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第1538章 異度魔界,白蓮第三世
  邪君科技,名傳鑄界,用過的都說好,經過多年發展基本可以說沒有一個差評。

  一名合格的鑄匠,在把研究刀劍的心力放在其他領域之後,只會覺得天地如此寬闊,更不用說他在全新的領域也有不少成果。

  直接導致「天下第一巧」的比試,已經不再是鑄造兵器,而是去研發一些全新的器械或能源。

  比如鴉九搞出來的元鐳之力。

  不僅自己在用,還成功在老牌鑄匠圈子推廣。

  這種能量並不難尋找,獲得,只是在邪君拿出成果之前,難以被利用,因為能夠讓生命異變,而不受鑄界待見,然而它能夠被利用起來後,地位與從前可以說是兩極轉化。

  藺重陽給鴉九的那卷《望氣術》,也在某個圈子內流傳開來,鑄匠,還是業務廣泛些好。

  刀劍,苦境的神兵利器按捆算……

  發展前景就是技術遇到瓶頸,市場飽和,所以嚴格來說已經沒有前景。

  神鑄,鬼術,人工,魔煉,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不同比例的組合,就是苦境鑄術,打出來的兵器說的再天花亂墜,依舊停留在某個范疇之內。

  行走江湖,但凡有點實力的先天人,有誰使用的兵器不是神兵利器?
  充其量再區分個三六九等。

  這種情況下,鑄匠們越是想做出突破,越是難以做出突破,直到邪君把這個概念進行了拓寬。

  正好趕上集境與苦境通商,那邊的一些技術逐漸流傳到苦境,還有部分集境特產的礦石,一名優秀的鑄匠要學會自己搞研究。

  一些設施,在天策王朝試點試驗中,表現相當優異,已經逐漸被其他勢力引進。

  苦境這個整體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發展。

  昔年,三教法宗對時空融合後,多出來的那些百姓進行了妥善安置,但要真正適應這個世界,恐怕需要三代百年之功為基礎。

  因為兩個時空文化略有差異,也從側面體現了三教的積極意義,而且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萬堺紀元六百一十年,在道境停留多年的星宿一奇等人回返苦境,代表研究告一段落,同年,練峨眉拔萍山懸於九天之上。

  因為一身後天五行之氣盡去,修得至清之體的練雲人,足不能履地。

  若否,其至清之體與大地濁氣便會相吸。

  再加上苦境天地元氣不比當年,遂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繼續修行,藺無雙難得硬氣了一次,沒有回他的白雲山,而是留在萍山與練峨眉共修仙道。

  實際上因為過程產生變化,所以,只要你修為夠高,便能登上萍山。

  月無缺當時是這樣說的。

  修行歸修行,又不是今生不相見,那就直接憑本事訪友,憑本事留下,藺無雙就是被他一席話語做通思想工作。

  他甚至在萍山之下給友人讚了一招恆山補天手。

  考慮到自己很長時間沒回苦境,月無缺準備先回南域,看望兄長之後,再決定如何安排。

  星宿一奇回去了道武王谷,雖然,如今的掌門是煉陰陽,但該回去還是要回去,主要是他一個人也沒其他地方能去。

  到了他們如今的年歲,看後輩成長,比自己修為上有突破更加有趣。
    道境方面與異度魔界連邊境摩擦都沒有。

  萬堺紀元六百二十年,道境異變,原本與道境接連的異度魔界,突然斷開了聯接,異度魔龍消失在了道境眾人的視線之中。

  玄宗眾人尚且沒有來得及反應發生了什麽,他們準備了那麽多年,就是為了防止對方入侵。

  結果,異度魔界直接選擇離去。

  還是後來仙墨因果傳訊,他們才知曉,異度魔界因為能源匱乏,又不想與道境開戰,所以趁著這些年省出一筆能量準備去進攻其他異境。

  與道境開戰太虧,太過不智,可能這場戰爭會直接把異度魔界拖入深淵。

  這是異度魔界眾人商議之後得出的結論,就連伏嬰師都沒有膨脹,從前的異度魔界一窮二白,他們自然能滿腦子想著與道境開戰,苦境有句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問題是,現在異度魔界在經過發展之後,已經脫離了舊日的貧困,成了穿鞋的。

  放著其他收益更高的異境不去探索,和道境以及三教死磕?腦子有病?

  他們是為了種族延續戰鬥,不是為了滅世。

  淵微子收到飛信時都有一些震驚,主要是信中說的很有道理,然後異度魔界去霍霍別人,道境這邊暫時來說解除了警報。

  又過了一段時日,在確定異度魔界確實沒有打算回來後,九界佛皇暫時離開道境。

  他當年與一名後輩有約定,所以要回去苦境。

  反倒是一步蓮華選擇繼續留在這裡,與六弦之首成為好友,眾人時常論道。

  只是,淵微子比這些後輩要知曉的更多,異度魔界也沒有那麽簡單,他沒有松懈,門人只需要正常修行即可。

  萬堺紀元六百二十七年,戊辰年壬辰月戊辰日丙辰時,承接天命的嬰兒呱呱墜地,天地元氣也在這些年中進一步沉寂。

  一次江湖爭鬥將他們一家卷入漩渦,嬰兒在出生的短短一個月,便先後經歷了父母身亡。

  裝著嬰兒的木盆沿江而下,在某處山野被浪花衝上岸,山中虎豹皆不傷他,蚊蟲亦不近身,有母獸給他喂奶,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百日,有僧者循著因果找到山野中那名嬰兒。

  蓮釋真,便是九界佛皇給嬰兒取的名字。

  玉織翔回到了苦境的鹿苑一乘,為留在這裡的眾人講法,他知曉,等蓮釋真成就先天便能將宿慧覺醒,只是這個過程還要順其自然。

  那是一視同仁的教導,兩者皆不強求,然而蓮釋真的天賦要在香還白與素清閱之上。

  他在成就先天前,便在機緣巧合下明悟前塵。

  當時的蓮釋真僅有二十歲。

  這一世,他沒有再去打磨根基,而是選擇以平凡之身遊歷紅塵。

  所以,二十五歲那年,蓮釋真與九界佛皇告別,離開鹿苑一乘,他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不是待在山上靜修,有些事是必需的經歷。

  萬堺紀元六百五十二年,佛皇親傳弟子下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