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之我要衝浪》第233章 終於可以花投資人的錢了
  第233章 終於可以花投資人的錢了

  互聯網寒冬之前,大批國際資本像趕集一樣來到中國。

  2000年後,這些資本像泡沫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其中又有少數堅持了下來,比如IDG,比如德豐傑。

  德豐傑是百度的投資方,最近又成了空中網的投資方。

  在這個年頭,國內產品可選擇的資方不多,一些後世大名鼎鼎的機構尚未出現,如高瓴資本、今日資本,那都是05年才成立的。

  熊曉歌找到德豐傑的時候,或許是周雲凡起了點作用,他們對這個叫“麥窩”古怪名字的平台很感興趣。

  但具體分析的時候,皆感頭疼。

  第一個便是估值。

  估值有很多種方法,太複雜就不講了,比較常用的有一個“市銷率法”。

  即,預測企業未來收益,上市後的股票價格能達到多少,從而確定投資額。那怎麽預測呢?
  一般是在營收額的基礎上,與同類產品作對比。

  於是麻煩就出現了。

  從去年非典開始算,到現在不足一年,麥窩商城銷售額一千多萬。而這一千多萬,跟卓越網打擂台、年貨大禮包,兩次就刷了98%的份額。

  也就是說,按常規經營計算,這個商城就是堆破爛。

  關鍵它不常規啊!
  它在靠姚老板的腦子活著,一個人帶動一個平台。

  再看同類產品對比,國內的當當和卓越,B2C老大和老二。當當網去年銷售額8千萬,亞馬遜最近有意收購當當,開價1.5億美金。

  即為其估值12億人民幣,或有溢價。

  如果按這個對比,麥窩商城的估值很容易,但還是那句話,它不是常規產品!
  首先,它不是初創公司,背後有一個手握大量現金的老板。其次,它嵌在一個龐大社區之內,會員已經1千多萬了。

  這種類型的產品,誰也沒見過。

  第二個,投資機構預測不了它的發展前景。

  僅靠兩次活動,就能賣掉1千多萬銷售額的平台,同樣誰也沒見過。尤其姚遠還跟熊曉歌描繪了一番麥客計劃,以後做自營品牌巴拉巴拉。

  這就造成了社區與商城之不可分離,單獨給商城估值是極不準確的。

  “……”

  此時此刻,談判代表想著這些破事,一邊在腦中推演著今天的談判。

  過了會,他聽到外面的腳步聲,瞧來人還一愣,你這又不是小破公司,怎麽大老板親自談啊?

  誒,姚遠就喜歡親自談。

  “姚先生!”

  “這位是德豐傑的代表。”

  “你好你好,請坐!”

  姚遠親手沏茶,笑道:“看來首輪就是伱們兩家了,實不相瞞,也有別的投資機構接觸我,我總覺得不靠譜,還是傾向於你們,希望會有個好結果。”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我們目標是一致的。”

  客套了一會,直奔正題,這種談判就是數據拉扯,不用廢話。

  “我們的研究結果是,首輪共投資1000萬美元,佔股20%,你要預留至少10%的期權池。”

  期權池,是為管理層、高級人才、普通員工預留的一部分股份。比如以後招了一位特牛逼的人才,人家要求股份,就可以從期權池裡分。

  “1000萬美元?”

  姚遠聽了搖搖頭,道:“說句冒昧的話,我真不缺您這1000萬美元。雖然我的電商平台需要用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還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那您的意思是?”

  “起碼3千萬美元。”

  “姚先生,這是首輪融資,3千萬太高了。”

  “我並不覺得高,我的商城有社區做依托,接下來就是轉化用戶的事。你這個價格,我感受不到誠意。”

  “但商城+社區的模式,從沒有人做過,我們投資你可是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你非要求3千萬,也可以,我們要60%的股權。”

  “就因為無人做過,它才具有真正的價值,我們的產品獨一無二。從兩次活動中就能看出來,社區用戶很願意在商城消費。”

  騰訊曾經做過一個電商平台,叫“拍拍網”。

  C2C模式的,小馬當時的想法是:我QQ有幾億用戶,搞個電商還不手到擒來?結果被打臉。

  失敗的原因很多,歸根結底有兩個:沒把QQ用戶轉化成電商用戶,平台做的糙。

  賣家不方便,買家也不方便,體驗太差。

  姚遠此刻在忽悠,但也不是忽悠,麥窩用戶定位精準,混社區的比混QQ的更喜歡網購,他也重視用戶體驗,有信心能做出來。

  如此唇槍舌戰了幾番,誰也沒說服誰。

  談判團隊告辭,來日再戰。

  此後的幾日,對方不斷調整開價,各種試探,姚遠不耐煩,索性道:“別總拿當當和卓越說事,它們賣圖書和音像能有多大出息?

  看亞馬遜賣書火了,就一窩蜂學著賣書,當當賣了好幾年還是那副德行,一點變通都沒有。

  卓越更水,去年被我打的一敗塗地,還腆著臉吹自己銷售額過億,HE……TUI!

  雷軍也不怕閃了舌頭,他單日下單量都隻敢吹個1萬5,我年貨大禮包一天賣出去2萬3!

  你們如果光看那些反映不出真實實力的垃圾數據,恕我直言,我認為你們不專業!”

  “……”

  這一聲HE……TUI,給對方整不會了。

  這是精英還是流氓啊?
  投資機構最煩的就是手裡有錢的老板,完全體會不到投資的快感。

  姚遠見狀,又道:“圖書利潤薄,沒前途,我今年準備啟動電子大賣場,以中關村為基地,全力進攻3C產品。

  你們怕風險,我理解,但可以約定一個協議,你們先投一部分,我達到某個銷售額,再投一部分。”

  他讓了一步,對方回去再商討,也讓了一步。

  沒過多久,再度帶來話:IDG和德豐傑投資2億人民幣,共佔20%股份,姚司令要預留10%的期權池。

  但是,這20%屬於“可兌換可贖回優先股”,什麽意思呢?

  投資方如果覺得這家公司發展良好,就正式兌換成20%的股份;如果覺得不太樂觀,那就不兌換,會要求公司贖回——等於借款。

  誰也不傻,相等於給自己上的保險。

  首輪投資2億人民幣,算非常非常多了。

  等到第二輪、第三輪投資前,那是根據當時的估值再計算,那就更多了。比如像阿裡巴巴,今年C輪融資,融了1.02億美元。

  簽完合同,等資金到位,快則一個月,長則半年。

  不管怎麽說,姚遠終於可以花投資人的錢了!
  (還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