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衡華》第167章 外脈英秀,傳功九風定劍主
  第167章 外脈英秀,傳功九風定劍主
  蟠龍島吹起呼呼清風,與洛龜島上的真籙遙遙呼應。

  “蟠龍島比洛龜島強,同樣是三玄靈火真籙,一個作用於築基四層,一個作用於築基六層。”

  洛龜島只能讓修士快速邁入真火境。而蟠龍島的靈脈,在真火境之後還能提升修煉速度,快速邁入築基第六層。

  伏衡華揮動羽扇,運轉《天符經》。

  三道真籙融為一道靈脈原始真籙,蘊含煉氣、築基、真火三大境界。

  龍吟乍響,一條金龍從化龍池騰出,吞下真籙飛向隔壁的洛龜島。

  洛龜島上,有金龜虛影顯現。它背上有三道真籙合一,迎向金龍。

  龍、龜相纏,最後金龍盤在金龜背上,兩道真籙相互融合。

  伏衡華趁機寫下第四道真籙——坎離陰陽真籙。

  以龍為陽,龜為陰,調和坎離之道。

  第四道真籙若隱若現,立於龍龜之間。

  但兩條靈脈等級不夠,無法真正讓這道真籙成型。

  “勉勉強強,能增加一點邁入築基第七層的幾率。”

  接連晉升靈脈,刻畫真籙,伏衡華精神疲憊,和伏丹維打過招呼,返還琅環館歇息。

  三日後,風鈴作響。

  八叔伏義輔帶兩個兒子過來找功法。

  衡華從樓上下來,打量蓬明、白民。二人閉關三日,已經把築基修為鞏固。

  “八叔何必親自過來,讓這倆小子自己來一趟就是。”

  二小頻頻點頭。

  “他倆築基,挑選未來修行功法,不可不慎重。”

  幾人入內,正要挑選功法時,伏北鬥也帶一男一女來了。

  “衡華,來乾活了。”

  這對男女身材高挑,是成年姿態。

  “不是白榆堂,外九脈的?”

  “拜見叔祖/太叔祖。”

  二人自我介紹。

  男的叫伏平道,出自外九脈之蒼角。

  女的叫伏離珠,出自外九脈之玄陰。

  伏家三堂之下設內外九脈。

  內九脈和須句堂嫡支一樣,皆是伏家初代家主的後人。

  當年覆洲之戰,扶風仙宮沉,有一對叔侄逃走,合力創下伏家基業。

  叔父作為元嬰宗師,成為伏家家主,在天風島立須句堂。

  侄兒作為金丹修士,後來前往蟠龍島建立柏皇堂。

  二堂共尊伏泰為共祖。

  伏泰,初代須句堂主的父親,初代柏皇堂主的祖父,二堂共同的祖先。

  後來須句堂人口繁盛,主支之外又有九脈,大梧、萊音、丹鳳等等。

  蟠龍島崇尚優生優育,人丁稀少。到了伏衡華這一輩,幾代族人加起來不足半百。

  至於外九脈,雖然也是伏家人,但血緣關系就遠了。當年叔侄二人建立伏家後,有一些同樣逃過劫難的遠親過來投靠。

  為首者名叫伏辰,乃伏泰之弟,也就是後來的白榆堂先祖。他帶著幾個孫子和一群堂兄弟的孩子們前來。

  伏家叔侄念在同族份上,將他們收留在天風島。因為這些人修行天賦不高,便轉向研究丹器符陣等修行技藝。

  最初,這群人和天風十脈對應,稱作“外十脈”,負責伏家的後勤供應。

  打架鬥法,統統是須句堂和柏皇堂在負責。

  直到白榆一脈出了一個伏北鬥,才揚眉吐氣,從支脈成為獨立一堂。剩下的其他九支,則稱作外九脈,受白榆堂管轄。

  外九脈不擅修行,但只要有人展現修行天賦,伏北鬥便會帶在身邊親自指導。

  伏北鬥正色道:“衡華,你仔細些。蒼角、玄陰兩脈難得出現修行人才,你可要好好挑選。”

  “放心,我不會虧待他們。”

  伏衡華挑選四個木偶,給四個孩子分好。

  “你們運氣行功,剩下的我來操持。”

  金公升起,神識籠罩四人進行檢查。

  伏衡華請伏義輔、伏北鬥坐下喝茶,問及東海之事。

  伏義輔:“別提了,還是那倆丫頭惹出來的禍事。我已經把她們送去風門島,讓向風教導。”

  “譚家姑娘?”

  伏義輔點頭:“昨日,東海劍派送來一封信,聲稱我們擄走他家門徒的未婚妻,要來討一個公道。”

  譚家為譚玉鳳挑選了一位東海劍派的弟子為未婚夫,名叫向仲空,是東海劍派掌門艾延昌的弟子。

  因為譚家和譚玉鳳斷了聯系,家主親自去東海劍派賠罪。

  向仲空本人倒也通情達理,收了譚家的賠罪禮,打算將這樁婚事翻篇。可誰知,派主艾延昌知曉後,壓下徒兒和譚家,要借這個由頭向伏家發難。

  伏衡華看向伏北鬥:“譚家姑娘的未婚夫,是哪一字輩?清還是明?”

  東海劍派不同於一般的師徒傳承。

  艾延昌當掌門五百年,按照“海、廣、天、清、明、道、靈、通”的順序,百年收一批弟子。所有弟子都尊他為師。除卻每月一次的大課外,弟子平時由其他同門師兄代為教導。

  “是明字輩,入門已有百載,真火境,叫向仲空。”

  伏衡華搖頭:“譚家老太太能求到艾掌門跟前,將這樁婚事定下,倒也不簡單。”

  “聽說是她娘家在幾代前,和艾掌門有一份交情。為了給孫女安排婚事,她將娘家的人情用掉,才請托艾掌門點頭,通融這一樁婚事。”

  向仲空修行百年,有真火境修為,正是艾延昌目前最寵愛的弟子。若非故人的後輩苦苦哀求,加上那玉胎之體對徒兒修行有助,艾延昌也不會點頭答應。
    哪知,譚家不知好歹,竟還要悔婚。

  艾延昌一方面是為了圖謀伏家的靈脈,另一方面的確也是動了真怒,要給徒弟討個公道。

  伏衡華閉目推算天機。

  此刻,常月子已經見到譚玉鳳,打算將她收作侍妾,以助自己修成大道金丹。

  再去推算向仲空,雖然礙於艾延昌的元嬰氣機,但伏衡華已經看出,這少年氣運如虹彩,潛力不凡。

  伏衡華心忖:譚丫頭舍美玉而求頑石。不知未來看到這二人成就,會不會後悔?

  伏義輔對伏北鬥道:“艾延昌收徒至今才五百年,那些弟子縱然精通劍術,對我家族人也沒多少優勢。倒是艾延昌夫婦,兩個元嬰宗師。而他們同輩之中,還有五位金丹修士,二十個假丹修士。這些人不可不防。”

  伏北鬥:“若在東海之上交戰,我們勝算渺茫。但他們想要入侵東域,風門島的兩位前輩不會坐視。南域祝家、北域蕭家、楊家也不會放縱。”

  此時,伏平道已經運功完畢,伏衡華伸手一抓,將他的木偶拿在手中。

  端詳一會兒,伏衡華道:“伱的根基挺扎實,不錯。”

  他隨手一招,三本道書從架子飛過來。

  “這三本書,你可挑選一本,都是適合你——”

  伏平道看到中間那一本,頓時變了臉色,激動道:“叔祖,我能修煉這本《兩儀神風經》嗎?”

  聽到兩儀,風等字樣,伏北鬥立刻轉過頭:“這小子能修煉陰陽風?”

  伏家修繕《九度扶風仙經》,以九風法訣進行結丹,其中一道風便是陰陽風。

  “不錯,他根基穩固,經脈穴竅左右對稱,最適合修煉陰陽風。”

  “好好——”伏北鬥拍著青年的肩頭,大笑道,“就練習這個,回頭我親自教你,爭取執掌‘兩儀劍’。”

  伏家耗費三年,將九口風劍煉成。

  其中靈旋劍由伏向風執掌,清微劍由須句堂的伏伯趙執掌。此外七口劍,三堂各有心思,但尚未有合適人選。

  伏北鬥說完,想到一事,看向伏蓬明和伏白民。

  “您放心,這倆小子不適合練劍。祖父天天吵罵,也沒見他們在這方面有什麽天賦。”

  伏北鬥點頭。

  伏衡華頗有深意地道:“九劍,三家均分更好一些,避免分歧。”

  伏義輔本來聽伏衡華判定兩個兒子無緣九劍,有些不高興。

  但轉念一想,自己兩個女兒選定炎風與寒風,如果她二人執掌丹焰劍和玉雪劍。族內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另外兩個孩子,再執掌兩把劍了。

  伏北鬥若有所思,又看向邊上的伏離珠。

  “這丫頭如何?”

  “我族契合風道,九風法皆可修煉。如果您希望她向九風方向努力,那就試一試《九幽通靈經》。”

  “幽風?”

  伏北鬥沒有一開始便敲定,等伏衡華為二人修改為專屬功法。他看過伏離珠和幽風的匹配程度有百分之八十,才勉強點頭。

  “回頭我幫她洗經伐髓,再尋幾件九幽秘寶,應該可以彌補。”

  他帶二人率先離開。

  這時,伏白民睜開眼。

  “怎麽,你有點不甘心?”

  伏白民點點頭,又搖搖頭。

  來之前,他考慮過自己的修行功法。

  因為“通幽”天賦的關系,他最適合九風之中的幽風。

  “我相信,六哥既然不讓我修煉幽風,肯定有更合適的選擇。”

  “有道理,”伏蓬明附和著,向伏衡華伸手,“哥,你這裡有沒有什麽修煉迅速,威能巨大的仙訣?”

  九風法在伏家修繕後,已經恢復仙訣地典等級。

  在伏蓬明看來,伏衡華為二人挑選的,無疑是更好的仙訣。

  “仙訣?天書你要嗎?”

  “天書?你要有,我就敢學。”

  “這可是你說的。八叔,接下來把這倆小子交給我吧。”

  伏義輔愣住:“你小子打算幹什麽?”

  伏蓬明呆呆道:“哥,你真要教天書?我們只是開玩笑,不是,你手裡真有天書?”

  伏衡華在桌上劃出一個“巽卦”。

  “三天之內,你倆誰能從這裡悟出東西,我就教你們天書。”

   補錄:
    自伏氏立朝以來,十祖之論眾說紛紜。

    有人尊德行輩分,以元祖、泰祖、義祖、文祖、宣祖、天祖等十人為祖。元祖、泰祖、為血脈源流。元祖傳扶風之始,泰祖為伏家之先。義祖功德無量,立伏家風骨。天祖傳道眾生,大興伏氏一脈。

    有人以功定論,伏家六代三堂,柏皇堂的伏天四瑞,須句堂的長青三傑,白榆堂的玄星雙子。此十人為皇朝奠定不世之基,可稱“祖”。

    亦有人追溯開朝一脈,以開國皇帝上溯十代先人至扶風宮主。

    因三類之爭,始有十祖案。仁帝時風波大動,諸派卷入其中,元氣大傷。

    ——《皇朝風雲錄》

    ps:此補錄內容不會在正文出現。不會去寫幾代人之後,皇朝某一案件的具體情節。

    大體上,這個案件設定很無聊。某個天祖的狂熱崇拜者,認為天祖字“元道”。因此,元祖雖然是伏家最老的那一個,二代扶風宮主的兒子。但也應該避諱聖人,改元祖為遠祖。

    然後引發了一系列風波,和正文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不會提及。

    ——
    這個補錄,主要是回應上一章,幾位讀者猜測十祖和六代十人組的關系。

    只能說,十祖有幾種說法,但最主流在《本紀》裡面用的,是第一祖。

    在這一祖中,天祖的天是尊稱,美讚,類比伏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