論文的教授們,近期沒有聽說哪個離職了的。

  和管揚事先預料的一樣,花為的發布會之後,不需要他上門營銷,各個企業的負責人接連找上門來。

  “管兄,你太不夠意思了,有生物存儲如此先進的技術,不先通知我們曙光一聲,我們曙光同樣在存儲服務器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經驗。”

  浪潮的董事長前腳剛走, 曙光的董事長後腳就上門了,李軍也不彎彎繞繞, 開門見山道。

  曙光同樣是國企, 只是不是中央直管的國企,他是由科技部和華國科學院孵化出來的企業。目前的實際控制人是華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之前管揚在長江存儲擔任副總裁的時候, 跟李軍差了不止一個級別。

  管揚笑道:“主要我們的技術才研發出來, 還不夠成熟,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沒好意思跟曙光合作。”

  “之前我在長江存儲的時候,因為技術不夠成熟一直沒能和曙光合作上,這次來了深藍存儲後主要技術還是不夠成熟。”

  管揚暗指的是,之前長江存儲希望打入曙光的供應鏈體系,曙光以長江存儲技術不夠成熟為由,一直拖著。

  曙光存儲服務器的供應商一直都是阿美利肯的希捷公司。希捷是全球最大的硬盤、磁盤生產製造商。

  技術上肯定是希捷更成熟。

  但是長江存儲好歹是國家重點扶持項目,而且長江存儲當時的訴求也不是要直接替代希捷,而是進入到曙光的供應鏈體系裡來,符合條件才能供貨。

  即便這樣的條件曙光也沒答應。

  李軍知道管揚對於那件事還耿耿於懷,他解釋道:“當時我們是希望選長江存儲,但是由於我們18年的時候跟希捷簽了長達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加上長江存儲當時的64層閃存技術都還沒成熟,我們沒想到長江存儲的技術進步如此之快。”

  “短短兩年時間就攻克了128層3D NAND技術。”

  李軍純屬找借口,戰略合作協議又不是排他協議。長江存儲的64層閃存技術完全可以先進入曙光的低端存儲服務器型號裡。

  管揚沒有揭穿對方,他本來也只是找借口搪塞對方,都換了公司,不可能還因為長江存儲的一些過節而為難李軍。

  管揚這幾天才意識到自己被任命為深藍存儲的董事長是為什麽,就是因為他人脈夠廣,專門派他來拒絕這些要求的。

  “明白,生物存儲技術成熟後,我們會對所有華國企業進行授權的。”

  “你們不用擔心。”

  “大家都是國企,我們的技術怎麽可能不對曙光授權呢。”

   感謝長青1040、異株湖第五旋臂中心樞紐、王韋火華、傲世幻晟、書友20201222095310546的打賞!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