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衡華》第96章 造化生萬法,一符引天妒
  第96章 造化生萬法,一符引天妒
  衡華繼續逃走,躲到靈岩之下。

  “二伯真是的,把鞭子拿出來做什麽?在蟠龍島,指不定我就認了。可在外頭,我不要面子啊?”

  家醜不可外揚。

  如果祖父關起門來在蟠龍島教訓,大不了伏衡華把褲子一脫,受幾十鞭。然後憋在琅環館幾日不出門。

  可如今在外面,今天被抽一頓,明天整個紫軒島都知道自己幾天下不來床。

  伏衡華當然不肯。

  躺到靈岩下納涼,忽然神洛天書傳來一道消息。

  他趕緊坐起來,打開天書。

  天書第二頁浮現“九陰藤”的影像,隨即變為盤蛇蓍草,最後蓍草變成一道“九陰密咒木籙”。

  “神洛天書竟然真推演出來了?”

  衡華試著寫下木籙。

  第一遍失敗,第二遍失敗……

  當第五遍時,終於將九陰木籙完整畫出。

  不假思索,立刻返還洛龜島,衡華跑去中宮五峰下挖了一株盤蛇蓍。

  來到九龍池,依托溶洞陰氣為媒,衡華按照“密咒木籙”進行點化。

  盤蛇蓍瘋狂吞吐陰氣,在木籙牽引下,大量根莖化作灰燼,剩下的小部分枝條變作蛇藤,並開始彼此廝殺。

  過了好一會兒,蛇藤凋零,只有兩根細長的黑色藤蔓保留下來。

  就在衡華以為成功時,砰的一聲,蛇藤內的陰氣爆炸。

  “失敗了?”

  再去外面薅了一大堆蓍草,伏衡華繼續畫符。

  經過十余次的實驗,總算成功一次。

  手中多出一條玄青色的蛇藤。

  “木籙不穩定,還有改造空間,是對物性不夠了解?”

  洛書自帶推演能力,將盤蛇蓍草的性質解析完畢。可對於九陰藤,了解度依舊不夠。所以,點化九陰蛇藤會出現陰氣爆炸。

  只是盤蛇蓍與九陰蛇藤屬性相近,在自然造化之下本就可以晉級九陰蛇藤。所以木籙即便不穩定,仍可概率性完成盤蛇蓍的晉級。

  將九陰蛇藤收到乾坤戒,衡華默默坐在溶洞角落思考。

  木籙不穩定,可其為衡華展現一條全新的道路。

  他的猜測是真的。

  低階金精可以通過密籙,合成為高級金精。

  低級靈植也可以通過木籙,晉升為高級靈植。

  “九陰藤可以點化。那麽蟠龍木、鳳桐木,以及其他靈木仙根,只要解析其本質,都可以通過木籙來點化。”

  再舉一反三,除卻金木之物,其他物體是不是也可以?

  衡華默默從身邊抓起一塊石頭。

  十分普通平凡的石頭。

  伏衡華沒有去創造土籙,而是將造化真元注入,一點點改造石頭的結構。

  很快,表面的石屑破碎,露出裡面小了一圈的淡黃色靈石。

  “將造化真元強行注入,可以通過造化之力改變物體的本質。”

  伏衡華閉上眼,想起八卦爐法的核心理念: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如果將天地視作一個大爐,造化便是這個大爐的工匠,以陰陽鍛造萬物。

  “世間萬物,離不開造化之理。森羅萬象的背後,俱是造化運化之妙。”

  一絲絲玄妙氣息從伏衡華體內湧出。

  受其洗禮,溶洞周圍的石頭逐漸化為玉石。

  泥丸宮,心猿在山下猿啼。

  伏衡華的魂魄靈神飄飄蕩蕩,來到五行山頂。

  他依舊處於思索狀態:“金籙可以省卻金精升級鍛造的過程。木籙可以省卻靈植生長蛻變的過程。這背後,都是造化。金籙、木籙都是造化之籙。那麽,可不可以直接將天地萬物的造化運行,凝練為一道符籙?”

  天書締結的造化道種自動脫離魂魄,在泥丸宮上空演化。

  造化真籙。

  把持天地間一切造化之妙。

  金籙也好,木籙也罷,這一道符兼具所有。既可點天下之金,也能化天下之木,堪稱密咒符籙之總綱。

  只是這枚真籙模糊不定,伏衡華當前境界,完全看不懂真籙,更談不上理解。

  但即便如此,真籙演化本身也引起天地感應。

  轟隆——

  洛龜島上,忽有天雷乍現。

  伏衡華受氣機影響,當場吐血。

  天空怒雷滾滾,仿佛天地明白有人參悟天地造化之機,盜取大道妙理。

  眼瞅著雷劫生成,伏衡華顧不得七竅流血的現狀,連忙招出神洛天書。

  天書化作龜殼,他整個人直接鑽了進去。

  葬龜礁乃先天避劫之地,所依仗的便是這塊龜殼。當伏衡華躲進去時,外面的雷劫徐徐散去。

  擦掉七竅血,伏衡華默默觀想泥丸宮。

  造化真籙此刻已經隱去,重新回到造化道種內。

  “看不得,看不得,以我當下修為和境界,可不敢執掌這枚造化真籙。”

  伏衡華幽幽一歎。

  造化真籙乃世界萬物的造化運行總綱,有了這一枚真籙,即可隨意造化天下萬物。與天罡法之中的“斡旋造化”乃同源。
    讓凡鐵化作神鐵,桃核變成蟠桃,再輕松不過。

  摶土造人、誕星化日也不在話下。

  但這種盜取天地造化,更改萬象根基的手段,並非伏衡華當下可以掌握。

  “掌握這道‘造化真籙’時,便是《造化會元功》圓滿時。天地萬物的造化之妙通達於心。一籙點化,即有萬物生成。在此之前,還是算了吧。”

  可轉念一想,伏衡華喃喃道:“一符化天地,這不僅僅是造化之妙,也是符籙至道。如果有人以符籙修行,參悟天符真法……”

  念頭一動,伏衡華在神洛天書寫下一篇《天符經》。

  這篇天符經需要在煉氣期觀想天地,凝成一道符籙。然後以此符籙包容天下符籙,最終修成大道後再把符籙熔煉於一。

  “一符化天地,若能完善此法也可證道。所以,這也是一部天書。”

  伏衡華回憶造化真籙的模樣。

  雖然真籙模樣痕跡記不清了,但他自己依舊胡亂試著在天書第一頁臨摹。

  突然,衡華心血翻騰,當第一筆後,再也無法繼續。

  草草畫出一道太極圖,便把這部《天符經》從神洛天書提取。

  天地靈氣湧來,溶洞四周剛剛生成的玉石自動飛向《天符經》,凝成一枚巴掌大小的玉符,符上刻著一枚太極圖。

  “也算是一塊藏書玉簡了,只可惜……”

  裡面只有《天符經》的主旨和衡華對這門功法的猜想。

  觀想本命真籙,並以此真籙收容天下一切符籙。當達到“一符生萬法”的境界,自然證了大道。

  可具體怎麽築基,怎麽結丹,《天符經》一概沒寫。唯有煉氣九層的第一層,模模糊糊講述一個觀想“天符”的方法。

  “隻存了我一些雜亂靈感,和最初的觀想法門。甚至我自己研究整理,都需要好久才能把煉氣九層的功法推演完畢。而以我當下的境界……”

  頂多對煉氣、築基兩個層次指手畫腳,更高的結丹法門,因為沒有任何參照,僅僅是畫大餅。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隨後,伏衡華繼續開始創造新的功法。

  “造化真籙可以一符點化萬物。按照這個思路,金籙、木籙既然同源,皆為造化真籙的表象。那麽,天下所有金籙歸根究底,不也是一回事了?如果煉就一道本源金籙,是不是可以點化天下所有材料。同理,研究一道木籙是不是可以創造天下所有植物?”

  《金刻元集書》《木法萬靈鑒》隨之生成。

  和《天符經》一樣,只有修煉主旨,具體修煉方法根本沒推演。只是借助神洛天書的神妙,將煉氣第一層鋪墊。

  但與《天符經》僅僅借鑒“一符化天地”的靈感,作為假大空的符道天書不同。

  金木二功拆解造化真籙,一個要練金籙,演化天下萬金。一個要承木籙,點化天下萬木。算是《造化會元功》的衍生,類似《小品天仙訣》。

  伏衡華索性從《造化會元功》拆出一部分修行,改造出兩篇煉氣築基的功法。

  “一篇修煉金公之相,一篇參悟木母之身,倒是可以讓他二人……”

  伏衡華目光閃爍,隨意從地上抓了兩塊石頭,輕輕吹口氣,化作兩個石偶人。按照嘯魚和恆壽的經脈、穴竅進行設定,開始運功試驗。

  嘯魚、恆壽作為伏衡華的身邊人,在伏衡華完善天書時,自然不肯讓他們繼續抱著玄級功法。

  而金公、木母脫胎於《造化會元功》,三人可謂氣脈相連。

  “日後,可以讓他們修煉此法,充作我的護道人。”

  天書傳人從自家功法中拆出同源功法給仆從,本就是為挑選護道人和隨行者。

  太陰姥姥曾自天書演化《月相離合經》給婢女修行。隨著太陰府封閉,那些婢女便把這門仙訣傳入人世。

  一面等著石偶行功,伏衡華埋頭又在修改新的功法。

  《金木合丹玉鼎書》與《五行歸元天書》隨之出現。

  《金木玉鼎書》結合金木二書的奧妙,要煉就本源金籙與木籙。同時,也要效仿《造化會元功》,凝練金公木母之相。

  但沒有唐僧、意馬和黃婆。只是以金公、木母合丹元,修成金丹。是地典之流。這篇法訣僅推演到結丹。至於成功與否,伏衡華不做任何實驗,直接棄置一旁。

  《五行歸元天書》是立意五行的天書道法。在煉氣時煉就五行真籙,算是通過“金木二籙”舉一反三,又把水火土三籙設定出來。

  煉氣之時修煉五道符籙,然後五行同修,效仿五行山法築基。此外,這部天書還對應天罡法之中的“五行大遁”。

  “雖然比《天符經》多了一些修行思路和口訣。但大體相似,沒有反覆驗證,根本不能修煉。”

  《天符經》的觀符第一層心法,伏衡華自己估算:自己上,需要觀想三年零六個月。

  而五行天書的五行真籙,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第一層煉氣。

  “算了,留待有緣人吧。如果有人肯花十年引氣,說不得也是大機緣之輩呢。”

  把五行天書從洛書提取,凝成一枚五色石。

  隨後,伏衡華將太極符、五色石藏入兩塊龜殼,扔出洛龜島隨波逐流。

  “他日有人得到,並從中參悟天書,那是他們的機緣。若這兩部天書之種無緣得見天日,亦或得龜殼之人毀去,也是天意如此。”

  伏衡華倒也灑脫,扔掉兩部天書創意後,收起剩下三篇造化天書的衍生法門,起身走出洛龜島。

  此時,夜幕當空,群星閃耀。

  “這麽久?我直接待到晚上了?”

   補錄:
    五元真人承《五行歸元書》,尋根溯源,至扶風氏洛龜島。

    當地人言:中宮五峰之下有“道影洞”。洞內有道聖留影,生五色霞彩。遇有緣之人,則傳道書。

    真人請扶風氏千金同行。

    溶洞崎嶇,深處有一玉欄,欄內有影,氤氳五色,煞是瑰麗。道影左右立二石像,似金童玉女。

    真人問之。

    千金答曰:此為我家先人所留,乃道聖護法之像,留此守護道影。

    駐足十日,真人未得傳道機緣。隻尋一佳偶,入東海尋道聖遺蹤而去。

    家主震怒,千年未曾認此郎婿也。

    世人戲言,真人尋書訪祖為假,求公主道侶為真。

    ——《東萊洲戲說三古》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