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64章 拜票
  第64章 拜票
  科創板一直對散戶不太友好,帳戶上要有五十萬以上的資金才能參與到科創板的交易中來。

  T+2的交易機制更是讓你買到暴雷股想跑都來不及。

  再加上科創板很多企業是虧損狀態,散戶很難能從專業的角度判斷這家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因此一直以來散戶對科創板交易的參與熱情不高。

  但是這次科創生物還沒走到上市,甚至都還沒走到發行上市那一步就引起了股民們的熱烈討論。

  主要是因為科創生物的產品都是帶有壟斷性質的產品,科技含量十足。

  當其他公司的腦機連接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科創生物的腦機連接已經大規模商用了。

  內啡肽在疫情流行期間各國的大批量采購和新聞報道,為其做了最好的廣告。

  更別提楓葉國和阿美利肯部分州的騷操作,免費為癮君子們提供內啡肽戒掉嗎啡類成癮性物質。

  這是人類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款能顯著降低對嗎啡類藥物成癮性的物質。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科創生物招股說明書裡寫的上市價格在1018.23元每股。

  科創板中新股,中一簽是500股,中簽就是五十萬,按照慣例上市至少都是百分之三十的漲幅。

  而像國盾量子號稱量子通信第一股,去年在科創板上市的時候最大漲幅高達1000%,翻了十倍。

  科創生物作為腦機連接第一股,翻個五倍不過分吧?如果按翻五倍計算,中一簽淨賺250萬,差不多二線城市一套房了。

  股民們對科創生物的熱情簡直不要太高。

  不光是散戶,機構也很熱情。

  今年從上市以來,科創生物共計接待了超過兩百家的機構調研。

  特別在申海證券交易所審批通過後,有大約一百五十家機構是在這短短兩周時間裡進行調研的。

  李渺渺意識到自己即將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是在機構密集調研期間。

  機構們的調研能力非常強,盈利能力、研發投入、研發能力這些都屬於基本研究,企業高層關系、管理層是否穩定、背後股東鬥爭激烈與否,這屬於進階內容。

  企業實際控制人的人物畫像、性格特質和風險偏好甚至是興趣愛好都給你研究的清清楚楚。

  李渺渺在科創生物相當於三號人物,僅次於鄭理和程鋼。

  但是機構都清楚,李渺渺是鄭理在科創生物內最信任的人,是他從江城大學帶到科創生物,並且一手把其提拔為副總經理。

  明面上屬於三號人物,但是權力並不亞於程鋼,甚至在某種程度,李渺渺的話語權比程鋼更大。

  並且程鋼知道自己只是科創生物的職業經理人,相比鄭理這位絕對控制人來說沒有啥權力,因此他也不會去跟李渺渺權力鬥爭。

  科創生物上市前夕,外部機構調研,基本上李渺渺都有參與。

  甚至有外部遊資走李序林的渠道,想要來拜票。

  一般一家企業上市,都會有遊資或者機構上門來拜票。

  “李女士,我們的誠意是很足的,也請您相信我們的實力,我們手中管理的資金規模資金超過兩百億rmb。”

  私募的背後大佬找到李渺渺,在機構調研結束後單獨聊天時溝通道:

  “我們不需要您做什麽,只需要引薦我們跟鄭董見一面並且透露一下鄭董的興趣愛好,這組奈良美智的lone star不成敬意。”

  李渺渺心裡一驚,自從成為科創生物的副總經理以來面對的誘惑不少,但是像眼前這位私募機構負責人如此大手筆還是第一次碰上。

  她心裡思忖:“對方怎麽知道我喜歡奈良美智的作品?奈良美智的一組作品,大致價格至少也是一百萬rmb以上。”

  李渺渺面上不露聲色:“兩百億恐怕不能做什麽,科創生物上市價格就在四千億rmb,你兩百億想撬動這麽大的盤子恐怕有點難。”

  “更何況你兩百億只是你在管規模,你能拿出來操作的錢最多不超過三成。”

  拜票的意思就是遊資或者機構在一家新公司上市前夕,上門求見其實際控制人請求合作。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會通過財報修飾、隱藏利好等各種手段配合機構操控股價。

  比如把公司的季報利潤往後壓,出現利潤不及預期,然後再隨便來個利空消息或者找媒體發一些利空的新聞,遊資乘機砸盤把股價壓下去。

  然後股價壓下去之後,下一個季度把上一個季度藏起來的利潤再在季報裡體現出來,再發幾個利好,機構再把價格抬上去之後出貨。

  來去之間就把散戶當韭菜給割了。

  這家上門拜票的私募負責人笑道:“科創生物的操盤沒那麽複雜,只需要鄭董在腦機連接技術有突破或者公司新藥研發成功的時候給我們透露消息即可。”

  “我們自然會去操作,提前進場適當操作。四千億的盤子隨便玩玩利潤也夠驚人了。”

  “我們野心沒那麽大,像這種盤子證監會的監管也會格外嚴厲,所以我們隻想賺個消息面的錢。”

  當然也有的企業盤子太大,或者企業控制人本身看不上遊資的這些錢,不參與到資本市場運作中去。

  但是你不參與,不能保證手下不參與,只要有什麽內幕消息,是一定會以各種方式傳出去的。

  科創生物由於主要研發中心也就是鄭理所在的研發中心在獅城,這幫機構鞭長莫及,想打探消息成本有點難度,再加上疫情難以往返。

  而且鄭理作為科創生物研發的核心人物,他的消息肯定是最快的,資本市場一秒鍾的快也是快。

  像2011年Hibernian Express為了節省6毫秒的時間,在紐約和倫敦之間架設了一根總長6021公裡造價超過3億米元的海底光纜。

  李渺渺不答應也不拒絕:“陳先生,我會把你的意思轉達給鄭董,但是鄭董願不願意見你們,我無法干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