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327章 見證歷史?見證失敗!
  第327章 見證歷史?見證失敗!
  現在國際物理學公認,湮滅理論就是最前沿的方向。

  其中強湮滅力的研究,可以說是前沿中的前沿,代表了物理學研究的未來。

  理論物理學家們研究的就是物理學的前沿內容,所以很多的理論物理學家都投入到強湮滅力的理論研究中。

  在強湮滅力方向上,海倫和陳蒙檬發表的論文,第一次提出了相關的概念,之後王浩也發表了研究論文,還召開了國際湮滅理論會議,公開了疊加力場邊緣效應的發現。

  那就是強湮滅力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當有眾多頂尖學者投入到一項研究中時,學術上自然是百花齊放,好多強湮滅力有關的理論,甚至讓王浩都感到非常的驚訝。

  這些都是在湮滅理論以及強湮滅力的理論、實驗發現的基礎上完成的理論。

  有眾多學者參與,自然也會有許多的爭議出現。

  有些學者研究湮滅理論基礎以及強湮滅力相關的研究成果,認為強湮滅力會出現在高密度星球、恆星中心或是黑洞中,有關疊加力場的研究則認為,只要疊加的強度足夠高,利用磁場對強湮滅力場的排斥作用,就能夠激發出特殊的強湮滅力場,或者引起一些其他的效應。

  好多的理論方向出現,自然也會出現一些令人擔心的內容。

  其他的反重力團隊也很清楚,有些圈子裡的相關人士,甚至發郵件給瓦爾-克羅寧,希望能知道設備製造進度。

  當然,歷史中出現的主要是王浩的名字,但作為主要的實驗參與人,他們也許也能史上有名呢?
  即便不能載入歷史,也絕對是重大的研究成果。

  格蘭-卡特和助理不斷說著,滿是期待的等待著,看著實驗開始、各種檢測裝置啟動,看著幾十人在裡面忙碌。

  瓦爾-克羅寧確實感到很驚奇,他是對王浩也同樣製造疊加力場設備驚奇。

  前來的是格蘭-卡特和他的工作助理,卡特是前著名橄欖球運動員,退役後進入哈佛大學進修,輾轉進入能源部工作。

  這些測試非常的頻繁而複雜。

  電腦需要能完成很多的工作,需求自然是很高的,單純的遊戲機固定了功能,需求上自然要差一些。

  王浩正低頭看著手裡的資料,新材料是一種碳氫硫的混合材料,加壓到四萬倍標準大氣壓時,實現了轉變溫度在213k左右的超導現象。

  比如,能源部的官員。

  他說著忍不住搖頭,“他否定了疊加力場的研究,不管這個研究是否會有發現,我都判斷他不會去做。”

  格蘭-卡特待在安全室裡,看著中心的五邊形大型設備前,心裡感到無比震懾,他不由得對助理說道,“裡貝羅,我們這是見證在歷史!”

  如果把電腦和計算器相比,差距自然就更大了。

  瓦爾-克羅寧也知道了。

  新的物理發現啊!
  每一個新的物理發現,都可能代表研究領域的大爆發,他們能在實驗中有新的發現,很可能會被載入歷史。

  三億美元啊!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一年的經費才不到三十億美元,實驗室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包括三千多名合同製人員以及一萬兩千多的正式雇員。

  “很好!”

  一派是支持瓦爾-克羅寧。

  新的實驗數據被統計出來。

  同時,他也感到輕松。

  何毅和向乾生對視一眼,頓時了然的點點頭。

  但是,一口氣耗費十個億製造設備,也絕對是一個大工程。

  半個小時過後,設備關閉。

  比如,斯坦福大學的艾爾-格雷德教授認為,無限制的疊加強湮滅力場,很可能會造成不可想象的災難。

  針對疊加力場的實驗研究,國際物理學界分成了兩派。

  王浩給了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何教授,你說的沒錯。只要解決了間歇性問題,再加上高磁場的影響,才會有新的物理發現。”

  這可不是什麽小的研究,只是一個疊加力場設備,製造花費就超過三億美元。

  “我本來以為王浩……”

  此時,他正站在實驗間裡,指著反重力高壓氣態基礎裝置說道,“超導材料研究中心運過來一個新的混合氣體材料。”

  格蘭-卡特走出了安全室,拉住一個團隊的研究員,滿是期待的問道,“怎麽樣?有什麽新物理現象發生了?”

  好在國際物理界並沒有給什麽壓力,反到大量頂尖的學者,還期待他的實驗研究能夠有新發現。

  看到新的實驗數據,王浩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這個材料已經符合要求了。”

  實驗室是使用反重力高壓混合材料基礎裝置進行的,再進行一次實驗也是很容易的。

  何毅道,“這個材料就解決了間歇性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在超導狀態下,實現製造出反重力場?所以就不會產生電流方向轉變所帶來的間歇性問題。”

  “那麽無限制的增大疊加力場,會不會製造出小型的黑洞?”

  瓦爾-克羅寧的團隊就是在備受關注中進行的設備測試。

  “卡特先生,這次沒有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那是之前。”

  “……很抱歉。”

  “現在他竟然也製造設備,準備研究了……”

  一口氣耗費十個億製造設備,也肯定是大手筆的投入了。

  “你可以看看數據……”

  這主要是因為瓦爾格羅寧是真正投入經費製造大型疊加力場設備,還準備製造出更高的磁場。

  實驗間馬上進行下一次實驗,裡面的檢測設備再次運行起來。

  王浩一聽就明白過來,他馬上就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在反重力的研究圈子裡,消息也很快流傳開來。

  瓦爾-克羅寧就沒心情考慮那麽多了,因為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投入,研究對他來說就是孤注一擲的。

  好多關注的學者都知道了設備製造進度,甚至測算起設備測試需要的時間,來猜測第一次進行實驗的時間。

  反正有實驗發現也肯定公開出來,讓圈子裡的人關心一下設備製造進度,也根本沒什麽大不了。

  “到達轉變溫度時,強度為百分之三十六。”

  瓦爾-克羅寧都感覺很鬱悶,他們明明做的是保密研究,結果被這麽多人關注。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很快就做出了新的申請,他們要一口氣製造三個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設備。

  那麽他們的研究,就很可能會有發現!

  超導百萬倍標準大氣壓是非常難以達到的數值,因為環境要求壓力太大,是根本不能用反重力高壓混合材料基礎裝置測試的,同時他們也不可能專門為了一種材料,去製造一個非常特殊的反重力裝置。

  很多人還是關注瓦爾-克羅寧團隊的動向,他們的實驗研究都可以說是半公開性質了。

  “現有的湮滅理論基礎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很多強湮滅力場,強湮滅力場可能存在於星雲之中,也可能存在於黑洞之中。”

  如果不是能源部直接撥款,他們肯定是無法直接進行實驗的。

  其實就像是瓦爾-克羅寧的研究組,製造一個設備花費三億美元,受到的壓力是非常大了。

  每一個標準反重力設備都是非常複雜的,因為要對很多種同類型的材料進行反重力檢測,就需要很多的布局、功能,內部會變得非常複雜。

  那麽會不會製造出黑洞呢?
  誰也不敢保證。

  艾爾-格雷德的觀點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阿邁瑞肯民眾的反對方式,自然就是集合起來進行各種抗議活動。

  “災難可能是來自於設備本身,任何物理事物都有兩面性,極度的增加湮滅力會發現不可預料的後果。”

  ……

  王浩第一時間拿在了手裡,發現數據和前一相比,也只是有一些可接受的偏差,而且是好的偏差--
  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更接近百分之三十四。

  西海。

  民眾知道。

  當正在觀看測試數據的時候,他就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打過來的,何毅在電話裡興奮的說道,“王院士,有發現了!”

  “這是誰也無法保證的。”

  在砸下了如此多的經費以後,若是實驗沒有任何的進展,後果肯定會是瓦爾-克羅寧來承受。

  能源部知道了實驗消息,就乾脆派人過來旁觀實驗,可能發現全新物理現象的實驗,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

  比如,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生產的特殊儲電線圈。

  重要的還是實驗結果,混合材料在四萬倍標準大氣壓環境下,實現在216K,還沒有達到臨界溫度時候,就激發了反重力特性並製造出百分之三十三的反重力場。

  他們可不管什麽艾爾-格雷德說的其他話,比如‘製造出黑洞只是個說法’、‘即便理論不完善,製造出黑洞的概率也非常小’等等。

  這種大動作根本是保密不了的。

  “抱歉?”

  強湮滅力還沒有完善的理論,也只是一些理論基礎而已。

  當然了。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是研發保密機構,但因為所做的研究非常重要,必然會受到很多很多的關注。

  “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物理學重要的時刻!”

  仔細想想——

  “再進行一次實驗!”

  王浩道,“如果使用其他的材料,當然不會有發現,但我們已經有了新的進展。”

  很快。

  雖然沒有公開是要做什麽,但還是有猜測說是製造疊加力場設備,一些消息比較靈通的人,甚至已經確定了消息。

  “疊加力場!”

  那是根本沒有意義的事情。

  王浩則是什麽也沒乾,就只是發表態度,‘否定瓦爾-克羅寧的方向’。

  等所有設備都測試結束,就把設備安裝在了一起,並準備開始行第一次試驗。

  當然,研究是保密性質的,他們並沒有公開實驗信息。

  王浩看了數據以後,發現確實符合研究要求,馬上決定再進行一次實驗。

  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

  這也讓瓦爾-克羅寧的壓力更大了。

  其他數據都沒有變化。

  當然王浩和瓦爾-克羅寧不同,不管是個人影響力,還是得到上級以及民眾的信任程度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一派是支持王浩。

  反重力飛行器第二台樣機正在製造中,王浩的工作倒是清閑了很多,他有時間就抽空到實驗基地轉一圈。

  他聽到消息以後感到非常的驚訝,同時也感覺到非常的興奮,還長長的呼了一口氣,不由笑道,“真是沒想到,王浩竟然也要製造疊加力場設備!”

  那就代表著榮譽!

  即便投入同樣的經費,研究沒有任何的收獲,也根本不會造成影響。

  國際學者知道。

  正常來說,加壓到四萬倍標準大氣壓,轉變溫度為213K,那麽加壓到超過百萬倍標準大氣壓,很可能就會實現常溫超導。

  阿邁瑞肯方面也會希望自家的團隊,能在前沿的領域上第一個有突破,而不是長時間追著種花家做研究。

  其實也有其他因素在裡面。

  王浩就參與了線圈的測試工作,但他主要還是看看數據,沒有什麽大的問題就沒關系,一些測試發現的小問題,團隊其他人就可以解決了。

  “雖然超導狀態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更高,但應該已經達到要求了吧?”

  “真是沒想到!”

  “製造新的疊加力場設備?”向乾生滿臉不解。

  ……

  當媒體對艾爾-格雷德的采訪做出報道以後,瓦爾-克羅寧正在進行的實驗研究,還引起了大量民眾的反對。

  王浩很確定的點頭道,“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就使用這種新的材料,製造四重疊加力場設備!”

  儲電線圈並不是直接就使用,針對每一個線圈都要進行先期測試,必須保證線圈的質量以及功率達到要求。

  “對。”

  王浩都開始製造疊加力場設備,就說明方向很可能是正確的。

  ……

  何毅遞過來一份數據資料,繼續說道,“我們已經以基礎的反重力設備進行了檢測,確定在比轉變溫度高三度,材料顯出了反重力特性,製造出的強度為百分之三十三。”

  相對瓦爾-克羅寧來說,支持王浩的學者更多一些,但更多的是中立派,也就是不發表任何意見。

  “我們已經發現了您想看到的現象!”

  上級馬上就批準了申請。

  現在國際上的學者都知道,增大疊加力場很可能會發現新的物理現象,至於發現什麽物理現象,就沒有人敢肯定了。

  瓦爾-克羅寧的實驗團隊,總人數加在一起都不超過兩百,製造一台設備就花費兩億美元。

  他說完看向王浩。

  其實就像是遊戲機和電腦的區別。

  “馬上就要發生在眼前——”

  向乾生也正站在一邊,他滿是期待的問道,“王院士,我們下一步做什麽?”

  這個數據並不高。

  何毅也不解的問道,“不是說這個研究,不會有新發現嗎?”

  瓦爾-克羅寧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到現在他已經後悔接任這個職位了。

  結果後續很長一段時間,大量的材料、設備、器械等,紛紛被運送到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他們認為有可能製造黑洞,就有可能製造出‘世界末日’。

  然後,等待著……

  但還是有人知道的。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動向只是在小圈子裡流傳,即便有一些小道消息,也都被認為是謠傳而已。

  現在的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設備,製造耗費超過五個億,再製造同樣的設備,花費也超過三個億,全部加在一起投入會超過十個億(元)。

  何毅已經等待多時了。

  何毅和向乾生聽著頓時很期待。

  正因為如此,得知王浩的團隊也在製造疊加力場設備,而他們肯定會先一步製造出來,很可能會有新的物理發現,自然就不會再限制完全保密。

  “比如,高壓縮場力作用於空氣或物質,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爆炸。”

  同時,他們也對所謂的新物理發現很感興趣,仔細想著都迫不及待的進行實驗了。

  強湮滅力的研究一直被認為是未來方向,即便是有直接的實驗發現,因為其中的原理完全沒有摸透,想要進行科技運用也不現實。

  另外,反重力的研究領域一直是種花家獨佔鼇頭。

  “對。”

  雖然樣機還在製造,但實驗基地還是非常忙碌的,一些運過來的部件都要進行調試。

  “沒有?”

  “完全沒有!”

  格蘭-卡特深吸一口氣,問道,“所以,剛才的半個多小時,是見證實驗失敗的時刻?”

  “……也可以這麽說。”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