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吾家阿囡》第11章 送上門來
  第11章 送上門來
  李小囡坐在蜂窩般的號房裡挖空心思湊韻腳時,睿親王世子顧硯的船隊,泊進了杭城外睿親王府別業的私家碼頭。

  在杭城和平江城外,各有一座睿親王府祖上留下的別業。

  杭城別業的碼頭連通海上,深闊到可以停泊戰艦。

  杭城的別業裡,還有一片和普通人家的墳地沒什麽兩樣的墓園。每年朝廷祭祀凌煙閣功臣的時候,都會選派內侍,到這裡隆重祭祀。

  睿親王府的祭祀就更多了,而且,每一任親王承襲王爵,都必須到這裡來祭祀告拜之後,才算成禮。

  從前,顧硯很厭煩這些舊規矩,覺得透著一股子陳腐氣,現在,他對那片陵地,以及這兩座別業,充滿了敬懼和感激。

  鐵錨拋下水,錨鏈嘩啦啦落下去,船工忙著搭出跳板。

  顧硯頭戴金冠,身著黑底蟒紋大禮服,長身直立,神情肅穆,大步下了船,跟著看守別業的老管事,一路步行,往陵園祭拜。

  挨個跪拜了百余座墓地,燒了皇上和他爹兩篇親筆祭文,已經到了未時。

  顧硯匆匆用了飯,吩咐諸管事準備好,等他回來立刻啟程去平江府。

  顧硯出來上馬,從別業直奔杭城貢院。

  他這趟江南之行,領著觀風使的差使,要觀風督察江南政務民情,十天要上一道折子。

  兩浙路童生院試這樣的大事,他這個觀風使必須去看看,可也就是過去看一眼而已—主考的尉學班是他嫡親的舅舅。

  兩浙路上一任學政任期還沒過半,去年臘月裡病重而亡,他六舅舅尉玉明被點為兩浙路學政,春節前急急忙忙啟程南下,趕過來主持兩浙路歲考科考。

  六舅舅是顧硯的啟蒙先生,學問人品都沒話說,他主持的考試,唯一能詬病的,就是考得太難。

  不過,這是江南,文風鼎盛,才子輩出,考題難一些沒什麽大不了。

  顧硯想著他六舅舅,冷峻的臉上露出絲絲溫暖笑意。

  申正三刻前後,顧硯趕到了貢院,

  貢院大門外站滿了人,一個個伸長脖子,等著自家人考好出場。

  長隨前引,顧硯等人繞過人群,往貢院側門過去。

  到了通往側門的窄巷前,顧硯踩著馬鐙,翻身下馬時,目光掠過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從貢院儀門台階上撲向李金珠的李小囡。

  顧硯像被雷擊了一般,圓瞪雙眼,渾身僵直。

  “爺?”內侍押班石滾急忙上前,伸出胳膊準備著,萬一他家世子爺掉下來了,他得接住!

  唉,他家世子爺自從臘月裡大病了那一場,就時不常的抽個風,比如這會兒,好好兒的,怎麽像見了鬼一樣?
  石滾這一聲爺叫醒了顧硯,顧硯垂下眼簾,掩飾住眸內神情,翻身下馬,冷聲道:“走吧。”

  顧硯大步往前。

  長隨用顧硯的欽差關防,叫開了貢院側門。

  尉玉明尉學政正背著手,站在大殿台階上,聽到腳步聲,轉身看到顧硯,頓時笑容滿面。

  “我算著你該到了,怎麽樣?一路上還順利吧?”尉學政愛憐的看著他唯一的外甥兼學生。

  “還好,沒趕上揚州的瓊花,好在沒錯過杭城的金桂。嗯?這一科考生好像不多。”顧硯掃了一圈。

  “經古一場,已經黜落了三成了。”尉學政哼了一聲,抬起下巴,一臉傲然,“竟然有將近兩成的人連題都不領,實在是過於放縱了。”

  “今天是哪幾個府縣應試?有沒有哪個府縣,經古一場,被你全數黜落出去的?”顧硯笑問道。

  “今天是平江府。哼!就是有全數黜落的府縣,那也是他們不爭氣,我可是鐵面無私。”尉學政抬了抬下巴。

  “那是剛收上來的墨卷?我去看看。”顧硯說著,轉身往大殿內擺放名冊和墨卷的長案過去。

  幕僚迎上來,顧硯擺手示意不用管他,走到長案前,隨手拿起份墨卷,仔細看了看,又拿了一份,放下,再拿一份,一邊看一邊慢慢往前,走到那摞名冊前,拿起最上面一本,慢慢翻看。

  翻到第二本,顧硯看到了李學棟的姓名,後面的備注是昆山縣。

  顧硯眼眸微閃,手上卻沒有絲毫停頓,接著翻看,看完這本名冊,又看完一本,放下,走回到尉學政身邊。

  外面已經有了暮色,沒交卷的,只有十來個號房了。

  “明天就放榜提複?這麽多文章,能看完嗎?”顧硯抖開折扇搖著,神情語調都極隨意。

  “這哪有多少,明天辰正放榜,立刻就提複。

  “你阿娘說你從去年臘月裡就鬧著要南下,她也不知道你要幹什麽,你有什麽打算?”尉學政從上往下將顧硯看了一遍。

  “舅舅點到這裡做學政,我就是想過來跟著舅舅習學一二。”顧硯一臉認真。

  “又跟舅舅鬼扯!”尉學政根本不信。

  “今天晚上我就跟著舅舅閱卷,明天一早趕過來,接著跟在舅舅身邊習學。”

  尉學政眉毛高抬,再次上上下下打量著顧硯,“你娘說你自從臘月裡病過一場,就轉性懂事兒了,這是真懂事兒了?”

  顧硯斜了尉學政一眼,沒答話。

  尉學政捋著胡須,愛不釋眼的看著他寶貝外甥。

  他這個外甥,無一處不好,無一處不美,以後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家姑娘!
  ………………………………

  院試放榜之後是否提複面試,朝廷沒有定例,由學政自定。

  之前兩任學政都是隨機抽數十人提複,當面提問一兩句經文律例就過去了,今年這位尉學政會怎麽樣,可就沒人知道了。

  李小囡不敢大意,和大阿姐一起,辰正前就趕到貢院門口,避在角落裡,等著草案榜單掛出來。

  幾個書吏敲著銅鑼,將一大張桑皮紙張貼在貢院大門外的照壁上。

  等候的人群蜂湧而上。

  李小囡緊挨著李金珠,隨著人流往前湧,站在人群外圍,凝神聽著雜亂的高聲唱念。

  “三十七名商字桌……”

  這份草案榜單是按桌號出榜的,商是李小囡的桌號。

  李小囡用力拉了下李金珠,李金珠急忙看向李小囡,李小囡仰頭看著李金珠,笑容從彎起的眼睛,流溢出來,一張臉笑成了一朵綻放的花兒。

  離兩人五六步,李文華胳膊揣在胸前,聽的一臉茫然。

  “考完了再跟他講。”李小囡瞄了眼李文華,低低說了句。

  “嗯!”李金珠也是這麽想的,兩人瞄著李文華,趁他不留意,擠進人群,在照壁後面等著提複入場。

  儀門裡出來兩個書吏,抖開一份名冊,揚聲喊桌號。

  李小囡松開李金珠的手,往儀門過去。

  厚厚一份名冊,足足兩百來人,進了大成門。

  李小囡走在龐大的提複隊伍中間,慢慢調著呼吸,想著高先生的交待:

  要是草案上的人很多,又全部提複,那這提複,就是用來黜落人的,一定要小心。

  這一回沒進號房,大成殿前擺著一排排的桌子,桌子還是以三字經為桌號。

  李小囡坐到商字號桌子後。

  片刻,一聲清脆的銅磬聲後,尉學政的聲音響起:“試題已經放在諸位桌子上,擇一題即可,以一柱香為限,好了,拆題吧。”

  李小囡急忙拆開漆封,一共三張題紙:經論,史論,詩賦。

  李小囡毫不猶豫的選了經論,立刻就開始構思。

  書吏從桌子旁走過,收起了另外兩張題紙。

  從李小囡進場起,顧硯就微微眯眼看著她。

  一身粗劣的黑灰衣褲,細長的脖子,細瘦的胳膊,垂著頭,很小心,卻不顯得畏縮,嗯。這小妮子膽子大得很呢,都敢冒名替考了,真是不得了!

  尉學政宣布開考後,顧硯下了台階,在考場內慢慢走慢慢看著,一步步踱向李小囡。

   講一講童試的具體過程:

    縣試、府試和院試的過程,大致是一樣的,都是要考五場。

    第一場叫正場,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只有這一場,是必須考的,其余四場,怎麽考,成績算不算,都由主考人決定。

    正場是天亮前進場,天亮時開始考,考到天黑結束,不許點燈,具體細節如文中所寫。

    第二場叫提複,可以理解為面試,主考人把考生叫過來,看一看問一問,具體怎麽樣,主考人說了算。

    第三場叫再複,又叫大複,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場,同樣是天亮前進場,和正場差不多,但一般會比正場容易一些,但也可能碰到文中尉學政這樣的,沒辦法,這事兒主考人說了算。

    第四場和第五場是連著考的,一般是一天裡的上下午,也有半天考完的,考試內容比較隨意,有多有少,看主考人了。

    最後一輪院試之前,還有一場經古,就是學政出一堆題目,參加考試的童生去挑一個題目,一般給兩天時間,寫出來交上去,可以理解為考前作業,一般情況下,想做做,不想做不做,但也有尉學政這樣的,作業不合格不許考試,不違規,學政有這權力。

    另:詩韻是本工具書。這本書是唯一允許帶進考場的,多數自帶,也有現場發的,可以類比為現在考試允許帶字典,或者計算器。

    考試中的具體細節,如文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