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種田忙》第624章 三個臭皮匠
  徐月把屬於勝利者紅隊的獎品遞給司馬懿和袁嵩,讓他們頒發給獲獎者。

  一隊二十五人,每人一個陶瓷杯、一雙白球鞋,外加一張集體獎狀。

  孫尚香等學生收到獎品,看見杯子上寫的“龍舟大賽第一名”,高興得恨不得親上兩口。

  在這個物資並不豐富的時代,這兩件小小的物件,就已經是很好的獎品裡。

  其他隊伍的學生們眼饞得都要哭了。

  暗暗發誓,明年一定苦練龍舟,勇奪第一!

  在人們高漲的熱情中,首屆龍舟大賽圓滿結束。

  起身離開的徐月正要離開,眼角余光忽然瞥見孫尚香捧著贏來的獎品,朝一個身著薄儒衫的青年跑了過去。

  “袁老師,這個給你。”

  青春洋溢的少女大膽把陶瓷杯塞進青年手裡,轉身就跑。

  跑到一半,回眸嬌羞的看了青年一眼,這才在同伴們戲謔的目光,燦笑離去。

  被叫做袁老師的儒衫青年抱著杯子,呆愣愣的站在原地。

  許久,俊逸的面龐上飄上一朵紅雲,似才反應過來,舉起杯子想要叫住少女。

  可惜,學生們都已經走遠了。

  他隻得將手收回,在同伴的打趣聲中,抱著杯子逃也似的跑了。

  徐月目睹全程,驚訝挑了挑眉。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那個儒衫青年,就是袁家二公子。

  “他幾歲來著?”徐月轉頭問跟在身後拍馬屁的袁嵩。

  不得不說,人的耳朵就是這麽奇妙,聽著好話,明知有假,心情還是會不由自主變得美妙。

  袁嵩也被剛剛這一幕驚呆,聽見首領的詢問,這才回過神來,笑答:
  “二公子今年二十有二了。”

  徐月在心裡算了一遍,“兩人差了七歲,也還不算太誇張。”

  袁嵩聽著這話,眸光微暗,首領這是什麽意思?
  難道她同意這門婚事?
  徐月無語的看了袁嵩一眼,八字沒一撇呢,你老別想太多。

  “走吧,司馬先生你不是說涼州有消息了嗎。”徐月示意袁嵩別再看了,一行人快步朝縣衙走去。

  年初,西涼歸入徐家軍後的次月,徐月就點了哥哥徐大郎和諸葛二人,一為主帥,一為軍師,帶兵兩萬,前往西涼,奪回河西走廊。

  現在已是五月,出兵三月,也該有些好消息傳回來了。

  事實證明,徐家軍今年運氣不錯。

  前腳才同曹氏簽署了停戰協議,後腳涼州那邊就有好消息傳了回來。

  河西走廊奪回來了!

  話說三月前,徐大郎和諸葛亮帶領兩萬騎兵進入涼州,了解了當地的詳細情況後,二人迅速定下閃電戰戰略。

  三月中,由徐大郎親率三千輕騎兵從中路進入河西走廊。

  馬超帶領五千兵力走下路,與中部軍呈拱衛之勢,負責截斷。

  諸葛亮帶領余下一萬多兵力,從上路包抄,以免匈奴向東求援。

  三路人馬同時出發,在指北針和二十倍附魔水囊的輔助下,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特別是徐大郎帶領的中路軍,一路直擊匈奴王王帳而去,殺得匈奴人哭爹喊娘。

  後又被下路的馬超截斷,殘兵全部困死在沙漠裡。

  帶領最多兵力的諸葛亮反倒沒機會與敵人正面交鋒。

  因為剛從中路軍那邊逃出來的匈奴人,一看見徐家軍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嚇得掉頭就跑。
    匈奴人跑,諸葛亮就帶兵追,把匈奴人追到崩潰,最後飛箭把匈奴人全部射死在山谷中。

  徐家軍精良的裝備也在此戰中一戰成名,令匈奴人聞風喪膽,從漠南逃到漠北,最後被逼得不得不往西域那邊遷移,徐家軍的追擊這才停下來。

  為避免匈奴人卷土重來,諸葛亮提出了重建絲綢之路的建議。

  這正好與徐月的想法不謀而合。

  接到涼州傳來的消息的第一時間,徐月就把早已經準備好的五年重建計劃書讓人帶過去交給諸葛亮。

  並將重建一事,全權交給他來負責。

  面對主公這般信重,諸葛亮感動不已,連夜書寫三萬字對“五年重建計劃書”的讀後感,寄給首領。

  “人材啊!”徐月拿著這份讀後感,如獲至寶。

  而後,取出對講機,直接問諸葛亮:“缺啥,你說,全力支持!”

  諸葛亮也不客氣,別的他不要,就要人。

  匈奴人已經被趕跑,眼下空出來的地盤這麽多,沒有人可怎麽守得住?
  “首領,如您在計劃書所說,河西走廊沃野千裡,將士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但只有士兵還不夠,咱們要深深扎根在此,後代子孫延綿不絕,方可阻遏匈奴卷土重來。”

  聽見這話,徐月還要什麽自行車?

  霸氣的問:“要多少人?”

  諸葛亮答:“五萬。”

  徐月“嘶~”的倒吸了一口涼氣,五萬可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她會想辦法解決的。

  “等我消息。”

  給諸葛亮留下這句話,徐月掛斷對講機,抬頭看向站在面前的司馬懿和袁嵩。

  “你們怎麽看?”

  司馬懿端起茶杯喝茶,做思索狀。

  徐月看向袁嵩。

  袁嵩突覺腹中一痛,抱腹面露痛苦之色。

  徐月冷笑一聲,搶在他開口屎遁之前開口:“這招已經不新鮮了,下一個。”

  袁嵩抹了把額上的汗珠,諂笑說:“不如把大儒學子們召集起來,集思廣益,總能想出對策。”

  徐月點頭,“這還像句人話。”

  袁嵩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抱拳衝司馬懿一拜:“司馬先生,一塊兒?”

  躲不了的司馬懿隻得放下茶杯起身,同袁嵩一塊兒找人去了。

  別怪他不積極掙政績點,實在是這次的政績點太難掙。

  他們自己人手都不夠呢,又去哪裡找五萬人給諸葛亮送去?

  可首領已經答應下來,作為打工人,他們還能有什麽辦法。

  拒絕是不可能拒絕的,只能打起精神認真應對。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內,司馬懿和袁嵩用事實向徐月證明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諺語的真實性。

  司馬懿道:“把監獄裡那些改造犯人派到涼州如何?”

  “我們算過了,現在並州、幽州、冀州,三州監獄總關押改造犯,共有三萬五千四百二十八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